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鼻衄是一种常见急症。止血有易有难,尤其是鼻腔后端粘膜破损,止血更为困难。通常用的止血方法有指压法、肾上腺素棉片或麻黄素棉片填塞法、油纱条前鼻孔填塞法,有时还须并用后鼻孔锥形纱球填塞法等。我们改用薄膜袋(避孕套)充气法作鼻腔填塞,收到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鼻石是鼻腔一种很少见的疾病 ,特别是在医疗水平和大众卫生意识有较大提高的地区更是罕见。笔者于 2 0 0 0年6月诊治一鼻石患者 ,报道如下。徐某 ,男 ,1 7岁。因左侧鼻阻渐加重 5年 ,伴鼻衄就诊。近 1年症状加重 ,左鼻腔有脓性分泌物 ,且常出现左鼻腔出血 ,头昏等症状。前鼻镜检查见左鼻腔底部有一灰褐色异物 ,触之坚硬 ,活动 ;钳夹住其头部顺着鼻道方向向外活动异物 ,有嵌卡感 ,患者诉痛。鼻腔X片显示 :左总鼻道有一长条状密度增高影 ,比牙体密度稍低 ;与鼻窦腔及牙槽骨均无相关联。支持鼻石的诊断。遂用地卡因肾上腺素棉片局麻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联合下鼻道进路手术治疗上领窦后鼻孔息肉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3例确诊为上领窦后鼻孔息肉的患者采用鼻内镜加下鼻道双径路手术治疗,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功能性切除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临床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或鼻窦CT检查,窦内黏膜正常,无复发病例,治愈率100%.结论 该术式手术时间短,易清除病变,既弥补了经鼻内镜上领窦手术的局限性,又可较好地彻底切除病变组织,防止息肉复发,保留鼻腔、上领窦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1病例 患者,男,18岁。学生,主诉“左鼻塞多涕伴嗅觉减退5年”。查体:左鼻腔后鼻孔及鼻咽部见灰白色荔枝肉样新生物。内窥镜下见左鼻腔灰白色荔枝肉样物,经后鼻孔突入鼻咽部,蒂部经嗅裂向上,中鼻道结构正常。鼻窦CT(HRCT)冠状位:左后鼻孔及鼻咽部软组织密度影,左蝶窦密度增高,左上颌窦,筛窦,中道结构正常。在2004年7月2日在局麻下行“鼻内窥镜下后鼻孔息肉切除,蝶窦开放术”。  相似文献   

5.
口腔科护理     
890607 腭裂术后切口出血部位的鉴别与对策/陈永英…∥中华护理杂志.-1988,23(4).-208,223出血部位常在口腔侧切口或鼻腔侧切口。口腔侧切口常表现为渗血,鼻腔侧切口出血可发生在前、后鼻道。前鼻道出血,血液常从鼻孔流出,少数下流至后鼻孔,折回口腔流出或被吞进消化道。后鼻道切口出血来势汹猛,可自鼻孔及口腔同时涌出,或被吞进消化道,因此口内有血不一定都是口腔切口出血。对策:轻微出血者找到出血部位,可  相似文献   

6.
郭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722-7722
目的探讨顽固性鼻腔出血的出血部位及经鼻窦内窥镜下治疗顽固性鼻腔出血的优越性和实用性。方法对58例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在表麻或全麻下经鼻窦内窥镜直视下找到出血点,通过高频电凝完成止血治疗。结果 58例中下鼻道出血占52%,嗅裂部出血占36%,中鼻道出血占5%,后鼻孔出血占3%,鼻中隔出血占2%,鼻咽部出血占2%。随访1周以上均无复发。结论鼻腔中后部出血应常规应用鼻内镜下止血治疗。  相似文献   

7.
鼻衄是一种常见疾病,根据其出血部位不同,可采用前后鼻孔填塞、激光治疗和支持疗法。我科对10例经上述处理无效的严重性后鼻孔出血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1],均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6岁,其中外伤2例,突发性单侧鼻腔出血4例,高血压4例。经鼻腔检查确诊为后鼻孔出血。经前后鼻腔反复填塞多次均止血无效。常规检查:血常规及心、肝、肺、肾和脑的重要器官功能无异常。2 方法患者在局麻下行右股动脉穿刺,导管至鼻出血侧的颈总动脉处行DSA,…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6岁.因突发鼻衄量多来本院急诊科就诊,收入耳鼻喉科后行专科诊治.专科检查:外鼻无畸形,双侧中、下鼻道可见血性分泌物,各鼻甲无肥大,鼻中隔无偏曲.有10年高血压病史.经前后鼻孔填塞和镇静、降压、止血药物及输液输血治疗,出血仍不能控制而选择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穿刺术是诊断和治疗上颌窦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是五官科护士必须掌握的技术操作。笔者近年来行上颌窦穿刺术30例35针次,单侧穿刺25例,双侧穿刺5例;一针穿刺成功32针次,成功率为91%,现将点滴体会总结如下。一、操作准备:操作前除准备好必须物品外、一定要向病人说明穿刺目的和意义,消除恐惧心理。检查和清理鼻腔,如果下鼻甲肥大,应以1%麻黄素棉片收缩之,便于找准穿刺部位,中鼻道也须以1%麻黄素棉片收缩,以利引流,再以1%地卡因棉签置于下鼻道穿刺部位作表面麻醉5—10分钟。二、找准穿刺部位:穿刺部位正确与否是决定穿刺成功的关键。正确的穿刺部位应为下鼻道中段顶部距下鼻道前端约1—1.5cm处,此处骨质最薄,  相似文献   

10.
近二年来我们选择部分病例用铬酸烧灼法治疗慢性鼻炎7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操作方法以含1%丁卡因和3%麻黄素的棉片作下鼻甲表面麻醉,约5至8分钟后用自制铜质铬酸棍或金属探针挑取少量结晶铬酸,距酒精灯火焰3至4厘米处加热,铬酸晶体熔化停止加热,经过约30秒即生成铬酸珠。取出麻醉棉片,清除鼻腔内分泌物,经鼻镜将已制好的铬酸珠和铬酸棍经下鼻道放至下鼻甲后端,使铭酸珠沿下鼻甲下缘由后向前烧  相似文献   

11.
临床上脑脊液鼻漏少见 ,约占颅脑外伤并发症的 2 %~ 3% 〔1〕。今见 1例 ,报道如下 :病员男性 ,6 5岁。反复左鼻清水样溢液 5月 ,加重 10天 ,于 1999 18 16日入院。 5月前因感冒发生左鼻孔清水样溢液 ,18~ 2 0滴 /分 ,伴头昏痛。低头位加重 ,抬头后停止。抗感染后溢液消失。既往无头部外伤和手术史。专科检查 :鼻腔通畅 ,鼻甲无肥厚 ,左鼻腔粘膜轻度水肿 ,低头位时左上鼻道有清水样流出。右鼻腔正常。涕液检验 :无色透明 ,pH7 5 ,白细胞 0 5 3× 10 9/L ,多核 0 73,单核 0 2 7,糖 3 30mmol/L ,氯化物 113mmol/L ,蛋白 18…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6岁。因鼻出血半年收住院。1965年1月因用力擤鼻涕突然左鼻孔大出血,后到某院鼻科用凡士林纱条填塞立即止血。几天后左鼻孔又开始出血,有时自止,有时则需用填塞法止血。全身检查除贫血表现外无异常所见,无吐血、呕血、尿血、便血及皮下出血现象。家族无类似病史可追记。咽喉大致正常。左鼻前庭粘膜溃烂,左下甲前端充血、鼻中隔前左嵴,下鼻道有少许干痂,中鼻道有很少粘性分泌物,鼻咽腔未见异常,嗅觉正常,鼻旁窦X片未见异常。化验血色素6g,血小板10万,出凝血时间各1分钟。经全面检查,初步  相似文献   

13.
后鼻孔填塞实验研究和止血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从解剖结构及临床分析评价后鼻孔填塞的效果,为改进填塞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40例沿正中矢状面剖开的成人尸头上模拟后鼻孔填塞,将填塞纱球对后鼻孔区域的压痕、印迹用模式图描绘与于透明薄膜上进行观察。同时,回顾性分析了72例鼻腔后部出血的住院病人。结果:模拟操作显示下鼻道后部与鼻甲后间隙几乎未受到纱球的压迫。临床统计显示后鼻孔填塞的成功率为68.18%,一次性填塞的成功率为31.43%。结论:由于解剖上的特点,对源自鼻-鼻咽静脉丛的鼻出血,传统的后鼻孔填塞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14.
【病例】女,4岁。因右鼻塞1个月,右眼眶内侧皮肤红肿1天入院。入院前1个月其母发现患儿右鼻塞,未重视,1天前发现其右眼眶内侧下方皮肤红肿。查体:体温38.2℃。精神差,右眼上、下眼睑无红肿,球结膜无充血,右眼眶内下方皮肤红肿,压痛明显,右鼻道不通畅,取出较多黑色糊状物后,探之似有较硬异物存在,左侧鼻道通畅。心肺腹均未见异常。查血白细胞15.3×109/L,中性粒细胞0.8;尿常规正常。摄头部X线片提示右鼻腔有金属异物。因患儿不合作,无法在局麻下取出异物,于入院第2天在全麻下行右鼻腔异物取出术。术中见异物为一金属纽扣电池,直径约1.2 cm,…  相似文献   

15.
1病例报告 女,14岁。左鼻阻、流涕10a余。自幼起感左鼻腔不通气,伴流黄涕,无头痛及外伤,曾在外院多次诊断为鼻炎,治疗无效。查体:鼻梁无偏斜,皮肤无红肿,右鼻孔通气良好,左鼻完全不通气,左鼻前庭无畸形,诸鼻甲无肥大,鼻道内无异常分泌物及新生物,鼻中隔无偏曲,间接后鼻孔镜见左侧后鼻孔完全封闭。用鼻探针试探左鼻,内下方近中隔处为膜性,余为骨性,诊断先天性左后鼻孔完全性混合性闭锁。全麻下经腭行后鼻孔成形术。术后左鼻呼吸功能建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复习近期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25例60岁以上老年人鼻衄的发病原因、出血部位及治疗方法加以分析,结果发现:老年人鼻衄原因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首位(占72%);鼻腔后部出血比例数增多,量多且凶猛;治疗上主要采用前后鼻孔填塞,其中单纯前鼻孔填塞16例(占64%),单纯后鼻孔填塞2例。(占8%),前后鼻孔同时填塞7例(占28%)。文中还提出由于老年人血管收缩能力及粘膜再生修复能差,需恰当延长鼻腔填塞时间。同时强调积极精神治疗及恰当降压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1 病例报告  男 ,1 9岁。2 5 d前左面颊部被铁屑击打后肿胀及轻痛 ,无鼻衄。因左眼周下睑肿胀 ,在眼科诊治中经会诊疑左上颌窦内占位收住本科。入院查 :左面部及左眼周肿胀 ,皮肤无破损。左鼻腔粘膜水肿 ,中鼻道有脓性分泌物 ,鼻腔外侧壁内移 ,下鼻甲肿大 ,鼻中隔居中 ,左上颌窦区压痛 ( )。右侧鼻腔无异常。鼻窦CT:左上颌窦密度增高 ,疑有占位性病变 ,但骨质未见破坏。入院后局麻行左上颌窦探查术。术中见上颌窦前壁骨质较薄 ,窦腔内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并见似息肉样新生物及坏死组织。窦壁粘膜肥厚 ,质脆 ,易出血 ,眶底及内侧壁骨质有…  相似文献   

18.
鼻腔乳嘴状鳞状细胞癌属分化较差恶性肿瘤。临床上罕见,报告一例如下: 女,33岁。右鼻塞,分泌物增多3个月入院,有头昏痛,前额为甚,无鼻衄史。局部滴药无好转。既往史无特殊。 体查:体温37.2℃,血压130/80。一般情况好,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全身无其他异常。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正常。鼻腔检查:右侧鼻腔粘膜稍充血,中鼻甲有暗红色新生物充填鼻腔,表面粗糙。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38岁。鼻塞、鼻衄、嗅觉减退 3年余 ,以左侧为甚 ,加重伴头痛、头晕 1月余。查体 :外鼻无明显畸形 ,左鼻腔中鼻道嗅裂肿物 ,侵犯鼻中隔、左下鼻甲、双中鼻甲 ;肿物表面坏死 ,有血性分泌物。CT表现 :左鼻腔软组织肿物 ,CT值为 33~ 5 8Hu ,侵及鼻中隔并向右鼻腔突  相似文献   

20.
目的鼻内镜下采用3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个体化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提供参考。方法以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4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常规行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检查,根据病变的部位范围选择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A组30例,行鼻腔外侧壁保留黏膜瓣的下鼻道入路;B组20例,行上颌窦自然口入路手术;C组34例,行联合入路手术。结果 84例患者均治愈,血涕、面部胀痛、头痛或鼻腔异味症状逐步消失,鼻内镜复查见术腔愈合好,上皮化良好,各鼻道无异常分泌物,术腔病变无残留,无鼻腔粘连、前鼻孔狭窄、鼻泪管损伤或其他并发症。术后6个月复查鼻窦CT无病变残留,下鼻道黏膜瓣愈合良好。结论术前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选择手术方式个体化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能充分暴露上颌窦窦腔,有效清除病变,避免损伤鼻腔鼻窦的正常结构,达到既微创又能彻底清除病灶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