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细胞片层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的价值.方法:制备犬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er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复合到DBM上.抽取犬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将经成骨诱导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制备BMSCs细胞片层.用得到的BMSCs细胞片层包裹DBM/rhBMP-2/BMSCs复合体,植入犬背阔肌血运丰富的肌筋膜下为实验侧,以无BMSCs细胞片层包裹的DBM/rhBMP-加MSCs复合体为对照侧.术后4、8、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评价体内异位成骨的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两样本均数差别的t检验.结果:实验侧成骨面积大于对照侧,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2周,实验侧生成大量板层骨,有哈弗系统形成,骨髓腔内有红骨髓.对照侧有板层骨形成,无哈弗系统形成,骨髓腔内无红骨髓.结论:BMSCs细胞片层可促进具有致密板层骨和哈弗系统的组织工程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制备骨髓基质干细胞的细胞片层。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接种于DMEM成骨诱导培养基,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利用温度反应性培养皿的温度感应性,制备细胞片层。观察犬BMSCs、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及细胞片层形态学特点与生物学特性。结果分离培养出犬BMSCs,成功地向成骨细胞实现诱导分化,并观察到钙结节。利用温度反应性培养皿的温度感应性,收获了完整的细胞片层。结论细胞片层技术与传统的骨组织工程方法相结合,将有望构建出含板层骨结构的大块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片层在构建组织工程骨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犬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犬骨髓基质细胞(BMSCs)。制备犬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ermineralized bone matrix,DBM)。将人重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tion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复合到DBM上。将经成骨诱导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制备BMSCs细胞片层。用得到的BMSCs细胞片层包裹DBM/rhBMP-2/BMSCs复合体,植入犬左侧背阔肌肌筋膜下为实验组,以无BMSCs细胞片层包裹的DBM/rhBMP-2/BMSCs复合体植入犬右侧背阔肌肌筋膜下为对照组。术后8、12、16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评价体内异位成骨的情况。结果 成骨面积实验组(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6周,实验组有大量板层骨形成,有哈弗氏系统形成,骨髓腔内有红骨髓。对照组有板层骨形成,无哈弗氏系统形成,骨髓腔内无红骨髓。结论 BMSCs细胞片层可促进具有致密板层骨和哈弗氏系统的组织工程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Yao C  Bu L  Wang K  Li N  Wang L  Yu Y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2,30(3):229-233
目的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细胞片层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犬下颌骨缺损,探讨细胞片层在成骨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培养BMSCs,将BMSCs向成骨细胞诱导培养后,制备细胞片层。将细胞片层包裹到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支架表面,将其植入犬左侧下颌骨全层缺损中,对侧下颌骨植入无细胞片层包裹的支架复合体作同体对照。将16只犬分为4组,每组4只。术后4、8、12、16周分别处死1组,取材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结果实验侧成骨好于对照侧,术后16周,实验侧骨缺损大部分被新生骨替代,舌侧形成与正常骨相似的密质骨,与正常骨断端骨性愈合。实验侧新生骨光密度值大于对照侧,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侧可见较多哈弗氏系统及红骨髓,大量板层骨;对照侧哈弗氏系统较少。结论利用细胞片层技术可以构建出含板层骨结构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犬骨髓基质细胞片层构建组织工程骨,为临床提供组织工程骨来源.方法 分离培养传代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BMSC).将经成骨诱导的第3代BMSC接种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制备BMSC细胞片层.制备犬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decalcification bone matrixes,DBM).实验用16只犬分为4组,每组4只,采用自身对照.将复合体BMSC片层-人重组骨形态生成蛋白2( rhBMP-2) -BMSC-DBM植入犬左侧背阔肌肌筋膜下为实验侧,同法右侧植入DBM-rhBMP-2-BMSC为对照侧.术后4、8、12、16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评价体内异位成骨的情况.结果 实验侧成骨优于对照侧,成骨面积实验侧>对照侧,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周,实验侧板层骨连接成片,可见骨单位,骨髓腔内可见红骨髓.结论 BMSC细胞片层可促进功能性组织工程骨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细胞片层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培养及成骨向诱导后细胞片层的制备方法。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BMSCs,向成骨细胞方向诱导分化后,倒置相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将诱导后的BMSCs接种至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然后降温至20℃制备BMSCs的细胞片层。结果原代培养的BMSCs呈长梭形,漩涡状生长;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的BMSCs呈卵圆形或多角形,当温度降至20℃时,BMSCs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上完全脱落。扫描电镜下观察可见到富含细胞外基质的完整BMSCs细胞片层。结论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可有效获取BMSCs,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应用温度反应性培养皿能获取完整的BMSCs细胞片层可包裹支架,并用于功能性成骨。  相似文献   

7.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将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的BMSCs接种至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37℃、5%CO2饱和湿度培养,然后降温至20℃制备BMSCs细胞片层;制备犬脱钙骨基质(DBM)及富血小板血浆(PRP);将DBM/PRP/BMSCs细胞片层/BMSCs植入犬左侧背阔肌深面、右侧相应部位植入DBM/PRP/BMSCs,观察其成骨效果。结果:当温度降至20℃时,BMSCs从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上完全脱落,形成细胞片层,将其覆盖于DBM/PRP/BMSCs,其成骨效果优于不加细胞片层的组织工程骨。结论:细胞片层技术与传统的骨组织工程方法相结合可构建出较理想的功能性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用骨髓基质细胞膜片构建较大体积的无外支架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兔骨髓基质细胞高密度接种于普通培养皿,在成骨诱导条件下连续培养2周,用细胞刮沿培养皿底刮取,获得骨髓基质细胞膜片。然后将细胞膜片折叠成长方形多层膜片复合物,并由一端卷起,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圆柱状细胞多聚体。静置孵育2h后,将体外构建物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在非成骨诱导条件下获得的细胞膜片为对照组。术后4周、8周分别取材,进行大体观察、三维CT扫描、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评价。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随机设计的两组间均数t检验。结果:通过此方法获得的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具有成骨分化特征。植入体内后形成的硬质组织保持着较好外形,三维CT表现为异位矿化物,8周时的新生物密度与裸鼠椎体相似,组织学检查证实为骨组织,生物力学测试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结论:骨髓基质细胞膜片在体内具有良好的成骨能力,可用于构建较大体积的组织工程骨,无需外支架。本研究为骨组织工程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细胞片层技术与传统的骨组织工程方法相结合构建功能性组织工程骨.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犬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将向成骨细胞诱导后的BMSCs接种至温度反应性培养皿中,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然后降温至20℃制备BMSCs细胞片层;制备犬脱钙骨基质(DBM)及富血小板血浆(PRP);将D...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壳聚糖水凝胶(Chitosan,CS)-犬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物体内异位成骨能力,探讨其作为可注射组织工程骨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犬BMSCs,含10%胎牛血清的L-DMEM培养液进行原代培养并进行成骨诱导培养。合成壳聚糖温敏水凝胶,以5×106/mL的终细胞密度悬浮BMSCs,将注射于裸鼠背部皮下,8周后取材,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染色观测骨组织的形成情况。结果:BMSCs/CS复合物于裸鼠皮下形成质地较硬的结节,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证实有骨样结构形成,单纯CS凝胶无骨样结构形成。结论:BMSCs与CS水凝胶可以分别作为种子细胞和支架载体构建可注射的骨组织。  相似文献   

11.
β-磷酸三钙复合骨髓基质细胞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验证β-磷酸三钙与骨髓基质细胞复合形成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取犬骨髓,贴壁法获得骨髓基质细胞,经成骨诱导培养液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增殖情况,选择CD29,CD90,hamIgG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VonKossa染色,将培养的第3代细胞接种于多孔支架材料β-磷酸三钙(β-TCP),进行细胞增殖率检测,并于1、3、7d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材料的复合情况。结果:原代培养20d后分离获得骨髓基质细胞,VonKossa染色鉴定其成骨能力;细胞表面抗原检测显示CD29+,CD90+,hamIgG-,与文献报道一致;细胞增殖率曲线结果显示,细胞粘附多孔β-TCP后增殖率没有明显差异;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细胞生长附着于材料网孔内表面。结论:β-磷酸三钙/骨髓基质细胞复合物显示良好的成骨活性,β-TCP可以用于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富血小板血浆与骨髓基质细胞(BMSCs)构建骨髓基质细胞膜片,以及应用骨髓基质细胞膜片与珊瑚支架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将取自同一供体兔的B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10天,构建出BMSCs膜片,用其包裹珊瑚支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另以单纯BMSCs种植到珊瑚支架及以单一珊瑚植入作为对照。术后4周和8周取材,通过组织学观察和组织形态测量分析,评价其成骨情况。采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MSCs与富血小板血浆共同在体外培养10d,可构建出厚约2mm的BMSCs膜片。用其包裹珊瑚支架后植入裸鼠背部皮下4周和8周,在珊瑚表面及其孔洞内有大量软骨和骨质形成.其成骨量明显大于单纯BMSCs种植组。单一珊瑚植入组未见骨或软骨形成。结论:将富血小板血浆与BMSCs复合后共同在体外培养,可构建出具有一定厚度的BMSCs膜片,将此膜片包裹珊瑚支架所形成的膜片一支架复合体具有良好的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对骨髓间充质细胞(BMSCs)粘附、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将第4代BMSCs接种于纤维膜,扫描电镜、碱性磷酸酶(ALP)和茜素红染色、MTT检测BMSCs粘附、分化及增殖能力。结果: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表面,BMSCs的黏附和增殖增强,呈现明显升高的ALP活性,并形成矿化结节,提示具有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倾向。结论:静电纺聚己内酯/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对BMSCs的细胞相容性较好,适合BMSCs的黏附生长,具有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牙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将转染bFGF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与珊瑚骨复合培养,观察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方法:穿刺抽取新西兰大白兔胫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BMSCs.采用贴壁筛选法对分离出的BMSCs进行纯化,利用脂质体转染bFGF—pcDNA3到BMSCs。取生长良好的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和未转染的BMSCs,分别接种于不同珊瑚表面,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珊瑚支架上BMSCs的生长状况:采用MTT法观察细胞一支架复合培养的BMSCs增殖情况,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复合培养的BMSCs贴附在珊瑚上,并在材料上完全铺展,形态多样,细胞跨越微孔表面或向孔内长人,部分区域有细胞外基质形成。MTT法检测显示,细胞-支架复合培养转染组与复合培养未转染组的BMSCs增殖状况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合培养转染组,BMSCs生长增殖强于未转染组。而复合培养的转染组与单纯培养转染组BMSCs增殖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转染bFGF基因的BMSCs在珊瑚支架材料上的生长状况较未转染组好,珊瑚人工骨可以作为BMSCs支架材料,用于构建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