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寒冷损伤、窒息缺氧、感染等引起的症候群 ,它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常见疾病之一 ,重症者常伴发多器官功能衰竭 ,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降低死亡率 ,减少并发症 ,在硬肿症治疗早期给以酚妥拉明、多巴胺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本院 1996~ 1999年 12月份收治的 98例硬肿症患儿治疗情况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新生儿硬肿症 98例中男 5 0例 ,女 48例 ;早产儿 6 4例 ,足月儿 34例 ;体重 <2 5 0 0克 5 8例 ,2 5 0 0~2 999克者 34例 ,30 0 0~ 35 0 0克者 6例 ;有围产期窒息史 34例 ,感染 40例 ,寒冷因素 …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硬肿症在我国北方的秋末、春初和冬季仍发病率较高 ,其治疗方法亦各不相同。为寻求对该病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996年10月至1998年4月 ,我们采用对患儿硬肿局部刷蜡外敷蜡饼方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40例 ,并与保温加复方丹参等常规治疗40例对照 ,疗效确切。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资料将该病入院患儿随机分成石蜡佐治组和常规治疗组(简称对照组)。石蜡佐治组40例 ,男18例 ,女22例 ,日龄>7天17例 ,<7天23例 ,足月儿22例 ,早产儿18例 ,双胞胎9例。硬肿面积分度 :轻度5例 ,中度18例 ,重度17…  相似文献   

3.
廖培良 《现代医院》2006,6(5):74-75
目的探讨化瘀膏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方法将146例新生儿硬肿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除综合治疗外,加用化瘀膏外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1·7%,对照组52·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2=14·42,p<0·01),且未见任何毒副反应。结论化瘀膏是较好的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88年—1995年共收治重症(Ⅲ°)新生儿硬肿症56例,经综合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我院收治重度(Ⅲ°)新生儿硬肿症56例均符合1991年10月17日于沈阳召开的第二届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我院儿科采用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疗 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1996年1月~2003年11月收住我科的新生 儿硬肿症患儿,选取资料完整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 均符合1990年沈阳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的 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 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1.8 d,早产 儿19例,足月儿11例。硬肿分度:轻度16例,中度12例,重  相似文献   

6.
刘善庭 《工企医刊》1998,11(3):60-61
近年来我院应用酚妥拉明、硝苯地平联合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下称重度哮喘)病人40例,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重度哮喘诊断标准为哮喘持续发作,应用一般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7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酚妥拉明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组(下称治疗组)40例,男18例,女22例。年龄32.1±15.6岁。病程3~28年。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32.8±16.8岁。病程2—27年。1.2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之一。虽然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疗条件改善 ,由寒冷损伤所致的硬肿症明显减少[1 ] ,但由于早产、窒息、缺氧、感染等因素引起的仍有相当的发病率。重症者常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 ,肺出血 ,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为了迅速控制硬肿发展 ,降低死亡率 ,我们对新生儿硬肿症采取早期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 ,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6~ 1999年我院住院新生儿硬肿症 83例 ,诊断标准依据《实用新生儿学》。随机分成治疗组 42例 ,对照组 41例。治疗组男 2 2例 ,女 2 0例。足月…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硬肿症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丽杰  孙建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19-152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994年3月~2004年3月收治的14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67例(45.27%),好转38例(25.68%),放弃8例(5.41%),死亡35例(23.65%)。单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硬肿症病死组较治愈组合并或并发败血症、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出血、高血糖、代谢性酸中毒、休克、全心衰、D IC、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的发生率高,(P<0.05),治愈组白细胞≤5×109/L或≥20×109/L的发生率为25.37%,病死组为51.43%(2χ=6.924,P<0.01)。治愈组血小板(P lt)≤100×109/L发生率为19.40%,病死组60.0%(2χ=17.051,P<0.001)。治愈组低体温轻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89.58%、10.44%,病死组分别为42.86%、57.14%(2χ=25.75,P<0.001)。治愈组硬肿面积轻度、重度发生率分别为85.07%、14.93%,病死组分别为45.71%、54.29%(2χ=17.504,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颅内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血糖、休克、P lt≤100×109/L是影响新生儿硬肿症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硬肿症及其合并症、并发症,有助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王艳玲 《中国校医》2000,14(6):445-445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受寒、早产、感染、窒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为掌握我市新生儿硬肿症基本情况 ,为更有效地治疗提供依据 ,现将 1993~ 1999年我市发生的 46 8例新生儿硬肿症有关资料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新生儿出生资料、病例资料来源于市妇幼保健所及市直医疗单位、乡镇卫生院病例档案。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度参照实用儿科学[1 ] 进行。2 结果与分析2 .1 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率、病死率  7年中 ,我市新生儿累计43 733人 ,共发生新生儿硬肿症 46 8例 ,发病率为 10 .70‰。发病轻、中、重度构成分别为 41.…  相似文献   

10.
张志琴  缪贤 《工企医刊》2003,16(4):37-38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病,死亡率高。我们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微量肝索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儿66例,均符合1990年10月沈阳制定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常规中诊断标准。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例,男25例,女11例。胎龄<37周21例,≥37周15例。体重≤1.5kg4例,1.5kg~2.499kg 21例,≥2.5kg 11例。发病时间出现~3d 20例,3d~6d 13例,≥7d 3例。硬肿分度:轻度11例,中度16例,重度3例。对照组30例,男22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200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32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肝素化治疗2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新生儿硬肿症的诊断,病情分度按新生儿诊疗常规的标准划分。治疗20例中男8例,女12例,早产儿12例,足月儿8例;轻度16例,中度3例,重度1例;对照组12例中男10例,女2例,早产儿8例,足月儿4例;轻度10例,中度2例。两组病儿临床表现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硬肿症治疗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例资料。[结果]70例患儿经治痊愈50例,好转(包括要求出院)10例,病死率14.3%(10/70)。[结论]注意保暖,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围生期的随访工作是预防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关键。有效复温,保证热卡供给,注意防止并发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我院儿科采用体表超声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较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对1996年1月~2003年11月收住我科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选取资料完整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沈阳会议制定的<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的诊断标准.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其中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1±1.8 d,早产儿19例,足月儿11例.硬肿分度:轻度16例,中度12例,重度2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3.9±1.5 d,早产儿18例,足月儿12例,硬肿分度:轻度15例,中度12例,重度3例.两组间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抚触疗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抚触疗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将16 5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对照组8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湿润烧伤膏涂于硬肿部位,给予抚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 .4 7% ,对照组为6 3.75 %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1)。结论 抚触疗法可提高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且简单易行,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对132例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其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表明,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以窒息和感染最常见,多发生在生后1周内(94.7%),3d内发病多与窒息有关,4~7d发病多与感染有关;重症新生儿硬肿症常合并多脏器功能损害,肺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为最常见死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围产期保健是减少新生儿硬肿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654-2在新生儿硬肿症早期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新生儿硬肿症(轻、中度)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654-2静脉滴注.对两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及病程均较对照组缩短,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复方丹参、654-2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早期,缩短了患儿病程,对于逆转病情、防治合并症、改善愈后及促进脏器功能恢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探讨多巴胺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盘锦市某医院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rhEPO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多巴胺治疗,rhEPO组患儿给予多巴胺联合rhEPO治疗,2组患儿均持续治疗7 d,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硬肿开始消退时间、硬肿完全消退时间及复温时间;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肌酐(SCr )、血尿素氮(BUN )水平;比较2组患儿随访3个月与6个月时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智力发育指数(MDI)评分。结果 rhEPO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rhEPO组患儿硬肿开始消退时间、硬肿完全消退时间及复温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BUN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rhEPO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PO组患儿在随访3个月、6个月时的MDI评分、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rhEPO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肾功能,促进疾病恢复,促进患儿智能发育,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抚触对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生儿硬肿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新生儿皮肤、皮下脂肪变硬和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和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征,多发生于寒冷季节。我科对40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在应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抚触按摩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患儿均根据新生儿硬肿症诊断常规进行诊断和分度〔1〕,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3d,最大20d;早产儿13例,胎龄34~40周。对照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最小3d,最大21d;早产儿12例,胎龄34~40周。两组硬肿程度以轻、中度为多,治疗组轻度13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糖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999年9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HIE93例患儿入院后在未静脉输注葡萄糖之前常规取静脉血进行血糖测定.结果血糖正常62例(血糖3.46±0.86 mmol/L),占66.67%,其中合并硬肿症者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3例,死亡及病危放弃治疗2例;低血糖29例(血糖1.78±0.32 mmol/L),占31.18%,足月儿占绝大多数,HIE均为中、重度,其中合并硬肿症者7例,与正常血糖组比较X2=5.82,P<0.05,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死亡及病危放弃治疗4例;高血糖2例,占2.15%,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高、低血糖组死亡及病危放弃治疗例数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HIE并低血糖症者多发生在足月儿;低血糖组并发硬肿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合并高、低血糖患儿预后不佳,尤其是前者.HIE及时监测血糖,调整血糖在正常水平对降低脑损伤,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硬肿症虽然有不少新的治疗方案,但病死率仍在40%~50%,至今尚无特效疗法。为了探讨有效治疗方法,近几年来,作者利用手捏按摩疗法治疗新生儿硬肿症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符合1983年陕西临潼和1990年沈阳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9例,其中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