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 AG490 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及凋亡基因 FasL 和 Bcl-2 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 Wistar 大鼠 72 只,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4 只)、 SAP 模型组(24 只)和 AG490 治疗组(24 只)。后 2 组采用 5%牛磺胆酸钠胆胰管内逆行注入诱导 SAP 大鼠模型, 3 组大鼠均于术后 6 h、 12 h、 24 h 心脏采血, 检测血清淀粉酶。剖腹取胰腺组织, 光镜下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并进行病理学评分, TUNEL 法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 RT-PCR 检测胰腺组织 FasL、 Bcl-2 mRNA 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SAP 模型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加重, 病理评分增高, 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升高, FasL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Bcl-2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与 SAP 模型组相比较, AG490 治疗组大鼠胰腺病理损伤明显改善, 病理评分降低,血清淀粉酶明显降低, 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指数升高, FasL mRNA 表达明显升高, Bcl-2 mRNA 表达明显降低(P<0.05 或 P<0.01)。结论 抑制 JAK/STAT3 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基因, 增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 从而减轻胰腺炎症反应及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角度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对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的诱导.方法 用牛黄胆酸钠建立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IL-1Ra腹腔注射诱导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并应用细胞凋亡原位标记检测(TUNEL)染色,检测胰腺组织腺泡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HE染色见胰腺组织中典型的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形成.IL-1Ra干预后1、2、6、12 h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非治疗组相应时间点(P<0.01).结论 IL-1Ra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不仅限于对炎症介质的抑制,且能够通过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减轻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生态制剂早期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血清TNF-α、IL-10、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SAP模型组,微生态治疗组,用10%左旋精氨酸溶液腹腔内注射制作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0浓度;观察胰腺组织湿干重比;光镜下评估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胰腺病理组织学评分。结果 SAP模型组、微生态治疗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胰腺湿干重比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组胰腺湿干重比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微生态治疗组大鼠血清IL-10水平高于模型组,P<0.01;而各组血清TNF-α水平有改变,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常安在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早期应用观察中,明显提高SAP大鼠血清IL-10水平,促进抗炎因子产生,且可以减轻胰腺的病理组织学改变,进而减轻SAP的炎症反应,对SAP起到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索(IL)1β转化酶(ICE)抑制剂诱导急性胰腺炎腺泡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胰腺炎组(P)和ICE抑制剂干预组(Ⅰ),每组40只.各组造模后在2、6、12和24 h 4个时间点分别检测10只大鼠.Ⅰ组于制模前48 h开始腹腔注射ICE抑制剂0.25 mg/100 mg体质量,间隔12 h注射一次.P组仪同时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应用ELISA方法、细胞凋亡原位标记(TUNEL)染色等检测血清中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β和胰腺细胞凋亡.结果 HE染色见胰腺组织中典型的细胞核固缩及凋亡小体形成.Ⅰ组各个时间点病理学评分和血淀粉酶、TNF-α、IL-1βp浓度均明显低于P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高于P组(P<0.01).结论 ICE抑制剂能减轻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对炎症介质的抑制和诱导胰腺腺泡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制作不同程度的AP模型,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率。结果:对照组凋亡细胞很少,AEP组存在较多的细胞凋亡,ANP组凋亡指数较低,两组之间差别有显著性。结论:胰腺腺泡细胞凋亡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腹腔巨噬细胞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nter leucocyte-6,IL-6)的影响.方法 96只大鼠随机分为PMs(+)组、PMs(-)组和SO组.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2%去氧胆酸钠制作大鼠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模型.使用氯屈磷酸二钠脂质体腹腔注射特异性清除PMs(-)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造模后1h、3h、6h、12h取标本,做胰腺病理学检查、血清淀粉酶检测,血浆内毒素测定,腹水和血清细胞因子测定.结果 PMs(+)组和PMs(-)组之间胰腺病理评分、血清淀粉酶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组间血浆内毒索水平,腹水和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显著.结论 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过程中腹腔巨噬细胞的活化对实验大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胰腺腺胞细胞凋亡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表达。方法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干预组。造模开始第3、6、12 h麻醉后左心室采血处死,取胰腺组织;TUNEL法进行细胞凋亡检测,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NF-κB及Bcl-2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浆NF-κB、Bcl-2含量显著增高(P<0.01),NF-κB与Bcl-2呈正相关关系(r=0.435,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血淀粉酶升高幅度和NF-κB、Bcl-2含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指数增加(P<0.01)。结论 NF-κB激活介导上调Bcl-2参与L-精氨酸诱导的SAP发生、发展过程;PDTC干预NF-κB激活使大鼠胰腺腺胞细胞凋亡增加,改善胰腺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NF-α/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大鼠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干预效应。方法取SD大鼠9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胰腺炎(P)组、丹参治疗(T)组,并另设对照组(C)组,每组32只,测定其血清TNF-α、IL-10水平及TNF-α/IL-10变化,同时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病理改变明显加重;与P组比较,T组各时相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ANP发生时TNF-α/IL-10比例失调,呈现由升高-相对平衡-降低的模式;丹参可下调TNF-α/IL-10比值,其机制可能与其双向调节TNF-α、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的价值.方法 制作大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与急性坏死型胰腺炎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分均为三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组、急性坏死型胰腺炎组和空白对照组.于造模后12 h,检测大鼠血清TNF-α含量,并对其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两个急性胰腺炎组血清TNF-α含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血清TNF-α含量与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病程中,血清TNF-α含量与胰腺炎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大鼠SAP模型血清中TNF-α、AST、ALT、ALB含量,以及观察胰腺、肝脏组织病理图片,探索瑞苷在SAP中对肝损害的保护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胰腺炎组及治疗组。通过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的方法建成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结果①所有SAP组大鼠血清中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对照组大鼠有明显升高,SAP组大鼠ALB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②所有治疗组大鼠的TNF-α、ALT和AST浓度均较SAP组低,但高于对照组。③所有治疗组大鼠的ALB含量均较对照组低,但治疗组ALB含量高于SAP组。结论瑞苷对SAP肝损害具有明显的治疗和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NF-α释放、清除氧自由基、激活肝脏解毒功能。在SAP时应用瑞苷可减轻肝脏、胰腺病变的程度,提高该病治愈率,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钟宏  陈喜志  刘国伟 《中国医药》2006,1(8):472-474
目的探讨TNF-α和IL-6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3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和30例轻型急性胰腺炎(MAP)及20例对照组血清TNF-α、IL-6的水平变化。结果入院时SAP患者TNF-α水平(59.1±15.5)pg/ml显著高于MAP组(38.9±9.72)pg/ml和对照组(14.2±4.5)pg/ml,MAP患者血清TNF-α水平也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但IL-6水平SAP(45.5±11.7)pg/ml和MAP(43.4±13.3)pg/ml较对照组(39.3±11.0)pg/ml无明显升高;SAP血清IL-6在入院的第7天升高最明显(188.5±51.7)pg/ml,分别高于MAP组(115.8±27.8)pg/ml和对照组,MAP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入院第14天SAP血清TNF-α(36.4±7.6)pg/ml,IL-6(112.6±25.2)pg/ml仍然高于MAP(15.4±3.7)pg/ml、(44.7±13.2)pg/ml和对照组,而MA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检测血清TNF-α和IL-6的水平变化,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旭春 《中国药房》2011,(43):4041-4043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长期摄入酒精和不同量蛋白质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正常饲养)、高蛋白、低蛋白、高蛋白+姜黄素、低蛋白+姜黄素(以25%酒精代替饮水自由饮用,高、低蛋白质占总热量供给的32%、6%,喂饲6个月)组。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大鼠胰腺腺泡细胞结构变化,用比色法检测胰腺组织匀浆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含量,TUNEL法检测腺泡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切片中环氧化酶-2(COX-2)的变化。结果:与高、低蛋白组比较,高、低蛋白+姜黄素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髓样结构减少,线粒体肿胀减轻;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胰腺腺泡细胞凋亡显著减少(P<0.05);COX-2的表达降低。结论:姜黄素可预防摄入酒精联合过高或过低蛋白质的大鼠胰腺腺泡细胞损伤,延缓酒精性胰腺损伤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Wistar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应用胰炎合剂,N-乙酰半胱氨酸,生理盐水治疗对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胰腺的形态学改变,胰腺细胞NF-кB活性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150只,制备成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术后分别用胰炎合剂,N-乙酰半胱氨酸,生理盐水进行治疗。不同时间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淀粉酶,观察胰腺组织光镜及电镜变化,胰腺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组织细胞中核因子-кB(NF-kappaB)的活性。结果:各组模型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上升,但胰炎合剂组及N-乙酰半胱氨酸组治疗后血清淀粉酶下降快,生理盐水组下降慢(P<0.05或P<0.01);各组形态学变化与核因子-кB活性变化相平行。结论: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发生和发展中核因子-кB起关键作用。用核因子-кB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能降低核因子-кB的活性,同时也减轻了胰腺的炎症程度,胰炎合剂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理和降低核因子-кB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P-选择素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时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鹏  兑丹华  陈正修  魏玉  简祖寿 《贵州医药》2006,30(12):1066-1068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发急性肺损伤(acutelung injure,ALI)之大鼠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取2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及胰腺炎组(B组),每组10只。胰管内逆行性注射3%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建立SAP并发ALI大鼠模型,24小时后检测血清淀粉酶、P-选择素和肺组织P-选择素浓度,并取胰腺和肺组织做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制模后B组大鼠血清淀粉酶、P-选择素和肺组织P-选择素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A组胸、腹腔内及胰腺、肺组织均无明显病理变化。B组腹水形成,腹腔内组织广泛分布有皂化斑,胰腺广泛水肿、出血、坏死,胸腔内有胸水形成,肺组织存在组织结构紊乱,灶性或片状肺不张,肺泡腔及间质出血等病理学改变,胰腺及肺组织均发现有大量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SAP合并ALI时,血清P-选择素和肺组织P-选择素浓度均同时异常升高,提示它们在其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大鼠用丹参注射液时血清中NF-κB、TNF-α、IL-6的影响,从而探讨丹参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的疗效及机理。方法:45只清洁的雄性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为3组:即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疾病模型组(AP组)和药物治疗组(丹参组)。在3h、6h、12h时在各组分别取5只大鼠,采用ELISA法测定并比较大鼠血清中的TNF-α、IL-6及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腺组织NF-κBp65蛋白。结果:将模型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TNF-α、IL-6的水平增高,胰腺组织NF-κB蛋白也升高(P<0.05);而治疗组(丹参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有下降(P<0.05)。结论:丹参注射液可能通过抑制AP大鼠NF-κB蛋白,从而降低血清中TNF-α、IL-6的浓度水平,控制AP炎症,从而对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重症胰腺炎即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系由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急剧发展所致.胰腺腺泡,脂肪血管大量坏死,胰腺组织水肿.体积增大,广泛出血坏死,腹膜后间隙大量血性渗出物,网膜组织被胰酶消化,为普外常见的重症之一.  相似文献   

17.
徐岷  周国雄  黄介飞  张弘  魏群  江枫  肖明兵 《江苏医药》2006,32(2):141-143,F0002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向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建立大鼠SAP模型,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40只)和SAP组(32只),术后1、3、6、12h分别检测血清淀粉酶、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肺干湿重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胰腺和肺组织中CINC的表达。结果 与手术对照组相比,SAP大鼠的血清淀粉酶明显增高,胰腺组织学明显改变。SAP组术后1h胰腺腺泡细胞即有CINC蛋白的表达,且与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呈正相关。SAP组术后3h肺泡细胞有CINC蛋白的表达。结论 CINC可能在SAP发病及其相关的急性肺损害(ALI)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行  石承先 《中药与临床》2014,(3):20-23,27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动物模型三磷酸肌醇(IP3)的变化及与钙代谢的关系和丹参及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5组:SAP模型组(SAP组)、丹参治疗组(A组)、氢化可的松治疗组(B组)、丹参加氢化可的松治疗组(AB组)和对照组(C组),各10只。SAP组逆行胰胆管注射3%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C组则注射生理盐水(NS)。SAP组和C组术后行阴茎背静脉注射NS;A组、B组和AB组如SAP组一样建立模型,术后分别注射丹参、氢化可的松、丹参加氢化可的松。18 h后,观察各组胰腺细胞IP3和细胞内钙(Ca2+)、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钙(血钙)和淀粉酶(AMY),以及胰腺的病理改变。结果:SAP组IP3、Ca2+、TNF-α、AMY和胰腺病理评分(PSP)显著高于A组、B组、AB组和C组(p0.05),其中AB组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但A、B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C组的PSP明显低于A组、B组和AB组(p0.05),C组的IP3和Ca2+明显低于AB组(p0.05),AB组与C组的TNF-α间无明显差异(p0.05);IP3与Ca2+,IP3与TNF-α间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87和0.937,p0.05);血钙则是SAP组显著低于A组、B组、AB组和C组(p0.05),AB组和C组分别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AB组显著低于C组(p0.05),但A组与B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IP3、Ca2+和TNF-α与血钙为负相关(r分别为-0.997、-0.980和-0.915,p0.05)。结论:SAP大鼠胰腺细胞IP3显著升高;IP3与Ca2+和TNF-α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前三者与血钙呈负相关,IP3可能是引起细胞内外钙和TNF-α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丹参和糖皮质激素均可抑制SAP大鼠胰腺细胞IP3和Ca2+及TNF-α的释放,促进血钙水平回升,胰腺组织病理损害减轻,联合使用丹参和氢化可的松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娄思源  朱正明  傅华群 《中国药房》2007,18(34):2666-2668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经2种给药途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自由饮水)、SAP模型组、阳性对照药萘莫思他组和乌司他丁外周静脉、腹腔动脉给药组共5组,后4组建立SAP模型后分组给药,12h后观察肺、胰腺大体病理及组织学并评分,检测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栓素B2(TXB2)和肺、胰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与SAP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的淀粉酶、TNF-α、TXB2和肺、胰腺组织的MPO及组织学Hughe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乌司他丁腹腔动脉给药组与其静脉给药组比较,除肺组织的MPO水平更高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经腹腔动脉给药比经外周静脉给药对SAP治疗作用更明显,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淀粉酶活性、抑制TNF-α、TXB等炎症介质释放以及肺、胰腺组织中的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其活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对胰腺细胞bcl-2和Bax基因的作用调控胰腺细胞的凋亡.方法 通过对SD大鼠支撑胰腺炎模型后,不同的处理手段,采点处死后,对胰腺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评分、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淀粉酶和NO关系的比较.结果 NO可以通过早期启动胰腺细胞的凋亡基因的激活,抑制抑凋亡基因的表达,促进胰腺细胞的凋亡.结论 NO通过调节BaX、bcl-2等凋亡相关基因,调控胰腺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