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部分患儿治疗较困难。本文对46今例婴幼儿腹泻进行药物穴位注射或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研究,发现药物穴位注射疗效良好,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研究充分考虑宿主、病原体和药物三者的相互关系,反映抗菌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与药物浓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延缓细菌耐药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相关理论,探讨抗感染治疗中抗菌药物方案的设计与优化。  相似文献   

3.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儿科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茵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为了解我院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各种病原体对抗菌药物敏感和耐药情况,现将我院近4个月来各类临床培养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及药敏情况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广州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掌握广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构成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及时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广州市儿童医院腹泻患儿的大便标本进行常规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通过细菌生化反应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鉴定和分型,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2 409份标本中检出448株病原菌,检出率为18.6%。其中志贺菌15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41株,沙门菌76株,致泻弧菌11株,真菌41株,空肠弯曲菌20株。三种主要致病菌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10%),对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75%)。结论:广州地区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是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的有效抗菌药物,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已经不适合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性腹泻。[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107-109]  相似文献   

5.
早产儿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菌感染至今仍是引起国内新生儿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 ,尤其是早产儿。临床上对早产儿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严重 ,现将早产儿抗菌药物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1 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1.1 要有指征 只应用于细菌感染 ,非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症 )或病毒感染 (如巨细胞包涵体病 )均无用抗菌药物的指征。1.2 联合用药 应限于病原菌不明或病原菌已明但用一种药物难以肃清的严重感染。1.3 针对病原 选用对其疗效高、毒性小、价廉的药物。选药必须结合国内、本地、本院及患儿的实际情况。医生对本地及本院常见细菌的药敏情况应了解 ,应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发病及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6月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187例患儿中,发生AAD 132例(70.59%);引发AAD的常见抗菌药物依次为三代头孢类、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等。AAD组患儿年龄≤3岁、抗生素治疗7 d以及应用抗生素≥2种的比例均高于非A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81~119.45,P均0.001)。AAD患儿经停用或换用抗生素后腹泻好转。结论重症细菌性肺炎患儿AAD的发生率较高,与患儿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抗菌药物联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和药效学(pharma codynamics,PD)以及两者相结合(PK/PD)参数,近年在评价抗菌药物的疗效、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方面已成为循证医学的重要依据。本文就PK/PD的概念、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如何应用PK/PD原则选择抗菌药物、制定给药方案等作一概述。1药代动力学抗菌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清除等全过程称为PK[1,2],其是临床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以用数学方程式加以表示。对每一种抗菌药物,我们要了解和研究其生物等效性和生物利用度,了解和研究其从吸收到排出体外包括生物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感染所致慢性腹泻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每年约有450万人死于腹泻病,其中一半死于慢性腹泻的合并症。引起小儿慢性腹泻的常见感染为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肠道内感染,而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受到关注。免疫缺陷和营养不良是感染持续或反复的重要因素。治疗重点是补充热卡及营养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抗菌药物应针对特异性病原、并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同时应用蒙脱石粉、锌、微生态制剂、消旋卡多曲等。促进肠粘膜修复药物可能有助于缩短腹泻病程。提倡母乳喂养、妥善治疗急性腹泻、积极防治营养不良、接种疫苗等措施可有效预防慢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氟嗪酸治疗小儿细菌性痢疾10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近年来,痢疾杆菌不断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为观察氟嗪酸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的疗效,我们将先以利福平治疗无效的患儿,改用氟嗪酸治疗,取得明显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传染科1997年1月~1...  相似文献   

10.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是CAP的主要病原之一。由于病原学检查结果难以及时获得,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多为经验性。应依据患儿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度、抗菌药物应用史及其治疗反应等综合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及是否存在多重耐药,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结合临床疗效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采取目标性治疗。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可提高CAP治疗成功率,并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1.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5岁以下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细菌是CAP的主要病原之一。由于病原学检查结果难以及时获得,初始抗菌药物治疗多为经验性。应依据患儿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度、抗菌药物应用史及其治疗反应等综合判断可能的病原菌及是否存在多重耐药,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监测数据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在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结合临床疗效及时调整给药方案,采取目标性治疗。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可提高CAP治疗成功率,并有助于减少抗菌药物耐药。  相似文献   

12.
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属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耐β-内酰胺酶,毒副反应少等优点。我院在采用本品静注治疗肺炎患儿中,对药物剂量、血药浓度与疗效、毒副反应间关系进行分析,同时对其中6例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测定,对给药方案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多抗菌药物对肾脏有毒性作用。在肾功能不良的患者,由于抗菌药物的排泄延迟,药物毒性作用又可累及其他脏器。本篇将有关肾脏损害的机理、药物毒性作用的临床表现、肾功能衰竭时剂量和用法的改变以及药物透析等作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14.
关注儿科重症细菌感染的优化抗菌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症感染(Servere Infection)和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是全身性感染导致的以多脏器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高达40%~65%,是PICU中导致病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3].美国平均每年死于脓毒症的儿童约4 400人,虽然我国尚无这方面的流行病学资料,但依此推算,每年死于脓毒症的儿童可能超过26 000人[4].抗菌药物作为PICU最有力的武器,在挽救感染患儿生命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不断上升,我们正面临着细菌耐药形势日趋严峻与新研发抗菌药物枯竭,以及重症感染的经验性治疗缺乏重大进展等困惑.如何利用现有抗菌药物资源提高对重症感染的疗效,其目标和方法已经远远超出了既往"选择抗菌药物"的概念,临床治疗也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发展到优化使用抗菌药物策略,进入了以"抗菌药物-人体-病原微生物"为原则的用药方案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细菌感染至今仍是引起国内新生儿疾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对新生儿乱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比较严重。现将常用的抗菌药物及应用原则作一简单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一、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1.要有指征只应用于细菌感染,非感染性疾病(如新生儿溶血症、颅内出血)或病毒感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AFR)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目前各国各地区对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与分类办法不尽相同,但核心策略是处方限制与预先授权和抗菌药物处方干预及反馈。良好的AFR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突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的形成、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落实AFR需要大量对AFR实施方法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循证研究并持续改进,需要学术化技术支撑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贴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等效性试验。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上海、北京、广州3所医院儿科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儿腹泻贴、蒙脱石散剂治疗,同时均给予口服补液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泻次数、大便性状以及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治疗第3天以及第5天的疗效,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97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儿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100例,对照组97例。两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性别、治疗前腹泻时间、治疗前大便性状和次数、治疗期呕吐次数以及脱水、发热、哭闹、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第3天和第5天的治疗有效率达97%和10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呕吐的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与蒙脱石散剂相同,对呕吐的疗效更优,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AFR)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目前各国各地区对抗菌药物分级原则与分类办法不尽相同,但核心策略是处方限制与预先授权和抗菌药物处方干预及反馈.良好的AFR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效果突出,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减少细菌耐药的形成、降低医疗成本,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等.落实AFR需要大量对AFR实施方法与效果进行评价的循证研究并持续改进,需要学术化技术支撑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继发性肾脏病中,抗菌药物肾损害占重要地位。现介绍易造成肾损害的常用抗菌药物及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强调临床医师应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肾毒性特点、掌握肾功能减退患儿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对防止抗菌药物肾毒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有严重急性腹泻疾病而住院的婴儿和儿童作肛拭标本培养和免疫萤光试验观察。在住院24小时内,有细菌学证据诊断为细菌性痢疾患者,随机分配用萘啶酸(Nalidixic acid)或氨苄青霉素治疗。年龄在1个月以下,已知有药物过敏和并发感染需用特殊抗菌药物治疗者未列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