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52例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十二指肠梗阻患儿中肠旋转不良35例,十二指肠闭锁狭窄11例,环状胰腺6例,行Ladd手术35例,十二指肠隔膜切除肠管纵切横缝术8例,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9例,52例中48例痊愈,4例自动出院。结论: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常见病因为肠旋转不良、十二指肠闭锁狭窄、环状胰腺,通过早期诊断,采取合理手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钟斌  罗玲  温庆荣  刘辉  吴书清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181-5183
目的:探讨胎儿肠梗阻的B超诊断与临床干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赣州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3月~2011年3月产前B超检查提示肠梗阻患儿34例临床资料,统计染色体检查异常情况、先天发育异常情况及生后随访资料,包括症状、外科手术类型及预后情况。结果:①34例均行染色体检查,发现21-三体综合征5例,性染色体异常2例,其中合并先心病1例,脊柱畸形1例,向家属交代预后并选择终止妊娠;②27例选择继续妊娠,定期随访。22例生后出现呕吐、腹胀,转外科手术,其中环状胰腺4例(占18.2%),行十二指肠前壁菱形吻合术;肠旋转不良4例(占18.2%),行Ladd's术;十二指肠膜式闭锁6例(占27.3%),行隔膜切除术;空回肠闭锁7例(占31.8%),行肠切除术;胎粪性肠梗阻并腹膜炎1例(占4.5%),行粘连松解术。20例患儿术后均痊愈,2例因早产合并其他并发症死亡。5例生后随访观察未见异常。结论:产前B超对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所致胎儿肠梗阻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经确诊常规行染色体检查,早期积极临床干预,以减少严重畸形儿的出生;而对胎儿肠梗阻应定期随访,出生后出现肠梗阻患儿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是提高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发病基础及临床特点,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法、预后及意义。方法:针对十二指肠梗阻的不同类型选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十二指肠隔膜者采用隔膜切除、横行缝合的方式;环状胰腺和十二指肠闭锁者,采用上端横切、下端纵切的菱形吻合法;肠旋转不良者采用Ladd手术方式。结果:32例患儿中治愈30例,死亡2例,合并脑瘫1例,治愈率为93.75%。结论:严重的十二指肠梗阻在胎儿期可通过B超发现"双泡征"提前确诊,生后出现频繁的呕吐应想到本病的可能,30%泛影葡胺上消化道造影是简单易行的确诊方式,手术是治疗的关键,治疗及时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ll-Y胃空肠吻合。结果 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 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是一种小儿常见的消化道发育畸形 ,其临床表现因年龄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给诊断造成困难。本文总结我院 1990~ 2 0 0 2年经手术治疗 6 2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分析其不同时期临床表现并对本病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全组 6 2例 ,男 38例 ,女 2 4例 ;新生儿组(≤ 2 8天 ) 4 0例 ;婴儿及儿童组 (>2 8天 ) 2 2例。伴发畸形 :十二指肠隔膜 8例 ,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 2例 ,美克尔憩室 3例 ,肠系膜囊肿 1例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症 1例 ,环状胰腺 1例 ,空肠隔膜 1例 ,内脏转位 1例 ,先天愚型 1例 ,乳糜腹 2例。2 …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大口径胆肠吻合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用胆总管或肝总管斜面与肠管侧壁大口径吻合行胆道内引流术63例患者的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教训.其中53例行胆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10例行胆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结果 本组63例中,围手术期无胆漏发生,无死亡.随访60例,随访率95.2%,随访时间0.5~10.0 年,有11例术后死于肿瘤复发,其中最短的1例术后生存11个月.结论 术后胆管壁的弹性回缩是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重要原因,纵行切开胆管壁扩大吻合口是预防吻合口术后狭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4年12月,3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9例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的重建:胰管-黏膜端侧胰肠吻合;对胰腺组织较软、胰管较细的5例患者,采用端-端胰肠套入吻合。胆道重建采用肝总管空肠端-侧吻合。胃肠的重建采用Roux-en-Y胃空肠吻合。结果住院病死率为零。发生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4例(12%),胃排空延迟1例(3%),肺炎1例(3%),腹腔内积液1例(3%)以及胰肠吻合口漏1例(3%)。胰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腹腔内出血、腹腔内脓肿和其他吻合口漏发生。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6个月~5年),临床上未出现脂肪痢样腹泻、胆汁返流性胃炎、胃肠吻合口溃疡、胆道逆行感染和倾倒综合征的表现。术后无新增的糖尿病患者。结论采用恰当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大口径胆肠吻合术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用胆总管或肝总管斜面与肠管侧壁大口径吻合行胆道内引流术63例患者的资料,总结临床经验教训。其中53例行胆管空肠端侧Roux—en—Y吻合术,10例行胆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结果本组63例中,围手术期无胆漏发生,无死亡。随访60例,随访率95.2%,随访时间0.5~10.0年,有11例术后死于肿瘤复发,其中最短的1例术后生存11个月。结论术后胆管壁的弹性回缩是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重要原因,纵行切开胆管壁扩大吻合口是预防吻合口术后狭窄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昌贵 《现代保健》2012,(31):108-109
目的:研究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腹腔镜修补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近期于本院治疗的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病例12例作为观察组,腹腔镜下诊断及治疗,分析预后情况,并与开腹手术对照组比较。结果:观察组12例患者全部顺利手术,手术时间32~70min,平均(40.5±22.5)min,术中出血量(19.7±11.6)m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或缩短(P〈0.05),术后3d内将引流管拔除,患者均于5~7d内出院,术后均行系统内科疗法治疗2周~1个月,随访6~12个月,均未见严重远期合并症及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胃及十二指肠手术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应用,但应严格把握适应证,熟练掌握缝合技巧,选择合适的缝合材料及引流方式,可提高腹腔镜修补手术安全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高位隐睾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总结腹腔镜下10例(12侧)隐睾的诊治经验,并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6个月,9例满意,1例位置偏高。结论腹腔镜可准确定位诊断和治疗高位隐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安全性、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腹腔镜下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患者腹腔镜下修补成功,另有1例因十二指肠球后穿孔操作困难即中转开腹完成手术,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时间为(65±25)min,手术后住院时间(7±2)d。全部患者无术后修补失败而再漏、出血、腹腔及穿刺孔的感染,以及肠粘连梗阻或胃十二指肠梗阻等并发症,穿刺孔一期愈合,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经消化内科规范治疗。结论:经腹腔镜修补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痛疼轻、出血少、美容、腹腔干扰轻、冲洗彻底、肠道排气早、恢复快及感染并发症少,并兼顾明确诊断与治疗等优点,并且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18例LC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以及预防和处理方法。结果:因Calot三角致密黏连、急性炎症时组织结构辨认不清、解剖异常时的错误判断导致胆管损伤4例,均及时中转开腹修复,愈后良好。穿刺trocar损伤黏连于原手术切口处小肠1例,及时剖腹修补痊愈。术后网膜血管焦痂脱落出血1例。经腹腔镜下止血成功:脐部穿刺孔出血流入腹腔2例。经剖腹探查止血治愈:脐部穿刺孔出血致腹壁皮下血肿2例,经局部压迫治愈。术后胆漏1例,经剖腹结扎副肝管断端治愈。术后胆总管残余结石3例,2例经解痉治疗后结石排出,1例经内镜乳头肌切开(EST)取石治愈。结论:合理选择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李新国 《工企医刊》2014,27(6):1080-108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12年4月~2013年12月于本院行结直肠癌手术的95例患者,其中行开腹手术的有50例设为对照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的有45例设为观察组,然后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24.6±68.8ml,肠功能恢复时间(d):2.6±0.5,住院时间(d):11.2±4.5,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尿潴留1例、肠梗阻3例、切口种植2例,占17.78%,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开腹手术,且术后并发症少,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输入袢梗阻(AALO)的临床特点,意在指导诊疗过程,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患者的诊治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4例患者中,误诊2例;经手术治疗3例,术中见肠坏死1例,十二指肠破裂1例;术后肠瘘并出血1例;拒绝手术后死亡1例。结论:AALO是少见但可能是致命的并发症,掌握特点、积累经验是减少误诊误治的前提和保证,尽早明确诊断和及早手术是正确的临床决策。  相似文献   

15.
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X线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X线检查对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6例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X线表现,16例均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11例行消化道钡餐检查,5例行钡灌肠检查.结果 腹部X线检查显示十二指肠不完全性梗阻8例,小肠低位梗阻2例.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十二指肠球部至水平段扩张、不完全性梗阻,远端呈鼠尾状狭窄4例;十二指肠空肠曲位置、形态异常,呈飘带征7例.钡灌肠检查发现回盲部位置异常4例.结论 消化道钡餐和钡灌肠检查对成年人肠旋转不良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探讨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院小儿外科利用经脐部单部位腹腔镜治疗的110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4例,女46例,2,3~12岁,平均6.8岁。所有患儿均采取自脐孔置入单孔腹腔镜,并经过脐轮切口直接置入抓钳探查腹腔,将阑尾拖出体外进行常规切除的方法。结果:110例患儿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6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24例。107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3例改行常规三孔腹腔镜手术,无中转进腹手术。患儿均治愈,术中出血少,无切口感染,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7.5月,脐部无可视性疤痕,无肠粘连及肠梗阻。结论:经脐单部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尤其是单纯性阑尾炎安全可行,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且更加微创,腹部无明显瘢痕残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治疗效果及新进展。方法:2008年10月-2012年1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对52例肾肿瘤患者行LPN,40例患者阻断肾动脉主干,12例患者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肿瘤直径3.9cm(0.8~4.9cm),观察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术期并发症及预后。结果:5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80min(50~160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3min(15~3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9ml(10~260ml)。2例患者术后出现迟发出血,1例保守治疗治愈,1例行介入栓塞治疗。1例术后出现漏尿,2周自行愈合。平均住院时间8.5d(7~15d)。术后病理示肾透明细胞癌3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嫌色细胞癌2例,嗜酸细胞腺瘤2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2~3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治疗T1肾肿瘤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保留肾单位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行B超引导下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40~110min,平均(70.5±8.3)min。Ⅰ期手术86例,Ⅱ期手术4例。失血量与手术时间、穿刺路径呈正相关,与肾积水程度呈负相关。术后15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抗感染治疗后,均恢复正常。8例术后出现出血,予以夹闭肾造瘘管、止血剂、输血等治疗,7例获得成功,其中1例出血严重,行开放患肾切除。所有患者术中均无胸膜、肠管及肾邻近脏器损伤。结论: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原因及其经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采用宫腹腔镜子宫瘢痕憩室切除术治疗的15例子宫瘢痕憩室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为(90.33±23.2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63.33±19.15)mL,术后平均住院(7.47±1.92)d。术后随访12个月,手术总有效率为93.33%(14/15),术后经期时间较术前明显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剖宫产瘢痕憩室相对微创,症状缓解,疗效满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