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LEEP、冷刀锥切(CKC)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行LEEP锥切、119例行冷刀锥切的CIN患者术前、术后HPV感染情况,观察锥切术后CIN的消失情况。结果:二者手术前后HPV感染率分别为:LEEP组78.3%和7.8%,CKC组64.7%和6.7%,无统计学差异,术后HPV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HPV持续感染者宫颈病变进展率高于HPV转阴者,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PV检测在LE EP、CKC术后可作为随访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LEEP、冷刀锥切(CKC)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行LEEP锥切、119例行冷刀锥切的CIN患者术前、术后HPV感染情况,观察锥切术后CIN的消失情况。结果:二者手术前后HPV感染率分别为:LEEP组78.3%和7.8%,CKC组64.7%和6.7%,无统计学差异,术后HPV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HPV持续感染者宫颈病变进展率高于HPV转阴者,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PV检测在LE EP、CKC术后可作为随访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颈电圈切除术(LEEP)对重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诊疗价值,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重度CIN中的感染情况及对LEEP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12例重度CIN患者行阴道镜活检及LEEP术治疗,并同时行高危型HPV的PCR检测,对其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在112例重度CIN患者中,CIN Ⅱ级67例,CIN Ⅲ级(包括原位癌)45例.LEEP术后随访,治愈98例,治愈率达87.5%;发现病变残留者14例(12.5%),复发者4例(3.6%).在所有患者中,92例高危型HPV检测阳性,总感染率为82.1%.CIN Ⅲ级患者HPV阳性率(93.3%)较CIN Ⅱ级患者(74.6%)显著升高(P<0.05).高危型HPV阳性组LEEP术后病变残留率或复发率与HPV阴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10.9%比20.0%,或4.3%比0;P>0.05).因CIN残留或复发而再次行LEEP术的13例患者中,检测到12例(92.3%)仍有高危型HPV感染.结论 LEEP术是诊断和治疗重度CIN的有效且理想的方法.高危型HPV与重度CIN的发生有关.术前高危型HPV阳性与否似乎与LEEP术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前病变患者治疗前后HPV病毒负荷量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宫颈癌前病变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患者治疗前后宫颈脱落细胞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负荷量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收治的106例CIN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选择宫颈电圈环切术(loopelectrosurgicalexcisionprocedure,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采用杂交捕获第二代(HybridCapture-Ⅱ,HC-Ⅱ)技术,对纳入研究的患者手术治疗前及术后复查时均行宫颈脱落细胞HPV-DNA检测,观察其治疗前后HPV-DNA负荷量的变化。结果:106例CIN患者中,51例行宫颈LEEP术,55例行宫颈锥切术。行LEEP术患者治疗前后HPV平均负荷量分别为319·7和16·2,行宫颈锥切术患者治疗前后HPV平均负荷量分别为336·1和13·9,CIN患者行宫颈LEEP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HPV平均负荷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宫颈LEEP术与宫颈冷刀锥切术患者治疗后HPV转阴率分别为84·31%和85·45%,CIN患者行宫颈LEEP术和宫颈锥切术治疗后HPV-DNA的转阴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DNA检测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判断CIN疗效及随访观察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采用第2代杂交捕获(HC-2)技术对325例妇科疾病患者[慢性宫颈炎56例,宫烦上皮内瘤变(CIN)Ⅰ41例,CIN Ⅱ 33例,CIN Ⅲ 91例,宫颈癌104例]进行HPV DNA阳性率和含量浏定.慢性宫颈炎、CIN Ⅰ级、CIN Ⅱ~Ⅲ级和宫颈癌患者HPV阳性感染率分别为35.7%,61.0%,91.0%和100.0%o;宫颈癌前病变(CIN I~Ⅲ)和宫颈癌的HPV DNA含量均明显高于慢性宫颈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颐癌的HPV DNA含量明显高于宫颈癌前病变(CINⅠ~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HPV DNA阳性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高危型HPV在慢性宫颈炎、CIN和宫颈癌中的病毒含量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呈上升趋势.高危型HPV可以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CIN)经过LEEP锥切术后HPV感染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9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CIN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LEEP术前与术后HPV感染的差异及术后3、6、9、12个月HPV感染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前镜检与术后标本检查HPV感染情况基本一致,三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CINⅠ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PV感染率术后3、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6、9、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术后HPV残存率明显低于CINⅡ组和CINⅢ组,CINⅡ组明显低于CINⅢ组;三组术后12个月转阴率分别为CINⅠ(98.94%)、CINⅡ(92.95%)、CINⅢ(86.44%),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病理级别越低HPV感染率越低,术后HPV残存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CIN病理级别高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4例经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为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EEP术(LEEP组,50例)和CKC术(CKC组,74例)治疗CINⅡ、Ⅲ级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LEE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EEP组术后锥切组织切缘阳性率大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理累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切组织大小比较,CKC组锥切面积、锥高均大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比较,LEEP组与C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KC组复发率明显小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术后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较易被患者接受,但CKC在锥切组织大小可控性、降低切缘阳性率、减少术后复发及高危型HPV感染率等方面优于LEEP.  相似文献   

8.
王静  王琰  田小飞  王效 《现代肿瘤医学》2013,21(7):1575-1577
目的:分析310例CIN术后随访资料。方法:比较手术前后3月、6月、12月液基细胞术(TCT)阳性率、HPV感染率的改变。分析其与不同年龄,不同病变程度间的关系。结果:310例标本中,术后3月TCT阳性率由术前89.68%降至30.00%,术后6月、12月TCT的阳性率分别为6.77%、1.61%;术后3月HPV的感染率由术前93.55%降至56.77%,术后6月、12月分别为14.19%、5.48%。随年龄增加,术后3月、6月,不同年龄组TCT阳性率及HPV感染率分别逐渐增加,且各组间的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12月,51-60岁年龄组TCT阳性率及HPV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其它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CIN级别增加,术后3月、6月、12月TCT的阳性率及HPV的感染率分别增加,在同一随访时限内不同级别间TCT阳性率及HPV感染率差异分别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能显著减低TCT、HPV的阳性率。术后3月复查HPV阳性率下降不明显,术后6月HPV阳性率明显降低。对于年龄较大、病变程度高的CIN术后患者,应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率的关系。方法2003年3月~2004年8月随机顺序选取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住院患者832例,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试验(HybridCaptureⅡ,HCⅡ)对所有患者宫颈脱落细胞行HPVDNA定量检测,分别对不同程度宫颈病变与HPVDNA检测阳性率进行分析,所有患者HPVDNA检测均在首次入院时,未接受任何检查及治疗、无任何干预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全部受检者最终诊断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宫颈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临床诊断根据1994年FIGO(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标准。结果832例宫颈病变患者中,CIN352例,其中CINI59例,CINⅡ107例,CINⅢ186例;宫颈浸润癌(SCC)480例。CINⅠ、CINⅡ、CINⅢ的HPVDNA感染率分别为67.79%、79.44%、89.25%;宫颈癌480例,Ⅰ期122例,Ⅱ期185例,Ⅲ期173例,HPVDNA感染率分别为90.98%、91.35%、93.64%。结论宫颈脱落细胞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不同程度CIN患者的HPV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宫颈浸润癌患者HPV感染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患者(P<0.05),而不同期别浸润癌患者之间HPV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李建华  李迎  耿文荣  李莉  郭克 《癌症进展》2019,17(11):1347-1350
目的研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CIN2+)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可能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249例CIN2+合并高危型HPV感染患者接受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依据术后1年高危型HPV检测是否转阴分为术后转阴组(n=160)和持续感染组(n=89),依据治疗方式将89例持续感染组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联合组(n=48)。对照组患者接受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治疗,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保妇康栓治疗。比较术后转阴组和持续感染组患者术前高危型HPV分型及持续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对照组和联合组患者药物治疗后高危型HPV转阴情况。结果持续感染组患者术前多重感染率为24.72%,高于术后转阴组的21.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感染组和术后转阴组患者高危型HPV亚型均以HPV16和HPV58为主。持续感染组和术后转阴组CIN2+患者切缘情况、性伴侣人数、避孕方式、人工流产次数和CIN分级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联合组患者高危型HPV感染转阴率为79.17%,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加强对有不健康性行为史、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高级别CIN患者的术后随访,预防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发现持续感染应及时行抗病毒治疗。保妇康栓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可能使接受LEEP手术的CIN2+合并HPV持续感染的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