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调查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依赖株和耐药株对临床常用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匡氏双相琼脂培养基分离痰结核分枝杆菌并作耐药性和依赖性测定。 结果依赖组菌株对8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耐药组菌株,2组菌株对链霉素(S)、乙胺丁醇(E)、对氨基水杨酸 (PAS)、阿米卡星(Am)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左氧氟沙星(Lfx)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依赖株和98.6%耐药株为MDR株;依赖株和耐药株中XDR菌株的比例分别为14.6%和5.8%,P=0.05。 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依赖株均为MDR株,对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高,XDR株比例高,应予高度警惕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张天民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61-1161
人类疾病谱中有物质滥用病(substance abuse),包括酗酒或酒精中毒、嗜烟、吸毒、药瘾、摇头丸癖等;另外还有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Ⅰ型糖尿病)。这些都是涉及人对物质或化合物的依赖与否,而抗结核药依赖性结核菌则涉及细菌对抗菌化疗药的依赖与否。抗结核药依赖性结核分枝杆菌(antituberculotic dependent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简称赖药结核菌(drug-dependent tuberclebacilli)或赖药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在含抗结核药的培养基上,其生长不但不被抑制,反而异常旺盛。半个多世纪来国内外已发现有链霉素、利福平和异烟肼3种抗结核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假设蛋白Rv0341编码基因iniB的多态性,确认其保守性,分析依赖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依R菌)在利福平(R)培养管中Rv0341高表达的可能原因。方法用大肠埃希菌做为阴性对照,提取依R菌(14株)、耐R菌(23株)、R敏感的结核分枝杆菌(12株)、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及BCG(共51株)的细菌基因组DNA,利用PCR自基因组DNA中扩增iniB基因,通过ApaⅠ/EcoRⅤ、KpnⅠ/SmaⅠ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带型,对iniB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并测序。结果实验组中iniB基因的酶切图谱完全相同,测序结果亦证实iniB基因无突变。结论 iniB基因在对R依赖、耐药和敏感等不同类型的结核分枝杆菌中是相对保守的;依R菌在Rv0341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可能是RNA转录差异或利福平诱导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异烟肼(isonicotinyl hydrazide,H)、利福平(rifampicin,R)、链霉素(streptomycin,S)的依赖情况.方法 采集128份自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标本,采用改良罗氏培养基分离菌株,并进行菌株耐药性及药物依赖性测定.结果 65株菌株对H和(或)R和(或)S耐药,占50.8% (65/128),12株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占9.4%(12/128),其中依赖H、R、S分别占0.8%(1/128)、7.0%(9/128)、3.9%(5/128),同时依赖RS占2.3%(3/128).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H、R、S依赖菌株,临床实践中,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结核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青藏铁路沿线鼠疫菌的营养需求。方法选用 Lawton 最小培养基,采用 Lawton 最小培养基中加减各种氨基酸的方法进行。结果试验用青藏铁路沿线菌株对色氨酸(Trp)、苏氨酸(Thr)、亮氨酸(Leu)、精氨酸(Arg)不依赖,而对苯丙氨酸(Phe)、甲硫氨酸(Met)、半胱氨酸(Cys)依赖,对异亮氨酸(Ile)和谷氨酸(Glu)表现出低营养。结论鼠疫菌营养需求的特征可作为鼠疫菌分型的重要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6.
临床依赖利福平分支杆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依赖利福平分支杆菌^[1](依R菌)菌株的依R程度、菌落及菌体的形态特点,以期为依R菌的定义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从分支杆菌菌株库中选出在含R培养基中生长更旺盛的22株菌株,用L-J氏培养基复苏培养。选取单个菌落接种不同R浓度的培养基中培养;对不同实验管(对照管、R管)中的菌落进行计数、称重、形态观察,并作抗酸染色观察菌体形态。结果 22株依R菌经菌种鉴定为结核分支杆菌。依R菌对R的依赖性仅限于某个浓度范围(R:5~600ug/ml);不同的菌株其依赖范围不同,但大都在R100~300ug/ml范围内生长最旺盛。依R管与非依R管(对照管)中菌落(菌体)形态均有明显的差异,其菌落重量差为2.2~5倍。结论 目前我们所发现的依R菌株均为结核分支杆菌。依R菌对R的依赖为相对依赖。分支杆菌在含R培养基中菌落生长更旺盛和菌体粗大、浓染的特征,可作为依R菌初步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本文对313份痰抗酸杆菌培养(简称痰培养)的结果、初步菌型鉴定和四种药物(RFP,INH,SM,EMB)敏感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分枝杆菌药物第三性测定(绝对浓度法).结果 提示本地区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发生率较高.提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在本地区感染率偏高.结论 痰培养的开展对结控工作非常重要,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的操作规范化,试剂的统一标准化、培养基的成品化是提高结核病细菌学试验质量和提高结核病控制质量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8.
Zhong等发表了关于利福平依赖型/增强型多耐药结核这一不常见的现象,引起大家高度兴趣1。但是,我们并不完全同意作者提出的观点。我们认为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可以成为利福平依赖菌,当剥夺药物之后菌株会死亡,因此可以发展出新的化疗策略控制结核病,尤其是耐药性结核病。我们之前提出了增强对药物的依赖,当剥夺化疗药物之后将造成对药物的饥饿这一概念,可以在  相似文献   

9.
目前,传统的抗酸染色和细菌培养仍是临床确诊结核病的重要依据。提高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阳性率.进行菌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对正确指导化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说明,在对培养标本作前处理后,采用离心沉淀接种培养基,可提高培养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抗结核药物诱导结核分支杆菌形成L型及其特性的观察   总被引:48,自引:5,他引:43  
目的 观察常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诱导作用以及结核分支菌L型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的某些特性及其抗菌药物敏感性,探讨结核分支菌L型形成的机制及其在结核病的发生、诊断及治疗上的意义。方法 将结核分支杆菌接种于含有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逐日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构分支杆菌L型的形成情况。L型形成后将培养物过滤,获得结核分支杆菌L型纯培养物并对其形态、培养、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基因等进行观察。结果 结核分支杆菌在常规药敏试验浓度的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的作用下均可形成L型。结核分支杆菌L型对这些抗结核药物不再敏感,但对链霉素、红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抗菌药物均敏感。结核分支杆菌L型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内呈圆球或不规则形态的细胞,单个、成双或链状排列,沉于培养基底部生长,不粘附瓶壁,不运动,抗酸染色阴性,革兰染色阴性或阳性,保留了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PCR引物基因序列。结论 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虽然能够杀灭结核分支杆菌细菌型,但也能够诱导其形成L型而造成这些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治疗无效。非高渗培养基传代培养的结核分支杆菌L型保留了与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PCR引物基因序列,以致可用结核分支杆菌特异性PCR鉴定。根据结核分支杆菌L型的药物敏感性特点,建议在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中须注意其L型的形成和联合使用结核分支杆菌L型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一种促进结核分支杆菌快速生长的植物激素培养基并与改良罗氏培养基比较结果:试验菌H_(37)R_a在此培养基上,菌落初生长时间为3.3天(10~(-2)mg接种量)和9.3天(10~(-5)mg接种量),改良罗氏培养基分别为7.6天和13.6天。H_(37)R_a菌在上述两种培养基上的增代时间分别为13.1小时和16.1小时。经临床618例结核病病人痰培养比较,激素培养基出现阳性结果时间平均为10.6天,改良罗氏培养基平均为22.6天,两种培养基有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结核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结核分枝杆菌在自制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建立快速培养方法。方法将改良罗氏培养基的成分进行改进,自制5种培养基,每种3支,每支接种菌量10-3mg,观察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生长情况。并以第5号培养基3种成分不同浓度做正交叉实验,得出最佳浓度。收集临床标本,在自制培养基上培养观察。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5种自制培养基上,菌落开始生长天数及典型菌落出现天数均比改良罗氏培养基短,两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1)。第5号培养基以25%牛肉浸液,20%当归浸液,20%党参浸液的浓度最佳,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接种后第3~5d开始生长,第7~9d出现典型的“菜花状”菌落。临床标本接种在改良罗氏及自制培养基上,阳性分离率差异无显著性(f—O.09,P〉O.05),两种培养基上典型菌落形成的平均天数差异有显著性(f一6.828,P〈O.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在自制第5号培养基上生长快,培养时间短,为该菌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快速培养基,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依赖株和耐药株在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方法制作利福平浓度梯度培养基,观察利福平依赖株和耐药株结核杆菌在含不同浓度利福平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采用抗酸染色和电镜观察二细菌的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DNA测序技术分析细菌rpoB核心突变区的序列。结果利福平耐药菌株在200μg/ml利福平培养基上不生长,依赖株在700μg/ml药物培养基上生长旺盛。抗酸染色后电镜观察,利福平依赖菌株在含利福平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菌体粗大,细胞壁完整;对照培养基上的菌体细小,细胞壁破裂。测序分析二细菌在rpoB核心突变区均发生突变,其中依赖菌株的突变主要发生在531和526位,耐药株5个位点均有突变发生。结论利福平耐药株和依赖株结核分枝杆菌在形态学和超微结构上存在着明显差异,且这种差异可能与rpoB突变位点的不同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制并筛选适合从腐败材料分离鼠疫菌的选择敏感培养基,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以自制赫氏消化液为基础,加入刺激鼠疫菌和抑制杂菌生长的生化试剂配制成2种选择敏感培养基,以常见致病菌株、耶尔森氏菌属中与鼠疫菌近源的假结核耶尔森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评估2种培养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以上培养基分离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评价几种选择培养基的应用效果。结果1号培养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对鼠疫菌检测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强,培养24 h鼠疫菌发育为典型成熟菌落,应用该培养基从腐败动物材料中分离鼠疫菌阳性检出率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一致。结论4%十二烷基硫酸钠选择培养基分离鼠疫菌效果优于龙胆紫选择培养基,可用于野外腐败动物材料的鼠疫菌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15.
药物敏感试验方法 1961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调查了世界各国结核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人体有以下三种: 1.绝对浓度法:在含药培养基中各接种10~(-1)、10~(-2)、10~(-3)、10~(-1)、10~(-5)mg/ml的结核菌液0.02ml(一白金环),在37℃暖箱内培养4~6周,记录在不含药对照培养基内生长20~100个结核菌落的接种菌量下的各种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或简化为只接种一种固定的接种菌量(10~(-2)、10~(-3)或10~(-1)mg),记其各药的最低抑制浓度。这种方法精确性差,只能得到供临床参考的大致结果。我国目前多应用此法的简化法,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结核分枝杆菌药物敏感试验通常采用L-J常规法中的绝对浓度法,即在固体改良罗氏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抗结核药物,药物分低浓度和高浓度两种浓度,根据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目前,许多单位采用BACTEC法,即在12B培养基中加入各种抗结核药物,根据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指数 (GI值)判断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此法与比例法有所相同。本院实验室对300例住院初、复治病人的痰标本分离培养后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了上述二种方法的药物敏感试验,观察二种方法对抗结核药物耐药性的符合率及耐药性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喷汀与利福平交叉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利福喷汀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杀菌效力及其与利福平的交叉耐药性,探讨利福喷汀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实验室耐药界限,为临床应用利福喷汀治疗结核病,包括治疗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提供依据。方法 用7H9液体培养基、苏通液体培养基、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测定利福喷汀和利福平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及临床分离的利福平敏感株、利福平耐药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 在7H9液体培养基上对临床分离的19株利福平敏感株分别测定利福平和利福喷汀的MIC,有近80%利福平敏感株利福平的MIC≥0.32μg/ml,而利福喷汀的MIC多分布在0.02~0.32μg/ml之间(占84.2%):无论标准株H37Rv、利福平敏感株(19株)或是利福平耐药株(45株),利福喷汀对结核分枝杆菌的MIC普遍比利福平低2~4倍:利福喷汀敏感株和耐药株的MIC差别较大,在MIC为5~ 10μg/ml处能最大限度地区分敏感菌和耐药菌。结论 利福喷汀与利福平存在着交叉耐药。但是利福喷汀比利福平有更强的杀菌效力,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平达到临床耐药时,仍未达到利福喷汀临床耐药。对利福平耐药的部分结核分枝杆菌对利福喷汀仍具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提示临床上对利福平耐药的结核病患者使用利福喷汀可能有一定效果;实验结果对利福喷汀临界耐药界限进行了初步筛查,为利福喷汀常规药敏试验的开展提供了基本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结核病人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种类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3年住院结核患者痰标本进行普通菌或霉菌培养,发现病原菌后进行菌种确定和抗菌药物体外药敏检测。结果 共分离599例次病原菌株,革兰氏阴性杆菌366株(61.1%),白色念珠菌164株(27.4%),革兰氏阳性球菌69株(11.5%),均为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药物敏感检测中头孢唑啉耐药率最高为75%,对妥布霉素耐药率最低为13.6%。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结核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的鉴定和药敏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合理、规范使用抗生素及抗结核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云南大理地区13株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进行鉴定,了解其菌种构成。方法大理州疾控中心提供的疑似非结核分枝杆菌13株,经罗氏培养基(L-J)、噻吩-2-羧酸肼(TCH)和对硝基苯甲酸(PNB)鉴别培养基初步鉴别培养确定为NTM后分别通过16S rRNA、hsp65和rpoB基因片段测序进行菌种鉴定。结果 13株疑似NTM临床分离株经16S rRNA、rpoB和hsp65基因DNA测序分析鉴定为NTM 11株(84.62%),束村氏菌1株(7.69%),戈登氏菌1株(7.69%)。11株NTM中鸟分枝杆菌(M.avium)9株,脓肿分支杆菌(M.abcessus)2株。结论经抗酸染色筛查、L-J和PNB/TCH培养基初步鉴定为NTM的临床分离株通过3种不同基因测序分析鉴定为NTM、束村氏菌和戈登氏菌,以NTM中的鸟分枝杆菌占多数。  相似文献   

20.
继发耐多药肺结核11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耐多药(MDR)肺结核是指对异烟肼(H)、利福平(R)两种或其以上抗结核药物耐药肺的结核。足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一大难题。本文收集近几年我院肺结核病人中.痰结核菌药敏试验对H、R或其以上的抗结核药物耐药的病例120例.其中9例系原发耐多药.111例系经初治化疗失败.大部分又经复治仍持续或间断排菌的继发耐多药病例.占92.5%,为MDR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