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米瑞卿  于美英 《山东医药》2006,46(16):46-46
2004年10月~2005年11月,我们采用舒利迭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40例,并对其临床疗效、肺功能和血气分析变化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哮喘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0~68(56.5±7.6)岁,病程9~30 a、平均19 a,哮喘轻度发作8例、中度发作12例;COPD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2~71(57.5±7.3)岁,病程10~31 a、平均20 a,病情均为中度。哮喘和COPD的诊断标准和分期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标准,且近2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近7 d内未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无严重肝、肾、内分泌及全身性疾病。方法:两组患者均…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4位病因〔1〕。COPD伴发的高黏血症及低氧血症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COPD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我科COPD合并脑梗死的老年患者92例为观察组,其中男60例,女32例;年龄6078岁,平均(63.5±12.8)岁;诊断参考COPD诊治指南  相似文献   

3.
低分子肝素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玲  常焕显  刘红军 《山东医药》2003,43(19):34-34
20 0 1~ 2 0 0 2年 ,我院采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 (L MWH)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2 0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 4 0例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 ,男 2 2例 ,女18例 ;年龄 4 8~ 82岁 ,平均 (6 5± 7.2 )岁。均符合 1980年第三次全国呼吸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达 型呼吸衰竭标准 ,无肺梗死、糖尿病和肾病。随机分两组各2 0例 ,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抗感染、祛痰、支气管解痉及呼吸兴奋剂、呼吸机等治疗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 L MWH5 0~ 10 0 U/ …  相似文献   

4.
黄芪注射液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COPD),是指具有气流阻塞为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气流阻塞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COPD的目的。我们运用黄芪注射液临床治疗COPD患者,观察了COPD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变,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为我院住院病人,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治指南》[2]。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治疗组(简称治疗组)50例,普通治疗组(简称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34例,女16例,平均年龄70岁。对照组50例,…  相似文献   

5.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较高浓度给氧对呼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长期处于低氧和高碳酸血症状态,传统给氧方法是采用持续低流量吸入,以防呼吸抑制,加重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CO_2)潴留,即使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严重缺氧也禁用高浓度的氧气吸入。我们对一组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给予较高浓度的氧气吸入,以观察其对呼吸的影响。材料和方法 COPD急性发作期37例(男31,女6),年龄42~79岁,平均61岁。全部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低于10.67kPa,其中Ⅱ型呼吸衰竭19例(PaO_2<8kPa,PaCO_2>6.7khPS)。  相似文献   

6.
氯沙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低氧血症患者普遍存在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压积(HCT)增高和血液高黏状态。本研究旨在观察氯沙坦对COPD病人HCT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选择符合以下条件:(1)中华医学会1997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2)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将符合上述条件的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70 11岁,平均PaO252.1±4.2mmHg;对照组40例,男26例,14例,平均年龄68 9岁,平均PaO253.6±3.9mmHg。两组年龄、构成和PaO2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1.2治疗…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以病程长 ,进行性肺功能损害为特点 ,病情进展常导致呼吸衰竭 ,部分重症患者还需借助机械通气治疗。为了解此类患者应用机械通气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 ,我科对 16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并与同期 5 1例非机械通气病例对照分析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2 0 0 0年 1月~ 2 0 0 1年 10月在我院 ICU及内科住院者 ,均符合 COPD临床诊断标准。呼衰上机组 16例 ,男 13例 ,女 3例 ,年龄 4 6~ 86岁 ,平均 70 .6 2岁。其中慢支 15例 ,支气管哮喘 1例。呼衰非上机组 2 4例 ,男 16例 ,女 8例 ,年龄 4 8~ 86岁 ,平均 …  相似文献   

8.
呼吸操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呼吸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恢复期血气以及对肺功能和缺氧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对符合慢性肺心病及缓解期诊断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成锻炼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锻炼组进行呼吸操锻炼,对照组口服安慰剂。两组于开始前和1个月后分别进行血气,肺功能、行走距离和生存质量测定。结果锻炼组结束后各项指标的改善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服安慰剂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呼吸操对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动脉血气、肺功能、运动能力及生存质量等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秀红 《山东医药》2006,46(14):39-3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情加重多以病毒和细菌感染为诱因,易反复发生。自2004年11月以来,我们对26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26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48~81(62.8±11.2)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病程5~45(15.7±7.6)a。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脑、血管及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肿瘤。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4例和对照组12例,两组病程、性别、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有可比性。两…  相似文献   

10.
激活诱导细胞死亡(activationinduced cell death,AICD)也称细胞凋亡,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在抗原、丝裂原等刺激下可引起AICD。为了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 monary disease,COPD)患者PBL的AICD水平,作者采用丝裂原PHA-P分别与正常人及COPD患者PBL体外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BL凋亡率,了解COPD患者PBL凋亡变化,探讨COPD患者的免疫损伤机制。1资料与方法选择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呼吸科住院COPD患者共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60~80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1〕,可致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影响呼吸、循环等功能,长期缺氧可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神经元损害、炎性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脑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本研究旨在探讨COPD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81例,男41例,女40例,年龄60~92〔平均  相似文献   

12.
常椿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12):879-879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是一种可表现为多季节发作的常见病 ,其是由多种肺部慢性疾患迁延所致 ,其形成机制至今尚不明了 〔1〕。由于它首先导致以多器官缺氧而功能减退为基础 ,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我们对 14 8例次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对其治疗的规范性和处理效果分析总结。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4 8例次 COPD患者 ,男 113例次 ,女 35例次 ,年龄 6 0~ 87岁 (平均 72 .1± 3.9岁 )。病程 3~ 35年 (平均 16 .3±3.1年 )。诊断均符合美国胸科学会 (1995 )对 COPD的诊断标准〔2〕。其中慢支 6 8例次 ,支扩 10例次 ,…  相似文献   

13.
张清华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9):1480-1481
目的探讨家属参与呼吸操锻炼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研究的80例患者随机分组,同时给予呼吸操培训和锻炼,试验组有家属全程参与,对照组只有患者本人单独参加,观察锻炼前后6个月的FVC、FEV1/FVC、6MWD和PaO2的变化,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做呼吸操前后比较,各观测指标均有显著提高(P均〈0.05);和对照组对比,试验组各指标改善更明显(P均〈0.05)。结论家属参与呼吸操锻炼是促进COPD患者康复的有效方法,可改善家属对患者的照顾态度、提高患者锻炼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感染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诱因。卡介苗多糖核酸(斯奇康)为一种卡介菌提取物,能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减少急性加重的次数,延缓病情发展。国内关于斯奇康治疗变态反应疾病有较多研究,对于治疗COPD方面研究较少。本文通过临床观察探讨斯奇康对COPD呼吸道急性感染的预防作用。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选择1998年9月~2 0 0 0年4月,我院住院的COPD患者60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7年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 6例,男2 0例,女16例,年龄48~70岁。平…  相似文献   

15.
内给氧治疗COPD和肺心病低氧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上一些 COPD及肺心病患者经抗感染、平喘、祛痰、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及必要的其它对症处理后 ,感染得到控制 ,但低氧血症难以纠正。对于此类病人我们采用国产“内给氧”进行治疗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6 4例患者中 ,男 38例 ,女 2 6例。年龄 40~ 75岁 ,平均 6 1.8岁 ,其肺部基础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并阻塞性肺气肿 42例 ,其中肺心病 2 5例 ;合并支气管扩张 9例 ;合并哮喘 13例。均因呼吸道感染急性发作住院治疗。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给予抗感染、平喘、祛痰、止咳及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急性发作期PMN凋亡和IL-8水平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粒细胞 (PMN)、白细胞介素 - 8(IL - 8)是炎症反应中的重要细胞和分子。我们于 2 0 0 0年 10月~ 2 0 0 2年 3月检测了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患者 PMN凋亡、IL- 8水平 ,旨在揭示COPD病理生理机制 ,为 COPD的防治提供依据。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 COPD患者 6 5例 ,其中急性期 2 8例 ,缓解期 37例 ;男 4 7例 ,女 18例 ;年龄 6 0~ 86岁。均符合 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诊断标准〔1〕。正常对照组 19例 ,男12例 ,女 7例 ;年龄 6 0~ 78岁。1.2  检测方法1.2 .1  标本制备  COPD患者入院 2 4 h内及抗感染…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自发性气胸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是一种临床表现危重的呼吸系急症 ,需要紧急救治。其发病经过、临床表现、病情演变、胸片特点及治疗措施与一般自发性气胸有诸多不同之处。近 10年来我科收治自发性气胸 188例 ,其中继发于 COPD者 76例 ,现就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在 1990 .1~ 1999.12月收治自发性气胸 188例 ,继发于 COPD者 76例。COPD组 :共 76例 ,男 5 8例 ,女 18例 ,男 :女 =3.2 :1,年龄 4 3~ 82岁 ,平均 61.2岁 ;一般气胸组 (对照组 ) :共 112例 ,男 91例 ,女 2 1例 ,男 :女 =4 .3:…  相似文献   

18.
2000~2006年,我院呼吸科对12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与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肺内感染患者应用补肺片防治呼吸道继发真菌感染,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与肺心病合并肺内感染诊断,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共123例,年龄20~87岁,男69例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2年1月~2004年6月住院的60例COPD患者,男42例,女18例;年龄46—83岁,平均66岁;病程5~33年。均有不同程度慢性咳嗽、胸闷、气喘和排痰困难。6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给康复锻炼指导,督促实施,全部症状改善出院。  相似文献   

20.
邓惠英  罗梅银 《临床肺科杂志》2011,16(11):1790-1791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同时进行呼吸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腹式缩唇呼吸训练、全身性呼吸体操训练、耐力运动锻炼综合性康复训练。于干预前后评价两组的自觉症状、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自觉症状、肺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