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6 毫秒
1.
目的: 研究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拮抗剂对损伤后大鼠动脉中膜平滑肌细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及细胞迁徙影响。方法: 12周雄性Wistar大鼠颈动脉用球囊导管损伤,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2 d给予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CV-11974(5 mg·kg-1·d-1)和溶剂,术后2 d、3 d、5 d和14 d处死。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研究。结果: 实验组术后第2 d、3 d和5 d中膜平滑肌细胞PDGF-A mRNA和PDGF-A、PDGF B、PDGF-α(R)、β(R)阳性细胞率以及迁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中膜平滑肌细胞表型处于收缩型。结论: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明显抑制损伤后动脉中膜平滑肌PDGF及其受体的表达和平滑肌迁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生长增殖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为临床肝癌治疗中内皮抑素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内皮抑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抑素对细胞凋亡及周期分布的影响;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内皮抑素作用前后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改变;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加药前后HepG-2细胞中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内皮抑素能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增殖(P〈0.05),呈剂量-时间依赖性,并诱导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内皮抑素作用后HepG-2细胞中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药物作用组中VEGF蛋白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内皮抑素通过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诱导HepG-2细胞的凋亡、抑制增殖,并能明显降低HepG-2细胞中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人肝癌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进一步认识VEGF在肝癌血管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系ECV304和小鼠成纤维细胞系L929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及RT-PCR,检测体外培养的人肝细胞肝癌细胞系SMMC7721、HHCC和HepG2中VEGF及其受体的表达。结果 SMMC7721、HHCC和HepG2细胞均有VEGF的表达。同时VEGF受体1(Flt-1)在SMMC7721细胞中也有表达;而HHCC和HepG2细胞则表达VEGF的受体2(KDR)。结论 在肝癌的血管形成中可能存在VEGF的自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转移,肿瘤预后关系密切。目前各种针对VEGF及其受体开展的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研究广泛开展,有的已经批准上市,用于大肠癌的临床治疗,为大肠癌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苏昊  任捷  秦丽华 《解剖学报》2021,52(3):489-494
Nogo-B是网状蛋白家族4的重要成员,广泛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外周组织。研究显示,Nogo-B能与Nogo受体1(NgR1)、Nogo-B特异性受体(NgBR)和配对免疫球蛋白样受体B(PirB)3种不同的受体结合,受体通过RhoA/Rho相关蛋白激酶(ROCK)、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磷酸腺苷活化激酶α/肝X受α(AMPAα/LXRα)、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上皮-间质转化(EMT)以及未折叠蛋白反应(UPR)等多个信号通路,在血管生成、增殖和凋亡以及侵袭和迁移等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抑制和促进的双重作用。了解Nogo-B受体参与肿瘤发病的机制将会为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我们将对Nogo-B及其受体的基本结构和表达以及Nogo-B受体信号通路在恶性实体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抑制和促进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进展、转移的基础,此过程涉及各类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通路,其中刺激血管生成作用最强的生长因子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随着VEGF作用的深入认识和血管靶向治疗的临床实践,以抗新生血管为核心的治疗策略取得显著成效。现将抗血管药物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黄芩苷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内膜肥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皮损伤诱导的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培养、MTT分析、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研究黄芩苷的作用机制。结果 黄芩苷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的VSMC增殖,降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阻断PDGF受体的激活和MEK/ERK信号通路的活化。整体实验显示,黄芩苷可预防球囊损伤诱导的血管新生内膜肥厚,明显降低内膜/中膜面积(I/M)比值(P<0.01);PCNA、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VCAM-1)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 黄芩苷通过抑制VSMC增殖而阻止球囊损伤诱导的大鼠血管内膜增生。  相似文献   

8.
研究发现恶性血液病细胞高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并不同程度表达VEGF受体[1~2],VEGF在白血病中的作用不够明确,可能是通过自分泌作用机制,促进白血病细胞存活和生长、降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等。以前的研究已证实:VEGF反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2B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并加入2.5~160μmol/L梯度浓度的A2B分别干预24、48和72 h,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筛选出药物最适浓度。后续实验将SGC-790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组)、溶剂组(含0.08%DMSO培养液处理)、A2B 10μmol/L实验组和A2B 20μmol/L实验组,每组每项实验均重复3次。利用EdU细胞染色实验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线粒体膜电位检测试剂盒(JC-1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细胞间充质-表皮转化因子(c-Met)、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蛋白激酶B(PKB/Akt)和磷酸化Akt(p-Akt)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大鼠颈总动脉移植为模型探讨移植物动脉血管病(TA)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移植模型。受体随机分3组,同系组(n=6):Lewis至Lewis颈总动脉移植;TA组(n=7):Brown—Norway(BN)Lewis颈总动脉移植;干预组(n=7):BN至Lewis颈总动脉移植,术后给予阿司匹林80mg/(kg·d)治疗8周。术后8周取移植动脉做病理学分析,观察动脉内膜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新生毛细血管生成情况,评估内膜增生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链(PDGF-B)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结果①同系组移植动脉内膜未见增生;TA组内膜见大量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新生内膜中见丰富的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干预组较TA组内膜增生程度减轻(P〈0.05),内膜厚度减少48.0%。②PDGF—B、COX-2在同系组几乎不表达,而在TA组移植动脉内膜显著表达:干预组较TA组PDGF—B、COX-2表达下调,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结论TA的发病是一个多途径、多机制的病理生理过程:新生内膜高表达PDGF—B和血管新生促进了TA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在人胰腺癌生长中的调节作用,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AP-1)在该过程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揭示PPARγ抑制胰腺癌生长的机制。 方法: 培养细胞经PPARγ配体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RXRα配体9-顺式-维甲酸(9-cis-RA)及其联合作用后,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并评价药物的抗增殖效果;用TransAMTM方法检测其对SW1990细胞中核因子-κB (NF- κB) p65活性蛋白表达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其对SW1990细胞活化蛋白-1(AP-1)表达的调节作用。 结果: 15d-PGJ2和9-cis-RA及其联合应用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9-cis-RA对15d-PGJ2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具有协同效应。TransAMTM检测显示,15d-PGJ2、9-cis-RA及其联合作用干预组NF- κB p65活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但都未达到对照组的水平。RT-PCR揭示随着15d-PGJ2、9-cis-RA及其联合作用浓度的提高,c-jun mRNA表达水平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5d-PGJ2或9-cis-RA单独干预组中,c-fos mRNA表达水平逐渐减弱;而在两者联合作用组中表现为逐渐增强的趋势。 结论: PPARγ的活化在体外对胰腺癌的生长呈负调节作用。RXRα的激活可协同增强PPARγ激动剂的抗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其通过下调NF-κB和AP-1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苦参、茯苓两种中药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将苦参和茯苓两种中药用于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和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检测血透明质酸酶、Ⅳ型胶原含量;MTT法检测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处理组的HSC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P〈0.05);血清透明质酸、Ⅳ型胶原含量减少(P〈0.05);肝组织TIMP-1、TGFβ1及PDGF的表达均减少(P〈0.05)。结论两种中药均能减缓大鼠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这些中药能下调TGFβ1及PDGF表达、抑制HSC增殖活化、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肝纤维结缔组织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近年来,与该过程相关的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如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分子、细胞周期蛋白、细胞凋亡调节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被相继发现,并且都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分子靶点,于是学者们提出了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的概念,即利用特异性分子(单克隆抗体、小分子物质)封闭或抑制这些分子靶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或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C反应蛋白促进离体SHR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对SHR大鼠主动脉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 SHR大鼠VSMC培养,取3-4代细胞进行药物干预。先加入CRP和CRP受体CD32的抗体,测定NF-κB和抑制蛋白I-κB在VSMC中的表达;再使用NF-κB活化抑制剂PDTC,观察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发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使用CRP后,SHR大鼠VSMC的NF-κB和抑制蛋白I-κB的表达增强;使用CD32抗体可以抑制这种增强; PDTC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促进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结论: CRP可以通过直接激活SHR大鼠VSMC的 NF-κB,促进其VSMC增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iRNA沉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人肾癌裸鼠移植瘤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生长抑制作用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针对VEGF的siRNA序列,通过脂质体将VEGF-siRNA转染到ACHN细胞中,将转染VEGF-siRNA的ACHN细胞(A组)、转染空质粒的ACHN细胞(B组)及未转染的ACHN细胞(C组)分别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在SPF环境中饲养裸鼠并观察各组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情况,每隔5d测定移植瘤体积大小(肿瘤的长轴L,短轴W,肿瘤体积V=1/2LW2),绘制肿瘤生长曲线,采用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测定裸鼠移植瘤组织切片中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组小鼠移植瘤成瘤及生长明显缓慢,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均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瘤组织切片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提示:与B、C组相比,A组中VEGF蛋白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组间瘤体的体积重量及VEGF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化学合成的VEGF-siRNA可特异性抑制肾癌细胞中VEGF的表达,抑制肿瘤的生长增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rsenous oxide,As2O3)对胰腺癌PC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用胰腺癌PC2细胞株进行培养传代,观察As2O3作用于细胞的不同时间,对细胞生长抑制情况;利用TUNEL染色检测胰腺癌细胞凋亡率;RT-PCR方法检测survivin基因的表达。 结果: ①随着药物对胰腺癌细胞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明显降低,药物作用存在时间依赖性(P<0.05,P<0.01)。②TUNEL染色证实,As2O3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是以促进细胞凋亡为主。③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基因在胰腺癌细胞中表达;胰腺癌细胞经As2O3作用后,抑制survivin基因的表达(P<0.05)。 结论: As2O3可能通过抑制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嗜乳脂蛋白样-2(BTNL2)是新近发现的B7家族样分子,其mRNA广泛表达于淋巴组织及非淋巴组织上。BTNL2的受体可诱导性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BTNL2与其受体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已有研究发现BTNL2基因突变与结节病、包涵体皮肌炎等疾病发病相关,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移植排斥等方面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凋亡抑制蛋白LIVIN的研究与应用(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首先由Crook等发现,是一类新的独立于B型淋巴瘤细胞因子2(Bcl-2)家族的抗凋亡蛋白。细胞凋亡是由多种因子介导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对机体或组织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生命周期、衰老死亡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凋亡抑制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凋亡通路的紊乱、促进凋亡因子的抑制、凋亡抑制因子过表达以及凋亡基因的表达失控都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而且,凋亡紊乱还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抵抗,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如何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9.
VEGF、survivin、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肿瘤血管形成过程复杂,其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发挥重要作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受多种基因调控。survivin蛋白作为凋亡抑制蛋白(inhibitor of apoptosis protein,IAP)家族中的IAP蛋白,其结构独特,与多种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bcl-2基因具有抑制细胞凋亡和延长细胞存活的功能,它不加速细胞分裂、增殖,而是促进细胞生存。我们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VEGF、survivin、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为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KDR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VEGF及其受体KDR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我们用KDR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作用于人血管内皮细胞,以阻断VEGF的自分泌作用通路,观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及检测细胞DNA含量,测定细胞分泌VEGF的能力,并检测作用后KDR mRNA和KDR蛋白的水平。结果发现未经处理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能分泌一定量的VEGF,KDR ASODN能抑制人血管内皮细胞内KDR基因的表达,并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在一定剂量下还可诱导凋亡。结果说明KDR ASODN能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VEGF受体KDR在人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凋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