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简称SSSS,是由嗜菌体2群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该病特点是多见于婴儿,起病急骤,皮肤有广泛性烧伤样刺痛感和疼痛性红斑,红斑处受摩擦出现表皮剥离,而出现广泛糜烂面可形成小泡,尼氏征阳性,形如大面积烫伤.  相似文献   

2.
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松解症,简称SSSS。我院2003-2007年共收治22例此病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葡萄球菌烫伤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致病菌是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该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临床特点为全身皮肤红肿、大片剥脱,像烫伤一样暴露出无皮区域,是一种严重皮肤感染。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型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简称SSSS),是由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可溶性毒素——表皮松解毒素(又称剥脱毒素)引起的皮肤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口周及眼睑周围渗出结痂,外阴部糜烂,口周放射状皲裂,全身泛发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大片剥脱等。在有效治疗的同时,科学的护理  相似文献   

5.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 SSSS)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性中毒性表皮松解症,该病好发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是一种发热性、发展迅速、泛发性、脱屑性、感染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类似浅表烫伤。我院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35例,通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现将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好发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患儿全身中毒症状严重.其主要特征为全身泛发性暗红色红斑,其上表皮起皱伴大片表皮剥脱,粘膜常受累,类似浅表烫伤,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致病菌为凝固酶阳性嗜菌体Ⅱ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我院2003年2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儿21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3d至11岁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其疗效.结果 15例均有泛发性红斑、皮肤触痛、口周放射状皲裂,尼氏征阳性.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予抗感染、适当的局部护理及支持治疗,全部痊愈出院,疗程5~14 d.结论 SSSS好发于婴幼儿,及时应用耐β-内酰胺酶抗生素治疗和适当的局部护理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刘翠兰  李禄全  余加林 《西部医学》2010,22(9):1634-1635
目的探讨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3例新生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SSSS主要表现为表皮坏死松解为弥漫性红斑,多伴松弛性大疱,表皮大片剥脱。经全身抗生素与局部处理预后良好。结论本病的主要临床特点是:口周放射性皲裂,烫伤样皮疹伴有片状剥脱,尼氏征阳性。新生儿SSSS较少见,熟悉其临床特点是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简称SSSS,又称金葡萄菌性中毒性表皮松解症。其特点为多见于婴儿,急骤起病,皮肤有广泛性烧伤样刺痛感和疼痛性红斑,摩擦红斑处则表皮剥离,而出现广泛糜烂面或形成水泡,尼氏征阳性,形如大面积烫伤。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1例因患先天性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而导致早产儿死亡的病例。母体子宫内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很可能是此病突发的诱因。尽管给予足量抗生素治疗,该婴儿仍于出生后24h内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尽管SSSS比较少见,但围生期的产妇尚可发生感染,而且SSSS可在出生24h内发病。对此,早期预防性给予孕妇适当剂量的抗生素至关重要。早产儿先天性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例@Haveman L. M. $Departm ent of Paediatrics, Wilhelmina Children's Hospital, UMCU, Lundlaan 6, AB Utrech t, Netherlands @Fleer A. …  相似文献   

11.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蒙  徐莉 《当代医学》2010,16(20):104-104
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skinsyndrome,SSSS)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l生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由凝固酶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的皮肤损害综合征,是婴儿期—种少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该病起病急骤,病程进展陕,表现为全身性的红斑、松弛性大疱、大片表皮剥脱,创面似Ⅱ度烫伤样。重者可因发热、进食不佳、呕吐、腹泻及并发败血症或肺炎而死亡。儿童病例病死率3%-4%。我科2002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26例,现将病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分析及护理3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由某些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菌株分泌的表皮剥脱毒素A或B所致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皮肤病.  相似文献   

13.
<正>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简称TEN),起病急,出现全身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大片表皮剥裸,形如烫伤,故也称皮肤烫伤样综合征。从临床、组织病理及治疗方面,大体上可归纳为金黄色萄葡球菌型(简称金葡菌型)和非金黄色葡萄球菌型(简称非金葡菌型)两大类,后者常由药物引起。一、病因金葡菌型:金葡菌型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简称SSSS),致病菌主要是凝固酶阳性第Ⅱ噬菌体组71型金葡菌,它产生一种外毒素,称表皮松解毒素或叫表皮剥脱毒素,已能提纯,分子量24,000或33,000的一种蛋白质,主要作用于表皮颗粒层细胞间物质或细胞膜,使其变性。从患者体内分离出的活菌或其毒素,经皮内或腹腔内注射给新生小鼠,则产生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国内已建立了动物模型,无论从临床上或病理上均与人SSSS无区别,但并非各种鼠接受  相似文献   

14.
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下称金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thylo-coccalscaldedskinsymdrome,简称SSSS)又称新生儿剥脱性皮炎或Ritter氏病,该病由金葡菌引起,起病急,病情重。表现与全身泛发性红回医,继而表皮似烫伤样剥脱,触痛明显,多见于1~5周小儿,偶见于成人。多伴有  相似文献   

15.
屈来英  王先凤  阎秀娟  高淑萍 《吉林医学》2009,30(11):1038-1038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是婴幼儿时期一种少见的感染性疾病,现将我科近年来住院治疗的16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徐哲  马琳 《北京医学》2013,35(3):168-170
目的 总结新生儿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新生儿SSS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急性发病,全身表皮大片剥脱但黏膜不受累,诊断为SSSS.针对皮损药敏结果选用头孢类药物抗感染治疗,治疗8d患儿痊愈出院.结论 SSSS属于儿童皮肤科危重症,早期易误诊为遗传性表皮松解症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但SSSS具有的尼氏征阳性、表皮松驰性大疱、口周放射性皲裂和黏膜不受累等特点可与其他疾病相鉴别,完善皮损病原学检查和正确抗感染治疗是及时、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是婴儿期一种少见而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曾被称为新生儿剥脱性皮炎、Ritter病或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1]。易被误诊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和脱屑型红皮病。其病原菌为凝固酶阳性的第Ⅱ噬菌体组金葡菌,尤其是71型,此菌可产生表皮松解毒素,产生松弛性大疱及表皮剥脱这是一种外毒素,不能产生抗体,角化表皮组织对此毒素都很敏感,这种毒素可以很快由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18.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21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金黄色葡萄球菌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是由凝固酶阳性第2噬菌体组金黄色葡萄球菌常为71型感染引起.此菌分泌一种表皮松解毒素,造成表皮剥脱.是一种以全身性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为特征的急性皮肤病.现将我科自1997年9月~2003年3月住院治疗的12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其发病机制. 方法:对1995-05/2003-10 SSSS患者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8 mo~5 a患儿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其疗效. 结果:全部患儿均存在口周放射状皲裂、皮肤红斑、表皮剥脱及皮肤触痛,尼氏征阳性. 13例作分泌物细菌培养,10例阳性,其中4例分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8例白细胞计数>10×109/L. 7例病理组织学示:表皮上层水疱,可见棘层松解细胞. 应用敏感抗生素后2~3 d症状明显改善,5~6 d内皮损基本消失,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结论:SSSS好发于婴幼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感染不容忽视,早期、及时地应用敏感的抗生素,保护创面,避免继发感染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SSSS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过程。结果 18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多发生于4岁以下患儿。烫伤样皮损、口周放射状皲裂、疼痛、尼氏征阳性为主要临床表现。眼、口周常为首发皮损部位。早期合理使用抗生素疗效确切。结论掌握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有利于早期诊断,早期敏感抗生素治疗能有效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