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谭玉林  万峰  吴档  鲍同柱 《山东医药》2011,51(24):103-105
目的探讨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患者彻底清创,外固定架固定,创面负压封闭引流(VSD)。创面新鲜后植骨,再次VSD 5-7 d后组织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11例移植的组织瓣全部成活,8例术后创面渗液经换药愈合,1例植骨转移组织瓣术后仍有窦道,无感染急性发作,伤口换药未愈合。2例术后3个月伤口再感染,局部扩创后伤口愈合;6-12个月骨折愈合。结论彻底清创后,VSD+早期植骨是治疗合并感染的开放性胫骨骨折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业祥 《山东医药》2012,52(23):48-49
目的观察局部双蒂肌瓣移植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胫骨中段骨外露的效果。方法对12例胫骨中段骨折骨外露患者行局部双蒂肌瓣移植联合VSD治疗,据创面大小及形状选择合适的医用海绵并裁剪,覆盖于创面后采用连续缝合将海绵边缘与创面边缘皮肤缝合固定。将生物透性薄膜粘贴密闭整个创面并用系膜法密封引流管。术后接床头中心负压装置,持续40~60 kPa负压吸引。7~10 d后拆除引流管,创面肉芽生长良好行中厚皮片或全厚皮片植皮,肉芽生长欠佳予外科换药或清创,二次行VSD治疗并待创面肉芽新鲜后植皮。植皮7~8 d后拆除加压敷料。结果 1例因分泌物较多行二次VSD治疗,12例创面肌瓣血运好,植皮均成活。随访3~8个月,无骨外露及感染复发;患者植皮后均获得保护性皮肤感觉。踝关节功能最差者跖屈30°,背屈0°,最佳者与健侧无明显差别。结论局部双蒂肌瓣移植联合VSD治疗胫骨中段骨外露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的效果。方法对17例上肢毒蛇咬伤后皮肤坏死患者先行感染创面清创加VSD持续冲洗及负压引流处理,然后选择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大小为8 cm×13 cm~14 cm×19 cm。结果17例中2例皮瓣术后出现部分边缘坏死,经局部换药后创面逐渐愈合,其余15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外观及质地满意,患肢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应用VSD技术联合游离髂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治疗上肢毒蛇咬伤后坏死创面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Ⅲ、Ⅳ期骶尾部褥疮的疗效。方法对2010-02~2012-07临床收治的33例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7例使用VSD治疗1~2次,13例治疗3—4次,3例治疗5~6次后均治愈;其中27例患者VSD治疗后可以直接缝合愈合,6例VSD治疗后需行皮瓣转移修复后愈合。经随访,所有病例均无复发,效果满意。结论VSD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困扰褥疮治疗中面临的难题,是治疗褥疮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引流(VSD)对慢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的慢性骨髓炎合并有慢性溃疡的患者共23例,均采用溃疡清创后,使用VSD治疗,待创面清洁、肉芽组织生长良好后,12例直接缝合,8例植皮封闭创面,3例经邻位皮瓣转移封闭创面。结果 VSD平均吸引15 d,平均更换VSD 2.5次。创面渗液均明显减少,且创面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经二期手术后治愈,随访6~29个月,无复发。结论 VSD治疗对慢性骨髓炎具有引流充分、缩小创面、促进肉芽组织生长、降低复发率等优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ecum sealing drmnage,VSD)技术在难治性褥疮中应用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难治性骶尾部褥疮患者行清创手术,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吸引治疗7~10d,拆除敷料行再次手术,直到创面炎症消退、肉芽组织生长良好。结果13例使用VSD治疗1~2次,10例使用VSD治疗3~4次,3例使用VSD治疗5~6次;22例患者可以直接缝合治愈,4例VSD治疗后行皮瓣转移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应用VSD技术治疗难治性褥疮效果满意,护理上应密切观察引流装置,保证有效的VSD,同时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及康复护理,促进褥疮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常规疗法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常规疗法加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0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采用抗感染、降血糖、局部清创等常规治疗,在其分泌物细菌培养阴性前提下,加行VSD治疗,待创面肉芽填充丰满后行常规换药至伤口愈合.结果 VSD治疗1~4个疗程,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平整,无感染、水肿、渗出,创面愈合时间30~172 d、平均80.2 d.结论 VSD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8.
选择50例严重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并且术中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经VSD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认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腓肠神经皮瓣能为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和足部耐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官士兵  许兰伟  寇伟  吴昊  赵雁 《山东医药》2013,53(22):28-29
目的探讨开放性清创术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2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行开放性清创术。创面彻底清创后定期换药,使伤口一期或二期闭合。术前术后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全身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改善微循环,应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换药及术中注意无菌操作彻底清创,注意全身对症及支持治疗。结果 1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未使用止血带,其中8例开放性清创术后2~3周伤口直接愈合;3例二次清创缝合后2周愈合;1例应用VSD负压引流,术后2周拆除,二期扩创全厚皮片植皮后半个月愈合。结论在有效控制血糖、活血化瘀改善循环、防治感染的基础上,开放性清创术可有效控制糖尿病足溃疡的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与外支架固定及邮票植皮术治疗上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01~2011-08,对本院收治的16例上肢开放性骨折合并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清创后骨折用外支架固定,创面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二期邮票植皮.结果 本组16例创面均愈合,其中创面感染6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6个月,平均8个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13例,延迟愈合3例,平均愈合时间4.6个月.结论 联合应用VSD、外支架固定及邮票植皮术治疗上肢开放性骨折伴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能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患者可以提前活动患肢,同时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局限感染灶,促进骨折愈合;VSD术后肉芽组织新鲜,二期植皮易活,取皮方便.该方法 治疗周期短,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抗生素骨水泥链珠(以下简称抗生素链珠)对创伤性骨髓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其中胫骨、肱骨中段骨干感染24例,胫骨干骺端骨感染18例.骨缺损3cm×4cm~8cm×5cm,软组织缺损6 cm×4 cm ~ 10 cm×4 cm.42例患者均行创面彻底清创,去除坏死及感染的骨组织及软组织,截除骨折端坏死骨质,反复冲洗创面后予抗生素链珠充填,创面行负压封闭引流(VSD).24例骨干感染者待创面炎症反应消除后取出抗生素链珠,行植骨术;18例干骺端感染者待创面脓性分泌物较少后再次清创(取出临时抗生素链珠),永久植入抗生素链珠.术后随访6~36个月,观察创面愈合时间、X线表现、感染复发情况等.结果 本组病例创面愈合时间21 ~39 d、平均29 d.随访6~36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痂生长良好,植骨部分已融合,未再发现死骨及空洞.结论 抗生素链珠充填联合VSD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VSD治疗组随机选取2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创面,根据创面引流物多少及医用海绵清洁情况每3-7 d更换1次,25例常规换药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等。结果 VSD组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16.8±5.5)d与(50.8±6.5)d]、换药次数[(7.9±3.5)次与(21.5±5.1)次,]、治愈率[96%与88%]。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利用负压引流将创面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吸出,加快糖尿病足溃疡面愈合速度,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1]。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大面积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08~2017-09收治的15例严重小腿软组织合并主干血管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一期清创、骨折复位固定; 1例不全断肢患者急诊行游离皮瓣移植并桥接血管以恢复血供; 14例患者一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覆盖创面,二期移植股前外侧皮瓣桥接动、静脉并覆盖创面。皮瓣切取面积15 cm×10 cm~30 cm×12 cm。结果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2例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经及时探查后血管复通; 1例因局部感染创面延迟愈合;末次随访时所有皮瓣及肢体血运良好,供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肢外观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在覆盖小腿创面的同时能修复保留肢体的主干血管,可改善肢体外观,增加远端血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观察并分析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效果。方法该院2012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50例,VSD治疗组随机选取25例2型糖尿病足患者,使用VSD技术治疗创面,根据创面引流物多少及医用海绵清洁情况每3~7 d更换1次,25例常规换药组观察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愈率等。结果 VSD组与常规换药组比较创面愈合时间[(16.8±5.5)d与(50.8±6.5)d]、换药次数[(7.9±3.5)次与(21.5±5.1)次,]、治愈率[96%与88%]。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糖尿病足可改善其局部血运,减轻局部水肿,利用负压引流将创面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吸出,加快糖尿病足溃疡面愈合速度,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 VSD)技术应用于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71例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较早期的病例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归入传统组(n=25);后期病例采用VSD技术治疗,归入VSD组(n=46)。传统组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换药引流、感染创面间断冲洗、清创、纵隔冲洗引流,少数病例应用转移肌瓣覆盖纵隔创面。VSD组治疗方法是清创+放置VS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包括死亡率、感染复发率、住院时间等。 结果 传统组和VSD组死亡率分别是16%(n=4)和4.3%(n=2),VSD组低于传统组。传统组和VSD组的感染复发率分别是36%(n=9)和6.5%(n=3),VSD组低于传统组。平均住院时间传统组和VSD组死亡率分别是46±11.3天和32±10.6天,VSD组较短。出院后随访中两组均未发现切口裂开等感染复发表现,远期无切口感染导致的死亡和严重并发症。 结论 应用VSD技术治疗心脏手术后纵隔感染与传统方法相比可降低死亡率和感染复发率,缩短住院时间,中远期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6.
<正>老年肢体深度烧伤由于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及机体营养状况不良等因素影响,易致清创植皮后皮片不易存活,术后皮肤极易发生感染、出血、肢体缺血等情况,最终导致愈合不良〔1〕。传统的自体皮片移植后无法保证植皮压力均匀、制动与引流等,术后极易发生皮下感染、出血与皮片滑脱等现象,影响植皮成活率〔2〕。负压封闭引流(VSD)是一种新型的外科引流技术,VSD装置与创面贴附紧密,压力均匀,固定效果良好,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囊袋负压闭式引流用于治疗血培养阴性的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连续收治的血培养阴性的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2例,参考外科负压创面治疗技术,采用了伤口清创、保留原起搏系统、囊袋负压闭式引流的治疗方法。在彻底清创的基础上,将起搏脉冲发生器消毒处理后深埋至胸大肌下方,原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管,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125 mm Hg)引流3~7 d,延迟间断拆线。结果术后随访13~4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超过2年,10例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消失,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2例在术后因发生延迟感染而分别于清创引流术后8个月、14个月移除了全套起搏系统。结论对于血培养阴性、感染程度相对较轻、尤其是起搏依赖的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患者,囊袋负压闭式引流是一种可以采取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在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使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局部细菌数量和皮瓣炎症反应时间的影响。方法严重感染创面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5例,皮瓣修复术前使用VSD;B组43例,皮瓣修复术前不使用VSD。结果 A组使用VSD前局部细菌数量为(3.2×107±1.9×10^7)cfu/g、术前为(1.2×10^4±2.0×10^4)cfu/g,B组术前为(2.3×10^7±2.0×10^7)cfu/g,A组使用VSD前与术前相比及两组术前相比,P均〈0.05。术后皮瓣炎症反应时间A组为(8±3)d、B组为(13±3)d,两组相比,P〈0.05。结论严重感染创面皮瓣修复术前使用VSD能明显减少创面的细菌量,缩短皮瓣移植后局部的炎症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9例大面积烧伤出现创面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早期同法抗休克,均在伤后2~4d行四肢切削痂、异体皮加自体微粒皮移植;出现创面脓毒症后治疗组采用VSD治疗,对照组覆盖脱细胞异种皮或其他烧伤敷料;烧伤创面肉芽组织覆盖良好后,分次自体邮票皮移植.结果 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12例,P<0.05;治疗组存活者肉芽组织覆盖创面达植皮条件需5~12 d(平均8.7d),对照组需15~ 26 d(平均20d),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出现躁动5例,嗜睡4例,体温≥39℃6例、≤36℃3例,腹胀2例,心率≥130次/min 7例,持续呼吸急促>30次/min 6例;对照组分别为18、15、17、9、12、15、16例;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 应用VSD治疗大面积烧伤创面脓毒症可明显减轻全身感染,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增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创面植皮,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是指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糖尿病足难治性创面易经久不愈,治疗较为棘手.我科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联合胰岛素持续滴灌治疗36例糖尿病足慢性创面,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