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巩膜环扎术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作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治疗视网膜脱离中环扎带的作用,并对环扎带的作用与必要性做出评价。方法:分析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28眼与玻璃体切割非联合巩膜环扎术96眼的手术效果及环扎带对视力的影响。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组与非环扎组视网膜解剖复位率及术后视力分析,统计学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彻底解除PVR,牢固的封闭裂孔,并配合有效的眼内充填是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位的关键,巩膜环扎术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2.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PVR)是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 ,许多人主张玻璃体切割联合巩膜环扎术 ,以缓解玻璃体视网膜牵引的作用 ,但对环扎术的作用 ,尚有争议。我们对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巩膜环扎术的病例进行分析 ,观察术后疗效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我院治疗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 ,对其中经随访的 12 4眼进行分析研究 ,男 86眼 ,女 3 8眼 ,其中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PVRD级3 3眼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眼外伤、PDR、牵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巩膜扣带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治疗孔源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分析2006年3月~2014年6月行外路视网膜复位术联合术中玻璃体注气术后光凝裂孔2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注气原因、视网膜复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注气原因16例为术中视网膜裂孔复位欠佳,其余4例为放液后眼压过低。19例网脱手术后复位(9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玻璃体注气可有效平复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复位欠佳的视网膜裂孔,结合术后激光封孔,保证了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理想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4.
兰丽霞  黄海  任旋  叶波 《西南军医》2017,(4):361-363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8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B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后巩膜加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率;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再次手术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结果 B组患者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治疗后黄斑裂孔闭合率高于A组,P<0.05;B组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再次手术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A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最佳矫正视力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后巩膜加固治疗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视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应用半导体激光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封闭视网膜裂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网膜脱离是眼科常见致盲性眼病之一,治疗的关键是封闭视网膜裂孔,传统的方法是采取巩膜外或眼内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由于冷凝可增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的发生率,近年来眼内光凝在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成为封闭视网膜裂孔的主要手段,我院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应用半导体激光在113例(113眼)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封闭原发性及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最小剂量手术方法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及适应证。方法对47例(47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单纯巩膜外垫压+冷凝手术,术中均不放液,其中男34例,女13例,右眼29例,左眼18例,年龄17~65岁。视力:指数~0.5。所有患者术前均散瞳后行眼底镜、间接眼底镜、三面镜详细检查眼底,并绘制眼底图。结果 4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40例,占85.1%;裂孔未完全封闭,形成鱼嘴,网膜下进液体4例,4例患者裂孔均位于下方,且术前视网膜隆起较高,行二次最小剂量手术,垫压物重新转移固定后均复位。发现新的裂孔1例。2例因发生PVR牵拉做了玻璃体切割手术后复位。术后裂孔补充光凝12例。结论在间接眼底镜下行最小剂量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术前精确检查、裂孔定位及严格筛选病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01~2009-12经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32例36眼,所选病例均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合并以视网膜下膜为主的PVRC级的患者。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视网膜完全复位25眼,4眼明显好转,2眼因PVR进展行玻璃体切割术,1眼放弃治疗。术后视力提高21眼,7眼视力不变,4眼视力下降。结论:巩膜环扎外加压术联合氩激光治疗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损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广视野倒置系统下实施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13年12月至2015年3月解放军25医院收治的17例(17眼)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23G玻璃体切割+剥膜+眼内激光+环扎+硅油填充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17例患者中,术后一次性复位15例,占88.24%;裂孔边缘翘起,未完全复位2例,占11.76%,术后二次予以环扎+补充激光治疗后复位。无1例患者出现眼内炎、脉络膜上腔暴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广视野倒置系统、全视网膜镜下实施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巨大裂孔视网膜脱离,具有微创、视野范围广、光凝准确、手术操作简单、术后效果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硅油填充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艺民  王婷 《武警医学》2008,19(12):1061-1064
现代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技术联合硅油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治疗的成功率。硅油作为近年来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无可替代的眼内填充物,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特别适用于严重眼外伤、部分巨大视网膜裂孔、广泛的前后段PVR、严重的视网膜坏死,以及高度近视眼萎缩性视网膜裂孔伴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巩膜扣带术联合氩激光光激治疗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适应症范围。方法 :对 1996年~ 2 0 0 2年 8月行巩膜扣带术后接受氩激光光凝治疗的视网膜脱离患者 3 86例 3 92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 3~ 6个月 ,3 92只眼中 ,视网膜完全复位 3 77只眼 ( 96.8% ) ,术后矫正视力 >0 .0 5者 3 41眼( 87% ) ,最佳矫正视力为 1.0。结论 :将巩膜扣带术中冷凝改为术后氩激光光凝 ,可简化术中操作 ,减少视网膜和脉络膜血管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erson综合征(TS)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例(8眼)采用玻璃体切割手术进行治疗的TS患者,总结手术时机、方法、并发症、预后情况等.结果 随访6-12个月,8眼术后玻璃体腔清晰,7眼视网膜平伏,1眼发生术后视网膜脱离,经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平均视力恢复至0.5.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治疗TS有效的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视力,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2例(118只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多数病例术后1周内开始行多波长激光光凝治疗,并在术后1个月内完成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为1~15个月,观察视力、眼底等。结果 118只眼中视力≥0.02的眼数由治疗前的49只眼(41.5%)增加到治疗后的86只眼(72.9%),其中,≥0.1的的眼数由治疗前的18只眼(15.3%)增加到治疗后的54只眼(45.8%)。玻璃体手术中未造成新的视网膜脱离,术前已有视网膜脱离的46只眼,术后视网膜均得到复位,其中35只眼填充硅油,22只眼已于随访期间取出硅油,视网膜脱离未复发。并发症主要有:手术后持续较浓密的玻璃体积血11只眼,其中5只眼接受了再手术;光凝期间玻璃体再出血6只眼,2只眼接受了再次手术;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5只眼,眼球萎缩2只眼。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严重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通过联合应用多波长激光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预后,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或保留患者的视力,减少失明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内界膜剥除联合视网膜切开在治疗创伤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意义。方法笔者对2012~2014年收治的开放性眼创伤所致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49眼进行前瞻性分析,所有患者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PVR)均为C3以上。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2眼,术中广泛剥除内界膜联合周边视网膜大范围切开;B组27眼,行常规玻切手术治疗,并剪除视网膜牵引。随访时间6个月~2年,平均7.5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再次视网膜脱离发生率及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PVR分级及视力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术后再次视网膜脱离发生率:A组术后发生2眼(9.1%),B组11眼(40.7%),两组间卡方值为6.229,P值为0.0125;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A组中再次发现黄斑前膜1眼(4.5%),B组9眼(33.3%),两组间卡方检验,卡方值为4.540,P值0.033,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组剥除后极部内界膜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比较与B组差别不大,P值无统计学差异,但发生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及黄斑前膜概率均低于未剥离组,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割术是处理眼外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术后持久的炎症可能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有关。将活化巨噬细胞注入玻璃体切除后的兔眼,结果引起了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13/15眼),而在对照组仅有3眼发生。本实验提示使用抗炎药物并将手术创伤减少到最低限度,可以改善手术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联合倍频Nd:YAG激光(532 nm)治疗黄斑白孔的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方法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7例17只眼,行单纯玻璃体腔注气4例,玻璃体手术联合长效气体填充3例,联合硅油填充10例,硅油取出时间平均4.9个月;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7例,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10例.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结果 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14例(82.4%),2-3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3例(17.7%),随诊期间所有病例视网膜均复位,总复位率100%.术后视力提高者9例(9/17),占52.9%;不变者6例(6/17),占35.3%;下降者2例(2/17),占11.8%.黄斑孔缘视网膜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2例(2/7),占28.6%;视力不变者4例(4/7),占57.1%;视力下降者1例(1/7),占14.3%.黄斑孔底部色素光凝法治疗的患者中,视力提高者7例(7/10),占70.0%;视力不变者2例(2/10),占20.0%;视力下降者1例(1/10),占10.0%.结论 高度近视黄斑白孔视网膜脱离手术复位后联合Nd:YAG激光(532 nm)封闭黄斑白孔可提高手术成功率,维持或恢复视力.两种黄斑孔光凝法分别用于不同状态下的黄斑白孔均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王群  赵杰  侯宝杰 《武警医学》2018,29(12):1155-1158
  目的 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生物胶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06至2017-06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收治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21例,共21眼,微创玻璃体切割术(microincision vitrectomy surgeries, MIVS)联合应用生物胶来封闭视网膜裂孔,应用手术灌注液填充玻璃体腔。观察术中生物胶覆盖情况,以及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率、矫正视力、眼压、炎性反应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术中生物胶与视网膜黏附良好,能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间接检眼镜检查见生物胶膜在玻璃体切除术后(13.77±5.13)d已吸收。21例21只眼术中和术后视网膜复位成功,在随访期间视网膜脱离未复发。术后1年矫正视力0~2.15,平均(0.79±0.62),较术前矫正视力0~2.32,平均(0.93±0.74),显著提高。1例1只眼术后出现视网膜前膜,最终需要行前膜剥除术。2例2只眼术后7 d内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给予噻吗洛尔滴眼液治疗后眼压降至正常。出院随访期间未发现眼压异常情况。未发现明显的与生物胶相关的炎性反应或其他并发症。结论 MIVS中联合生物胶可成功封闭视网膜裂孔,促进孔源性脱离视网膜复位;眼内应用安全有效,可以作为MIVS联合气体填充的一种替代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46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采用玻璃体切割术中应用眼内激光光凝并进行随访。结果:1次手术成功40眼,4眼经2次手术成功。失败2眼。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疗效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