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杜向阳 《中国当代医药》2011,(31):36+38-36,38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导致的外科急腹症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3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6例由克罗恩病引起的外科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0例患者表现为机械性肠梗阻,4例患者表现为肠穿孔,2例患者表现为消化道出血。术前仅诊断5例,误诊率为68.8%。手术方法主要有病变部位肠切除,肠切除+造瘘术,肠切除加小肠旷置术。治疗后15例痊愈出院,1例围术期死亡。结论:克罗恩病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常以急腹症出血,术前诊断较为困难,手术方式以切除病变肠管为主要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5年2月至2011年2月我们共收住心脏黏液瘤病人35例,男6例,女29例;全组均在全身麻醉、浅或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肿瘤切除术,采用胸前正中切口。结果全组病人经治疗均痊愈出院。随访35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复发1例。结论心脏黏液瘤术前超声诊断准确率高,一经确诊尽早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将瘤体及瘤蒂部周围部分组织完整切除。  相似文献   

3.
魏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91-3292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克罗恩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好发于男性,多见于青壮年,慢性起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及腹块为主;肠梗阻及消化道出血为其主要并发症,部分患者有肠外表现;病变常累及小肠和结肠.结论: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延误诊断,克罗恩病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及内镜检查,手术为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4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及体征多为腹痛(58.3%)及腹块(75%)。实体瘤以恶性居多(83.3%)。术前确诊率为41.6%,良性肿瘤切除率85.7%,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切除率30%,5年生存率8%。结论:本病早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B超及CT是确诊的重要手段。治疗以完整手术切除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曲菌球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术式。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肺曲菌球病56例患者,分析其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中采用病灶肺叶切除术42例,肺楔形切除9例,空洞病灶清除折叠缝合5例。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1~5年,除1例仍偶有血痰外,其余患者均治愈,未见复发。结论肺曲菌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治疗上主张早期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应视肺曲菌球寄生空洞的大小,毗邻病变和全身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6.
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宝良  刘彤  何晓玲  佟铸  王鹏志 《天津医药》2002,30(10):606-607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癌的临床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1-2000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原发性小肠癌(不包括十二指肠乳头癌),对肿瘤发生部位、术前确诊率及治疗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十二指肠癌38例,空回肠癌10例。术前确诊率77.1%,纤维内镜确诊25例(100%),消化道造影确诊14例(82.4%),CT确诊7例(58.3%),B超确诊3例(15.0%)。根治性手术30例,姑息性手术18例。结论:多种检查方法合理应用可提高术前确诊率。术中对于明确诊断和难以判定性质者应行根治性小肠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郑中锋  陈伟  臧其威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81-1681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26例食管平滑肌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术前经食管钡餐造影或食管镜检查确诊22例,误诊4例,全组均手术治疗治愈,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结论 食管钡餐造影结合纤维食管镜检查是该病最好的诊断方法;食管平滑肌瘤虽属良性,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以黏膜外肿瘤摘除术为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老年人食管癌184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人与非老年人食管癌,手术切除术的1、3、5年生存率相仿;但老年人并存病多,本组术前并存其它疾病的110例,并存率59.8%;术前并存病的存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明显,P〈0.05。结论:重视老年人食管癌的全面检查和并存病的治疗,是提高切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经全面检查,若无远处转移,又无手术绝对禁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386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侯玉琴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475-1476
目的:研究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1995年1月-2002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并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38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较1995年子宫腺肌病发病率提高了5.44倍。有各种官腔手术史占93%,曾做过2种官腔手术占78.5%。痛经、慢性盆腔痛及性交痛占80.31%,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占62.18%,子宫增大占92.23%,后穹窿触及疼痛结节占82.9%,合并贫血占52.33%,无临床症状占21.5%。B超检查符合率58.03%,官腔镜检查符合率100%。腺肌瘤挖除术82例,子宫次全切除术74例,子宫全切231例。总复发率13.47%。结论: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宫腔手术是其诱发因素。主要临床表现为痛经、月经改变及子宫增大,但痛经不是其确诊标准,腹腔镜是其诊断最佳方法。治疗首选手术,术后辅以药物治疗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高龄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高龄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8例≥70岁、确诊为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Ⅰ期切除77例,占87.5%,同时Ⅰ期吻合57例,占64.8%,发生吻合口瘘6例,其他术式13例,全组死亡7例。结论 只要结合高龄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术前误诊率较高、晚期病例较多、并存病及术后并发症较多等特点,掌握手术适应证,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大多数病例可以选择Ⅰ期手术,及早切除原发肿瘤,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命质量具有极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病例首诊我院,后诊疗于北京、上海、福州等医院)2007年7月-2013年7月45例小肠克罗恩病的病例资料。结果小肠克罗恩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30例)、腹泻(18例)或(伴)便血(4例)。4例为术后病理发现(包括肠梗阻、腹膜炎、腹部包块手术)。2例以口腔溃疡、发热首发,2例为反复呕吐,2例以肛周脓肿首发。全身表现有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热、体重下降。病程最长达20年,最短1个月。病变多位于末端回肠,结肠常受累,尤以回盲部多见。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肠梗阻(8例)。内镜下可见纵形溃疡、铺路石样改变、节段性、常伴有管状狭窄。病理表现为黏膜慢性炎伴急性活动,累及全层,部分可见裂隙状纵行溃疡及非干酪性肉芽肿。93.3%病例经过经典药物治疗症状改善,31.1%病例反复发作最终手术治疗。结论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和消化内镜证据以及病理、追踪资料等综合判断,且病程长,病情反复,需进一步提高对小肠克罗恩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研究成人结肠冗长症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0例已确诊为成人结肠冗长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82.0%)患者出现顽固性便秘;18例(36.0%)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11例(22.0%)患者便秘、腹泻交替,以便秘为主;6例(12.0%)患者出现急性肠梗阻;5例(10.0%)患者发生乙状结肠扭转.经手术及X线钡餐灌肠透视确诊后,Ⅰ型(单节段结肠冗长)40例,Ⅱ型(两节段结肠冗长)3例,Ⅲ型(三节段以上结肠冗长)7例.经急诊手术治疗患者6例(12%),择期肠道准备后行手术治疗44例(88%).48例(96.0%)患者可见镜下异常改变.42例(84.0%)患者进行术后随访,38例(90.5%)患者症状消失.结论 成人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主要依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钡餐灌肠透视进行确诊;治疗本病最常用的方法是外科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腹部创伤患者的CT表现,并观察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7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腹部创伤患者55例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然后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本组55例患者经双螺旋CT检查诊断显示肾挫伤14例、脾破裂13例、肝破裂11例、肠破裂5例、膀胱破坏4例、胰挫伤3例、输尿管断裂2例.手术术后结果与CT诊断相对比,CT诊断符合率94.55%.结论 CT对腹部创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临床应用价值高.合理应用CT检查可以准确地对腹部创伤进行定位及定性,并对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有助于制定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有效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rohn's病(CD)患者肠外表现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有肠外并发症表现的51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出现肠外并发症的特征表现,结合文献报道对比复习这些肠外并发症在Crohn's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结果51例患者肠外表现依次为骨关节病变、口腔溃疡、肝胆病变、皮肤病变、眼部、代谢性骨病、血管闭塞等。出现一种肠外病变的29例,两种肠外病变的为13例,三种或以上病变的为9例。原发CD病灶的受累范围越广,其肠外表现的种类越多。结论肠外表现与Crohn's病的累及部位与严重度有一定关系,肠外并发症对其原发Crohn's病诊断和治疗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小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多层螺旋CT征象,进一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对63例术前CT诊断为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病例进行全腹部扫描,1.25mm薄层重建,主要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结合窗宽技术进行动态连续观察,并将CT扫描诊断结果与手术所见进行比较。结果:63例经CT确诊的患者中,58例肠系膜扭转、肠扭转合并肠梗阻经手术确诊,CT诊断与手术确诊符合率为100%,5例为单纯系膜扭转、肠缺血。主要征象有肠系膜血管的"旋涡征"(显示率100%),肠管的"鸟嘴征"(35/63),全部病例均显示不同程度肠系膜增厚、水肿,腹腔积液51例。结论:肠系膜血管的"旋涡征"是诊断肠系膜扭转、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全腹部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对该病的显示率极高,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腹茧症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腹茧症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5例腹茧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男性1例,女性4例。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并确诊。术前2例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2例诊断为低位小肠梗阻。1例术前考虑为腹部包块性质待查。结论 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手术及病理确诊。包膜切除,肠粘连松解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证实为肠梗阻.旦X线和CT资料齐全的病例,把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26例(约76%)手术结果与CT表现相符。包括肠肿瘤10例,肠粘连5例.肠套叠5例(含3例肿瘤),肠扭转2例,炎性病变3例,3例肠壁缺血即肠绞窄(含2例肠扭转)。结论CT能确诊肠梗阻,快速显示梗阻部位和病因,提示肠绞窄,有利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病例的诊治分析,提高对腹内疝致肠梗阻的认识。方法对23例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所致肠梗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腹内疝致肠梗阻的临床表现、类型及发病因素,并对其诊治及预防进行讨论。结果全组患者由肠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其中小肠肠系膜裂孔疝11例,十二指肠旁疝2例,盲肠旁疝2例,大网膜裂孔疝3例,闭孔疝1例,先天性肠管发育不良和扭转致小肠系膜疝2例,腹腔内单纯束带形成压迫肠管2例。患者中8例出现肠坏死。22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1例死亡,12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出现肠坏死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为59.3%(切口感染37.1%,肺炎22.2%),明显高于无肠坏死组的11.8%(切口感染5.9%、肺炎5.9%)(χ^2=3.861、3.861,均P<0.05)。结论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为闭襻性肠梗阻,术前诊断困难,病情发展迅速,不及时手术治疗短期内可出现肠绞窄、肠坏死。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诊治无腹部手术史的腹内疝致肠梗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诊断及治疗经验。结果本组45例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治愈39例,治愈率为86.7%,死亡6例,死亡率为13.3%,其中4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患者死于失血性休克。术后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8.9%,其中2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患者发生肠梗阻,1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结论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病情较为复杂,早期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