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母乳与配方乳喂养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收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1 500 g)早产儿(37周)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采用母乳喂养(母乳组),30例采用配方乳喂养(配方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2、3及6个月的身长、体质量、头围、生化指标、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及院内感染等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均明显大于出生后1个月,且母乳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身长、体质量及头围均明显大于配方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的血清钙、血红蛋白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出生后1个月,且母乳组早产儿出生后2、3及6个月的血清钙、血红蛋白及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高于配方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配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院内感染率和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能够有效改善极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儿的机体营养状况,促进身体发育,降低喂养不耐受率,应于临床予以宣传提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的奶方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247例800~1 500 g的早产儿,分为单纯生母母乳组78例(A组),生母母乳+母乳强化剂组75例(B组),无母乳愿意接受捐赠母乳者为捐赠母乳+母乳强化剂组49例(C组)和无母乳且不愿接受捐赠乳者予早产儿配方奶组45例(D组)。所有入选者均采取积极喂养措施,观察各组早产儿完全肠内喂养、体格生长发育、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等项目。结果 头围、体重、身长等体格发育指标、喂养达100 Cal/(kg·d)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单纯生母母乳组较其他三组慢、静脉营养应用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后1年内感染事件发生例次早产儿配方奶组较其他各组几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胆汁淤积发生率、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出院时宫外发育迟缓发生率等四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产儿生母母乳加母乳强化剂为最佳奶方,其次为捐赠母乳加母乳强化剂,在两者均不能得到的情况下,早产儿配方奶也是为一种较好的奶方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母乳库建立对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低出生体质量儿(LBWI)营养状态和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1 20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母乳库喂养组(亲母+捐奶,A组)、亲母母乳喂养+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B组)、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C组),每组各400例。分别于出生1周、2周、4周检查血清中尿素(BUN)、血肌酐(SCr)、直接胆红素(DBIL)、p H值等血生化指标,于出生1周时,评估体质量下降情况,2周时评估体质量增加情况及是否达全肠道喂养。结果早产LBWI喂养1周,A组、B组体质量下降百分比低于C组,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早产VLBWI喂养2周,A组、B组体质量增长量/日、BUN高于C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C组,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喂养4周,A组、B组身长增长量/周、头围增长量/周、上臂围增长量/周显著优于C组,A组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5);而SCr、DBIL、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母乳喂养使得早产儿营养状态大幅改善,促进头围、身长、上臂生长,缩短达到足量喂养量时间,而SCr、DBIL、p H值无显著差异。母乳库喂养使得早产儿营养更均衡,吸收更好,在VLBWI中更加明显,母乳库喂养可能对早产儿生长发育指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对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和内环境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的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共134例,根据治疗时间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7例。两组早产儿均采取常规措施,对照组早产儿采用配方奶粉进行营养补充,观察组早产儿采用强化母乳喂养方式。观察两组早产儿身高、体质量、头围,血清钙、磷、血红蛋白、碱性磷酸酶(AKP)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早产儿平均日增长体质量、平均周增长身高、最低体质量出现时间、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早产儿平均周增长头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早产儿出院前血清AK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可以显著降低住院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在治疗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早产儿达到正常的生长发育水平,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生长发育和营养状态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300例VLBWI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的不同分为母乳组、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比较四组VLBWI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生长指标的比较中,四组VLBWI平均体重增长率、平均身长周增长率、平均头围周增长率以及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83、1.217、1.225、1.512,P>0.05);并发症的比较中,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组VLBWI喂养不耐受率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明显低于早产儿配方奶组、母乳及早产儿配方奶组(χ2=14.620、10.170、6.996、5.042,P<0.05),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院内感染及视网膜病变方面,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42、0.896、0.779,P>0.05)。结论 采用早期母乳及母乳强化剂的喂养方式,不会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状况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住院早产儿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母乳喂养组(母乳组)及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配方奶组),在生后记录喂养状况,并于3、14及28天时分别留取患儿大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的肠道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结果母乳组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5例(16.7%),配方奶组为13例(4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在14天时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8.62±1.35)cfu/g、(9.10±1.33)cfu/g,配方奶组分别为(7.32±0.80)cfu/g、(7.62±1.22)cfu/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组在28天时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数量分别为(9.43±0.26)cfu/g、(9.97±0.54)cfu/g,配方奶组分别为(8.31±0.58)cfu/g、(8.54±0.53)cfu/g,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喂养方式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及肠道菌群的形成有明显影响。母乳喂养组患儿肠道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高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同时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喂养方式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追赶性生长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6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出院后跟踪随访至生后12个月,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组26例,混合喂养组22例,母乳喂养组19例,比较三组出院后追赶性生长情况。结果生后3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高于其他两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2个月时早产儿配方奶喂养组的体重、身长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混合喂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早产儿配方奶粉喂养有利于其追赶性生长,母乳喂养者需加用母乳强化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80例根据入选标准纳入研究,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实验组40例[住院期间母乳量占喂养总量的75%以上,母乳均来自患儿自己的母亲,母乳喂养量达80 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不足部分由早产配方奶补充)],早产配方奶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全部早产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院内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5.22±4.37) d,对照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7.38±5.44)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7例,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15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2例,对照组院内感染7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强化母乳喂养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化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促进作用,为母乳强化剂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出生胎龄35周的102例早产儿按照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组(31例),母乳喂养组(33例)和配方奶喂养组(38例)。分别于纠正胎龄足月(40周)及其后1个月、3个月监测三组的体格生长速度、血红蛋白、血钙等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体重增长速率在纠正胎龄足月时、纠正胎龄后的1个月和3个月,强化母乳组均高于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三组在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能够较好的促进早产儿生长,尤其在体重增长速率方面具有优势,同时并不增加喂养不耐受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风险,可以作为早产儿首选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母乳喂养对极早早产儿及极低体重儿出院后短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早产儿6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组27例和母乳组38例。从出院时干预并随访至纠正年龄3个月。纠正胎龄40周、纠正年龄1、2、3月时分别检测体格发育指标,并于纠正年龄3月时进行INFANIB评估。结果两组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母乳组在纠正年龄3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发育优于母乳组,神经发育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母乳喂养在出院短期内有助于早产儿身长、头围及体重的增长,虽近期评估强化母乳喂养在改善神经发育方面无明显优势,但远期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