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评价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和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修复无髓磨牙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用纤维分体桩超瓷高嵌体(n=64)和金合金分体桩高嵌体(n=35)修复牙冠过短且(牙合)龈高度过低、牙体一壁或多壁缺损至龈下1 mm以内无髓磨牙99 颗,修复后2 周、6 个月、18 个月随访,参照美国公共卫生署修正标准对临床修复效...  相似文献   

2.
作者于 1998 7~ 1999.6采用高嵌体修复 6 4颗大面积龋坏 ,不易充填治疗的年轻第一恒磨牙 ,作为以后桩冠修复的过渡 ,经半年以上随访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患牙根尖已形成 ,无明显根尖病变 ,牙冠破坏大 ,不宜单纯充填治疗 ,残留牙体组织抗力形差 ,不能备牙以作全冠修复 ,需要修复体加高恢复咬合者。患者共 41人 ,男 2 3例 ,女 18例 ,年龄 10~ 16岁 ,共 64颗第一恒磨牙。2 方法2 1 常规根管根充治疗 ,X线片示恰填 ,允许少量超填 ,不能欠填 >2mm。2 2 牙体预备 根充 2周后复诊无症状 ,作常规高嵌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铸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体严重缺损的第一恒磨牙6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树脂组)和铸瓷高嵌体修复(高嵌体组)。在修复后3、6、12、24个月检查两组患牙的修复体状态及咬合情况。按照改良USPHS/Ryge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分析,记录牙龈状况和邻接关系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12个月,两组边缘适合性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治疗后12和24个月,两组表面光滑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树脂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牙平均力百分比低于对侧同名牙(P<0.05);而高嵌体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牙龈状况和食物嵌塞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高嵌体组在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和表面光滑度方面,成功率较树脂组高,咬合力恢复也较树脂组更佳。在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牙时,铸瓷高嵌体修复可作为推荐方案之一,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铸瓷高嵌体修复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磨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牙体严重缺损的第一恒磨牙60颗,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树脂直接充填(树脂组)和铸瓷高嵌体修复(高嵌体组)。在修复后3、6、12、24个月检查两组患牙的修复体状态及咬合情况。按照改良USPHS/Ryge标准对修复体进行评价,使用T-Scan Ⅲ咬合分析系统进行咬合分析,记录牙龈状况和邻接关系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12个月,两组边缘适合性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治疗后12和24个月,两组表面光滑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嵌体组的A级多于树脂组(P<0.05)。树脂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患牙平均力百分比低于对侧同名牙(P<0.05);而高嵌体组的患牙与对侧同名牙力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牙龈状况和食物嵌塞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高嵌体组在修复体边缘适合性和表面光滑度方面,成功率较树脂组高,咬合力恢复也较树脂组更佳。在修复牙体严重缺损的年轻恒牙时,铸瓷高嵌体修复可作为推荐方案之一,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60颗牙体重度龋损累及牙髓的磨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采用CAD/CAM椅旁技术进行全瓷高嵌体修复.分别在修复后6、12、18个月进行随访,参考美国公共健康会(USPHS)标准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260颗患牙中,CAD/CAM高嵌体修复磨牙根管治疗后牙冠大面积缺损成功率为98%,其中3例发生修复体脱落,2例发生修复体折裂.结论:CAD/CAM高嵌体修复技术可以作为磨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第一恒磨牙CAD/CAM全瓷高嵌体与CAD/CAM全瓷冠修复体的抗折裂强度。方法 30颗上颌第一恒磨牙随机分为3组,每组10颗:其中A组为CAD/CAM高嵌体组, B组为CAD/CAM全冠组, C组为10颗天然第一恒磨牙对照组。在LLOYD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抗折裂载荷实验,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A组、B组和C组的抗折裂载荷值分别是(1 623.00±431.86) N、(1 351.00±474.02) N和(2 280.3±914.19) N,第一恒磨牙利用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体与全瓷冠修复体的抗折裂能力均低于天然牙,经方差分析, C组抗折裂值最大(P<0.05), A组和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CAD/CAM制作高嵌体修复体与全瓷冠修复体的抗折强度相当,提示在临床上可以考虑采用更加微创的牙体预备方法来修复牙体缺损。  相似文献   

7.
氟保护漆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窝沟封闭剂的防龋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氟保护漆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窝沟封闭剂预防年轻第一恒磨牙窝沟龋的临床效果。方法:622例6~8岁儿童,随机分为3组,A试验组207例、335颗牙;B试验组205例、327颗牙和对照组210例、354颗牙。对A组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氟保护漆,每半年1次,对B组儿童第一恒磨牙应用玻璃离子水门汀窝沟封闭剂,对照组为空白对照。试验期3a,采用SPSS10.0软件包经χ2检验比较3组的龋病发病率。结果:3a后,A、B实验组龋病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龋病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氟保护漆与玻璃离子水门汀窝沟封闭剂均有良好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Vitapex糊剂用于深龋露髓年轻恒磨牙部分活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7月至2007年9月于大连市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病科就诊的年轻恒磨牙深龋露髓患儿58例(61颗患牙),行部分活髓切断术,牙髓断面分别覆盖Vitapex(试验组)或氢氧化钙(对照组)糊剂,定期复查并比较疗效。结果试验组成功率为96.9%,对照组成功率为89.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活髓切断术是治疗深龋露髓年轻恒磨牙的有效方法,Vitapex是可供选用的较为理想的活髓保存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Er:YAG激光用于年轻恒切牙活髓切断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外伤冠折露髓年轻恒切牙40颗,随机分为2组,每组20颗.激光组用Er:YAG激光行活髓切断和三氧化物多聚体(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直接盖髓,常规组用常规方法行活髓切断和MTA直接盖髓,随访12个月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 激光组成功19颗,失败1颗,成功率95%;常规组成功18颗,失败2颗,成功率90%;2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结论 对年轻恒切牙应用Er:YAG激光进行活髓切断和MTA直接盖髓保存牙髓活力的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可切削复合瓷修复对青少年恒磨牙萌出、建牙合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0—12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病科及儿童口腔科就诊的14 ~ 17岁单侧第一磨牙大面积龋坏并累及牙髓且其他3颗第一磨牙无龋坏的患者60例,完成根管治疗后随机分为3组,分别行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术(树脂充填组)、聚合瓷嵌体或高嵌体修复术(聚合瓷组)及可切削复合瓷嵌体或高嵌体修复术(CAD/CAM组)。完成修复即刻及1年后分别制取数字化印模,复查并测量患牙、对颌牙及对侧同名牙牙尖至龈缘顶点高度变化。结果 与同名对照牙相比,树脂充填组牙尖高度变化最大,聚合瓷组次之,CAD/CAM组变化最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采用可切削复合瓷修复青少年恒磨牙大面积牙体缺损,对牙齿萌出及建牙合过程的影响小于传统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全酸蚀黏结剂和自酸蚀黏结剂结合3M-Z350流动树脂对年轻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术,观察3a内封闭剂保留率和龋病预防情况.方法:选择308例6~8岁儿童已完全萌出第一恒磨牙1232颗,采用自身半口对照方法.随机选择一侧为实验组(A组),采用自酸蚀黏结剂处理牙面后,以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另一侧为对照组(B组),应用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定期复查封闭剂保留情况和患龋情况.采用 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1、2、3a复查,A组窝沟封闭剂保留率低于B组,龋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除第1年龋病发病率外,其余数据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酸蚀黏结剂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虽然可简化操作步骤,降低患者依从性的要求,但远期材料保留率、预防年轻恒牙窝沟龋的发生率仍不及磷酸酸蚀法结合流动树脂进行窝沟封闭.  相似文献   

12.
硫酸钙作为屏障材料修补根分叉穿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硫酸钙作为屏障材料修补根分叉穿孔后对髓底形态及封闭性的影响。方法 收集65颗髓底完整的离体恒磨牙,常规开髓,除阴性对照组5颗外,其余60颗牙用3号球钻于根分叉处预备穿孔,并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分别用①银汞合金,②硫酸钙加银汞合金,③可乐丽菲露,④硫酸钙加可乐丽菲露修补髓底穿孔。手术显微镜下观察髓底形态,并在建立葡萄糖定量分析微渗漏模型后,分别于修补后第1、2、4、7、10、15、20天检测从髓底穿孔处漏出的葡萄糖浓度,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GOD)。结果 使用硫酸钙后,银汞合金和可乐丽菲露的悬突形成率和微渗漏都有不同程度减小,采用可乐丽菲露修补穿孔的③④组在1周后微渗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采用银汞合金修补穿孔的①②组微渗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钙作为屏障材料有助于提高根分叉穿孔修补的封闭性,并能减少悬突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新型生物陶瓷材料iRoot BP Plus与无机三氧化物聚合物(mineral trioxide aggregate,MTA)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中根管上段封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大连市口腔医院收治的76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2组均行牙髓血运重建术,其中观察组术中采用iRoot BP Plus封闭根管上段,对照组采用MTA封闭根管上段。治疗后6个月,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牙根发育情况,并通过X线片了解根管壁厚度与牙根长度变化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牙齿色泽、咀嚼功能、咬合度及整体美观性满意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完全愈合率73.68%、临床存活率97.3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牙存活病例中牙根发育分型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根管壁厚度、牙根长度及其增长率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牙齿色泽、咬合度、整体美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年轻恒牙牙髓血运重建术中采用iRoot BP Plus封闭根管上段相比MTA而言,可取得更好的完全愈合率及临床存活率,有利于牙根发育,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E-max铸瓷嵌体修复的临床及技工操作,评价其近期疗效。方法对328例患者进行磨牙E-max铸瓷嵌体修复,嵌体修复总计362个单位,观察时间1.0~3.5年。结果 362个嵌体修复体未发现崩瓷,所有患牙未出现牙体组织折断。结论 E-max铸瓷修复可较好地恢复磨牙功能及美观,近期疗效好,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3种树脂材料修复离体牙Ⅱ类洞的边缘裂隙及微渗漏情况。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颗离体磨牙,随机分为大块充填树脂组、传统树脂组和树脂嵌体组3组,每组20颗。制备Ⅱ类洞,并按照其充填或制作标准进行修复。扫描电镜下测量边缘裂隙宽度,经1%亚甲蓝染色,去除面2.0 mm釉质,抛光后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边缘染色深度。结果 树脂嵌体组的边缘裂隙最小,大块充填树脂组次之,传统树脂组最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树脂嵌体组的染色深度明显小于大块充填树脂组和传统树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块充填树脂组与传统树脂组间染色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修复体的边缘裂隙和微渗漏两个方面来看,树脂嵌体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渗透树脂在乳、恒磨牙邻面早期龋损中的渗透能力。方法 选取邻面呈白垩色改变的早期龋损离体乳磨牙32颗、恒牙(磨牙或前磨牙)36颗,垂直于龋损表面将牙齿切开,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病损的组织学分 级(C1~C4),C1:龋损位于釉质外1/2;C2:龋损位于釉质内1/2;C3:龋损位于牙本质外1/2;C4:龋损延伸至牙本质内1/2。C4被排除。随后病损用15%的盐酸酸蚀2 min后,进而使用渗透树脂渗透5 min。制作牙切片,使用双荧光染色技术,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下观察样本。分别测量乳、恒牙的病损深度(LD)和渗透树脂的渗透深度(PD),计算渗透百分数(PP),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所有组织学病损分级(C1~C3级)中,乳、恒磨牙PP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C1组织学病损分级中,乳牙的渗透能力优于恒牙(P<0.05),在 C2和C3组织学病损分级中,乳、恒牙PP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渗透树脂对乳、恒磨牙邻面早期龋损均有很好的渗透作用。尤其对较浅的早期龋(C1级),渗透树脂治疗乳牙的效果优于恒牙。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后牙超瓷聚体嵌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磨牙及磨牙Ⅰ类洞患者345例,随机分为2组:超瓷聚体嵌体组170例(前磨牙42颗,磨牙128颗),复合树脂嵌体组175例(前磨牙45颗,磨牙130颗)作为对照。随访3年后,从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解剖形态、基牙继发龋、修复体折裂、颜色匹配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超瓷聚体嵌体组获得随访166例、复合树脂嵌体组获得随访169例,超瓷聚体嵌体组边缘着色2例、边缘密合158例、外形完整162例、基牙继发龋1例、修复体折裂5例、颜色匹配161例;复合树脂嵌体组边缘着色27例、边缘密合134例、外形完整150例、基牙继发龋20例、修复体折裂5例、颜色匹配146例。超瓷聚体嵌体组在边缘着色、边缘密合度、外形完整、基牙继发龋、颜色匹配等方面优于复合树脂嵌体(P<0.05),但在修复体折裂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瓷聚体嵌体是一种较好的新型牙体修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