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超民  拓步雄  李慧  刘薇  彭利静 《安徽医药》2015,19(10):1929-1932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 d 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于健康体检中心体检的14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7 d 家庭自测血压监测及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检测。根据7 d 家庭自测血压变异性(用标准差表示)的三分位,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变异性组、中变异性组及高变异性组3组。结果高变异性组 FMD 和 NMD 明显低于中及低变异性组,中变异性组明显低于低变异性组,P <0.05。FMD 及 NMD 与收缩压变异性(r 分别为-0.635及-0.448,P 均<0.001)、舒张压变异性(r 分别为-0.187及-0.186,P 均<0.001)呈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用家庭自测平均收缩压及家庭自测平均舒张压进行校正后,收缩压变异性仍与 FMD 及 NMD 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家庭自测血压变异增高可能是影响血管内皮功能失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赵勇军  孟存良  霍猛  张刚 《河北医药》2007,29(11):1190-1191
目的 评价罗格列酮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50例,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同时服用罗格列酮4 mg,每日1次.疗程均为12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治疗前、后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治疗后明显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明显改善,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无统计学改变.结论 罗格列酮能降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糖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方法选择76例研究对象,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30名(Ⅰ组),糖尿病患病年龄<5年24例(Ⅱ组),>10年22例(Ⅲ组);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的回声跟踪技术(ET)基础上实现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检测技术,对患者肱动脉进行动态观察,间接检测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即比较静息状态下和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计算反应性充血试验诱发的肱动脉内径百分变化率,来反映内皮功能。结果Ⅱ组及Ⅲ组患者FMD均低于对照组(P<0.01),Ⅲ组患者低于Ⅱ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短期病龄即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受损,这种受损随着病龄增加逐渐恶化,且高血脂是受损加重的重要因素,FMD可以对血管内皮功能改变进行早期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马新豫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01-502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心电图ST段的变化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探讨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共选择AMI患者60例,急诊给予PCI术,术后依据ST段回落幅度分为甲、乙2组,ST段迅速回落组(甲组)(回落≥50%),共39例;ST段持续抬高组(乙组)(回落<50%),共21例。观察ST段变化与心功能参数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结果 ST段迅速回落组组的心功能参数优于ST段持续抬高组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少。结论 AMI急诊PCI术后ST段的改变与预后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丙丁酚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德友  曹剑  范利  朱冰坡  刘涛 《中国基层医药》2005,12(12):1734-1736
目的观察丙丁酚(普罗布考)对冠心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诊断系统检测35例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服用普罗布考前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即内度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NMD)的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并与28例未接受调脂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接受普罗布考治疗的患者ET、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NO和FMD明显增加,NMD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普罗布考在降脂的同时能够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该作用独立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黄峰  林宁 《海峡药学》2009,21(11):137-139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应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血脂正常高血压患者115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20mg治疗组40例,辛伐他汀40mg治疗组39例,正常对照组30例。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4周前后变化。结果血脂正常高血压组患者内皮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辛伐他汀2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5±2.7)%与(10.5±3.1)%,P〈0.05,NMD为(16.6±4.1)%与(17.4±5.1)%,P〉0.05,辛伐他汀40mg组治疗前后FMD分别为(7.3±3.4)%与(13.7±2.5)%,P〈0.01,MND为(16.9±5.1)%与(17.1±5.6)%,P〉0.05。辛伐他汀20mg组与40mg组治疗后比较,以40mg组FMD改善明显(P〈0.05)。结论辛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该作用与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12导联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治疗后ST段回落的情况,探讨ST段不同程度的回落对预后的影响。方法38例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发病后6h内进行溶栓治疗,分析其12导联心电图中ST段回落的程度,结果分成ST段回落组(ST段回落≥50%)及ST段无回落组(ST段回落<50%)。结果ST段回落主要发生在溶栓治疗120min内,其中发病至冠脉溶栓时间越早,ST段回落越快,预后越好。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至心肌再灌注的间期对ST段的充分回落十分重要,ST段早期及充分回落远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李科民  吕九华  李新 《淮海医药》2009,27(4):289-29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墓碑型心电图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114例AMI患者入院后根据ST段抬高的类型分为2组:A组:ST段抬高呈墓碑型;共20例,B组:ST段抬高呈非墓碑型,包括弓背向上型、斜直型、新月型或平顶型,共94例,对比分析2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ST段抬高AMI住院期间Ⅲ~Ⅳ级心功能患者、死亡率均超过B组(P〈0.005)。心源性休克及急性左心衰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0.005)。结论墓碑型ST段抬高AMI患者左心功能受损严重,泵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临床预后差。ST段抬高呈斜直型、新月型或平顶型AMI临床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ST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在斑块破裂的基础上诱发急性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具有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逆转内皮功能的作用[1],我们在ACS的早期应用氟伐他汀,探讨他汀类药物在ACS中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对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8例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B组,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A、B组患者均按入组前的降压治疗方案继续用药,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 mg,qd;B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 mg,qd。两组患者均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治疗前、后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D和EID水平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MD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且B组患者的FMD改善程度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EI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FMD和EID水平仍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少见且轻微。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改善血脂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且效果可能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种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两种不同形态ST段抬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76例,根据入院时心电图V3导联ST段升高的形态,将76例AMI患者分为两组:A组(凹面向上)40例,B组(凸面向上)36例,比较两组的心功能、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的Q波导联数、ST段导联数明显少于B组(P<0.05)。第3周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A组的LVEF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A组(20.0%)明显少于B组(36.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ST段抬高的不同形态可预测心肌梗死发病的范围及心功能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永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00-10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10月行血液透析的56例尿毒症患者纳入本研究,于血液透析前及血液透析治疗后6个月测量血管基础内径(D0)、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MD),并进行比较。结果 56例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后6个月,患者D0较治疗前略减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MD较治疗前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治疗能够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功能损害,需进行积极干预,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联合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疗效和临床预后。方法所有确诊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于发作6h内行急诊PCI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急诊PCI术、氯吡格雷、阿司匹林,A组另给予替罗非班静脉内使用,观察两组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术后心电图改变(ST段回落幅度)、术后30d内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情况。结果 A组PCI术后即刻靶血管TIMI血流分级明显高于B组,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A、B组出血事件及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ST段回落幅度较B组明显、30d内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比单纯PCI术及常规药物治疗,能进一步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张云  黄文珠  许端敏  陈畅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881-2883
目的 探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ST段回落程度、T波早期倒置与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ST段抬高型前壁AMI接受PCI患者62例,其中男40例,女22例.按PCI术后1hST段回落程度分两组:ST段回落≥50%组(A组,n=52),ST段回落<50%组(B组,n=10);按术后24hT波是否倒置再分为两组:倒置组(C组,n=47),未倒置组(D组,n=15).观察A、B及C、D组6个月内左心功能改善的差异.结果 A组、C组患者6个月内左心功能恢复优于B组、D组(P<0.05).结论 AMI患者PCI再灌注治疗后对ST段和T波的分析是一种简便、实用的预测心功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吴伟军  郑贤干  吴胜利 《中国药房》2011,(44):4173-4175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方法:分别检测98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观察组)和32例对照者(对照组)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将观察组随机均分为辛伐他汀组与非辛伐他汀组,非辛伐他汀组采用常规治疗,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40mg,qd),比较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扩张(NM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辛伐他汀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非辛伐他汀组(P<0.05)。辛伐他汀组治疗后IMT、FMD和NMD水平均低于同期非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会下降,而辛伐他汀能够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孙晓红  朱蕾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7):1142-1144
目的 评价普罗布考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将64例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随机单盲分为A、B两组,其中A组33例,在常规抗高血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用普罗布考:B组31例.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甘油三酯(TG)浓度则变化不明显(P〉0.05)。A、B两组FMD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脂、F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罗布考可改善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硝苯地平控释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采用标准超声方法测定肱动脉部位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能力(FMD)来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测量双侧颈动脉分叉处近端1cm处舒张末期的IMT.结果 治疗组在治疗后6个月FMD显著增加(P<0.05),IMT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降血压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IMT.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TCA后体表心电图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总结4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急诊PTCA术后2h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分析其与PTCA效果、心肌损害程度、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TCA后体表心电图ST段回落〉50%者PTCA效果好,心肌损害程度减轻,心功能较好。结论糖尿病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TCA后心电图ST段改变可作为判定PTCA疗效及心肌灌注情况,进而判定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心电图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用尿激酶溶栓后2 h内抬高ST段下降幅度,评价溶栓治疗过程中ST段改变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探讨ST段回落与早期(24 h内)T波倒置、酶峰前移的相关性及住院期间临床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100例,在发病12 h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计算2 h内ST段抬高振幅总和(∑STE)的下降幅度。结果:溶栓治疗2 h后∑STE较溶栓治疗前下降大于50%者,24 h内T波倒置者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前移、左室功能改善好。而溶栓治疗2h后∑STE较溶栓治疗前下降小于50%,24 h内T波未倒置者多、CK-MB峰值后移、心功能不同程度受损。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经早期溶栓治疗后其抬高的ST段下降幅度大于50%可作为心肌血供恢复的主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进行急诊PCI术的STEMI患者128例,随机分为2组,在常规口服阿司匹林抗凝基础上分别加用替格瑞洛(T组,68例)或氯吡格雷(C组,60例)。应用肱动脉血管超声技术评估两组患者术后1、3、6、12个月肱动脉静息状态内径、静息状态血流速度、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非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NMD)变化;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NO、血清细胞间黏附因子(sICAM-1)、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结果 T组患者在术后3、6、12个月时肱动脉静息血流速度和%FMD均高于C组(P<0.05);两组肱动脉静息血管直径和%NM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时,T组患者血清NO水平高于C组,sICAM-1和vWF水平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时,T组和C组患者血清NO和sICAM-1水平趋于一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组vWF水平低于C组(P<0.05)。结论替格瑞洛有改善外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其可能与促使STEMI患者行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的早期恢复有关,且对血管内皮障碍的长期改善作用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