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雨亭 《大家健康》2008,(9):52-52
肾脏与血液中所含有毒物质的接触较多,特别是各种药物大部分由肾脏排出。因此,肾病患者用以下药物要慎用或禁用。  相似文献   

2.
雨亭 《大家健康》2008,(10):53-53
肾脏与血液中所含有毒物质的接触较多,特别是各种药物大部分由肾脏排出。因此,肾病患者用以下药物要慎用或禁用:  相似文献   

3.
生理学的主要内容:机体将物质代谢的尾产物和不需要或过剩的物质(包括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称排泄。排泄的途径有四条:①由呼吸器官排出 CO_2和少量水分;②由大肠排出一些无机盐类和胆色素;③由皮肤、汗腺排出水分以及 NaCl 和尿素等;④由肾脏排出尿,其中排泄物种类多,量也大。因此,肾脏是机体的主要排泄  相似文献   

4.
民间俗称肾为“腰子”,它是人体重要的器官,由它排泄清除的代谢废物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它也是大多数药物排出体外的地方,有些药物在从肾脏排泄时,会对肾脏造成一定的伤害,临床上约25%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因肾毒性药物所引起的,下列常用药物对肾脏有损害。  相似文献   

5.
问题解答     
巴比妥类和磺胺类药物在机体内消除方式有二种:即在肝脏中解毒、代谢和由肾脏排出体外。大部分巴比妥药物在肝脏中解毒的主要方式是使其侧链氧化,这些氧化物呈游离状态或和葡萄糖醛酸结合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当肝脏患病时,对该类药物的氧化功能降低和减退,因而使该类药在体内蓄  相似文献   

6.
<正>八,注意药物性肾损害。肾脏是肌体代谢并排出代谢废物、化学物质及各种药物的重要器官,由此也就成为这些物质导致损伤的主要靶器官。药物容易引起肾脏损害的原因大体有六个:一是由于肾脏血流特别丰富,大量药物可随血流到达肾脏,从而造成肾损害。二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面积很大,由药物致敏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容易在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内沉积,造成过敏性血管炎。三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多种药物有分泌和重吸收作用,增加  相似文献   

7.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因肾脏血循环量大,且具浓缩功能,所以进入体内的有害物可迅速到达肾脏,经尿排出。在这一过程中肾脏即可遭到过敏性或(和)中毒性损害。肾毒性物质种类繁多,除重金属、农药、有机溶剂等外,药物是更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肾毒性药物既包括西药,亦包括中药。西药中以抗生素引起者最为多  相似文献   

8.
药物在体内经吸收、分布、代谢后,最终以原形或代谢产物通过不同途径排出体外,非挥发性药物则主要由肾脏排泄。肾与肝一样,为机体的易感组织,容易受到损害。因此,临床用药时对药源性肾脏毒性应给予足够重视,并积极进行预防治疗。现分叙如下:1.肾脏易损害的原因1.1肾脏血流量大,相当于每10O克肾组织每分钟流过300-4O0ml血,肾脏又是药物代谢产物排泄的主要器官,与毒性药物或毒性代谢产物接触较多而易被毒化。1.2肾小管内药物浓度大,肾小管细胞的代谢率高,有些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后,又在肾小管内返回扩散,其肾脏积蓄浓度远高…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抗生素和抗菌药物部分或全部通过肾脏排泄,故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时,抗生素或其代谢产物可在体内积聚而导致毒性反应.肾脏对药物特别敏感,易于发生中毒.为了避免或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和使肾脏免受更大损害,必须对主要经尿排出的抗生素适当调整剂量和用法,本文对此作一简介.抗生素对肾脏损害的方式肾血流量减少:二性霉素B可直接使肾血管收缩,减少肾血流量,从而导致肾功能减退.青霉素、头孢菌素族及磺胺类等药物,可产生过敏性休克,因而也可减少肾血流量而导致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药源性疾病在儿科疾病中甚为常见,其中药物过敏又占有很大比例,如在药物的应用过程中,许多药物通过肾脏排出时,可导致肾脏损害,出现蛋白尿、血尿等临床症状。本文通过临床病案举例,详细阐述了运用中医的益气补肾法治疗药物过敏引起的小儿肾脏损害的经验与体会,对中医药治疗药源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药物转运是药物反应个体差异及药物相互作用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物质转运研究的深入,转运蛋白超家族成员正在不断增加.在已发现和命名的转运蛋白中,与药物转运有关的主要蛋白有ATP依赖性泵出转运体MDR1、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P).MDR1在胃肠道、肝脏和肾脏等组织广泛分布,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以及分泌排泄.MDR1基因的多态性影响其表达和功能,改变底物药物体内过程.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在肝脏等组织特异表达,调节药物的分泌排出,其遗传多态性是相关药物异常反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利尿药是临床常用的一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肾脏,促进体内电解质和水分的排出而增加尿量。利尿药临床用途广泛,可用于治疗各类水肿性疾病,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合用治疗高血压,也可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某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发生中毒时,利尿药能促使这些药物的排泄而帮助排毒。利尿药按照作用强弱分为高效利尿药、中效利尿药和低效利尿药三类。高效利尿药  相似文献   

13.
药物有治疗作用,同时作为一种外源性物质,也可影响人体正常代谢。药物通过不同途径被机体吸收后,经生物转化最终排出体外。肾脏是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药物引起的肾损害目前日趋增多。主要表现为肾毒性反应与过敏反应,大约25%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肾毒性药物所致。  相似文献   

14.
常用抗菌药物引发的肝肾损害赵谦(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桂林市541001)肝脏与肾脏均为人体的重要器官。肝脏是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大多数药物均系在肝内进行氧化、还原、水解、羟化,脱巯基和脱羧基、排出等代谢过程,这使肝脏与药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药物性肾病     
肾脏是体内药物、毒性代谢和排泄的主要器官,这些物质可通过许多方式对肾脏造成损害。近年来,由于临床药物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药物引起的肾病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抗生素1.1氨基糖甙类是肾毒性最大的一类抗生素,肾毒性与用药时间、剂量有关,一般于用药5 d7 d起病,7 d10 d最强,尿低分子蛋白及溶酶体的酶排出增加,非少尿型急性肾衰最常见,伴肾性失钾和失镁及由其引起的低钾、低镁血症。个别表现少尿型急性肾衰,往往有高龄、脱水、合用其他肾毒性药物,原有肝肾疾病和缺钾等危险因素,少数病例可有类似范可尼综合征的表现。这些药物有:新霉素、…  相似文献   

16.
药源性低血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圣菊  王德才 《河北医学》2000,6(6):572-573
药源性疾病是当今医学所面临的重大问题,药源性低钾血症是临床常见和重要的药源性疾病之一。因药物作用导致钾经肾脏或消化道排泄增多,或钾向细胞内转移,使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1时,称为药源性低钾血症。本文就此作一概述。1 常见致低钾血症药物及其机制1.1 促进钾排出的药物1.1.1 利尿剂和脱水剂 排钾性利尿剂是引起药源性低钾血症的最常见药物。高效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苄氟噻嗪、环戍噻嗪等,均使钾经肾排出增多。其机制是:1抑制肾小管髓 升支粗段NaCl重吸收,使远曲小管及集合管的管腔…  相似文献   

17.
尿毒症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在于它会导致肾脏排出毒素的功能丧失,使肌酐、尿素氮等毒素在人体内大量蓄积,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害作用。因此,促进患者体内毒素的排出是治疗尿毒症的着眼点。研究发现,人体排出毒素的途径有三种:一是通过肾脏的代谢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毒素,二是通过皮肤的代谢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毒素,三是通过肺脏的代谢以废气的形式排出毒素。  相似文献   

18.
肾脏是绝大多数药物的排出器官,其功能如何必然影响药物作用的久暂及强弱。因此,怎样为肾功能衰竭(简称肾衰)病人选择及合理使用药物,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现按临床用药情况,结合药代动力学知识,对肾衰者的用药作一综述。一、利尿药 (一)不必减量的 1.速尿本药大部分由肾小球滤过及近曲小管分泌呈原形排出。因排泄快,蓄积作用多不严重。利尿作用与剂量有关,而且个体差异较大,如有的病人25 mg/日就有效,而有的需100~150 mg/次,2次/日才有效。  相似文献   

19.
影响环孢素A血药浓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又名环孢素(Cyclosporine,Cs),环孢菌素,山地明(Sandimmune),新山地明(Neoral),是目前肾脏、肝脏等器官移植术后抗排斥反应的非常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临床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其不良反应大、治疗窗较窄、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大,因此,监测其血药浓度对预防移植器官的排斥反应和减少肾毒性等不良反应是十分必要的。CsA口服生物利用度约为30%,可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和药物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口服后达峰时间约为2.5h,其在血中与血浆蛋白、红细胞、脂蛋白结合,与血浆蛋白的结合高达90%。CsA在肝脏中代谢,主要随胆汁(94%)排入肠道,由粪便排出;仅6%经肾脏排泄,其中约0.1%仍以原形排出。个体对CsA药物的敏感性与耐受性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受到生理、病理、食物及合并用药等诸多因素影响。笔者就影响CsA血药浓度的文献进行综述,以供临床使用参考。  相似文献   

20.
肾脏疾病的药物治疗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包括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斑马鱼模式动物已被广泛用于多个系统的小分子药物筛选。在肾脏领域,斑马鱼常被用于肾脏疾病相关的基因功能和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随着多种斑马鱼肾脏疾病模型的建立,利用斑马鱼来发现和验证肾脏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是一个新兴的发展方向。本文对斑马鱼在肾脏领域进行小分子药物发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总结近年来所建立的斑马鱼肾脏疾病模型以及新发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