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越 《中国卫生产业》2014,(23):182-183
目的研究加味当归补血汤抑制微炎症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6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按照临床相关治疗方案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终点的肾功能、C反应蛋白及中医症候积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B2-MG、RBP水平含量(485.27±183.31)μg·L-1、(465.38±155.91)μg·L-1低于对照组(588.77±198.14)μg·L-1、(583.96±203.65)μg·L-1,治疗后24h蛋白尿定量(1.35±0.45)g明显低于对照组(1.65±0.40)g,研究组治疗后蛋白尿定性及症状积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当归补血汤抑制微炎症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蛋白尿及炎症情况。  相似文献   

2.
当归四逆汤源于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甘草、大枣等7味药组成,原方为汤剂,为方便临床应用,保证制剂的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拟将其制成颗粒剂.本研究以浸膏得率,阿魏酸、芍药苷含量为考核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刺五加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结果]在同一色谱条件下,刺五加苷B在2.76~43.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回收率98.7%,RSD为1.8%;刺五加苷E在2.34~37.5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为101.9%,RSD为2.0%.[结论]该分析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刺五加药材中刺五加苷B和刺五加苷E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周国莉 《现代保健》2008,(34):127-128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固本片中的黄芪甲苷。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黄芪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含量测定黄芪甲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6.34%,RSD为1.48%。结论本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含量控制方法重现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合剂中芍药苷的含量从而建立复方降脂合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十八烷基硅胶柱,以甲醇-水-冰醋酸(30:70:0.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为室温,检测器: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30nm。结果芍药苷的线性范围为0.5-70μg·ml-1,y=41337x+3301.2,相关系数r=0.9998,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回收率均符合要求。结论该HPLC法方法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复性好,适用于复方降脂合剂中芍药苷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HPLC-SPD-ELSD串联系统比较、样品前处理及色谱条件的优化,测定保健食品中黄芪甲苷的量。方法采用以甲醇为提取溶剂对样品进行超声提取;选用色谱柱Thermo Accucore XL C8(150mm×4.6mm,4μm);流动相乙腈-水(32∶68);柱温35℃;体积流量1ml/min;紫外检测波长192nm;进样量20μl;漂移管温度40℃;氮气压力308kPa。结果黄芪甲苷在0.05~0.25mg/ml范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ELSD和SPD结果分别为:r=0.999 8和r=0.999 2;方法检出限为0.02、0.04 mg/g;3批样品黄芪甲苷平均含量分别为1.06、1.03、1.05 mg/g和1.11、1.06、1.09mg/g;平均加样回收率96.80%和98.70%,RSD2.58%和2.91%(n=3)。结论该法便捷经济、准确可靠,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ELSD或SPD检测器,为保健食品中黄芪甲苷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了更全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miR-21在黄芪甲苷保护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炎症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UVEC分为对照组(未干预)、模型组(以100μmol/L ox-LDL作用24 h)、治疗-低剂量(L)组、治疗-中剂量(M)组和治疗-高剂量(H)组,其中治疗-L、M和H组细胞以100μmol/L ox-LDL作用24 h后,分别加入10、20和40 mg/L的黄芪甲苷作用2 h。MTT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炎症相关因子TNF-α、IL-6和NF-κB的含量,RT-PCR检测细胞内miR-21和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蛋白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21和TLR4的靶向关系。转染miR-21模拟物和抑制剂构建miR-21过表达和低表达的HUVEC株,观察miR-21对HUVEC炎症因子分泌和TLR4表达的影响;同时,在给予40 mg/L的黄芪甲苷治疗的基础上,观察转染miR-21抑制剂下调miR-21表达对黄芪甲苷作用下HUVEC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治疗-L组、治疗-M组和治疗-H组细胞存活率和细胞中miR-21表达显著降低,而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6和NF-κB的含量以及细胞中TLR4 mRNA、蛋白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L组、治疗-M组和治疗-H组细胞存活率和miR-21表达逐渐升高,而TNF-α、IL-6和NF-κB的含量以及TLR4 mRNA、蛋白的表达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TLR4是miR-21的潜在靶基因。miR-21过表达降低HUVEC内炎症因子的分泌和TLR4的表达,反之,则促进HUVEC内炎症因子的分泌和TLR4的表达;下调miR-21表达后可逆转黄芪甲苷对HUVEC炎症因子的调控。结论黄芪甲苷可减轻ox-LDL诱导的HUVEC炎症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miR-21靶向抑制TLR4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黄芪苷通过NO/Cav-1/MMP-9/Caspase-3信号通路保护缺血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MEC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集出生2 w清洁级SD大鼠大脑皮质,采用连续消化法获得大脑皮质细胞,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2~3代BMECs细胞进行研究。取等量的BMECs细胞,加入缺血液的为缺血组,加入缺血液+10μmol/L黄芪苷为低浓度实验组,加入缺血液+50μmol/L黄芪苷为中浓度实验组,加入缺血液+100μmol/L黄芪苷为高浓度实验组,加入等量PBS为空白对照组。MTT法检测BMECs增殖,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和MMP-9表达水平,试剂盒检测Cav-1和NO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血组、低浓度实验组、中浓度实验组、高浓度实验组BMECs细胞增殖水平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8、4.92、4.35、3.89,均P<0.05);与缺血组比较,低浓度实验组、中浓度实验组、高浓度实验组、空白对照组BMECs细胞增殖水平均上升,除低浓度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中浓度实验组、高浓度实验组、空白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去氧神经鞘氨醇(doxSA)诱导的肾脏细胞损伤模型,探讨黄芪甲苷Ⅳ(AST)通过调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对doxSA造成肾脏细胞损伤的作用。方法 对HK-2细胞进行培养,将培养的细胞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活性后,根据是否加入doxSA和AST随机分为对照(Cont)组、doxSA组、doxSA+AST组、AST组。各组干预给药结束后,用CellTiter-Glo○R 2.0试剂盒测量肾脏上皮细胞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线粒体活性和形态;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NAD(P)H脱氢酶醌1(NQO1)的mRNA水平;细胞转染测肾脏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用方差分析评估各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62.5μg·mL-1浓度下,doxSA有明显的肾脏细胞损害作用,后续实验使用62.5μg·mL-1的doxSA处理HK-2细胞建立doxSA。Cont组、doxSA组、doxSA+AST组和AST组的ATP含量(百分数)分别为(100.00±2...  相似文献   

10.
尿常规检验干化学法和手工法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在尿液分析中的优缺点,指导临床实际工作中正确对待两种方法的应用,以唤起对手工镜检的高度重视,我们特对1000份尿液在常规条件下同时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进行了检测。本文就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传统手工法检测尿蛋白、红细胞和白细胞所得结果归纳后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多联尿液干化学分析仪(HT-2000桂林华通);十一联尿液干化学试纸条(11-H桂林华通);显微镜、离心机、酒精灯、冰醋酸、10 m l尖底离心管[1]。1·2方法(1)标本均来源于某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随…  相似文献   

11.
三黄片及大黄中大黄素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探讨中药制剂三黄片与生药大黄提取物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别,探讨中药制剂工艺和配伍对药效成分代谢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三黄片组和大黄组,每组5只,分别灌胃三黄片、大黄提取物后,于不同时间点尾静脉采血,通过建立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及样品处理法,检测大鼠血浆中大黄素的浓度,采用药动学程序3P87对其进行统计处理,确定大黄素药动学模型及相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三黄片及大黄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三黄片组:Cmax/μg.ml^-1=3.528±0.72,t1/2(a)/h=1.429±0.201,t1/2(β)/h=4.620±0.536,t1/2(Ka)/h-1=0.405±0.097,Tmax/h=1.520±0.210,AUC0-∞/μg.h.ml-1=31.297±2.001,CL(s)/L.h^-1.kg-1=0.018±0.002,Lagtime/h=0.041±0.006。大黄组:Cmax/μg.ml^-1=2.547±0.214,t1/2(a)/h=1.501±0.929,t1/2(β)/h=4.598±0.541,t1/2(Ka)/h-1=0.389±0.101,Tmax/h=1.478±0.243,AUC0-∞/μg.h.ml^-1=26.729±3.010,CL(s)/L.h-1.kg^-1=0.024±0.002。结论与大黄组比较,三黄片中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增加,分布及达峰时间延长,血浆清除减少,生物利用度较大黄药材高,其原因可能与大黄素和复方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或复方的制剂工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联合芬太尼与单纯应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的临床效应。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每组40例。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2ml/h)分别行静脉术后镇痛。F组:单纯芬太尼镇痛,0.4μg/(kg·h)芬太尼+5mg氟哌利多。KF1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40μg/(kg·h)氯胺酮+5mg氟哌利多。KF2组:氯胺酮联合芬太尼镇痛,0.2μg/(kg·h)芬太尼+80μg/(kg·h)氯胺酮+5mg氟哌利多。各组镇痛泵中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各组患者镇痛48h内的静息镇痛评分(VAS方法)、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和幻觉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静息镇痛评分在12h内KF1组和KF2组明显低于F组(P〈0.05),而在12h后没有明显差别(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KF1组和KF2组显著低于F组(P〈0.01)。KFI组和KF2组之间在静息镇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方面没有明显差别。三组中均无幻觉发生。结论小剂量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的剂量,使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降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左西孟旦注射液对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老年急、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研究。人选老年急、慢性重度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71例,对照组70例,分别接受左西孟旦和多巴酚丁胺治疗,综合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32.4%(23/71),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17.1%(12/70)(P〈0.01);治疗24h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上升均值分别为6.2%和4.5%(P〉0.05);治疗24h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每博心输出量(sV)上升均值分别为11.8ml和3.2ml(P〈0.05);试验组患者呼吸困难和全身临床状况显著改善。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钾、低血压以及室性早搏等。结论与多巴酚丁胺相比,左西盂旦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慢性重度心力衰竭疗效确切,安全性及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硫辛酸(alpha—lipoicacid,α-LA)对甲基汞所致大鼠脑谷氨酸代谢转运障碍的拮抗作用。[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24只,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低、高甲基汞染毒组和α-LA干预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和低、高甲基汞染毒组先皮下注射0.9%氯化钠溶液,α-LA干预组皮下注射35gmol/kgct-LA;2h后,对照组腹腔注射0.9%氯化钠溶液,低、高甲基汞染毒组和α-LA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氯化甲基汞4、12和12lamol/kg。α-LA预处理隔日1次;染毒组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处理4周。最后1次染毒24h后,分离大鼠大脑皮质,制备5%、10%的组织匀浆,测定大脑皮质汞(Hg)、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in)含量,及谷氨酰胺酶(PAG)、谷氨酰胺合成酶(GS)、Na+-K+ATPase、Ca2+.ATPase活力。[结果]甲基汞高剂量染毒组大鼠脑汞为(17.72±1.36)μg,/g组织、Glu含量为(71.57±10.87)μmol/g白、PAG活力为(31.26±4.38)μmol/(min·g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CAn含量及Gs活力分别为(0.155±0.04)μmol/g蛋白及(23.89±3.60)u儋蛋白,Na+-K+-ATPase及Ca2+-ATPase活力分别为(4.03±0.57)μmol/(mg蛋白·h)及(2.21±0.62)μmol/(mgg蛋白·h),均低于对照组(P〈0.01);与甲基汞高剂量染毒组比较,α-LA干预组大鼠脑汞含量未见明显变化;Glu含量(63.02±3.33)μmol/g蛋白及PAG活力(26.03±3.88)μmol/(min·g蛋白)均降低(P〈0.01或P〈0.05),Gin含量(0.20±0.05)μmol/g蛋白、GS活力(34.05士4.23)U/g蛋白、Na+-K+-ATPase活力为(5.52±1.16)μmol/(h·mg蛋白)及Ca2+-ATPase活力为(3.27±0.60)μmol/(h·mg蛋白),均升高(P〈0.01或P〈0.05)。[结论]a-LA对甲基汞所致大鼠脑谷氨酸代谢紊乱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玉梅  高永辉 《上海预防医学》2022,34(12):1229-1233
目的研究上海某疗养院女性体检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结节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 108例来院体检女性的资料,根据血清25(OH)D值分为充足组[25(OH)D≥30 μg·L-1]、不足组[20 μg·L-1≤25(OH)D< 30 μg·L-1]、缺乏组[10 μg·L-1≤25(OH)D<20 μg·L-1]及严重缺乏组(<10 μg·L-1)。比较各组血清 25(OH)D水平与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结节间的关系。结果2 108例体检女性的25(OH)D缺乏率为69.31%;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与充足组间的碱性磷酸酶(ALP)、低密度脂蛋白(LDL)、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TGAB阳性率、TGAB和(或)TPOAB阳性率在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分别为81.299、16.194、11.20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甲状腺结节患病率、TGAB阳性率、TGAB和(或)TPOAB阳性率相关,且随着缺乏程度的加重,风险逐渐增加。结论该疗养院体检女性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血清25(OH)D不足或缺乏,与年龄、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及结节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2012年广东省市售大米镉含量调查及初步膳食暴露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东省市售大米镉含量水平,并对广东省居民来源于大米的镉膳食暴露情况进行初步评估。方法于2012年按照简单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样本量,采样范围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和顺德区,每个地市(区)采集30~50份大米,其中每个地市(区)的采样点包括1个中心城区、2个具有代表性的县城区及其下属各1~2个乡镇,每个采样点在市场、超市、商店、专卖店中随机选择2个以上经营单位采集样品;采集的大米样品依据GB/T 5009.15—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测定镉含量;采用2002年广东省居民膳食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大米消费量数据,分别计算不同年龄和性别人群对大米的一般消费(P50)和高消费(P97.5)水平下镉的膳食暴露情况。结果共采集广东省各地区市售大米样本1 060份,其镉含量范围为0.000 5~2.100 0 mg/kg,中位数为0.078 0 mg/kg,其中48份大米镉含量超过国家标准(0.2 mg/kg),总体超标率为4.5%;大米镉含量的中位数和超标率在22个地级市(区)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以粤北韶关地区的大米镉含量最高,其中位数为0.188 0 mg/kg,超标率为42.0%(21/50);城市和农村的大米镉含量中位数分别为0.075 0和0.083 0 mg/kg,城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大米一般消费水平(每人每月大米消费量为9.68 kg)人群,其来自大米的镉膳食平均暴露量是12.59μg/(kg·bw),为暂定每月耐受摄入量[PTMI,25μg/(kg·bw)]的0.50倍,但2~7岁年龄组人群大米镉暴露量则超出PTMI,达到26.07μg/(kg·bw);对大米高消费水平(每人每月大米消费量为17.95 kg)而言,其平均镉膳食暴露量为23.34g/(kg·bw),为PTMI的0.93倍。结论 2012年广东省流通市场的市售大米镉含量总体不高,但有一定比例的超标率(4.5%),个别地区大米镉超标比较严重。从总体上看,广东省居民来源于大米的镉摄入水平是安全的,但需要关注少年儿童和大米高消费人群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不同剂量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老年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观察老年危重患者营养状态、胃肠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90例老年危重患者完全随机化法分成3组:不含谷氨酰胺的营养支持对照组(A组),低剂量谷氨酰胺[0.3g/(kg·d)]肠内营养组(B组),高剂量谷氨酰胺[0.6g/(kg·d)]肠内营养组(C组)。于营养支持的第1、7、14天清晨采集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谷氨酰胺,观察血清谷氨酰胺含量变化对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并测定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氮平衡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腹胀、腹泻、胃潴留等胃肠道功能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第7、14天B组和C组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分别为(1886.8±420.5)、(2228.6±440.2)g/L和(1889.6±436.1)、(2174.3±440.8)g/L,较A组(1612.0±493.5)和(1869.7±559.8)μg/L显著升高(P=0.027,P=0.008);二胺氧化酶在B组和C组分别为(2310±1271)、(1602.5±1137.9)U/L和(2076.3±567)、(1586.3±530.9)U/L,较A组的(3250±923)和(2476±862)U/L显著降低(P=0.000,P=0.000)。营养支持后第7天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明显改善(P=0.023,P=0.047),第14天血红蛋白明显改善(P=0.003)。B、C组成功实施EN人数和达到EN目标人数分别是4和25例、3和27例,较A组12和13例多(P=0.008,P=0.000),胃肠道的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少。结论含谷氨酰胺的肠内营养能早期改善危重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态,减少胃肠功能并发症。通过肠道给予谷氨酰胺,有利于成功实施肠内营养,并实现全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田银通脉颗粒中三七总皂苷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银通脉颗粒中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的含量。色谱柱为Diamon-silTM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A)-0.05%磷酸水(B)梯度洗脱(0~8 min,20%A;8~40 min20%~30%A;40~60 min,30%~45%A);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203 nm。结果三七皂苷R1在0.212~3.39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0.21%,RSD=1.71%(n=9);人参皂苷Rg1在0.832~13.31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0.24%,RSD=1.62%(n=9),人参皂苷Rb1在0.816~13.05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66%,RSD=1.59%(n=9)。结论所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银通脉颗粒中的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g、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田银通脉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富铬酵母对小鼠Ⅱ型糖尿病的影响。方法共60只Balb/C小鼠进入本研究。未注射链脲霉素的10只Balb/C小鼠为正常组,其余50只小鼠通过小剂量注射链脲霉素建立Ⅱ型糖尿病模型。按照血糖值平均分为5组,其中二甲双胍为阳性对照药物组,普通酵母为对照组,富铬酵母饲喂小鼠分为低[250μg/(kg·d),以铬元素计]、中[500μg/(kg·d)]、高[1000tLg/(kg·d)]3个剂量组,灌胃饲养15周。测定体重和空腹血糖值、糖耐量值等血液生化指标,进行胰腺病理组织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富铬酵母中剂量组的甘油三酯显著降低(P=0.043),低、中剂量组的总胆固醇显著降低(P=0.006、P=0.003),低、高剂量组的血清胰岛素浓度显著提高(P=0.011、P=0.002),高剂量组的糖基化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27)。胰岛组织病理检查显示富铬酵母中、高剂量组未出现炎性细胞浸润现象。结论富铬酵母菌体对小鼠糖尿病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本研究未设有机铬对照组,需进一步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插管期间听觉诱发电位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评价瑞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时心血管的副反应,为临床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30例ASAI-Ⅱ级患者分成二组,麻醉诱导前4min,观察组(Ⅰ组)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后,以美国百特BaxterAS40A型微量泵持续静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诱导时,瑞芬太尼改为0.05μg/(kg·min)。对照组(Ⅱ组)以持续静注艾司洛尔300μg/(kg·min),诱导时改为200μg/(kg·min)。后静注麻醉诱导剂,待肌肉完全松弛时行气管内插管,至插管后10min停药。比较两组治疗期间AAI、ECG、HR、SBP、RPP,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AAI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ISBP、HR、RPP在气管插管后的全过程变化小。结论 瑞芬太尼静注能够更有效地抑制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