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aFGF)与纳米银敷料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98例,随机采用自身对照选择相同深度的两个创面分为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纳米银敷料联合应用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应用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凡士林纱布治疗(简称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杀)菌效果显著。结论:重组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aFGF)与纳米银敷料联合应用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能明显促进深Ⅱ度创面愈合,有效抑制或杀灭烧伤创面病原菌,明显缩短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20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80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凝胶组和敷料组,每组各60例。凝胶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敷料组给予纳米银敷料治疗,联合组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干预治疗。记录并对比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愈合情况、细菌检出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创面愈合时间及完全溶痂时间。结果:治疗2、4周后,联合组创面愈合情况均优于凝胶组和敷料组,联合组患者细菌检出率低于凝胶组和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完全溶痂时间均少于凝胶组和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凝胶组和敷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银敷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疗效佳,愈合时间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基因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gel,rh EGF)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4例深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锌软膏换药治疗,治疗组采用rh EGF凝胶联合纳米抗菌凝胶换药治疗。在治疗后7 d、14 d、21 d、28 d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创面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和鉴定,并观察记录2组创面的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烧伤创面总体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烧伤创面在治疗7 d后及28 d后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在治疗14 d后,21 d的愈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rh EGF凝胶联合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n=20),负压封闭引流治疗(治疗组A,n=20),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B,n=20)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治疗组C,n=20)。观察比较四组患者创面大体情况、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情况和瘢痕增生情况。结果:经不同处理10d和21d后,治疗组A、B和C创面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C情况改善最好;治疗组A、B和C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C愈合时间最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d、14d和21d后,治疗组A、B和C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10d、14d后治疗组C创面愈合率最高(P0.05),但21d后治疗组A、B和C创面愈合率无差别(P0.05)。治疗组A、B和C患者愈后1个月、2个月、4个月瘢痕颜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A、B和C患者愈后2个月、4个月瘢痕厚度、血管分布及柔软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组愈后4个月的各指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组A和B(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d均无细菌感染,但治疗10d、14d和21d后,治疗组A、B和C组细菌培养阳性病例数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C细菌培养阳性病例数最低(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联合bFGF可有效加快四肢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改善愈后的瘢痕生长,减少创面病原菌感染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紫草油纱条在肛瘘术后换药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紫草油纱条换药,对照组单纯采用紫草油纱条换药。比较两组脓腐脱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术后第2、7、15天的创面分泌物、创面肉芽生长及创面疼痛积分。结果观察组的脓腐脱尽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第2d的创面分泌物、创面肉芽生长及创面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7、15d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紫草油纱能有效地促进肛瘘术后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6.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腹部创面愈合情况的影响。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腹部创面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涂抹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研究组治疗7 d后的肉芽生长评分、水肿评分、渗液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管分布评分、柔软度评分、色泽评分、厚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10、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涂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减少腹部创面水肿及渗液,减轻血肿形成,降低感染几率,减轻瘢痕,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烧伤慢性创面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20例烧伤慢性创面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56),对照组给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喷洒创面,观察组采用自制PRP与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粉剂配置的混合液喷洒或外涂创面,并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瘢痕增生情况、血清炎性因子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创面愈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的85.71%(P<0.05)。观察组治疗后1、3、6、12个月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scar scale,VSS)评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7%(P<0.05)。结论:PRP联合外用重组人碱性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严重烧伤患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Meek植皮术后皮片存活情况及影响皮片存活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8例严重烧伤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采用Meek植皮术,观察组(64例)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Meek植皮术,分析患者的创面修复效果、VAS评分;根据术后7?d皮片存活率又将观察组患者分组,分析其术前实验室指标及影响皮片存活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观察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7?d皮片存活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皮片存活良好组的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NEUT)、白蛋白(ALB)水平与存活不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血小板(PL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不良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PLT为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Meek植皮术能有效提高严重烧伤患者的皮片存活率,可在临床推广使用;术前PLT为术后皮片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该研究病例数较少,数据存在一定不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可调节负压创面治疗技术(Regulated negative pressure-assisted wound therapy,RNPT)联合局部应用中药大黄对深Ⅱ度烧烫伤创面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深Ⅱ度烧烫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RNPT治疗,观察组给予RNPT联合大黄外敷治疗,比较两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治疗3周后愈合情况和临床疗效,以及生长因子、炎症因子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指标,并观察其安全性。结果: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和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3周后两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3周后观察组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二醛(MDA)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NPT联合局部应用中药大黄治疗深Ⅱ度烧烫伤创面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供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可能与促进生长因子分泌,抑制炎症反应和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h-bFGF)联合局部外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深Ⅱ度烧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笔者科室收治的80例糖尿病深Ⅱ度烧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rh-bFGF治疗,观察组采用rh-bFGF联合局部外用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治疗2周与3周的创面愈合率、治疗前、治疗2周时的创面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微小RNA21表达,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价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瘢痕增生程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6.82±3.22)d,少于对照组的(21.91±4.01)d,治疗2周、3周的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创面VEGF、微小RNA21表达均较治疗前增强、HIF-1α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细胞数高于对照组,HIF-1α蛋白的阳性表达细胞数、微小RNA21的Ct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的VSS总评分分别为(3.94±0.63)分和(4.99±0.79)分,低于对照组(4.57±0.71)分和(5.70±0.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感染情况。结论: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局部外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深Ⅱ度烧伤可下调HIF-1α、上调VEGF,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瘢痕形成,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Meek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7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5例,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Meek植皮术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烧伤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片皮存活情况、患者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率及片皮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各项生活质量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给予大面积烧伤患者应用纳米银敷料联合Meek植皮术的疗效比较理想,能显著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采取纱布加压包扎的对照组以及采取水胶体敷料包扎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Meek植皮术治疗,对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定量、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9.85±1.15)d,短于对照组(25.50±1.50)d,创面细菌定量(420.25±15.20)cfu/g小于对照组(877.50±15.35)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93、211.667,P均=0.000)。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9.25±1.05)mg/L、白介素6(71.10±12.10)ng/L、转化生长因子-β1(9.33±1.17)μg/L,低于对照组(12.11±1.08)mg/L、(84.88±12.82)ng/L、(12.14±1.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87、77.245、17.349,P均=0.000)。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40.29±1.61)n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8.92±1.18)ng/L,高于对照组(124.38±1.52)ng/L、(79.86±1.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56、52.929,P均=0.000)。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水胶体敷料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来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郑秋艳 《医学美学美容》2023,32(16):161-164
目的 分析中药浸浴疗法联合脂质水胶体敷料及优质护理在中度烧伤后残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6月-2023年2月我院烧伤整形外科收治的50例中度烧伤后残余创面患者为研究对 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药浸浴 疗法联合脂质水胶体敷料法治疗,同时配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创面恢复情况、疼痛程度及 瘢痕情况。结果 观察组换药持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创面 感染发生率、创面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6 d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VSS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中药浸浴疗法联合脂质水胶体敷料及优质护理在中度烧伤后残余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效 果确切,可缩短换药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加快创面愈合愈合速度,同时能够减轻疼痛,促进患者尽早康 复出院,并有效改善瘢痕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削痂植皮术联合纳米银敷料在面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笔者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面部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2例。实验组切削痂植皮术后应用纳米银敷料覆盖创面,对照组应用传统无菌凡士林敷料覆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术后VAS疼痛评分及第7、14天创面病原菌感染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发热持续时间及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14天实验组感染例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削痂植皮术后联合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面部深度烧伤创面,可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感染率,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富林蜜凝胶在烧伤患者残余创面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1年11月一2012年5月,选择6家笔者单位的60例烧伤残余创面患者进行多中心、随机、自身对照临床试验.将每例患者的2个残余创面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富林蜜凝胶处理,对照组采用碘伏纱布处理.用药后7、14 d比较2组创面的愈合率,并统计完全愈合创面数量;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每次换药的疼痛主诉,统计0分、大于0分且小于或等于3分、大于3分且小于或等于6分、大于6分且小于或等于10分的平均创面数量;统计2组创面的细菌检出情况并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x 2检验或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用药后7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67±24)%和(45±25)%;用药后14 d,治疗组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92±16)%和(72±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388,P <0.01).用药后7d,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0、4个残余创面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P>0.05);用药后14 d,治疗组和对照组累计分别有42、7个残余创面愈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 =42.254,P<0.01).治疗组37个创面换药时患者感到轻微疼痛,VAS评分为大于0分且小于或等于3分;对照组43个创面换药时患者感到明显疼痛,VAS评分为大于3分且小于或等于6分,组间各级疼痛评分的平均创面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38,P<0.01).2组创面换药过程中检出的细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1,P>0.05).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结论 富林蜜凝胶可以显著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方法:将85例深2度烧伤创面分为治疗组(n=47)和对照组(n=38),其中治疗组应用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银乳膏。于7天、14天、21天、28天比较创面愈合率。结果:自14天起,治疗组创面愈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以促进深Ⅱ度烧伤创面。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周感染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124例肛瘘(挂线疗法者未收入)、肛旁脓肿手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63例,记录创面愈合时间、4周内愈合率及治疗总体费用.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6.2±5.8) d,对照组为(32.1±6.2) d,(P<0.01);治疗组4周内愈合率为96.72%,对照组为85.71%,(P<0.05).结论:碱性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肛周感染性创面具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纤维敷料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6年6月-2018年7月住院治疗的68例深Ⅱ度烧伤创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银纤维敷料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磺胺嘧啶锌软膏外涂。记录各时点创面疼痛程度评分、创面渗液量、创面愈合率、创面完全愈合时间和细菌阳性率,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21d的总显效率。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5min的创面疼痛程度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即刻的创面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14d、21d后的创面渗液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14d后观察组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显著控制创面分泌物及肿胀,其中观察组治疗21d的临床总显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的血常规和心、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异常,未见过敏反应及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银纤维敷料联合负压伤口疗法治疗深Ⅱ度烧伤创面的临床疗效显著,在减轻换药疼痛程度、清除细菌、减少渗液和促进愈合上具有优势,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对点阵CO_2激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术后创面修复效果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烧伤后瘢痕增生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瘢痕内切除薄化和点阵CO_2激光治疗,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应用凡士林油纱、无菌纱布和硅酮凝胶膏加压包扎,观察组术后给予湿润烧伤膏加无菌纱布加压包扎。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色素沉着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水平。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细菌转阴时间短于对照组,色素沉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d、3d、7d时,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时,观察组V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时,观察组VEGF、TGF-β_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应用于点阵CO_2激光治疗烧伤后瘢痕增生术后可抑制血清VEGF、TGF-β_1的表达水平,缓解疼痛,促进创面愈合和瘢痕消退,减少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联合外膜敷贴对老年患者慢性创面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医院2014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慢性创面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外膜敷贴(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ADSCs联合外膜敷贴治疗。在患者治疗2个月后复查时评估创面愈合效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个月时取创面组织检测两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水平,观察创面生长因子的变化。分析两组微血管计数(MVD)的变化,并记录两组创面愈合时间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愈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FGF、EGF、VEGF、PDGF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MVD计数为(38.53±2.45)个,较对照组的[(30.41±3.04)个]更高(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47.53±5.47)d少于对照组的(55.39±3.8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创面感染、破溃、皮肤坏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外膜敷贴相比,老年慢性创面患者经自体ADSCs联合外膜敷贴治疗,能上调bFGF、EGF、VEGF、PDGF阳性表达率,提高MVD计数,缩短愈合时间,促进创面修复,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