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方式。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并发症的相关研究中,既往文献报道多聚焦于患者术后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研究,对于术中并发症未有提及。本文通过对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与本中心相关处理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泌尿外科医生提供避免术中并发症发生及应对已发生并发症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初步经验,评价此术式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腹腔镜下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术,包括11例Bricker回肠膀胱术,4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6例Studer原位新膀胱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90±4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70±101.1)ml,1例输浓缩红细胞2个单位。术后3~5 d恢复肠蠕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9.0%(4/21)。平均随访(12±5.5)个月,总生存率85.7%(18/21),1例死于肿瘤远处转移,2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具备开放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经验及腹腔镜技术熟练的医院可尝试开展。初期开展,Bricker回肠膀胱术可作为首选的尿流改道术式。  相似文献   

3.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保留血管神经术在前列腺癌根治切除术中的应用,这种技术也逐渐在膀胱根治切除术中得到应用,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作者就保留血管神经技术在膀胱根治切除术中的应用、保留血管神经技术的解剖基础及筋膜内分离保留血管神经束手术技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同时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微创方法一直是外科治疗膀胱癌的焦点,以腹腔镜及机器人辅助技术为代表。本文就根治性全膀胱切除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目前对局部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来评估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对于开放手术而言是否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将118例T a-3N0-3M0期膀胱肿瘤患者分为2组,开放手术组(58例)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的开放手术治疗,机器人辅助组(6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行体外尿路改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自2005年10月至2013年10月开展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2例确诊为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男18例,女4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及随访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6.5 h,平均出血量为362 ml,无中转开放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术后随访12~106个月,随访期间死亡7例,其中与肿瘤相关死亡5例。结论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在具有腹腔镜技术的综合医院开展是可行的,其并发症较少及具有较好的新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7.
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膀胱全切术是治愈肌层浸润型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我们结合自身17年层面外科的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将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步骤和方法加以创新和规范化。本文将主要围绕泌尿系统筋膜层面解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相关的筋膜层面解剖学与层面外科技术三方面系统地介绍层面外科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步骤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膀胱癌发病率近年来呈增高的趋势,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为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主要方法。外科手术技术不断革新与升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RC)远期疗效与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相当,其安全性、可行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原位新膀胱术式虽为最理想尿流改道方式,但由于手术条件的局限性,不可控尿流改道术仍是目前主要选择。盆腔淋巴结清扫先后顺序及扩大盆腔淋巴清扫术,目前仍无法形成统一的标准。保留性神经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能良好保留病人术后性功能及尿控,已被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Gao ZL  Wu JT  Liu YJ  Shi L  Men CP  Zhang P  Liu QZ  Wang L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8):595-597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体会.方法 自2003年12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对43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实施了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手术采用经腹腔入路5部位穿刺法.结果 43例手术中,18例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25例行回肠膀胱术.2例因术中损伤直肠中转开腹行直肠修补术,1例术后放置肛管引流1周,另1例则行乙状结肠造瘘术.41例手术获得成功,腹腔镜下切除全膀胱连同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时间为140~270 min,平均195.4 min;术中出血150~700 ml,平均273.7 ml,术中术后输血3例;术后2~3 d下床活动;术后病理示3例盆腔淋巴结阳性.结论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可行,能明显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患者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膀胱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及膀胱灌注治疗无效的复发性高级别非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对于肿瘤的疗效与手术效果紧密相关。重要的手术相关因素包括:盆腔淋巴清扫的范围大小、是否达到切缘阴性,以及术中是否能避免肿瘤组织外溢等。在过去的十年里,开放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技术有了长足发展,使得术中的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虽然有上述改善,但是膀胱根治性切除术仍属于高危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30%~5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精道解剖在男性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对30例男性膀胱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术中优先游离盆腔输精管,并在后续分离输尿管、清扫盆腔淋巴结、分离膀胱后下方层面、离断膀胱侧韧带时以输精管作为解剖标志。收集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无中转开放。术中无直肠损伤、盆腔大血管损伤、闭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围手术期死亡。其中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包括标准盆腔淋巴结清扫)时间110~150 min,平均138 min。术中出血量100~600 mL,平均250 mL,术中输血3例。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清扫数量为8~17个,平均12个。结论男性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应用精道解剖有利于优化手术步骤、降低手术难度,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用于临床治疗膀胱癌已有100余年历史,是目前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手段。2006年7月至2009年4月我院采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全切、腹壁小切口行原位乙状结肠代膀胱术治疗膀胱肿瘤患者13例,对术后排尿进行了系统的训练指导,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直肠代膀胱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单位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采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直肠代膀胱术的37例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7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230±55)分钟,术中出血量(320±110)ml,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4±2)天,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为(7±2)天,术后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时间为(13±3)天,术后住院天数为(18±3)天。1例患者术后2月出现粘连性肠梗阻,其余均未出现感染、肠瘘和术后出血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2~36个月,1例死于原发病转移,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患者排尿通畅,未出现排尿困难;直肠膀胱功能正常,肾功能正常。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直肠代膀胱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但操作难度大,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该手术最重要的目标为完全的肿瘤控制、良好的控尿效果及勃起功能保留。本文探讨了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盆腔淋巴结清扫、膀胱切除、尿流改道等方面的手术策略,并重点阐述了关于全程保留神经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的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03—2018-05间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88例膀胱癌患者。观察组46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治疗膀胱癌,微创性好、肠道功能恢复快、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之一,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分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约占15%~25%。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该手术存在并发症发生率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等问题。近年来,随着技术水平的发展,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治疗方式逐渐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与应用。本文就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留膀胱的手术治疗进展进行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施行的87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LRC组)48例,开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组(ORC组)39例,对比分析两组的围手术期及预后情况。结果:LRC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OR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出血、输尿管狭窄、淋巴漏、尿瘘及复发发生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RC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低于OR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是安全可行的,且较开腹手术具有一定优势,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治疗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患者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8例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行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分析。结果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56岁。术前经膀胱镜、输尿管镜、B超和CT等检查证实为单侧上尿路肿瘤并浸润性膀胱癌,其中4例左肾盂癌和2例右肾盂癌合并膀胱癌,2例为左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2例行腹腔镜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及回肠膀胱术,平均手术时间47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75ml,均无输血,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d,下床活动时间为4d。6例患者行开放肾输尿管膀胱全切除术,其中4例行回肠膀胱术,另2例行输尿管造口术,平均手术时间366min,平均出血量767ml,平均输血量485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3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7d。8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病理结果 7例为尿路上皮癌,上尿路肿瘤分期分级为T2~4N0~1M0G2,膀胱癌为T2~3N0M0G3,另1例为左肾盂鳞癌T4N1M0合并膀胱鳞癌T3N0M0。术后平均随访24.6个月,鳞癌患者术后18个月因肿瘤广泛转移死亡,余7例患者无瘤生存至今。结论单侧上尿路肿瘤合并膀胱癌可行Ⅰ期根治性肾输尿管膀胱切除术,腹腔镜下行该手术是可行及安全的,较开放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  相似文献   

19.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手术方案。机器人手术的兴起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新选择。此外,不同的尿流改道术式也会对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并发症、生活质量等产生影响。如何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个性化的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式方案是泌尿外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最新的临床证据,就该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双侧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畸形伴肌层浸润膀胱癌男性患者1例,该患者70岁,主因“发现膀胱肿瘤复发两个月”入院。术前CTU及MRI检查提示膀胱癌累及左输尿管末端;双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在全麻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回肠流出道手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膀胱浸润性高级别尿路上皮癌。随访10个月肿瘤无进展,无吻合口相关及重复肾输尿管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