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不同直丝弓矫治器正畸治疗的头影测量指标及侧貌美学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BT组与Z2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与Z2直丝弓矫治器进行正畸治疗1.5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指标(SNA、SNB、ANB、∠U1-SN、∠L1-MP、U1-PP、U6M-PP)、侧貌美学指标(H角、面型角、鼻唇角、颏沟倾角、上唇长、下唇长、上唇厚、下唇厚)及患者侧貌美观满意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SNA、SNB无明显变化(P>0.05),∠ANB、∠U1-SN、L1-MP、U1-PP、U6M-PP明显降低(P<0.05);两组的下唇长、下唇厚无明显变化(P>0.05),H角明显降低(P<0.05),面型角、鼻唇角、颏沟倾角、上唇长、上唇厚均明显增大(P<0.05);两组之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BT组与Z2组的患者侧貌美观满意率分别为95.00%、9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SUS2矫治器在恒牙早期安氏Ⅱ类错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特点。方法:选择20例12~15岁以下颌后缩为主的骨性安氏Ⅱ类错患者,应用SUS2与多托槽类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对其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统计分析。结果:20例患者矫治后侧貌改善明显,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为Ⅰ类。头影测量统计显示ANB、U1/SN、U1-NA、U6-PP、L1-MP、UL-E、OB、OJ在治疗后减小,差异有显著性,SNB、L1/MP、L1-NB、Co-Go、Co-Gn、Go-Po、U1-PP、L6-MP、LL-B'-Pos、在治疗后增大,有显著性差异。MP-SNY、-axis在矫治前后无显著性变化。结论S:US2矫治器与托槽类固定矫治器在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治疗中联合应用能减小覆牙合、覆盖,矫正磨牙关系,并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面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AngleⅡ类1分类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Ⅱ类1分类错袷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钛钉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与传统支抗的区别。方法:选择30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矫治的上颌前突患者,拔牙模式均为拔除上颌2个第一前磨牙,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于上颌双侧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牙根之间植入自攻微型种植体作为支抗,对照组常规制作上颌横腭杆加Nance弓和口外弓。分析2组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变化。结果:所有病例矫治后,上前牙突度及轴倾度得到改善。实验组SNA、ANB、U1-SN、UI-L1、U1-NA、U1-PP、U6-PP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支抗,最大限度避免支抗的丧失,能更有效地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形和牙弓凸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Enlow分析法评价肌激动器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前后骨面型的变化,探讨肌激动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机理。方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35例(男16例,女19例),年龄10-12岁。由作者测量其SNA角、SNB角、ANB角、Y轴角、U1/PP角、L1/MP角、A-Ptm值、B1值、J-B值、LI-MP值、U1-PP值、Go-Cd值、A1值及A2值。每项指标测量3次取平均值,对测量结果采用配对t检验,对矫治前后的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矢状向上,SNA,U1/PP,A-Ptm矫治后均变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矫治后增大,但是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NB、ANB、L1/MP、J-B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Y轴角矫治后增大,但是与矫治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垂直方向上,U1-PP、L1-MP、Go-Cd、A1、A2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激动器可以改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下颌骨的矢状向以及垂直向的相互关系,从而有效改善患者面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第一磨牙缺失在Ⅰ类错[牙合]畸形中的矫治设计。方法:选择安氏Ⅰ类错[牙合]畸形中第一磨牙缺失患者15例,根据牙弓的拥挤程度,面型突度,第三磨牙位置等进行分析,选择拔牙矫治、非拔牙矫治及修复治疗的方法。结果:15例患者中11例采用拔牙矫治,2例采用非拔牙矫治,2例采用修复治疗。时间最长22个月,最短12个月,平均16个月。结论:第一磨牙缺失的患者在Ⅰ类错牙舍畸形中的拔牙模式有别于常规,要根据患者牙弓的拥挤程度,面型突度及有无第三磨牙等情况选择治疗计划和有利于缩短疗程的矫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应用微螺钉种植体和口外弓支抗矫治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0例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分别采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结合直丝弓技术矫治,分析治疗前后头影测量指标的变化和正畸疗程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OJ、U1-SN、U1-NA和U6-Ptm治疗前后的变化较对照组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正畸疗程平均为(19.35±1.29)个月,对照组平均为(24.02±1.21)个月,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口外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能更好地保护磨牙支抗,缩短正畸疗程,更有效地改善成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面型凸度及覆牙合覆盖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多曲方丝弓与直丝弓矫治技术在Ⅱ类Ⅰ分类错牙合非拔牙病例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36例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例,中度拥挤覆盖,随机分成多曲方丝弓组和直丝弓组进行矫治.两组均在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对SNA(o)、SNB(o)、ANB(o)、U1-SN(o)、L1-MP(o)、U1-L1(o)、MP-SN(o)、U1-X(mm)、U1-Y(mm)、L1-X(mm)、L1-Y(mm)、OB(mm)进行记录,将治疗前后效果对比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前牙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磨牙呈中性关系,后牙咬合紧密,面型没有出现前突.治疗后两组均有效,尤以多曲方丝弓组为优.治疗后多曲方丝弓组U1-Y、U1-SN、U1-L1测量指标均有改善,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NA、SNB、MP-SN、L1-Y等指标改变不明显.多曲方丝弓组与直丝弓组U1-SN、U1-Y、OB比较,多曲方丝弓组疗效优于直丝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曲方丝弓组治疗时间为18~23个月,平均(21.7±2.6)个月;直丝弓组治疗时间为22~28个月平均(26.1±2.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种方法治疗均得到了改善,多曲方丝弓组较直丝弓组病例改善更为明显,更有效地矫正上颌前突、前牙开牙合,纠正上唇紧张外翻,协调上下唇软组织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Ⅱ~1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垂直骨面型的分类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每组42例。对三组患者矫正前的头颅侧位片实施头影测量,同时比较三组患者软组织颏部的形态,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组间分析。结果:数据表明,男性患者的上唇厚度和女性患者相比,明显更高(P0.05);对两组的唇形进行方差分析发现,组间结果差异较为显著(P0.05);通过LSD-t检测各组内的不同垂直骨面型,发现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间的差别较大(P0.05)。同时低角组和均角组相比,差别较大(P0.05);低角组的唇部回收量最大,高角组的唇部回收量最小;不同性别上唇软组织厚度、不同垂直骨面型软组织厚度均能影响唇部回收量,并且切牙唇部回收程度与上唇软组织厚度之间关系为负相关。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Ⅱ~1类错(牙合)患者面下1/3软组织差异较大,因此,针对患者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调节患者的面下1/3软组织,达到完善患者形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AngleⅡ类1分类成人错袷畸形的矫治资料、评估疗效、探讨矫治程序。方法:选择就诊的AngleⅡ类1分类错耠畸形成年患者42例,均采用方丝弓矫治器。矫治中针对成人的生理特点,以轻力作为原则,以滑动力学机制快速移动牙齿,并在术前术后作X线投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4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袷合患者,平均治疗时间为22.6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前牙覆袷、覆盖正常,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头影测量结果:U1-SN角、U1-NA距、L1-MP距有高度显著性变化,L1-MP角、L1-NB距、U1-PP距有显著性变化。结论:将轻力、滑动技术运用于成人错袷畸形的矫治中,可缩短临床操作时间,简化治疗程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0PA-K直丝弓矫治器双颌减数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和使用方法.方法:临床选择1 5~23岁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22例,应用0PA-K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颌减数治疗,并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矢状方向上,U1-NA和U1-SN分别减小14.26°和10.32°,U1-NA(mm)减小4.1 6mm,U1-L1增加17.06°,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A、SNB、ANB、L1-NB、L1-MP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垂直方向上,SN-MP和Y轴的变化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0PA-K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拔牙组和非拔牙组恒牙期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前后的模型进行测量,分析拔牙组和非拔牙组病例治疗前后牙弓宽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恒牙牙合患者40例,其中20例接受了拔牙矫治,均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20例接受了非拔牙矫治,分别在矫治前后的上下颌模型上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尖牙牙尖点做标记,测量磨牙和尖牙间的牙弓宽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拔牙组矫治前后比较上下颌尖牙间宽度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磨牙矫治前后牙弓宽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拔牙组矫治前后上下颌尖牙间宽度、下颌第一磨牙间宽度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非拔牙矫治相比,拔牙矫治并不会引起牙弓的缩窄。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对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L1-MP和U1-SN水平及切牙角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接诊的口腔正畸患者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组采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正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下颌牙齿X线头影数据(包括Ob覆牙合、Oj覆盖、L1-MP下中切牙-MP平面角、U1-SN上中切牙-SN角、U1-L1上-下中切牙角),上下颌骨X线头影数据(包括ANB上下齿槽座角、SNA上齿槽座角、SNB下齿槽座角),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Ob、Oj、L1-MP、U1-SN(1.57±0.50、3.21±1.01)mm、(91.21±6.93、97.64±4.32)°均小于对照组(2.16±0.61、4.37±1.14)mm、(98.74±8.26、109.26±6.86)°,U1-L1(126.36±3.86)°大于对照组(117.86±3.53)°(P0.05);观察组ANB、SNA(3.28±0.69、72.38±2.13)mm均小于对照组(4.79±0.70、76.36±3.01)mm,SNB(79.05±2.61)mm大于对照组(77.51±2.31)mm(P0.05);观察组上中切牙倾角、上中切牙凸距差、磨牙移位(29.01±2.52、4.62±0.80)°、(3.70±0.21)mm均优于对照组(9.06±2.30、2.38±0.57)°、(6.62±0.32)mm(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9.09%(3/33)小于对照组55.88%(19/34),(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措施治疗口腔正畸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L1-MP和U1-SN水平,不会对上下切牙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牙玻璃离子??(牙合)垦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打开咬合的机制及临床使用要点.方法:选择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患者30例,实验组15例采用后牙玻璃离子??(牙合)垫加固定矫治器,对照组15名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加固定矫治器.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患者矫治前后的变化.结果:X线头影测量结果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ANS-Me(mm)、N-Me(mm)、S-Go(mm)、U6-PP(mm)、L6-MP(mm)、U1/SN(°)、L1/MP(°)增大,而U1-PP(mm)、U1/L1(°)、Overbite(mm)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前后面高增加,上下后牙伸长,上前牙压低,上下前牙唇倾.两组相比,除U1/SN、L1/MP、U1/L1外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后牙玻璃离子牙舒婆配合固定矫治器是治疗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多表现为牙弓前突、开唇露齿的突面型,严重影响颜面美观,患者及家属要求治疗的愿望迫切.由于年龄及生长发育的关系,早期矫治的方法不适于成人,手术治疗的方法又不能被大多数患者接受,如何最大限度地内收前突的牙弓,改善突面型来达到代偿性掩饰治疗是固定矫治的关键,因此支抗的控制在矫治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9例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中使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提供强支抗内收前牙,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错牙合畸形是指牙齿在结构和功能上异常的状况,为口腔领域的重要疾病。目前,错牙合畸形可分为 牙性和骨性错牙合畸形。骨性错牙合畸形是指口腔颌面部骨骼(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 到先天或后天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病理性结构异常。骨性错牙合畸形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其他个体部位的解 剖结构相互影响,尤其是与颈椎的异常解剖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联。本文通过对骨性错牙合畸形分类进行概 述,分析矢状骨面型及垂直骨面型错牙合畸形与颈椎异常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双颌垫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上下颌牙的变化。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患者,双颌垫矫治器治疗平均约10个月,治疗结束后测量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病例经过平均10个月的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磨牙达到中性关系,前牙明显内收,上颌磨牙平均远中移动(U6-PTV)0.76mm,伸长(U6-PP)0.62mm;下磨牙平均近中移动(L6-PTV)0.90mm,伸长(L6-MP)0.61mm,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中切牙平均远中移动(U1-PTV)1.18mm,伸长(UI-PP)0.66 mm,下切牙平均近中移动(LI-PTV)1.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切牙伸长(LI-MP)0.58m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颌垫功能矫治器对替牙或恒牙初期安氏Ⅱ类错患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它可以减少切牙的突度,减少覆盖,较好地改善Ⅱ类磨牙关系,提高安氏Ⅱ类错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病例,用Frog磨牙远移器推磨牙向远中,并配合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进行不拔牙矫治,结合X线头影测量,评价Frog磨牙远移器的治疗效果。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U6-Ptm(mm)、U6-PTV(mm)分别平均减少2.20mm(P<0.01),2.81mm(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明显向远中移动,同时U6-SN(°)减少2.53°(P>0.05),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上颌第一磨牙无远中向倾斜。即上颌第一磨牙发生了远中向的整体移动。结论:Frog磨牙远移器可实现磨牙整体远移,是不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上颌牙列轻中度拥挤的有效方法之一,简便、有效且不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骨牵引成骨术治疗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方法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年来经骨牵引成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的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5例,着重讨论手术前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本研究5例患者经联合治疗后,颌骨关系正常,牙弓形态及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好,面型及功能均获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骨牵引成骨术与正畸联合治疗是矫治成人骨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的有效方法,合理的正畸治疗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肌激动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20例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或高峰前期的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应用肌激动器(Activator)矫治.结果:患者覆合覆盖基本正常,磨牙达到中性关系,面型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病例选择,矫治器的精确制作,患者的合作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类畸形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