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棘上、棘问韧带损伤型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以腰脊部疼痛、僵硬、俯仰转侧不利为主要表现的腰部棘上、棘间韧带拉伤、劳损症,常因姿势不正,用力不慎而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逐渐发展成慢性顽固性腰痛,多见于成年人。笔者采用刺络拔罐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型腰痛5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棘上韧带炎,又称棘上韧带劳损,为韧带中最常见的慢性损伤性疾患。在急慢性腰背痛患者中占有一定比例。多因劳损和受凉引起,以往多采用理疗、按摩封闭等治疗。效果大多不甚理想,作者自2003年以来采用微刀切割治疗40例,取得满意疗效。一次治愈达36例,占90%,二次治愈率达100%。操作方法:先行封闭试验阳性者证明诊断准确,操作时微刀直达棘突,与棘上韧带平行切割,手感咔嚓声,刀运行1~1.5厘米,不能做横向行刀,以防加重棘上韧带损伤。其治疗机理是直接减压和切断患处的感觉神经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方法简单,安全,40例无一例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腰椎棘上、棘间韧带损伤是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我们以手法治疗为主,配合腰部背伸运动和局部封闭,治疗8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2例,其中男56例,女26例;年龄最  相似文献   

4.
棘阿米巴角膜炎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阿米巴角膜炎的角膜病变形态易与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混淆,为引起重视,将我院最近发现一家2例感染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笔者自2000年开始运用火针治疗棘上、棘间韧带劳损,取得满意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7例中,男24例,女33例;年龄28~53岁;病程2个月~7年;慢性劳损者36例,急性损伤后遗症者21例.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2003年8月,我科共诊治腰椎棘间韧带损伤患者35例,单纯采用手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选棘韧带炎或棘上韧带损伤相对应的俞穴注射当归注射液,并选该部位的夹脊穴1对向上或下平刺,一针透2穴、3穴,通电刺激,同时在针眼处擦“红花酊”,局部照射红外线,每日1次,6次为1疗程。42例经6次治疗后,治愈30例,显效12例。  相似文献   

8.
消肿止痛膏外敷治疗棘间韧带损伤21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基浩 《四川中医》2006,24(3):91-92
目的:观察消肿止痛膏治疗棘间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自制消肿止痛膏局部外敷治疗棘间韧带损伤213例。结果:治愈137例,好转68例,总有效率为96.24%。结论: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消肿止痛膏治疗棘间韧带损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细粒棘球绦虫存在着实质性的基因遗传差异,将影响其对化疗的反应不同及流行病学上的特征不同,从而在基因水平上进行细粒棘球绦虫虫株基因型及其差异研究,对包虫病治疗药物的研制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DNA测序法对细粒棘球绦虫基因片段进行序列分析,明确检测到的细粒棘球绦虫的基因型。结果通过对新疆塔城25例细粒棘球绦虫分离株标本(取自被感染羊)CO1基因序列分析,发现新疆塔城地区羊株主要流行株为G1型,其中CO1基因片段长度为789bP,并发现一株新的基因型。结论将所检测到新疆塔城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单倍体序列与Genbank中己登录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发现变异碱基对,证明新疆细粒棘球绦虫基因序列存在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高志勇 《四川中医》2002,20(3):26-26
用走罐、推拿方法治疗慢性棘上韧带损伤30例,有效率100%,临床治愈率80%。  相似文献   

11.
髂前上棘骨折手术后的体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髂前上棘骨折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骨折类型,治疗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而对于移位明显,骨折块较大的髂前上棘骨折,应选择手术治疗。良好的复位,坚强的固定,均可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而手术后的体位护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自2000~2006年,作者对采用手术治疗的10例髂前上棘骨折进行了术后的体位护理,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髂后上棘筋膜炎是发生于髂后上棘附近的肌肉、韧带、筋膜的慢性损伤,并引起周围皮下组织发生无菌性炎性改变,出现具有疼痛和压痛的结节。本病临床较为常见,服消炎止痛药物、推拿、封闭、针灸等治疗均可减轻症状,但易复发。笔者运用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酶治疗髂后上棘筋膜炎9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棘上韧带损伤28例吉林省珲春市中医院吕喜,黄英实【关键词】棘上韧带损伤,推拿治疗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30~50岁间,临床诊断为棘上韧带损伤,病史最短15天,最长1年.主要症状:颈、腰、背痛,以诸椎体棘突处疼痛尤甚,活动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复位及Ethibond缝线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19例,在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采用双股5号Ethibond缝线横穿前交叉韧带基底并经骨隧道引出关节外打结固定于胫骨结节内前方。结果术后19例均获得随访9~33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Lachman和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膝关节活动正常者16例,屈膝活动受限者3例,但均超过90°。术后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为(91.6±1.0)分分(86~100分)。结论关节镜下复位及Ethibond缝线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复位满意、固定可靠;该手术方法简便易行,创伤小,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铍针治疗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铍针疗法是九针中一种特殊针刺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证明该疗法对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疾病有独特疗效。笔者自2004年~2007年运用铍针治疗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损伤,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法加药物治疗棘上炎48例无锡市中医医院(214001)吴永昌,邹文浩[关键词]棘上炎,手法加药物棘上炎是腰背部疼痛原因之一,我们经多年摸索,应用中医传统手法和中药敷贴,治疗48例棘上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本病48例中,男20例...  相似文献   

17.
卢永庆 《福建中医药》2001,32(4):F003-F003
棘上韧带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病 ,是由棘上韧带急、慢性损伤导致 ,主要表现为脊柱中线部疼痛 ,弯腰疼痛加剧 ,疼痛常固定在 1~ 2个棘突。临床上常规的理疗、针灸、推拿往往不易取得明显效果。近年来 ,笔者通过手法、火罐及外敷消炎止痛膏联合治疗 5 2例棘上韧带损伤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5 2例 ,男 33例 ,女 19例 ;年龄 2 2~ 6 5岁 ;病程最短 1d,最长 3a。临床表现特点 :1有急性或慢性损伤史。 2患处棘突疼痛 ,并在棘突上有轻重不一的压痛点 ,痛点较浅在。 3触摸往往手下有触及条索状感 ,部分有捻发音。 4弯腰…  相似文献   

18.
棘上韧带损伤多为棘上韧带的撕裂 ,这是由其特殊的位置和结构所决定 ,是临床上引起腰痛的主要病症之一 ,是常见病、多发病 ,治疗方法繁多 ,本院 1 996年 2月~ 1 998年 8月间采用单纯手法治疗 65例 ,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65例中 ,男 58例 ,女 7例 ;年龄 1 8岁~52岁 ;病程 1h~ 3d ;全部病例均有弯腰持物损伤史。2 诊断依据 多为弯腰搬重物 ,持重物时突然转动身体 ,身体骤然猛屈、膝关节微屈 ,长时间弯腰负重所致。伤后突发剧烈腰痛 ,腰部呈强迫伸直型体位 ,不敢前弯腰 ,检查时压痛在棘突上或棘突之间凹陷处 ,腰两…  相似文献   

19.
棘阿米巴角膜炎(acanthamoebkeratitisM由棘阿米巴原虫感染引起的顽固性、进行性角膜炎。Jonesl973年首先报道一例“’,此后有关病例逐年增多,1985年已达40O多例’‘’。人们发现该病多和戴角膜接触镜有关,随着戴接触镜的增多,我国已有报道’‘’。由于这种病变早期常不典型,易被误诊为病毒性、细菌性、霉菌性角膜炎而延误治疗,致使预后很差。为了促进对本病的重视,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的,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发展综述如下。l诱因’‘-’)多数文献报告棘阿米巴角膜炎有明显诱因,接触棘阿米已污染的土壤、水、空气和…  相似文献   

20.
笔者自1993年1月~1998年1月应用局封加点穴按摩治疗棘上、棘间韧带劳损性疼痛100例.均收到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统计100例,男性78例,女性22例,年龄18~66岁,青壮年男性患者居多.多有急性扭伤或长期慢性劳损史。以搬重物或不慎滑跌扭伤者居多.长期姿势不当引起疼痛者次之。临床上多有明显棘突,棘间压痛点及颈、胸、腰部前屈和侧弯功能受限.严重者多有特殊的强迫体位和姿势.稍有不当活动.可引起局部剧烈疼痛,患者前来诊时,多有明显疼痛主诉。其中有6例患者用担架抬来就医。统计数字表明IOO例患者中有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