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皮痣是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生形成错构瘤样皮肤损害。通常在初生时或青年期发病 ,皮损可为局限性的单侧分布 ,也可泛发全身。线状表皮痣在各种表皮痣中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为疣状丘疹融合成边界清楚的正常皮色、棕色或灰棕色疣状斑。组织病理改变为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及棘层增厚 ,伴有皮突延长。小表皮痣易于外科治疗 ,而皮损面积大者治疗较难成功。该文报告联合外用 0 1%维A酸霜和 5 %的 5 -氟尿嘧啶 (5 -FU )治疗 1例线状疣状表皮痣 (LVEN)。患者为 11岁中国男孩。生后 3个月父母亲发现面部有一痣 ,此后渐渐增大且颜色变深呈…  相似文献   

2.
表皮痣一般呈线状排列,多局限于小范围内.作者见到1例广泛的表皮痣合并多发性异位性蒙古斑.病例,女,6个月.从出生后在头部、颜面、颈部、躯干右侧及右侧上下肢即有红色、淡红色、淡褐色的疣状皮疹.渐伴有瘙痒.检查:头部、颜面、躯干右侧由拇指至鹌鹑蛋大小散在的疣状斑片.头部、颜面、颈部、右上肢、右足底排列呈线状或带状的红色、淡红色或淡褐色的疣状损害.头部、颜面、躯干右侧、右膝窝部分苔藓化.并于骶部、腰部、两肩、左腕、背部、双下肢有散在大小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泛发性炎症性线样疣状表皮痣,男性患者,18岁。自幼在躯干、四肢出现条索状疣状 增生物并不断扩大18年,主要分布于双侧颈部、腋下、躯干、双前臂、双侧股阴部,其上部位均可见粟粒 或黄豆大小的丘疹。部分呈串珠状旋转式排列,部分呈斑块状,部分呈线状、条索状排列。  相似文献   

4.
<正>炎症性线状疣状表皮痣(ILVEN)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表皮痣,约占表皮痣的5%~([1]),是因表皮细胞发育过度而引起的表皮局限性发育异常。笔者诊治1例ILVEN患儿,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儿男,14岁。因右侧头皮、颈项、躯干、上肢、下肢单侧线状丘疹伴反复瘙痒14年就诊。皮疹平时无症状,但遇热后发红、瘙痒,外伤后可发疹,随年龄增大皮疹逐渐增多并粗糙。近来发现左侧眉弓上方、内  相似文献   

5.
疣状痣又称单侧痣、线状表皮痣等。通常初生时或幼儿时发病,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84年12月至1988年5月对泛发性疣状痣采用磨削术配合电外科治疗11例,经术后1—3年随访,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临床资料患儿男,6岁.颈部、躯干、四肢出现丘疹6年.患儿6个月时,其母发现患儿躯干、四肢出现皮色丘疹,以后逐渐变为淡褐色,随年龄增长皮损不断增多,扩大,增厚,逐渐扩展到颈部、外生殖器,皮疹相互融合,排列呈线状或螺旋状,无自觉症状.既往史:患儿系足月顺产,否认有癫痫病史.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家族中无类似患者.体检:发育、营养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情况:颈部、躯干、四肢见密集分布的乳头瘤样丘疹,呈褐色,界限清楚,躯干部皮疹呈片状或螺旋状排列,四肢皮疹呈纵行线状排列(图1、2).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表皮突延长,表皮细胞无异型性.诊断:泛发性疣状痣.  相似文献   

7.
表皮痣是表皮的一种增生性疾病,又名单侧痣、线状表皮痣或疣状表皮痣等,累及口唇及颊黏膜的病例临床比较罕见,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骨肥大静脉曲张综合征并发表皮痣综合征.患者男,16岁.患者出生时左小腿外侧即有一花生米大的红色斑疹,左侧胸部和左上肢有线状疣状皮损,随年龄增长皮损渐明显,同时伴有左侧身体线状分布的表皮痣、静脉曲张、左侧软组织肥厚及骨肥大、左侧面部皮肤色泽较暗,无光泽,左眼斜视、骨骼畸形,两侧肢体不对称,患者智力发育迟缓和癫痴病史十余年.骨肥大静脉曲张综合征和表皮痣综合征诊断成立.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46岁,面部及右侧颈部、躯干、下肢丘疹伴瘙痒40余年。皮肤科情况:左侧额部、眶周及右侧面颊、下颌、颈部、背部、乳房、下肢见多发红色绿豆至黄豆大小斑丘疹、丘疹,部分融合成斑块,呈线状排列,表面有少量鳞屑、结痂,右足底角化过度。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伴部分区域角化不全,真皮浅层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泛发性炎症性线状疣状表皮痣。  相似文献   

10.
疣状痣伴发炎症在50年代就有一些学者提到.曾被称为线状银屑病样痣等,1971年Altman等总结了本病25例,认为是疣状表皮痣的一种,称为炎症性线状疣状表皮痣.其后不断有关于此病的报告和论述,现报告2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