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明 《大家健康》2008,(10):63-63
问:近2年,我口腔内反复发生溃疡、糜烂,有人说是缺少核黄素的缘故.可我到医务室多次配了核黄素药物,按说明服用,可是口腔溃疡仍旧反复发作,请问,核黄素能治好口腔溃疡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考察乙醇对核黄素在人体内药物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找出口腔溃疡发病的原因和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尿液中核黄素的含量。结果:乙醇对核黄素的吸收和代谢等动力学过程都有影响。结论:喝酒是引发口腔溃疡发病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问:口腔溃疡是困扰我的“老毛病”。虽然有时候不去治疗也会自愈,但却时常反复发作,每次发病都让我很难受。请问口腔溃疡为什么会反复发作?它与哪些疾病有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外健康文摘》2007,(5A):35-35
问: 我常患口腔溃疡,少则一两个,多则十几个,一般1~2周可自愈。听人说,口腔溃疡反复发作会癌变,有这回事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核黄素磷酸钠预防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行甲氨蝶呤(MTX)化疗后口腔溃疡的效果.方法 将80例以MTX为主要化疗药物行全身化疗的ALL患者分两组,对照组予常规口腔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核黄素磷酸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愈合时间及摄食量下降比例.结果 试验组口腔溃疡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6.4% vs.63.9%,P=0.037),口腔溃疡严重程度试验组较对照组轻(P=0.12),溃疡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5.35d vs.10.12 d,P<0.01),摄食量下降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36).结论 核黄素磷酸钠能有效预防接受MTX化疗的ALL患者出现口腔溃疡.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长效核黄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效果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408例轻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核黄素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一次性肌肉注射长效核黄素150 mg,每周1次,共用3个周期,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IL-2水平。结果:治疗后核黄素治疗组总有效率(95.1%)明显高于对照组(88.2%)(P〈0.05);3个月后随访,核黄素治疗组复发率(11.2%)明显低于对照组(47.3%)(P〈0.01);核黄素治疗组治疗后IL-2水平[(4.26±1.38)]U/mL较治疗前[(1.78±0.95)]U/mL及对照组[(2.39±0.71)]U/mL明显升高(P〈0.05~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长效核黄素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确切,复发率降低,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患者系作者本人。既往健康无重大疾病。我反复发作口腔溃疡近20年,有时单发,有时多发,时轻时重,有自愈倾向,一般1周左右自愈。有一天我从含叶绿素的牙膏中受到启发,这种牙膏的说明书上标准,牙膏含有去口臭的叶绿素。所以我习惯午饭后不刷牙(我一般习惯早、晚饭后刷牙),生食一根黄瓜,自认为这样能去口臭。这也正是我反复发作口腔溃疡,有时甚至迁延难愈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8.
陈小飞 《健康伴侣》2007,(11):56-56
问:我特别容易起口腔溃疡,一直认为是小毛病,请问口腔渍疡多见于哪些疾病?我是否应该去医院检查?答:口腔溃疡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胃炎急性发作、急性期胃溃疡等,也可见于免疫系统疾病如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后者由于病因不明、病情复杂,使口腔溃疡难治,而且容易反复发作。建议您到正规医院检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在接受多西他赛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中,核黄素磷酸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接受多西他赛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接受核黄素磷酸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多西他赛化疗后口腔溃疡患者的治疗中,核黄素磷酸钠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制一种治疗口腔溃疡的新型制剂。方法 对常用成膜材料的成膜、脱膜性能及核黄素含量测定和溶出速率等进行实验研究。结果 制得的口腔溃疡单层药膜和双层单向药膜配比合理,双层单向缓释膜溶出速率明显低于单层膜。结论 该药膜为治疗口腔溃疡的一种新剂型,双层单向缓释药膜优于单层药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在口腔溃疡治疗中的实际效果。方法研究过程中,本观察选取我院于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前往口腔科就诊的口腔溃疡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筛选其医治需求平均分为两组,每组93例;其中一组运用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进行治疗,另一组则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治疗,两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结果分析本次观察中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与庆大霉素注射液疗效对比结果可知,经过五天的治疗后,观察组总体有效率为93.55%,对比组总有效率为80.65%;而从治疗时间上来看,观察组中33.33%的患者治疗第一天便有显著效果,因此可以大致认定,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结论经过临床观察可知,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在治疗口腔溃疡方面具有较为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医学界重点关注与科学应用。  相似文献   

12.
《求医问药》2011,(3):34-34
编辑同志:我是一名教师,今年40岁,患口腔渍疡已有两年。两年来,我的口腔溃疡总是在治愈后反复发作,始终无法得到根治。由于我平日里工作非常繁忙,而且我觉得口腔溃疡也不是什么大病,挺一挺就会过去.便没有去医院检查。然而近两个月以来,我发现自己的视力开始迅速下降,如今都快看不清书上的字了。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它溃疡,亦称口疮.专指口舌疮疡或溃疡,常反复发作,在口腔粘膜病中最为多见,在人群中约有20%的发病率,尤以青壮年多见.现代医学认为此病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贫血偏食等营养失调所致的核黄素,维生素B12缺乏等等因素有关,但通过西医的对症治疗,往往难以奏效.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38岁,农民.因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半年余,发热、面部皮疹、关节肿痛6天,于1994年5月6日来我所就诊.患者于半年前开始反复发作口腔溃疡,半月前因双下肢静脉曲张,轻度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采用口含维生素 B_2(核黄素)治疗口腔溃疡,效果比较满意,病人没有痛苦,易接受,用药少,效果好,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115例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与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喜炎平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10mg/(kg·d)加入适量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1次/d,连用3~5d;对照组予喜炎平注射液10~15mg/(kg·d)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用3~5d.两组均给予抗感染、退热、对症等处理,观察两组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愈合、退热及食欲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口腔溃疡可以加速溃疡面的愈合和改善进食,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第77例——发热、口腔溃疡、纵隔气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13岁,因反复发热伴口腔溃疡8个月,于2000年1月7日以发热待查收入院。患儿8个月前出现反复口腔溃疡,并伴发热,体温38~39℃,曾用头孢菌素等抗感染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稀宝治疗反复口腔溃疡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收住院的50例反复口腔溃疡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抗感染及维生素治疗,治疗组2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稀宝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发热消失时间、能进食时间、哭闹消失时间、溃疡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新稀宝治疗反复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且能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9.
知柏地黄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腔溃疡专指一类原因不明,反复发作但又有自限性的、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由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反复损害口腔粘膜,破坏了口腔粘膜的屏障作用,致使病程迁延,久治不愈[1]。本人试用知相地黄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39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9例均被西医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其中复发性轻型口腔溃疡29例;复发性口炎型溃疡8例;复发性坏死性粘膜腺周围炎2例。男性18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ZI岁,最大6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26年。l~5年ZI例.6~10年10例,10年以上8例。2治疗方法:本组病例治疗以知…  相似文献   

20.
内外合治复发性口腔溃疡3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腔溃疡又称复发性阿弗它口炎,属中医“口疮”、“口破”、“口疡”、“口疳”等病症范畴,是一种以口腔黏膜反复发作的疼痛性溃疡为特点的慢性炎症,易反复发作。目前对该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我师洪钱江主任医师采用内外合治法治疗该病38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