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部分IBS患者的治疗效果还不满意.近年研究陆续发现一些与IBS发病有关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对IBS是否属于功能性疾病提出强烈质疑.有流行病学调查发现IBS与支气管哮喘的流行病学具有相关性.此文就IBS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的变态反应、炎症、内脏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近年认为肠道微生态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IBS患者存在肠道菌群改变,干预肠道微生态对IBS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本文就肠道微生态通过改变黏膜通透性、激活免疫反应、改变胃肠动力和影响脑-肠轴等参与IBS发病的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异常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其症状产生可能与胃肠道功能异常(动力改变、内脏敏感性增高)、神经免疫机制、精神心理因素等相关.临床常规检查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学异常,但研究发现IBS患者肠道黏膜存在炎性反应,提示潜在的低度炎性可能参与IBS的发病.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IBS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关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基因多态性、食物过敏、心理因素、脑-肠轴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等。本文就IBS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常见的功能性肠病,以腹痛伴有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改变为主 要表现。IBS 发病机制复杂,包括了增加IBS易感性的因素及与症状发作相关的因素,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了相应 的病理生理变化,从而产生IBS症状,文章就已有的研究结果对IBS的发病机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肠易激综合征与肠黏膜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是消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IBS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肠道黏膜是机体接触外环境最大的部位,拥有丰富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等感觉细胞,IBS患者肠道黏膜的变化对研究IBS的发病机制具有独特的意义。本文对近年IBS与肠黏膜异常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或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功能性肠病。IBS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使诊断存在一定困难。目前IBS的诊断主要是基于临床症状,易漏诊、误诊。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深入,一些潜在的IBS相关生物学标记物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就IBS临床诊断的潜在生物学标记物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脑-肠互动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B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认为,其发病机制与胃肠动力异常、内脏高敏感性、肠道感染、脑-肠互动、脑肠肽和受体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而脑-肠互动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引起研究者的普遍关注,IBS上述的发病因素均可整合到脑-肠互动框架中进行阐述,脑-肠互动是研究IBS发病机制的切入点.本文从脑-肠轴及脑-肠互动,IBS发病因素与脑-肠互动以及临床治疗研究3个方面阐述脑-肠互动在IBS发病中的重要作用,以揭示脑-肠互动病理生理实质.  相似文献   

9.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多种因素有关,精神心理障碍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以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改变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功能性肠道疾病.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肠黏膜炎症免疫在IBS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肠黏膜炎症免疫与IBS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