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学组指出〔1〕:肺功能检查对COPD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疾病进展、预后和治疗反应等均有重要意义。COPD患者病程中有易反复急性加重住院治疗的特点,本研究探讨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通气指标变化的特征及其与呼吸困难、活动耐力等病情变化的关系。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住院确诊的AE-  相似文献   

2.
<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差,恶化快〔1,2〕。依据COPD诊治指南〔2〕对于Ⅳ期COPD稳定期患者在吸入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及其他药物治疗基础上可加用长期家庭氧疗(LTOT)。以往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的评价多依靠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pred,而Celli等〔3〕提出的多因素分级系统(BODE)分级方法综合了体重指数(BMI)(B)、气道阻塞程度(O)、呼吸困难分级(D)和运动耐力(E)4种参数,可以较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与生活质量。目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抑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0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和门诊部就诊的COPD患者206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记录其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受教育程度、体质指数(BMI)和COPD分级〕,采用肺功能仪检查患者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red)〕,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患者抑郁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OP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抑郁发生率为41.3%(85/206)。抑郁患者和非抑郁患者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患者和非抑郁患者性别、年龄、有无吸烟史、受教育程度、BMI、COPD分级及FEV1%pr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457,95%CI(0.210,0.993)〕、年龄〔OR=0.617,95%CI(0.428,0.890)〕、受教育程度〔OR=1.455,95%CI(1.099,1.927)〕、BMI〔OR=0.492,95%CI(0.291,0.833)〕、COPD分级〔OR=1.946,95%CI(1.003,3.779)〕及FEV1%pred〔OR=2.337,95%CI(1.523,3.587)〕为COP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COPD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BMI、COPD分级及FEV1%pred为COPD患者抑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特征是呼吸道气流限制及不可逆改变,导致肺功能减退〔1〕。COPD是可防可治的疾病,但晚期患者治疗困难〔2〕。支气管扩张剂可使肺功能改善〔3,4〕,但其并不能改变COPD的基础炎症性损害。COPD患者吸入激素可降低急性恶化发生〔5,6〕,但未证明能够阻止肺功能减退。磷酸二酯酶(PDE)-4是环磷腺苷代谢的重要调节因子,包括平滑肌、促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7〕。在这些细胞内环磷腺苷活性下调,  相似文献   

5.
<正>肺脏是糖尿病攻击的靶器官之一,糖尿病引起的肺损害主要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障碍。本文研究糖尿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1资料及方法1.1研究对象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肺功能室行肺功能测定的住院患者中选取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病程0.5~30〔平均(10.05±9.6)〕年,  相似文献   

6.
<正>现有的药物治疗并不能缓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长期下降的趋势〔1〕。而合理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心肺功能,进而减少COPD对肺功能的影响。本文探讨太极拳在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血氧饱和度(SaO2)方面起到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82012年未从事过太极拳运动的COPD稳定期患者112例,均符合COPD全球倡议(GOLD)制定的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可导致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1〕,长期缺氧可以引起海马回的神经递质紊乱和神经元丢失,影响患者认知过程中诸如注意、记忆、学习等大脑相关功能区域和结构部位〔2〕,导致患者发生认知或者记忆障碍。记忆障碍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急性或者慢性缺氧〔3〕。有研究表明,肺功能是确诊COPD的金标准〔4〕,即疑似患者的肺功能检查表现为不可逆性阻塞性通气能障碍,同时能排除其他疾病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困难信念现状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武汉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患者176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呼吸困难信念问卷(BBQ)、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测评表(COPD-QOL)分别调查患者一般资料、呼吸困难信念现状及生活质量。COPD患者BBQ及其各维度评分与COPD-QOL及其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OPD患者BBQ评分与COPD-QOL评分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1)本次调查共发放176份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05%(162/176);本组162例COPD患者BBQ评分为(37.14±4.68)分,与北京协和医院COPD患者〔BBQ评分为(36.91±6.8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QOL评分为(104.65±10.11)分。(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OPD患者恐惧呼吸困难评分、恐惧活动评分及BBQ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活动状况评分、抑郁心理状态评分、焦虑心理状态评分、COPD-QOL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3)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吸烟状况、病程及有无宗教信仰、是否合并其他类型慢性病的COPD患者COPD-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肺功能分级、过去1年内因COPD住院次数的COPD患者COPD-QO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BQ评分、文化程度、肺功能分级及过去1年内因COPD住院次数与COPD患者COPD-QOL评分独立相关(P0.05);拟合的回归方程Y=76.664+0.316X_1(过去1年内因COPD住院次数)-0.313X_2(文化程度)+0.286X_3(肺功能分级)+0.250X_4(BBQ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249,P0.01;R~2=0.487,调整R~2=0.474)。结论 COPD患者呼吸困难信念较强,且呼吸困难信念越强则COPD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相似文献   

9.
据统计,我国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为4.3%,40岁以上更是高达8.2%〔1〕。呼吸衰竭是COPD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居于所有疾病死亡原因的第4位〔2〕。因此,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对延缓疾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回顾分析COPD患者联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主要累及肺脏,但也可以引起全身(或肺外)的不良反应〔1〕,进而引起呼吸、循环、肝肾及中枢神经等系统受损,导致记忆力、计算力等认知功能的改变〔2〕,久而久之形成老年痴呆〔3〕。本研究旨在探讨患病及治疗因素与老年COPD患者记忆障碍的相关性。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原华北煤炭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138例,男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k-means聚类方法的分类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242例COPD稳定期患者,收集其一般资料〔包括年龄、病程、基础疾病种类、体质指数(BMI)、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_1%pred)〕、6分钟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情况〔包括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呼吸困难次数〕、营养受损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量表(CAT)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采用k-means聚类方法确定本组COPD稳定期患者最佳分类为3类,之后在第1类COPD稳定期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A1组、30例作为B1组,在第2类COPD稳定期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A2组、30例作为B2组,在第3类COPD稳定期患者中随机选取30例作为A3组、30例作为B3组。A1组、A2组及A3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方案,B1组、B2组及B3组患者给予基于k-means聚类方法的分类肺康复;六组患者均连续干预6个月。比较A1组与B1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和6MWD,A2组与B2组患者干预前后急性加重次数、肺功能指标、6MWD及mMRC评分,A3组与B3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6MWD、mMRC评分、营养受损评分、CAT评分及SAS评分。结果 (1)A1组与B1组患者干预前FEV_1/FVC、FEV_1%pred、6MWD及干预后FEV_1/FVC、FEV_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患者干预后6MWD长于A1组(P0.05)。(2)A2组与B2组患者干预前急性加重次数、FEV1/FVC、FEV1%pred、6MWD、mMRC评分及干预后FEV_1/FVC、FEV_1%pred、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2组患者干预后急性加重次数少于A2组,mMRC评分低于A2组(P0.05)。(3)A3组与B3组患者干预前FEV_1/FVC、FEV_1%pred、6MWD、m MRC评分、营养受损评分、CAT评分、SAS评分及干预后FEV_1/FVC、FEV_1%pred、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3组患者干预后mMRC评分、营养受损评分、CAT评分、SAS评分均低于A3组(P0.05)。结论基于k-means聚类方法的分类肺康复能针对性地提高第1类COPD稳定期患者运动耐力,减少第2类COPD稳定期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及减轻其呼吸困难程度,减轻第3类COPD稳定期患者呼吸困难程度及焦虑情绪、改善其营养状况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由于常年气急、喘息、肺功能较差,常可发生呼吸衰竭,尤其是Ⅱ型呼吸衰竭。无创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可较快地改善患者缺氧症状和体征〔1〕。本文观察老年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通气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的疗效。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我科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90例老年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56例,女  相似文献   

13.
<正>基于世界卫生组织(WHO)所提供的数据,到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将成为死亡率第3位的疾病〔1,2〕。COP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引起COPD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接触、感染、遗传因素等〔3〕。1 COPD病因的研究1.1吸烟吸烟是目前最常见的导致COPD的危险因素。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出现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异常的概率更  相似文献   

14.
<正>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诱因,66.7%的老年男性吸烟者最终发展成COPD〔1〕,戒烟可减轻COPD临床症状和减缓疾病的进展,是预防和治疗COPD的重要措施。Fiore等〔2〕和Hughes等〔3〕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患者尝试自行戒烟,但平均戒烟率只有5%,或者戒烟维持时间少于1年。老年COPD患者年龄较大、吸烟时间较长、烟瘾较深,戒  相似文献   

15.
邵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488-3489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死亡率高〔1〕,发病机制尚未清楚。但国内外研究证实,COPD与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有关〔2〕,我院自2010年起,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治疗老年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取得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餐低氧与PFSDQ-M问卷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肺功能状态与呼吸困难问卷-修订版(PFSDQ-M)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餐低氧的变化。方法对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的63例COPD患者进行PFSDQ-M问卷的评分,并对其中49例进行肺功能测定和进餐氧饱和度监测。根据肺功能等级分组,分析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问卷各区域分值与进餐低氧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肺功能状态COPD患者餐后SpO2下降幅度不同(P<0.05)。PFSDQ-M问卷中活动受限、呼吸困难和疲劳程度3个区域得分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回归分析示PFSDQ-M问卷中呼吸困难区域和疲劳频度子区的得分影响到进餐SpO2的变化。结论COPD患者进餐低氧与日常活动中常发生的呼吸困难和疲劳有关,应用PFSDQ-M问卷评估患者气急和疲劳的主观感受是可行的方法,可为临床观察和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1〕,可致低氧和(或)高碳酸血症,影响呼吸、循环等功能,长期缺氧可引起氧自由基产生、神经元损害、炎性反应及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等脑部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导致认知功能障碍〔2〕。本研究旨在探讨COPD患者记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某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老年COPD患者81例,男41例,女40例,年龄60~92〔平均  相似文献   

1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肺部疾病,其特点是长期存在的气流受限,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肺功能呈进行性下降,临床上多表现反复咳嗽、咯痰、呼吸困难等症状,多见于老年人,导致患者活动能力受限,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特别是抑郁障碍发生率极高〔1〕。心理障碍严重地影响COPD病人的生活质量,是导致COPD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发现和及时治疗COPD病人的抑郁情绪,是目前有效治疗COPD和降低其死亡率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老年呼吸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COPD位死因第4位,预计到2020年,将上升到第3位。因此,研究COPD的发病机制对COPD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参与COPD慢性气道炎症过程,维生素D缺乏导致呼吸道感染增加,降低肺功能,与COPD的发生发展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1,2〕。维生素D与COPD的关系逐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不同阶段血浆微纤丝相关蛋白4(MFAP4)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在阜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COPD稳定期患者50例作为A组,呼吸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30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对照组与A组受试者入院时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_1%perd)、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6分钟步行距离(6MWD)、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困难量表(m MRC)评分及血浆MFAP4水平,B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肺功能指标、m MRC评分、血浆MFAP4水平及炎性反应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浆MFAP4水平与COPD稳定期患者入院时FEV_1%pred、6MWD及同期FEV_1%pred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A组患者入院时FEV_1%pred、FEV_1/FVC低于对照组,6MWD短于对照组,mMRC评分和血浆MFAP4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MFAP4水平与COPD稳定期患者入院时FEV_1%pred(r=-0.948)、6MWD(r=-0.744)及同期FEV_1%pred(r=-0.949)呈负相关(P0.05)。(3)B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1个月后FEV_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B组患者FEV_1%pred和血浆MFAP4水平高于入院时,mMRC评分及WBC、CRP低于入院时(P0.05)。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血浆MFAP4水平升高,而AECOPD患者血浆MFAP4水平较COPD稳定期降低;血浆MFAP4水平与COPD稳定期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评估COPD稳定期严重程度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