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的温暖     
在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到来前夕,由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宣部、卫生部等12个部委(局)共同主办的预防艾滋病大型公益文艺晚会——《中国的温暖》于2005年11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上演。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我国自1985年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32,545例,其中艾滋病病人30,158例。专家估计,我国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艾滋病(AIDS)流行形势日益严峻,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宣布,根据最新评估结果,2005年因艾滋病死亡人数约为2.5万人[1].  相似文献   

3.
2005年11月29日,零点调查发布了《2005年中国居民性安全指数报告》,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两个角度对于中国居民所掌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进行了考核。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全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检查评估各地落实《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和《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情况,推动艾滋病防治工作广泛深入开展,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2004年5月启动了对《规划》和《行动计划》执行情况的中期评估。  相似文献   

5.
2005年与2009年玉溪市艾滋病/性病暗娼哨点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艾滋病性病哨点监测工作开展情况,为下一步监测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对玉溪市开展艾滋病性病哨点监测开始年(2005年)、最近1年(2009年)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005年调查418人,2009年调查410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2005年为91.15%,2009年为97.11%(P0.01)。上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2005年为97.61%,2009年为98.54%(P0.05);最近1个月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所占比例,2005年为81.34%,2009年为95.12%(P0.01);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服务者所占比例,2005年、2009年分别为73.92%、94.39%(P0.01);接受过同伴教育者所占比例,2005年、2009年分别为85.41%、95.37%(P0.01)。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2005年、2009年分别为1.55%、0.49%(P0.05);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率,2005年、2009年分别为4.13%、1.47%(P0.05)。[结论]开展艾滋病/性病哨点监测工作后,暗娼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安全套使用率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率与梅毒感染率降低。  相似文献   

6.
关于联合实施全国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的通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艾办发〔2005〕5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卫生厅(局)、农业厅(局、委员会)、建设厅(建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人口计生委、工商局、总工会、团委、妇联、工商联:艾滋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传染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方面共同努力,落实艾滋病“四免一关怀”政策措施,全国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自1985年我国报告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截至2005年8月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33-33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按照《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通知)的意见》中有关师资培训的要求(2005年底前对大中学校承担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师资和校医进行一次轮训),经教育部体卫艺司同意,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育部学校卫生骨干人员培训基地)与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社共同举办“全国校医和健康教育任课教师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刊授”。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8.
了解云南省2015年青年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并与2005年调查结果进行比较,为评估10年来青年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的效果和制定下一步宣传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分层整群随机抽取全省16个州(市)大学、大专、中专和职高的12 958名在校青年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人口学信息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015年云南省青年学生对握手(93.0%)、共用针具(97.1%)、无保护性交(95.3%)、母婴传播(93.5%)、血液传播(97.1%)等能否传播艾滋病问题的正答率较高,对蚊虫叮咬(65.3%)是否传播艾滋病,冲洗阴道(63.9%)、外用避孕膏/膜(69.0%)、不共用注射器(62.6%)、使用清洁注射器(60.6%)能否预防艾滋病等问题的正答率较低,各知识问题正答率均较2005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3.9%,20岁以下(80.3%)、少数民族(80.7%)和低年级(82.8%)学生较20岁及以上(87.9%)、汉族(86.0%)和高年级(88.0%)学生的知晓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1.5,62.3,44.7,P值均<0.01);获得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为电视(85.1%)、网络(71.1%)、报刊/书籍(67.7%)和免费宣传材料(65.5%),获取知识的各种途径比例较2005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通过网络获得艾滋病知识比例提升最高.结论 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仍存在20岁以下和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较低问题.学校艾滋病宣传教育有效性、针对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
桐城市自200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以来,感染人数逐年增加,流行范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已进入艾滋病快速增长期,并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遏制艾滋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流行,防止传播,成为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掌握本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特征,为今后做好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现将桐城市2005~2013年报告的HIV/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苏州市2005-2012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苏州市2005-2012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病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5-2012年苏州市累计报告HIV/AIDS病人1 520例,其中AIDS病人595例,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39例(9.1%)。男性1 261例,女性259例,男女比为4.9∶1;1855岁年龄组病例占91.2%;初中、高中文化程度占61.2%。感染途径以异性传播(43.3%)、同性传播(41.7%)为主,其中男男同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病例发现途径主要为住院和术前检测(23.0%)、自愿咨询检测(20.2%)、门诊检测(16.3%)和专题调查(13.5%)。结论苏州市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为性传播,同性传播上升明显,应采取以切断性传播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2005-2014年艾滋病流行概况,为今后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翠屏区2005-2014年11月的艾滋病疫情监测系统内报告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翠屏区2005-2014年共报告HIV/AIDS病例547例(HIV 363例,AIDS 184例),其中2005-2008年44例,2009-2010年32例,2011-2014年分别报告20例、51例、90例、126例;病例分布翠屏区所有乡镇,以城区街道为主(51.19%)。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20~49岁327例(59.78%),50岁及以上占22.06%;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94.32%);病人的发现途径以其他就诊检测最多(37.11%),其次是自愿检测咨询发现(27.01%)。结论翠屏区艾滋病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2013、2014年增幅较大,地区分布差异较大,感染途径以经性传播为主,发现途径主要以就诊发现为主,需加强政府主导和部门合作,加大艾滋病宣传教育、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力度,控制艾滋病在人群中蔓延速度。  相似文献   

12.
消息     
全国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指导方案(2004-2008年)摘录……四、措施与要求…… (三)继续加强学校的宣传教育工作。以教育为主,卫生和人口计生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持久地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1)对各类大、中学校的校医和健康教育的任课教师进行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的培训。到2005年,达到100%。(2)各类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对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达到100%。(3)将预防艾滋病及其相关知识纳入各类大、中学校教学计划,保证初中6课时,高中4课时;大学开设专题讲座或将其内容纳入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南汇区2000~2005年艾滋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及流行状况,为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全区该段时间的艾滋病常规监测、哨点及重点人群监测结果。结果2000~2005年南汇区共监测101729人份血清,检出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11例,其中经性传播及血液传播者均占45.5%(5/11)。结论南汇区处在艾滋病的低感染阶段,当前艾滋病的防治重点是控制静脉吸毒,尤其是共用注射器吸毒,同时应加强控制性传播,加大对高危人群的监测和艾滋病知识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4.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12):1006-1006
<正>为了掌握中国艾滋病疫情的最新情况,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措施,中国卫生部、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对2O11年中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了估计,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US CDC)提供大量技术支持。在2005、2007和2009年艾滋病疫情估计的基础上,2O11年疫情估计工作仍然采用符合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嘉鱼县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艾滋病知识知晓程度、性行为及艾滋病、性病感染情况,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流行。2005年对嘉鱼县城区娱乐场所服务小姐进行了预防艾滋病(AIDS)、性病(STD)知识调查。1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66家在县城区的美容、桑拿、歌舞  相似文献   

16.
某中专新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敬堂 《中国校医》2004,18(3):256-257
为了解中专新生(初中毕业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更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贯彻落实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国遏制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的意见>,作者于2003年10月10~15日对某中专新生进行了艾滋病知识、态度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据2005年UNAIDS统计,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4030万人,2005年新感染的人数为490万,因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达310万。中国2005年底已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5万,艾滋病病人7.5万,这些病人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都有分布,特别是农村地区。专家估计,我国目前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在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将会位居全球第一。重庆市万州卫生学校位于三峡库区,经济发展滞后,居民的生活水平较低,特别是周边的农村地区。贫困的生活状况使广大农民对自身的健康不够关心,对艾滋病知识知之不多。为取得库区医学中专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的相关资料,也为更有力地加大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笔者于2005年10月对万州卫生学校学生开展了有关艾滋病知识的专题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四川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减少危害的措施。方法收集2005-2014年四川省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个案调查表,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相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四川省共计报告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893例,卫生医疗人员占80.1%(715/893)),公安司法人员占14.3%(128/893),其他人员占5.6%(50/893)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方式以针刺伤和切割伤为主,占64.1%(573/893),皮肤粘膜接触艾滋病病毒体液占28.6%(255/893),其他占7.3%(65/893)。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94.5%(844/893)的人员局部紧急处理,90.0%(804/893)的人员预防性服药,4h内用药的人员占35.4%(285/804)。对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人员随访24周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转者。结论卫生医疗人员是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主要人群,暴露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危险度低。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防护药品的可及性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李瑞先 《健康必读》2005,(9):i0011-i0012
2005年7月15日,北京市卫生局局长金大鹏在北京市防治艾滋病工作会议上公布了北京市艾滋病疫情的最新数字:2005年1至5月,全市共检查出艾滋病病毒感染230例,艾滋病病人34例。比2004年同期分别增加了67.9%和54.5%。截至2005年5月31日,北京市共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和艾滋病病人2414例。  相似文献   

20.
万庆容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935-1935,1938
为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加大艾滋病防治力度,充分体现政府对艾滋病感染者的关怀,我县作为艾滋病防治项目县.根据《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实际制订了《荣县2004~2005年艾滋病防治专项资金实施计划》,至2005年底各项工作已按项目要求的预期目标顺利实施。本文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基层如何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