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情况和规律 ,为制定灭鼠巩固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0 .0 0 5 %溴敌隆毒米饱和投毒灭鼠 ,后逐月用粉迹法和笼夜法测定鼠密度。结果 :灭鼠较彻底、环境卫生条件好的住宅区 ,低鼠密度可保持 5~ 6个月 ,8个月后鼠密度即恢复到灭鼠前的水平。环境卫生差 ,鼠密度高的农村 ,仅通过毒鼠难以把鼠密度降到较低水平 ;即使通过连续灭鼠把密度大幅度降下来 ,但 1~ 2个月后又恢复至灭鼠前的水平。不同季节灭鼠效果有明显差异。结论 :灭鼠后家鼠数量恢复的速度与灭鼠率、环境卫生条件有关 ,即灭鼠率高、环境卫生条件好的恢复慢 ;否则 ,恢复快。农村灭鼠必须把毒鼠和改造环境结合起来 ,方能有效控制鼠害。  相似文献   

2.
鼠害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物理和化学方法灭鼠可快速降低鼠密度和种群数量,但将鼠密度维持在较低水平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环境治理措施即环境处理和改造、建设防鼠设施等,以消除或减少害鼠食源、隐蔽和栖息场所,是一种安全、长效、环保和经济的灭鼠方法。目前,环境治理措施已在灭鼠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3.
我市城区建筑以旧式平房为主。1983年10月调查鼠密度为12.6%(鼠夹法)。从1984年10月始在搞好环境防制的基础上采用药物杀灭为主的多种方法灭鼠,现已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无鼠害标准。材料与方法一、鼠类的种群分布及密度调查1984年10月份,用分层抽样法,居民以办事处为  相似文献   

4.
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鼠间传播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9年5月,在江苏省家鼠型EHF疫区进行鼠间传播因素调查中,发现鼠密度高的地区,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鼠密度低的地区;鼠体皮肤破损组鼠的EHF抗原、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无破损组;鼠肺EHF抗原阳性者,鼠粪EHF抗原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胃残留食物EHE抗原阳性率。结合鼠各脏器EHF抗原检测结果分析表明:在家鼠型EHF鼠间传播因素中,以鼠间密切接触和鼠体皮肤破损为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溴鼠灵毒饵现场杀灭家鼠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0.005%溴鼠灵毒饵进行现场杀灭家栖鼠类灭鼠率实验,为政府有关部门选购灭鼠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粉迹法同时测定实验区和对照区投放灭鼠药前、后的鼠密度,根据两区灭鼠前、后鼠密度变化计算该药灭鼠效果,用χ2方法比较投药前实验区和对照区鼠密度及对照区投药前、后密度的差异统计学意义,用毒饵消耗量观察其适口性。结果实验区投0.005%溴鼠灵毒饵前、后密度分别是61.15%,9.09%,对照区鼠密度分别是56.91%,51.33%,灭鼠率为83.52%。投药前实验区和对照区密度差异没有显著性(χ2=0.528 3,P>0.05),投药前、后对照区鼠密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1.576 2,P>0.05),投药前、后实验区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77,P<0.05)。消耗毒饵高峰第3天,出现死鼠高峰在第6天,实验期间没有发生人畜中毒事件。结论0.005%溴鼠灵毒饵对家栖鼠类灭鼠率达到高效的水平,对人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对全国家鼠鼠情监测网一年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城、乡家鼠组成均以三种家鼠为主,但顺序和其他鼠种进入居室的机会有所不同;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臭鼩鼱、黑线姬鼠的地区分布均与以往文献记载基本一致;各地鼠密度水平不平衡,有的甚至还相差悬殊,农村鼠密度明显高于城镇,地理位置与鼠密度水平无明显关系;城乡两种生态环境、不同动物地理区划、不同鼠种与家鼠种群数量的季节性波动之间,均未发现明显、稳定、规律性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东部的宁德地区鼠密度高,鼠害严重,且是以鼠类为传染源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区。为控制鼠害,搞好出血热的防治工作,我们于1982年11月、84年3月至85年10月,先后到该区的周宁县城关镇和古田县西洋村进行家栖鼠类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同  相似文献   

8.
生态学方法在控制城镇居民区家鼠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继天门城镇居民区采用生态学方法防制家鼠试验后,又在潜江按同一方法进行试验,探讨该方法在家鼠防制中的作用及可行性。方法:比较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从1997年6月起一直维持在国家标准3%以下,两年间鼠密度在1%以下的有14个月;药物区每年组织两次灭鼠,鼠密度呈高低波动,两年中仅有8个月在3%以下;空白区两年间有2个月高出试验前鼠密度(7.25%)  相似文献   

9.
较发达农村的家鼠及其相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店村家鼠密度在不同环境间差别非常显著,楼房区为9.84%,平房区为17.05%,特殊行业为60.53%。褐家鼠在3种环境的分布极不平衡,楼房区为0,平房区为2.46%,特殊行业为52.63%:小家鼠在3种环境的分布较平均。相对而言,居民区的主要害鼠是小家鼠,特殊行业主要是褐家鼠。调查结果还显示,居民区不同类别房间的鼠密度因食源丰富度、防鼠性等不同而差别非常显著。养猫虽对家鼠有一定影响,但远远不能消除鼠害。卫生的好坏对家鼠密度的影响较大,其中对褐家鼠的影响更显著。农村住房由平房向楼房的发展及卫生条件的改善,会导致家鼠密度下降及家鼠种类组成中大型鼠构成比下降,而特殊行业的鼠害及大型鼠的构成比则上升。  相似文献   

10.
杀它仗毒杀家鼠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实验室选择性适口性试验结果,证实褐家鼠对杀它仗颗粒毒饵的接受性很好,摄食系数为1.17,试鼠死亡率为95%,试鼠均为出血而死,死亡期在给药后2~3天。在两个鼠密度高的现场灭鼠试验中,分别间隔限量投放0.05%杀它仗毒饵及饱和投放0.2%敌鼠钠盐毒饵,都取得一致的灭鼠效果;杀它仗试验区户均耗饵量48.7g,敌鼠钠盐试验区户均385.0g,前者可节省87%诱饵粮,且灭鼠效果、毒饵的接受程度和节省劳力等亦优于第一代抗凝血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这次历时一年的定点调查充分证明,当地家鼠密度处于较高水平,捕获率在30%以上,粉迹阳性率约为50%,毒饵首日消耗率达60%。在家栖鼠中,小家鼠占优势,约占70%,褐家鼠约占25%。偶而进村的大仓鼠约占5%。由于粮食、饲料较多,且保管不善,小家鼠和褐家鼠同户共存现象相当普遍,约在一半住宅中发现。在各类用途的房舍中,厨房的鼠密度常高于卧室,而库房在存粮多时,鼠密度也高。在卧室里,小家鼠所占比重较高,而褐家鼠则更常见于厨房和库房。在调查期间,在村周农田里未捕到褐家鼠,室内也未捕到田野中的黑线姬鼠、长尾仓鼠和达乌尔黄鼠等。只有小家鼠和大仓鼠在室内外均可捕到。  相似文献   

12.
在实验室的选择性适口性试验中得出褐家鼠对杀它仗颗粒毒饵的接受性很好,摄食系数为1.17,试鼠死亡率为95%,试鼠均为出血而死,死亡期在给药后2~8天。在两个鼠密度高的现场灭鼠试验中,分别采用以间隔限量投92.25μmol/L(0.005%)杀它仗毒饵和饱和投5.52mmol/L(0.2%)敌鼠钠盐毒饵都取得一致的灭鼠效果,在杀它仗试验区平均每户耗饵量为48.7g,而敌鼠钠盐试验区户均耗饵量为385.0g,杀它仗仅为敌鼠钠盐的12.6%,节省诱饵粮87%。从灭鼠效果、毒饵的接受程度、节省诱饵粮及劳动力等多方面考虑,杀它仗优于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鼠通过繁殖,增大种群,雌体繁殖程度(性别比、繁殖期、怀孕率,胎仔数等)直接与种群数量变动有密切关系。1980年我省多数地方鼠害较为严重,为了解鼠密度高峰年,鼠类的繁殖情况,我们于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份,对石家庄市灭鼠运动中所获得的1586只鼠进行了剖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作者于1982年12月中旬,对济南东郊宿家大队室内连投三次(每周一次)50PPm大隆大米毒饵灭鼠,1983年3~6月鼠密度仅为灭鼠前的2.60%、3.88%、4.63%和8.08%;7~10月,鼠密度逐渐回升,分别为灭鼠前的24.10%、61.33%、59.30%和82.28%。1982年12月12日,即灭鼠前,曾用夹日法  相似文献   

15.
家鼠对四种粮食的现场摄食情况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筛选出鼠类喜食的基饵供配制毒饵时使用,我们于1992年3月,在云南省元江县城区观察了家鼠对4种粮食的盗食率。一、试区及鼠种:试区在澧江镇居民室内。房屋建筑有钢筋水泥、砖木、土木结构等。试验前调查该地夹夜鼠密度为8.10%;其中,黄胸鼠占捕获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毒杀黄胸鼠的高效毒饵。方法孙瑞元氏简化概率单位口灌法测定灭鼠药的毒力;有选择性摄食试验法比较灭鼠药的适口性,筛选配制毒饵用基饵及引诱剂;投放毒饵前后鼠密度的变化程度计算现场毒杀效果。结果大隆和溴敌隆对黄胸鼠的急性口服致死中量(LD50)分别为1.334 mg/kg和1.563mg/kg。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的适口性和毒效均优于第一代。黄胸鼠对所试食物的适口性大致为小米最好,谷物、水果类次之,豆类最差。单种添加剂试验以8%的W-1最优,次为2%的W-2和0.5%的W-3;混配试验以8%的W-1 0.5%的W-3效果最好,将其加入2种正常毒饵中,能显著提高毒饵的适口性。现场毒杀试验敌鼠钠盐、杀鼠迷、双甲敌鼠胺盐、溴敌隆及杀它仗对黄胸鼠的灭效基本在80%以上。结论按灭鼠药毒力分级标准,两种抗凝血灭鼠剂对黄胸鼠均属剧毒,可推广使用。在已证实鼠类产生抗药性种群的地区灭鼠,要立即更换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药物控制黄胸鼠可选用小米、大米、稻谷、碎玉米粒及小麦作基饵较好。8%的W-1、2%的W-2及0.5%的W-3能显著提高黄胸鼠的适口性,均可作为引诱剂选用。敌鼠钠盐、溴敌隆及杀它仗毒杀黄胸鼠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城镇居民区家鼠试验…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探讨以生态学方法为主的综合防制城镇居民区家鼠的措施。方法;比较综合防制与单纯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区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而且从1996年5月至今维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以下;药物区除投药后1-2上月内鼠密度暂时下降外,大多数月份均在6%以上,且从未下降到3%以下的国家标准;空白区除试验开始后药物杀灭使鼠密度下降外,从第2个月起一直超过6%,大多数月份在12%-13%。  相似文献   

18.
藁城市系家鼠型出血热疫区。为探讨褐家鼠的季节性变化与家鼠型出血热关系,我们于1987年11月至1988午10月在我市进行了定点监测。内容与方法选择5个自然村,每月进行一次居民区家鼠调查,每季进行一次野外野鼠调查,计算鼠密度,判断鼠龄,性别及雌成鼠哺乳期和孕期,用直接免疫荧光法(IFA)查鼠肺中EHF抗原。结果居民区家鼠密度各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以褐家鼠占较大比重(778/983)。野鼠密度春秋季显著性高于夏冬季(x~2=39.05 P<0.01)。褐家鼠带毒率  相似文献   

19.
居民区家鼠鼠情调查报告王肇军,刘天源,傅文彬我市居民区平房占一定比例,家鼠栖息场所较多,故本项调查在平房居民区进行。虽然1986年大面积灭鼠后家鼠密度一段时期维持在低水平,但家鼠的繁殖力非常惊人。为巩固灭鼠成果,对近两年居民区家鼠动态及分布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文化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北方农村居民区家鼠的措施。方法:比较以文化防制为主的综合防制与单一药物防制家鼠的效果。结果:试验村鼠密度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12月均控制在国家标准(3%)之下,药物对照村在投药后1-2个月鼠密度可维持在国家标准之内,之后均超过国家标准;空白对照村鼠密度第2个月起超过3%,6个月后一直在16%左右。结论:在北方农村采用教育群众自己动手改变环境,改掉不良卫生习惯,用防治结合的方式,可达到长期控制鼠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