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育男性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精子核DNA完整性及精液各参数的相关性。方法:95例不育症患者的精液用Uu培养液进行解脲脲原体的培养,按WHO的标准,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系统(CASA)进行精液各参数的分析,然后通过精子低渗肿胀实验,吖啶橙(AO)荧光染色检测精子膜的完整性和精子核DNA的完整性。结果:Uu阳性40例,Uu阴性55例,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精子核DNA完整性与精子的密度、a+b级精子百分率以及精子的肿胀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同时Uu阳性组与阴性组的精子核DNA完整性与精子的肿胀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r=0.438,P=0.014;r=0.438,P=0.01)。结论:Uu感染能够降低精子膜的完整性以及精子核DNA的完整性,这可能是Uu致男性不育的又一因素。  相似文献   

2.
阿周存  张炜 《生殖与避孕》2010,30(3):183-186
目的:探讨MTHFR基因677C/T的多态性对人类精子密度的影响。方法:应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分析的方法在280例精子密度正常的男性个体中,对MTHFR基因677C/T位点的基因型分布进行调查,并评估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平均精子密度。结果:在280例男性中,基因型CC、CT和TT的个体数分别为145、104和31,其平均精子密度分别为70.8±33.9×106/ml、67.6±31.2×106/ml和60.2±24.5×106/ml;基因型CC的精子密度显著高于TT型(P<0.05)。结论:MTHFR基因677C/T多态性可能对精子密度产生影响,降低精子密度。  相似文献   

3.
80对不孕症夫妇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夫妇双方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女方输卵管阻塞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80例不孕妇女(不孕组)和63例早孕拟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对照组)进行UU检测.不孕患者施行同月经周期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结果按输卵管通畅和输卵管阻塞分组.不孕患者丈夫精液同步进行UU培养及检测,精液常规分析并计数白细胞.结果:不孕组UU感染率(42.5%)明显高于对照组(17.4%).不孕组中夫妇双方UU检测均阳性16例,输卵管通畅4例,输卵管阻塞12例;仅男方阳性11例,输卵管通畅为4例,输卵管阻塞7例;仅女方阳性18例,输卵管通畅为7例,输卵管阻塞为11例;夫妇双方均阴性35例,输卵管通畅27例,输卵管阻塞8例.夫妇任何一方UU检测阳性与输卵管通畅度成负相关.丈夫精液UU检测阳性与妻子输卵管通畅度成负相关.精液UU阳性组白细胞计数升高率显著高于UU阴性组;精液检测UU阳性组精液常规异常检出率(51.9%)明显高于阴性组(28.3%).结论:UU可能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病原体之一,不孕症男方精液中UU感染能够导致精液常规异常,并与女方输卵管阻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定量检测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生育年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群宫颈管内解脲支原体(UU)量值间的区分及其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因有阴道炎症状、体征而就诊的601例患者及正常体检人群30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测定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根据两组UU拷贝数的量值不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例组的UU阳性率70.0%,较正常体检人群组41.2%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病例数也较对照组多(47.8%与37.3%),差异有显著性(P=0.039)。病例组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其混合感染的概率较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的概率高(42.7%与32.8%),差别有显著性(P=0.037)。结论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存在单独感染的意义,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药物治疗;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一方面可能是无症状带菌状态,另一方面可能与其他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溶脲脲原体与人精子膜蛋白交叉反应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溶脲脲原体 (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与人精子膜之间的交叉反应抗原。方法 :将从不育患者精液中分离、纯化等获取的 UU蛋白质与人精子膜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SDS- PAGE) ,再将电泳条带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兔抗人精子膜抗血清及羊抗兔 Ig G- HRP进行 Western blot反应。结果 :Western blot证实 UU中 61 k D、5 0 k D和 2 7k D蛋白质组份与精子膜蛋白具有相似抗原性。结论 :UU与人精子膜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抗原 ,这可能与临床上 UU感染不育患者血清和 /或精液中抗精子抗体 ( As Ab)阳性率明显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溶脲脲原体 (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分泌 IL- 1 α和 IL- 6的影响。方法 :2 0 d龄雄 SD大鼠 8只 ,无菌取睾丸 ,经 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 ,分离出纯度较高的支持细胞 ,用 DMEM/Ham's F- 1 2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加入 UU一起培养 ,对照组则加 UU培养基。分别取培养 1~ 4d的细胞上清液 ,用 ELISA法检测其 IL- 1α和 IL- 6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IL- 1α的含量显著降低 ( P<0 .0 1 ) ,IL- 6的含量显著升高 ( P<0 .0 1 )。结论 :UU感染使支持细胞分泌 IL- 1 α减少 ,却明显促进 IL- 6的分泌。提示 UU感染与生殖道 (腺 )局部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宫内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培养法对妊娠晚期32例胎膜早破孕妇(试验组)和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剖宫产术中羊水进行支原体培养检测,评价6种抗菌药物对抑制支原体的敏感性;同时运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法对上述羊水进行解脲支原体DNA检测。结果 试验组分离培养检测的UU感染阳性率为28.1%,对照组UU感染阳性率为5.0%(P>0.05);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提示氧氟沙星药物敏感性最弱;在同时进行的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法试验中,试验组的UU检出率为46.9%,对照组的UU检出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解脲支原体所致的宫内感染是部分妊娠晚期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法联合培养法,是诊断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的特异、快速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率,分析UU的易感因素。方法:对161例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宫颈管分泌物UU、CT,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UU的易感因素。结果:161例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UU、CT阳性率分别为73.9%、2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U的易感因素为:CT阳性(OR=6.393,95%CI2.052~19.916);无避孕或非屏障避孕(OR=5.091,95%CI1.863~15.071);重复流产(OR=3.768,95%CI1.544~14.720)。结论:未婚人工流产青少年UU、CT检出率较以往报道正常体检人群检出率偏高,UU感染与CT阳性、无避孕或非屏障避孕及重复流产有关,有必要在人工流产前进行常规检查,以进行相应诊治。  相似文献   

9.
荧光定量PCR检测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分别对50例胎膜早破和50例正常妊娠非胎膜早破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胎盘母面、新生儿咽拭子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胎膜早破组宫颈分泌物、胎盘母面、新生儿咽拭子中,UU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不育双方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及溶脲脲原体(UU)DNA,酶标双抗体夹心法测定不育患者精浆TNF-α、IL-6含量。发现感染在不育双方呈平行性表达(P>0.05),并导致不育患者精浆中TNF-α、IL-6明显增高(P<0.05)。感染致精浆细胞因子的升高可能影响精子的密度、活动率、液化程度,并参与生殖器官的炎性损伤。提示精浆炎性细胞因子及CT、UU感染参与男女不育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生育与不育男性生育力指数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生育力指数(FI)在判断男性生育能力中的作用。方法:对不育组(n=124)和生育组(n=62)进行精液常规检查,并计算FI[FI=精子密度(106/ml)×精子活动力×精子正常形态率]。结果:生育组FI为13.23(24.16),高于不育组的5.69(10.62)(t=5.657,P=0.001)。生育组FI(P2.5,P97.5)的范围为2.06-56.85。结论:FI较单个精液参数更能客观反映男性生育能力,当FI<2.0时男性生育概率将下降。  相似文献   

12.
1981~1996年我国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质量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他引:56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1981~1996年16年间我国成年有生育力男性精液质量检测报告文献114篇,涉及39个市、县的9292人、11726人次样本测定,共256份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精子计数由103.02×106/ml(1983)降至83.84×106/ml(1996),精子活动率由75.11%(1982)降至67.27%(1996).正常形态精子率由85.02%(1983)降至77.89%(1996),三者均呈显著性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精总数由355.34×106/次(1984)降至262.26×106/次(1996),精液量由3.31ml(1981)降至2.97ml(1996),二者均呈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显示:我国男性精液质量虽高于国外同期结果,但其下降速度却明显增加。精液质量的降低,很可能与环境质量相关,应重视相关基础领域课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对人精子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建立了用若丹明123(Rh123)和碘化吡啶(PI)染色并做流式细胞分析检测人精子线粒体功能的方法。观察了米非司酮对人精子线粒体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佳实验条件是精子密度为5×106/ml;Rh123染色温度为37℃。2.经米非司酮作用后,精子线粒体功能明显下降;因此米非司酮有抑制精子线粒体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对流产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45例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和25例人工流产患者(对照组)的胚胎组织进行CT和UU检测。结果:流产组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42.2%和3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P<0.025),CT和UU复合感染率为8.9%。结论:CT和UU是引起自然流产的主要感染原。PCR技术可作为临床诊断CT和UU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溶脲脲原体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对 91 5位孕妇 ,进行宫颈粘液 UU的液体培养基分离培养检测 ;对其中所产的 6 31例新生儿咽分泌物做 UU分离培养 ,并按婴儿感染与否分为感染组与未对照组。结果 :感染组 (2 93例 )较对照组 (338例 )的胎膜早破、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增多。新生儿并发症包括新生儿咽疱疹、新生儿发热、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结膜炎等。结论 :UU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密切相关 ,与新生儿并发症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加强孕妇的卫生保健对于降低感染率、改善不良妊娠结局和新生儿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542例正常生育力男子的精液分析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精液检查是评价男子生育力的主要方法。我们通过对542例正常生育力男子的精液作较完整的检查和分析,订出评价我国正常男子生育力的精液指标。这些指标对目前男子避孕药研究的避孕指标衡量或对不育症的诊治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的感染现状及其特点。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630例(男性274例,女性35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NG、CT和UU核酸,并对其中108例患者行单纯疱疹病毒(HSV)检测,82例行人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检测。结果在630例患者中,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2%(20/630)、9.8%(62/630)和47.1%(297/630),HSV的阳性检出率为2.8%(3/108),HPV6/11/16/18的阳性检出率为8.7%(8/92),其中男性NG、CT和UU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1%(14/274)、10.9%(30/274)和21.5%(59/274),女性分别为1.7%(6/356)、9.0%(32/356)和66.9%(238/356),女性UU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NG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中,NG阳性检出率均以〈30岁组(7.4%,7/94;3.5%,4/115)较高,男性CT阳性检出率以〉40岁组(17.5%,7/40)最高,女性以〈30岁组(17.3%,18/104)最高,UU在不同性别各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UU双重感染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8.2%(31/379),NG+UU+CT双重感染检出率为1.6%(6/379),HPV 6/11+NG、HPV 6/11+CT混合感染各1例,HSV-Ⅰ/Ⅱ伴UU感染2例。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NG、CT和UU阳性检出率不尽相同,其中以UU最高,且女性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为常见,临床应注意进行多种病原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感染感染是否转阴与阴道菌群及宫颈局部调节性T细胞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30例高危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阴道菌群和宫颈局部CD4+CD25+Foxp3+T细胞表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危HPV持续感染的因素。结果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组绝经、性生活次数≥2次/周、流产次数≥3次、吸烟史、HSIL、CSCC比例高于高危型HPV转阴组(P<0.05)。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组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高于高危型HPV转阴组(P<0.05),乳酸杆菌阳性率低于高危型HPV转阴组(P<0.05),LSIL组、HSIL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衣原体、解脲脲原体、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高于高危型HPV转阴(P<0.05),乳酸杆菌阳性率低于高危型HPV转阴(P<0.05)。CSCC组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细菌性阴道病阳性率高于高危型HPV转阴(P<0.05),乳酸杆菌阳性率低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P<0.05)。高危型HPV转阴组局部调节性T细胞明显高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组(P<0.05)。LSIL组、HSIL组高危型HPV转阴局部调节性T细胞高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P<0.05)。乳酸杆菌、衣原体、解脲脲原体、CSCC、CD4+CD25+Foxp3+T细胞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独立相关(P<0.05)。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持续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紊乱程度及宫颈局部调节性T细胞免疫功能紧密相关,可能增加宫颈癌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解脲脲原体血清型3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解脲脲原体血清型3(UU3)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方法 将156只昆明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A、B、c组(每组各48只)及对照组(12只)共4组.将3种不同浓度的UU3接种至各实验组小鼠阴道内,各组的浓度分别为:A组1×107 copy/g,B组1×106copy/g,c组1×105 copy/g;对照组仅接种UU液体培养基.于接种后第1、3、7、14、21、35天每次随机处死A、B、c组各8只及对照组2只小鼠,取宫颈管分泌物,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各组UU3的浓度及阳性率;取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组织,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计算致病率.结果(1)A、B、C 3组UU3总阳性率分别为63%(30/48)、50%(24/48)和17%(8/4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后1、3、7、14、21、35 d小鼠的UU3阳性率,A组分别为8/8、7/8、6/8、5/8,4/8和0,B组分别为7/8、5/8、5/8、4/8、3/8和0,C组分别为3/8、2/8、2/8、1/8、0和0;对照组各时间点均为0.接种后1 d的UU3阳性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UU3检测阳性者中,A、B、C组的UU3浓度在接种后1、3、7、14、21 d分别为1.70×107、3.75×106和1.45×105copy/g,8.26×10+6、2.56×106和1.07×105copy/g,4.04×106、1.37×106和5.43×104copy/g,2.86×106、6.72×105和4.68×103copy/g,2.41×105、1.12×105和0 copy/g.除接种后21 d外,接种后各时间点A、B、C 3组的UU3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内接种不同时间点的UU3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接种不同时间点的UU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接种后7~35 d,A、B、C 3组的总致病率分别为56%(18/32)、44%(14/32)和6%(2/3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后7、14、21、35 d小鼠的致病率,A组分别为5/8、5/8、4/8和4/8,B组分别为4/8、4/8、3/8和3/8,C组分别为1/8、0、1/8和0;对照组各时间点均为0.除接种后14 d外,各时间点A、B、C 3组间致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鼠生殖道局部接种不同浓度的UU3,其致病性不同.当UU3浓度≥1×106copy/g时,其致病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