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婴儿肝炎综合征巨细胞病毒感染周建华,高铁铮,寿好长,王怀立(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郑州450052)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用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尿人巨细胞病毒(HCMV)检测。实验对象为我院临床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30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检测尿中人巨细胞病毒-DNA(HCMV-DNA),用于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率45.8%。其中137例患儿用PCR和血清免疫学(ELISA)两种方法进行对照,其阳性率分别为61.3%和43%,两比较有显差异(P<0.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巨细胞病毒(HCMV)低基质磷酸化蛋白(pp65)在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组织中的表达,为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在B超介导下进行肝组织活检,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观察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特异性病理改变,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HCMV IgM水平,计算并比较两指标的阳性率.结果:3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肝组织HCMVpp65抗原阳性18例,血清IgM阳性6例,阳性率分别为60%、2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婴儿肝组织中HCMV pp65抗原表达,可用于诊断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相似文献   

4.
郑智育 《中外医疗》2009,28(17):85-86
目的分析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巨细胞病毒(CMV)肝炎和非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特征的差异,分析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的疗效。结果巨细胞病毒肝炎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中,肝脏大小在巨细胞病毒和非巨细胞病毒肝炎存在差异,而总胆红素(TB),直接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胆汁酸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巨细胞病毒肝炎效果显著。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应及早应用更昔洛韦治疗,同时应加强孕妇保健及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5.
婴儿肝炎综合征222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2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及临床特点,针对常见病因行相关检查,以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9年7月本院儿科诊治的22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各项检测资料(实验室检查、肝胆B超、核素扫描、肝活检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惠儿中男女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以1~3月多见,有163例占73.4%.本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病因,以巨细胞病毒(CMV)肝炎有84例占37.8%、先天性胆管闭锁有82例占36.9%为主,其次为遗传代谢性疾病有14例占6.3%,其他病因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有20例占9.0%,另有原因未明婴儿肝炎综合征有22例占9.9%.结论:本组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构成依次为CMV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遗传代谢性疾病.对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应尽早行常见相关病毒学检测及肝胆B超、核素等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方法:对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96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病毒感染,尤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最多见,占59%,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为25%;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以及胆道闭锁、溶血,且病情重,易致肝硬化,日后有可能引起智力及听力障碍等后遗症。结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婴儿肝炎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病之一,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我院自2001年5月至2005年3月收治CMV感染患儿7例,均符合CMV感染诊断方案,7例患儿同时合并肝外胆道闭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32例婴儿肝炎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后 .[方法 ]对确诊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 32例病例资料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分析 .[结果 ]病原学检查结果提示病毒感染 ,尤其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最多见 ,占 5 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占第二位 ,为 2 5 %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可引起黄疸、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以及胆道闭锁、溶血 ,且病情重 ,易致肝硬化 ,日后有可能引起智能及听力障碍等后遗症 .[结论 ]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主要病因 ,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是避免发展成为肝硬化、降低死亡率和减轻后遗症的关键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汉族、维吾尔族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的病因构成比并比较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对确诊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维吾尔族患儿107例及汉族患儿121例病因分析并进行比较。结果:病原学检查结果,维吾尔族: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为48例(44.9%),乙型肝炎病毒22例(20.6%),EB病毒10例(9.3%),丙型肝炎4例(3.7%),HIV感染2例(1.8%),梅毒螺旋体感染2例(1.8%),细菌培养阳性6例(5.6%),先天性胆道闭锁3例(2.8%),其他10例(15.0%)。汉族: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为66例(54.5%),乙型肝炎病毒17例(14.0%),EB病毒6例(5.0%),丙型肝炎例(3.3%),HIV感染1例(0.8%),梅毒螺旋体感染1例(0.8%),细菌培养阳性4例(3.3%),先天性胆道闭锁2例(1.7%),其他21例(19.8%)。结论:婴儿肝炎综合征病因构成比在维吾尔族及汉族患儿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均为巨细胞包涵体病毒感染占第一位,乙肝病毒感染占第二位。  相似文献   

10.
探讨婴儿肝炎综合征(HIS)的病毒病因学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A),检测202例HIS患者血清病原指标的病毒病因学与临床分析。结果:202例HIS病因明确者168例,占83%,其中巨细胞病毒(CMV)感染40例,占20%,乙肝病毒(HBV)感染7例,占3%,梅毒感染5例,占2.5%,甲肝病毒感染3例,占1.5%。结论:母孕期病毒感染乙肝垂直传播是婴儿肝炎主要病因,对症治疗,并强调中西医结合治疗,缩短疗程,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1.
分析婴儿肝炎综合征21例,其中9例经尿液电镜、光镜、病毒分离和一例经尸解,确定病因为巨细胞病毒5例,疱疹病毒1例,类冠状病毒1例。通过对2例严重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的临床及病理讨论,进一步证实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围生儿危害极大的论点。作者认为根据临床及血液生化检查结果,将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为三个临床型,有利于指导治疗及预后判断。本文提示:尿沉渣电镜检查是确定病因的一种非创伤性快速而有效的方法。ECT 检查可以早期确诊先天性胆道闭锁,为早期手术争取时机。  相似文献   

12.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s Liver Tissues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Humancytomaglovirus(HCMV)infectioninchildrenisverycommonandisoneofthecausesofinfantilehepatitissyndrome(IHS)[lj.ThedetectionofHCMVinthesamplesofurine,salivaandserumcouldnotdirectlyreflecttheHCMVinfectioninlivertissues,becauseHCMVisdemonstratedtohaveawidetissuetropism.Inthisstudy,immediateearlyantigen(IEA)andearlyantigen(EA)ofHCMVinfectioninlivertissueweredetectedin72patientsbyusingimmunoperoxidasehistochemicalstaining.1METERIALSANDMETHODS1.1SamplesOf72samplesoflivertissue,34…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Immunoperoxidase histochemical assay with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human cytomaglovirus (HCMV) was used to detect immediate early antigen (IEA) and early antigen (EA) of HCMV infection in liver tissue of 72 pediatric cases (34 autopsies and 38 biopsies). The HCMV antigen was positive in 25 % (18/27). Among them, 12 cases were both HCMV-IEA and EA positive; 4 were HCMV-IEA positive and 2 HCMV-EA positive only. Liver HCMV infection rate in neonates, the infants with the age <1 year and >1 year was 8. 0 %, 60. 0 %, and 14. 8 %,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liver HCMV infection occurred at various ages. The liver HCMV infection rate in different diseases was 50. 0 % in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70. 0 % in extrabiliary malformation, and 12. 5 % in other hepatopathies, suggesting that infantile hepatitis syndrome and extrabiliary malformation were related with HCMV infection in liver tissues.  相似文献   

14.
婴肝综合征HCMV感染临床与肝功能损害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直接酶标化学发光定量斑点杂交技术测定患儿尿HCMVDNA,并与血清ELISA法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用速率法检测肝功能。结果:30例婴肝患 儿血中ELISA法检测HCMV抗体阳性,占16.67%,尿定量斑点杂交检测阳性,占56.67%,HCMV感染和肝功能损害,二者是显著正相关(r=0.9219,P<0.001),尿中阳性率越高,肝脏损害程度越重。结论:随着核酸技术的进展,方法愈先进,检出阳性率愈高,证实HCMV是婴肝综合征的重要病原,对有肝功能损害者,要想到可能存在HCMV的感染。  相似文献   

15.
对青岛市276例产妇及其新生儿脐血巨细胞病毒(HCMV)抗体,乙型肝炎病毒(HBV)标记物及弓形体抗体进行了检测。产妇HCMV感染率为98.91%,活动性感染率为18.48%;HBV感染率为39.13%;弓形体感染率仅为1.81%。HCMV,HBV和弓形体的先天性感染率分别为3.99%,2.17%和0。从新生儿出生时情况看,HCMV先天性感染所致危害远大于HBV和弓形体。  相似文献   

16.
以人巨细胞病毒(HCMV)52kd糖蛋白表达质粒(pHCMV52)扩增后提取的表达产物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采用生物素标记的免疫组化法(ABC法)检测9例人体肝组织中的HCMV52kd糖蛋白抗原。结果:临床诊断为巨细胞包涵体病的8例中7例为阳性,其HCMV52kd糖蛋白主要位于肝细胞核内和细胞膜上。ABC法方法简便、敏感性强及特异性高,且能直接判断组织中是否存在HCMV抗原并定位,对协助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和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HBV-DNA)与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为其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175例入住我院肝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定量法对空腹抽取的肘静脉血进行乙肝前S1抗原、乙肝五项及HBV-DNA检测,评价其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不同乙肝五项模式下,乙肝前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标本中检出乙肝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0.0%和82.5%;在76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标本中检出乙肝前S1抗原和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64.5%和56.6%。在30例HBcAb阳性患者中检出有部分患者乙肝前S1抗原阳性,表明HBeAg阴性的患者无论HBeAb阳性或阴性均有可能存在病毒的复制。90例HBeAg阳性患者有71.1%乙肝前S1抗原阳性,82.2%HBV-DNA阳性。结论:乙肝五项、乙肝DNA定量与乙肝前S1抗原联合检测可以更好地诊断乙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的病原分型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应用酶联免疫法对120例重肝患者进行了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HBV标志(HBVM)、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的检测。结果显示:抗HAV-IgM阳性19例(15.8%);HBVM阳性90例(75.0%);抗-HCV阳性29例(24.2%),其中19例合并HBV感染,单纯抗-HCV阳性6例;三型病毒标志阴性者16例(13.3%)。乙型重肝较甲型重肝、丙型重肝病死率高。慢性重肝、急性重肝较亚急性重肝预后差。HBV复制标志阳性患者预后较差。提示HBV是本地区重肝的主要病原,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人巨细胞病毒(HCMV)方法,探讨了该方法的某些实验条件。用PCR检测24例临床患儿尿标本。证明PCR方法特异、敏感、简便而快速。同科不同属病毒如HSV、EBV等以及人源正常细胞均无假阳性结果:最小检出量可达0.1fg DNA,相当于6个基因拷贝;用水浴箱手控时间即可进行PCR循环,30次循环仅需97min30s;PCR和DNA杂交检测尿标本中HCMV阳性例数分别为20和14例。该结果证明HCMV感染儿童的广泛性和严重性,初步表明儿童肾病综合症与HCMV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