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颅去骨瓣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这类患者需进行两项传统而必要的手术:脑室一腹腔分流术(V-P分流)与颅骨修补,作者探索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来缓解临床症状、等待时机使得V-P分流与颅骨修补能同时进行。现将104例开颅去骨瓣术后发生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梳理和疗效一成本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骨修补术同期行VPS治疗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5-06—2016-12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5例(观察组),同时进行经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另选择2014-01—2015-05收治的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5例为对照组,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6个月后再行颅骨修补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两组的GCS评分均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和26.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颅骨修补术同期行VPS治疗骨瓣减压术后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是一种有效、切实、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空军医院于2013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术)患者64例,观察其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所选的64例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分流管堵塞2例,发生颅内感染1例,术后腹痛5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侧脑室前角间径与同平面脑横径比值均比术前有所改善。结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对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脑积水效果确切,疗效较好,患者负担小,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次性手术完成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6月48例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病人,按照随机配对原则对其中24例先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entriculoperitonealshunt,V-P分流术),之后再行颅骨修补术,另24例则一次性完成V-P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出院后随访。统计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结果:两组病人均顺利出院,12~36个月随访预后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一次性完成V-P分流和颅骨修补术对于脑积水合并颅骨缺损的病人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手术保留骨瓣的疗效及优点.方法 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开颅清除血肿后,30例患者还纳骨瓣,30例患者弃去骨瓣,对其在术后再出血及预后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保留骨瓣组与去骨瓣组在术后再出血及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还纳颅骨瓣可保持颅骨相对完整,恢复解剖关系,避免颅骨缺损综合征的发生.结论 保留骨瓣手术方式优于去骨瓣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同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大骨瓣减压后慢性脑积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行大骨瓣减压后慢性脑积水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别采用同期颅骨修补术及脑室-腹腔分流术(VPS)(观察组30例)及传统的先行VPS再行颅骨修补治疗(对照组22例),统计2组患者术后GCS、GO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昏迷指数显著降低(P〈0.05);对于GOS评分而言,虽2组患者总体预后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以分流管堵塞、硬膜下积液/血肿最为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而对照组出现并发症多以分流过度、感染为主,并发症发生率为40.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VPS及颅骨修补术,可及早恢复大脑的解剖形态,促进脑正常生理功能的恢复,对于去骨瓣减压术后脑积水的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脑积水分流术后易并发腹腔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 女,39岁。左颞脑内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后1年,脑积水侧脑室-腹腔(V-P)分流术后11个月,颅骨成形术后8个月,阑尾切除(病理:化脓性阑尾炎)术后1个月,因头痛、呕吐1月余,逐渐加重入院。查体:体温38.7℃。意识清,表情淡漠,昏迷计化法(GCS)12分,左颞修补硅胶骨瓣浮起,右下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颅骨修补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将29例患者按照导致脑膨出的具体原因分为三组:脑积水组、脑软化囊变组及硬膜下/纵裂积液组,术中颅骨修补时分别针对不同病因做了相应处理。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共有7例出现并发症,经分别处理后恢复良好。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术后意识障碍、认知能力及肌张力等较术前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去骨瓣减压术后脑膨出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并同期去除引起膨出的诱因,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背景:近几年来,采用计算机设计的修复体修补颅骨缺损,使颅骨重建技术得到革命性的发展。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个体化塑形钛网,观察其用于大面积额颞顶颅骨缺损修补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6-01/2007-08在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完成。对象: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额颞顶部颅骨缺损患者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16~52岁。合并脑积水同时行V-P分流2例。缺损面积9.2cm×11.2cm~12.2cm×14.6cm。均于去骨瓣术后3~8个月行颅骨修补。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将钛网制成个性化颅骨修复体,将已塑形好的钛网置入颅骨缺损处,用钛钉固定缺损边缘。主要观察指标:颅骨修复后塑形效果、并发症。结果:1例出现少量皮下积液,经穿刺抽液加压包扎后积液消失;钛网固定牢固,无浮动,头部正面观察对称适中,侧面观察曲度适合,无不规则凹陷,咀嚼无障碍。所有患者随访3~18个月,无感染现象发生,无修补材料外露、塌陷、松动等常见颅骨修补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颅骨缺损成型技术,对大面积颅骨缺损进行修复,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骨修复及脑室-腹腔(V-P)分流术实施时机对颅脑缺损伴脑积水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60例颅脑缺损伴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行同期V-P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先行V-P分流术,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术后随访半年,观察两组患者预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预后优良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16.08±3.3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9.29±2.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分流过度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行V-P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损伤伴脑积水较分期手术可获得更佳预后,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的疗效.方法 14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均采用同期手术治疗,术中先行颅骨缺损修补,然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穿刺点选择在颅骨缺损处.修补额部时穿刺前角,修补颞部时穿刺三角区,缝合腹部切口时应用皮肤缝合线阻断分流管,术后第7天开放分流管.结果 全组患者颅骨塑型满意,无感染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脑积水患者术前表情淡漠、尿失禁或夜尿多等现象,术后均改善或消失;原脑室扩大均有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颅骨缺损合并交通性脑积水患者同期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合并脑积水采取减压修复与腹腔分流不同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于该院行去骨瓣减压术并于术后并发脑积水的98例患者临床资料,均给予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处理,其中53例行分期手术(分期组),45例行同期手术(同期组),按手术顺序将分期组又分为先分流组(一期分流,二期修补,23例)和后分流组(一期修补,二期分流,30例),比较各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变化,术后脑脊液蛋白、白细胞计数及氯化物水平,治疗有效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同期组治疗有效率(93.3%)高于先分流组(78.3%)和后分流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术后颅内压低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颅内压改善值(术前-术后)高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术后1周颅内压恢复正常者所占比例高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颅内压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先分流组和后分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各组脑脊液蛋白、白细胞计数、氯化物水平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并发症发生率(48.9%)低于先分流组(69.6%)和后分流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颅脑损伤后交通性脑积水的效果优于分期处理,主要体现在降颅内压效率高和手术并发症少。分期处理中分流与修补两种手术的操作顺序对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我院2000—2004年对18例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患者的颅骨瓣采取腹壁皮下保存,待脑水肿、脑肿胀消退,骨窗张力正常后再行自体颅骨再植修补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外科治疗后脑积水处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该院进行重型颅脑创伤去骨瓣减压外科治疗后脑积水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先行腹腔分流术(VPS)组、后行VPS组、早期组和晚期组,先行VPS组即先行VPS再行颅骨术组(19例),后行VPS组即先行颅骨术后行VPS组(21例),早期组即早期(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内)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20例),晚期组即晚期(骨瓣减压术后3个月后)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20例),比较4组患者手术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包括分流过度、头皮感染、术后发热等症状)比例和术后实验室观察指标(包括脑脊液蛋白、脑脊液白细胞和氯化物)方面的差异。结果先行VPS组、后行VPS组、早期组和晚期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89.5%、90.1%、90.0%、95.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术后脑脊液蛋白水平分别为(0.21±0.88)、(0.24±0.56)、(0.27±0.77)、(0.26±0.65)g/L;脑脊液白细胞水平分别为(0.05±0.02)、(0.07±0.02)、(0.06±0.12)、(0.06±0.11)×10~9/L;氯化物水平分别为(68.0±10.0)、(67.6±9.8)、(69.8±10.9)、(65.4±0.92)g/L,4组患者3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行VPS组分流过度患者为6例,为最多,而头皮感染、脑脊液漏例数是4组患者中最少的;后行VPS组术后发热例数最多;早期组头皮感染例数为4例;晚期组例数均衡。结论先行VPS再行颅骨术、先行颅骨术后行VPS、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晚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术4种手术方法均可实现脑积水的有效治疗,且治疗效果相近。  相似文献   

15.
线春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5):3735-3735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时机。方法对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额颞减压术后患者,1个月~40 d行钛网颅骨修补术。10例在修补术后脑积水持续加重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患者意识及神经功能障碍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1个月~40 d行颅骨钛网修补术。修补术后待脑脊液性状正常,选择性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减少进一步脑损害的发生,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期同期与分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来就诊的40例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脑室-腹腔分流术(V-P分流)和颅骨修补术,分期进行。观察组行V-P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同期进行。观察两组术后总体疗效,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量表,治疗后,观察组轻度障碍患者显著多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重度患者例数显著少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同期手术较分期手术治疗颅骨缺损伴脑积水效果更为显著,并发症相对较少,以术后感染发热为主,术中应坚持无菌原则,严格操作,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2006-2009年我们对2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进行同期手术治疗,除2例轻度脑积水行单纯颅骨成形术外,余19例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在颅骨成形手术的同时行了脑室-腹腔(V-P)分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死亡,20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院时伤口愈合欠佳,出院后切口长期不愈,遂致钛板外露,术后2年来院拆除钛板后伤口愈合,1例术后8个月因V-P分流管梗阻,发生重度脑积水,来院再次进行V-P分流术.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两者同期手术是可行的,有利于脑保护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同期手术治疗的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 2006-2009年我们对21例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进行同期手术治疗,除2例轻度脑积水行单纯颅骨成形术外,余19例并中、重度脑积水患者,在颅骨成形手术的同时行了脑室-腹腔(V-P)分流术.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无死亡,20例切口愈合良好,1例出院时伤口愈合欠佳,出院后切口长期不愈,遂致钛板外露,术后2年来院拆除钛板后伤口愈合,1例术后8个月因V-P分流管梗阻,发生重度脑积水,来院再次进行V-P分流术.结论 外伤性颅骨缺损并脑积水两者同期手术是可行的,有利于脑保护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析30例颅骨缺损并脑积水患者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的临床资料、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本组均在3月内行早期颅骨修补并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无分流管阻塞,无感染。30例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恢复良好18例(60.0%),中残8例(26.7%),重残或植物生存4例(13.3%),无死亡病例。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大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脑膨出、脑积水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早期分流术及颅骨重建,恢复了脑的生理结构,明显促进患者功能恢复,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冰冻保存自体颅骨再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本院将去颅骨瓣减压术的骨瓣采用冰冻保存,3个月以后再植修补颅骨缺损6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切下颅骨瓣冰冻保存15块,至今已行颅骨瓣再植修补颅骨缺损6例。其中男5例,女1例,颅脑损伤5例,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例2块。去骨瓣部位均为额颞顶部,按常用的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方法[1]进行。左侧2块,右侧5块。1.2方法(1)自体颅骨保存:常规开颅减压术后将切下之颅骨瓣去除骨膜及肌腱膜,并冲洗干净,装入灭菌手套并封口,再套入另一手套并封口处理。作好双重标记即在手套上和登记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