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6,(8):1057-1058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观察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髓内钉内固定。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一年的髓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股骨干骨折愈合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显著优于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股骨干粉碎性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髓内钉组和钢板组各40例。髓内钉组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钢板组采取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髓内钉组患者的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2.50%,显著高于钢板组的7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21.89±7.64) d,显著短于钢板组的(155.26±9.6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干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优于加压钢板内固定,其在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骨折愈合速度方面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于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予以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患者57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实施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带锁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引流量和术后输血量较多、骨折愈合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90%)低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后骨不连,缩短了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较优。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19,(3):359-360
目的探讨防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行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及预后相关指标、 Harri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 3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与锁定钢板内固定相比,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较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骨折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黄叶建 《中国卫生产业》2013,(27):166-166,168
目的对比研究加压钢板及带锁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加压钢板组(24例)及带锁髓内钉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病患术后骨性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加压钢板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14±3.09)个月,带锁髓内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96±3.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髓内钉组出现感染、骨不连、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概率比加压钢板组更低(P<0.05)。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来治疗胫骨干骨折,更契合力学原理,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应用加压钢板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感染性骨不连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68例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随机分为外固定组和植骨组,每组各34例,分别采取外固定支架骨延长术和植骨术,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相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临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愈合外固定组31例、植骨组32例,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1.2%、94.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植骨组骨愈合时间短于外固定组,两组结果比较(t=2.172,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率外固定组为94.1%,植骨组为97.1%,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方法对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固定后感染性骨不连的治疗均有较好的疗效,根据不同患者的适应证选择相应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59-360
目的分析与对比专家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内固定对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使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采用专家型髓内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的内固定手术治疗中,采用专家型髓内钉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锁定钢板内固定,且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和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骨痂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膝关节HSS评分和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是术后两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内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都具有比较显著的疗效,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让患者得到更好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108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钢板固定组与髓内钉固定组,各54例,钢板固定组予以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髓内钉固定组予以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髓内钉固定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8.37±1.21)周,低于钢板固定组(20.72±1.0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及交锁髓内钉固定方式对于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治疗均具有较好效果,可根据实际情况、医院的手术条件以及主治医生的手术经验进行综合考虑以确定最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方法应用于治疗四肢骨折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医院骨科收治的80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40例为对照组,同期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40例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肿胀情况、整体骨折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四肢骨折患者接受了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情况均更好,疼痛VAS评分和肢体肿胀评分显著更低、整体骨折治疗有效率更高,出现感染、骨不连、关节错位、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情况更少,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十分确切,能够促进患者的恢复、缓解患者的疼痛和肿胀、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固定(LCP)固定与交锁髓内钉固定(INF)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的效果。方法 90例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INF治疗,观察组采用LCP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优良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畸形愈合、成角畸形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P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能够取得与INF治疗相似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二者各有优劣,可灵活选择。  相似文献   

12.
沈文东  陆军  汤月平 《现代保健》2014,(34):150-152
目的:观察应用骨皮质剥脱植骨术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疗效。方法:对32例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采用骨皮质剥脱植骨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骨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个月,均经X线或CT证实。骨不连部位的皮肤愈合良好,患肢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骨皮质剥脱植骨术结合锁定板治疗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安全可靠,利于骨折生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交锁髓内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骨折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交锁髓内钉(观察组46例)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46例)进行治疗,比较其临床效果及其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各项相关临床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钢板内固定相比较,采用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具有更为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胫骨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自2006年5月至2012年12月.对29例胫骨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患者采用骨端清理+髓内钉、钢板、外固定支架固定联合自体植骨手术治疗或金葡液骨折断端注射方法的非手术治疗。结果29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X线片均见骨折愈合。依据采用Johner—Wmh评定标准:优15例,良12例,一般2例。半年内愈合者8例,1年内愈合者18例,大于1年愈合者3例;所有患者均于骨折愈合后取除固定物,恢复正常工作。结论胫骨内固定术后非感染性骨不连可根据其类型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方式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和锁定钢板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采用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患肢完全负重时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变化、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患肢完全负重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的TPA和P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和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与普通解剖钢板临床疗效相比,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及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7月共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采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手术,术后治疗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不予中药辅助治疗,比较2组的相关手术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好(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干骨折的疗效优于单纯手术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钢板固定(MIPPO)与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RIF)在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128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接受MIPPO治疗的观察组及接受ORIF治疗的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不良愈合事件发生率等情况差异。结果:接受手术治疗后,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9,t=4.291;P〈0.05);术中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9,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术后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的A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3,t=2.748,t=2.537;P〈0.05)。手术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及二次骨折等不良愈合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MIPPO可以有效优化手术过程,提高术后关节功能,减少不良愈合事件发生,是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理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对于临床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58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采用锁定钢板稳定固定并植骨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0例采用传统钢板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根据骨折类型及手术固定情况,早期结合CPM机、膝关节外固定支架行膝关节功能锻炼。术后平均随访15.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出现关节面下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8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且观察组患者术后没有出现关节面下沉等并发症,而对照组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较传统的内固定治疗效果明显,其治愈率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好,致残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制动持续用时与骨折愈合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可有效减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