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目的分析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26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患者73例与未感染患者189例,对比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术前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和相关手术指标等情况,分析引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有73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是否发生胆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是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糖尿病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胆瘘发生率、缩短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治疗的200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研究,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1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术前应对肝功能进行调整、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262例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患者73例与未感染患者189例,对比感染与未感染患者的临床基础资料、术前各项指标的检查结果和相关手术指标等情况,分析引发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有73例患者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27.8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白蛋白水平、术前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是否发生胆瘘、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是患者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对于行肝部分切除术的肝癌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效控制患者的白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糖尿病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术后胆瘘发生率、缩短留置引流管的时间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3月在肝胆外科治疗的200例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研究,对可能造成患者术后感染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癌患者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13.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是肝癌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行肝部分切除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多,术前应对肝功能进行调整、术中减少手术时间,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抗菌治疗,以减少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70例行肝切除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发生术后感染分为感染组(28例)以及未感染组(142例)。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70例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28例,感染率为16.47%,以肺部感染为主11例占39.29%,其次为腹腔感染7例占25.00%、手术切口感染6例占21.43%以及泌尿系统感染4例占14.29%。感染组共分离出菌株5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9株占54.72%,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8株占33.96%,以肺炎链球菌为主,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6株占11.32%,以白假丝酵母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合并糖尿病、血清白蛋白低以及手术时间长、引流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可针对其病原菌分布应用抗生素,并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013-2017年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术的宫颈癌患者285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术后切口感染情况,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独立危险因素及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变化。结果 28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7例,发生率为12.98%。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年龄、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住院时间均多于未感染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手术时间≥3 h、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影响宫颈癌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血清PCT、CRP和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影响因素中,尿管留置时间≥14 d、引流管放置时间≥7 d、合并糖尿病和住院时间为其独立危险因素,且感染患者血清PCT、CRP和IL-6水平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分为感染组(n=22)和未感染组(n=38)。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感染组的手术次数、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脑脊液漏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术后ALB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 <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OR>1, P <0.05)。结论手术次数≥2次、手术时间≥3 h、术前GCS评分≥8分、引流管留置时间≥48 h、术后ALB<35 g/L、存在切口脑脊液漏是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需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并分析影响术后腹腔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评价其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6例诊断为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并发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非感染组86例。详细记录患者信息及术前实验室指标,感染组患者分析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肝部分切除术后腹腔感染发生的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20例感染患者样本共检出3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21株,占60.00%,革兰阳性菌12株,占34.29%,真菌2株,占5.71%。感染组年龄≥60岁及合并糖尿病比例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术前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低于非感染组(P<0.05),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水平(CRP)高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肝癌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该类感染发生的措施.方法 选取210例行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并发肺部感染进行分组比较相关指标,探讨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既往吸烟患者占42.55%,既往慢性呼吸道疾病史患者占53.19%,术前低蛋白血症患者占23.40%,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患者占36.17%,均高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术后使用镇痛泵患者占21.28%,低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住院时间为(7.2±1.4)d,手术时间为(186.4±32.5)min,术中气管插管时间(162.1±17.8)min,术中出血量为(1264.8±150.7)ml,术后留置鼻胃管时间为(12.5±4.5)d,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为(4.5±2.4)d,均大于未并发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既往吸烟史、慢性肺部疾病史、术前低蛋白血症、术前住院时间较长、术前进行深静脉穿刺、手术时间较长、术中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大、术后不使用镇痛泵、术后长时间留置鼻胃管时间和使用呼吸机均是肝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危险因素及与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接受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200例,根据术后切口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100)和未感染组(n=100),其中感染组根据切口愈合时间分为早期愈合组(n=65)和延迟愈合组(n=35)。对影响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感染切口愈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感染组和未感染组血清单核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延迟愈合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高于早期愈合组,白蛋白含量低于早期愈合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愈合组,尿瘘、肠瘘次数均高于早期愈合组(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口感染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白细胞介素-8(IL-8)、IL-4、IL-6水平高于未感染组(均P<0.05),而IL-2水平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瘘、肠瘘是影响患者感染切口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上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避免影响术后切口的愈合。同时,对单核淋巴细胞因子的检测有助于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