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成人小耳畸形的扩张器法耳廓再造术的序贯治疗。方法第一期手术行皮肤定量扩张器埋置;第二期扩张皮肤形成耳前扩张皮瓣(A瓣)、耳下扩张皮瓣(B瓣),同时残耳形成残耳皮瓣(C瓣),应用第七、第八或仅第七肋软骨雕刻立体支架进行耳廓再造术,A,B和C"三瓣"从前方、下后方和下方包裹支架,使用耳后筋膜瓣从后方包裹支架,筋膜瓣后方行皮片移植治疗。结果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共应用成人"三瓣"技术实施扩张器法耳廓再造73例(78耳)。再造耳廓立体感强、表面结构清晰可见,耳后瘢痕隐藏于颅耳沟中部。结论成人"三瓣法"小耳畸形的扩张器耳廓再造术并发症较少,再造耳廓不仅形态逼真而且耳后瘢痕隐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改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效果的方法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7-2012.12由笔者完成的204例(245耳)采用耳后皮肤扩张法完成的耳廓再造患者资料,根据再造耳廓的逼真性及双侧对称性进行Ⅰ-Ⅳ级效果评定。结果Ⅰ、Ⅱ、Ⅲ、Ⅳ级比例分别为54.7%(134/245)、42.0%(103/245)、2.9%(7/245)、0.4%(1/245)。感染、耳廓支架外露、切口裂开各2例,耳后血肿、皮下瓣部分无菌性坏死各1例,经过及时恰当处理后均顺利愈合。结论耳后皮肤扩张法耳廓再造术是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解决外观问题的良好方法,及时正确的处理可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产生或消除其产生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于肋软骨已发生钙化的先天性小耳或后天性耳缺损患者,以MEDPOR作为再造耳廓支架的可行性。方法手术分为2期,1期是在残耳后埋置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扩张皮瓣或瘢痕瓣。2期是以扩张皮瓣、耳后乳突区皮下筋膜瓣、残耳、MEDPOR支架、中厚皮片移植行耳廓再造术。自2009年1月---2014年1月,以此种方法行耳廓再造术34例,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32岁-61岁,均为单侧耳廓再造。结果 34例耳均顺利完成二期耳廓再造手术。术后随访时间,最短2年,最长5年7个月,形态令人满意,支架无外露发生。结论对于肋软骨已发生钙化的先天性小耳或后天性耳缺损患者,MEDPOR支架是较为适合的再造耳廓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畸形小耳的残耳组织在耳廓再造成型术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外科耳廓再造术治疗,分析内容包括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结果2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均顺利完成耳廓再造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100.00%,其中1例(3.45%)出现组织皮瓣坏死及血运障碍,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出院。结论对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利用残耳组织实施耳廓再造手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疗效及预后,有利于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先天性小耳畸形的耳廓再造与重建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利用健耳相片,通过计算机photoshop软件数字化翻转处理形成即要再造耳廓的相片,然后进行耳廓软骨支架的雕刻,用扩张后的患耳乳突区皮瓣覆盖雕刻的自体肋软骨耳廓支架行耳廓再造。结果 1102例(1165耳)经过6个月10年的随访观察。其中56例(56耳)再造耳廓有不同程度的软骨吸收、变形;2例(2耳)肋软骨支架感染、肋软骨液化、坏死;1044例(1107耳)再造耳廓与健耳匹配,凹凸结构显示清晰,形状相似、逼真,颅耳角的角度与健耳对称。结论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法行耳廓再造,术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形成患耳相片指导自体肋软骨耳廓软骨支架的雕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是先天性小耳畸形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在烧伤后耳廓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烧伤后全耳廓缺损患者18例,采用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进行全耳廓再造术,手术分两期进行:一期手术于耳后行扩张器埋置术,在患侧乳突区植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80 mL和50 mL各一个;二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在不牵拉耳后皮瓣的情况下适当切除颈部瘢痕,取自体肋软骨雕刻成耳支架,自耳后上方取颞浅筋膜瓣覆盖耳支架后方,耳后创面植以中厚皮片。结果 18例患者术后皮瓣血运良好,无坏死,植皮均成活。随访8~24个月,再造耳廓外形良好,双侧耳基本对称,皮肤色泽红润、感觉正常;移植肋软骨支架无排出、吸收和变形。结论双扩张器重叠埋置瘢痕皮肤扩张法修复烧伤后耳廓全缺损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并发症,是可以作为烧伤后耳廓缺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在耳廓畸形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总结2019年1月—2022年9月武警部队山东省总队医院155例(162耳)耳廓畸形患者,全部采用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3年,155例(162耳),其中5例术后出现再造耳术腔血肿,经更换负压引流管或穿刺抽血肿后治愈;5例术后出现软骨支架外露,经局部拉拢缝合、带蒂皮瓣转移或带蒂颞肌筋膜瓣覆盖外露软骨支架局部植皮修复等处理后治愈。全部病例最终均获得满意效果,再造耳廓位置与健耳对称,再造耳廓皮肤颜色正常,耳廓细微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全扩张“单瓣法”外耳再造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耳廓畸形患者外耳再造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再造耳廓位置的定位方法(苏氏定位法[1])在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廓再造中的应用。方法收集893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作为实验组,在耳廓再造中应用苏氏定位法对再造耳廓进行定位;以289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作为对照组,在耳廓再造中应用目测测量法对再造耳廓进行定位。术后半年测量再造耳廓与健侧耳廓的前后、上下位置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两侧耳廓前后、上下位置差值(0.55±0.18 cm、0.43±0.15 cm)小于对照组(0.71±0.22 cm、0.63±0.19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氏定位法应用于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耳廓再造手术中,能使再造耳廓位置更准确,优势明显,是目前耳廓再造手术中较好的定位方法,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通过多孔高密度聚乙烯(MEDPOR)支架植入,覆盖颞顶筋膜瓣及表面植皮,I期完成全耳廓再造术,术后观察耳廓外形变化,耳廓的精细结构及双耳对称度,了解I期耳廓再造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前来就诊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术前进行外形、影像学及听力学评估,行MEDPOR支架植入,覆盖颞顶筋膜瓣及表面植皮,I期耳廓再造术,部分患者还同时或分期行听力重建术。术后2周起,定期观察患者耳廓外形恢复情况,了解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 临床病例102例108耳,术后随访3个月到10年,平均16个月。再造耳廓恢复良好,外形逼真,精细结构显示良好,双耳对称度佳,行听力重建手术对再造耳廓外形没有影响。结论 用该方法进行I期耳廓再造术,具有疗程短、并发症少、临床效果佳等优点。该方法切实可行,可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临床效果及经验。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1年4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用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治疗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患儿20例,患儿均为单侧耳畸形,年龄6.5~15岁,平均年龄8.7岁。一期手术首先处理残耳,分离耳后乳突区形成囊腔,同时行耳垂转位。取患耳对侧的肋软骨雕刻成耳廓支架,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同时雕刻出耳屏,将耳屏处的基底垫高,尽可能的加深耳舟、三角窝,耳屏、耳屏间切迹的深度,在修剪耳轮时,将耳轮脚的前端尽可能垫高,尖端留置的更长,以凸显耳轮脚的深度。将耳廓支架埋置于耳后囊腔内;二期手术行"立耳",颅耳角成形;三期手术行耳甲腔成形。结果 20例再造耳一期手术出现血肿1例,二期手术出现感染1例,支架外露1例,通过局部处理均恢复,并继续进行下一期手术。所有患儿三期手术术后随访3~9个月,再造耳双耳对称性佳,耳轮脚、耳屏处形态佳,颅耳沟加深,耳垂与耳廓下部接合处的线条流畅,再造耳总体外观满意。结论 改良Brent法全耳再造术,可更凸显耳屏、耳轮脚、三角窝及耳垂等部位的细微结构,更能呈现出再造耳的立体感,该方法可为先天性小耳畸形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