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胰腺假性囊肿内镜治疗的操作技术和临床疗效,在超声内镜引导下对1例巨大胰腺假性囊肿行超声内镜引导下经胃壁穿刺置管引流。术后当天患者症状缓解,1周后囊肿缩小50%,随访6个月,囊肿消失无复发,未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超声内镜引导下囊肿胃置管引流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假性囊肿)治疗中的应用。资料与方法将82例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n=35)和手术治疗组(n=47)两组,又将手术治疗组47例随机分为外引流组(n=8)和内引流组(囊肿-胃吻合术或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n=39),比较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分别与外引流组和内引流组疗效及治愈率的差异。结果 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术后均无并发症;治愈率比较:①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高于外引流组(62.5),但与外引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超引导下囊肿穿刺引流治疗组(62.9)低于内引流组(76.9),与内引流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是胰腺假性囊肿外引流术的有效替代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也可替代内引流术。但仍有一定比例的胰腺假性囊肿患者需手术治疗,囊肿-空肠Roux-en-Y吻合术仍是比较合理的内引流术式。  相似文献   

3.
假性胰腺囊肿手术方式的改进(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 1 983~ 2 0 0 0年共收治假性胰腺囊肿 46例 ,在手术方式上进行了改进 ,采用囊肿胃壁隧道式内引流术。此手术操作简单 ,因囊肿与胃壁之间有一 5cm隧道 ,隧道口径小 ,故胃内容物不易返流入囊肿内 ,所以逆行感染的机会少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 38例 ,女性 8例 ,1 8~ 30岁 31例 ,35~ 65岁 1 5例。病史 :急性胰腺炎后 41例、腹部外伤后 5例。发病 1~ 3年者 35例 ,4~ 1 0年者 1 1例。均经手术证实为假性胰腺囊肿。术中吸出咖啡色囊液 30 0~ 2 0 0 0ml。1 .2 手术方法 :上腹部正中…  相似文献   

4.
胃囊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  张东昌  蒋金伟 《武警医学》2006,17(12):951-951
1病例报告患者男,46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4个月入院。体检除上腹部轻度压痛外无特殊发现。上腹部CT平扫发现肝左叶与胃小弯之间有一个6.0 cm×5.0 cm圆形囊性包块,边界清楚,诊断肝囊肿(图1)。患者在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肝囊肿开窗术。术中见囊肿位于肝左外叶与小网膜之间,约6.0 cm×5.0 cm,来源于小弯侧胃后壁,向右上膨胀生长挤压肝左外叶,使后者受压变形。放弃腹腔镜改为开腹手术,囊液为黄色浑浊粘稠液体,囊肿与胃腔不通,胃周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完整切除囊肿并切除一部分胃壁。术后大体标本所见:囊肿内壁光滑,无新生物。病理报告为胃囊肿。术…  相似文献   

5.
1 病历简介 孕妇,32岁.孕2产1,孕35周.超声检查: 胎儿头、颈及脊柱正常.双顶径86mm,股骨长67mm,胎心率142次/min.胃泡及膀胱存在.胎儿左上腹腔内腹主动脉前方见囊腔,壁较厚不光滑,透声尚好,囊腔大小48mm×43 mm(图1).囊腔与所见内脏无关,未见有蠕动征象,羊水适量.超声诊断:(1)晚期妊娠,单活胎;(2)胎儿腹腔内囊肿(肠系膜囊肿可能性大).建议行超声引导下胎儿腹腔囊肿穿刺引流术.家属不接受,3d后催产一活女婴,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示: 腹腔囊肿,大小约47mm×44mm,其内充满细密点状及间隔带状回声(图2).  相似文献   

6.
正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逆行钬激光内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逆行输尿管技术,硬性输尿管镜下观察肾盂旁囊肿对肾集合系统压迫情况,直视下用钬激光将压迫肾盂明显处肾囊肿囊壁内切开,切除囊壁直径约1 cm,并置双J管内引流。肾下极或硬性输尿管镜不能达到部位囊肿,应用输尿管软镜实施手术。根据囊肿的镜下表现分为两类:第一类镜下为囊肿为蓝色表现,能迅速和其他部位肾盂相区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经胃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胰腺假性囊肿在襄阳市中心医院行内镜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术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41例患者穿刺成功,36例囊肿消失或缩小,仅行一次性穿刺引流。将41例患者分为单纯置入支架组(n=21)与加鼻囊肿引流管组(n=20)。两组患者在囊肿消失或缩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鼻囊肿引流管组患者感染指标低于单纯置入支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其中,支架移位9例,术后化脓性感染2例,穿孔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内镜超声引导下经上消化道穿刺引流治疗胰腺假性囊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纵隔食管胃囊肿的X线诊断(附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食管胃囊肿各7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食管囊肿病例平均年龄为41岁,临床症状轻微;X线表现为后纵隔囊性肿物,直径平均6cm,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整齐,多数对食管有轻度压迫。胃囊肿多见于婴幼儿,本组平均4.7岁,一般症状较重;X线表现为后纵隔巨大囊性肿物,平均长径10.2cm,其形态常不规整,密度均匀,可伴有脊柱先天异常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假性胰腺囊肿内引流术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行内引流手术治疗的假性胰腺囊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次性手术治愈34例,二次手术治愈1例;发生囊壁坏死、吻合口瘘及结肠穿孔,再次手术囊肿外引流、结肠造口1例。随访3个月~13年。术后3个月死亡1例为二次手术囊肿外引流、结肠造口者;1例因糖尿病死亡,反复发作的慢性胰腺炎4例;其余32例无特殊异常。结论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法,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应根据患者及囊肿情况,结合影像学等方面综合考虑、评价,以力求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较小的风险和较低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炎合并感染性假性囊肿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6年6月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引流治疗的18例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CT诊断。常规性应用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胰管括约肌切开术(EPS)、鼻胰腺假性囊肿引流术(ENPPD),选择性应用胰管取石、探条及球囊导管狭窄扩张等手段进行治疗。治疗后复查ERCP、CT并行鼻胰引流管造影。结果治疗过程中应用胰管取石术6例,胰管狭窄扩张9例,胰管内支架置放8例。18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引流出大量脓性胰液。感染症状于治疗48h后明显缓解,1周内得到控制。治疗后假性囊肿消失16例,明显缩小2例,胰腺功能均明显恢复。结论内镜在感染性胰腺假性囊肿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经十二指肠乳头内镜引流术安全、创伤小、费用低、疗效显著,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胆总管囊肿不同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38例不同种类成人胆总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和不同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行胆总管囊肿空肠Roux-Y吻合术5例。行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27例,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内引流术2例。单纯囊肿切除1例。肝左叶切除,肝内、外胆管空肠双吻合术3例。3例癌变患均在半年内死亡。结论 胆总管囊肿首选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Y内引流术或间置空肠肝总管十二指肠内引流术。  相似文献   

12.
胰腺假性囊肿一般继发于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1]。临床上,多根据囊肿形成的部位进行内引流术,常见的引流方式有胃囊肿吻合、十二指肠囊肿吻合、空肠囊肿吻合[2]。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2006-03~2010-03笔者所处理的62例胰腺假性囊肿在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上的体会进行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80年4月~1992年12月收治先天性胆管囊肿39例,其中囊肿小肠吻合术后再次手术者13例。作者阐述了囊肿消化道内引流术的缺点,认为囊肿切除胆肠Roux-Y吻合术及囊肿切除人工乳头式间置空肠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率,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胆总管囊肿破裂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44岁。5 d前不明原因出现右上腹部疼痛,呈持续性钝痛,疼痛逐渐加重,至全腹部,后期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查体:精神不振,强迫偏坐位,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肌紧张。血常规:WBC 12.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6%。CT检查所见:胆总管呈囊状扩张(图1),大小约10.0 cm×5.0 cm,囊肿左前壁见一局限性缺损,其周围见囊腔,囊肿和囊肿周围积液显示为双腔影,腹腔内见少量积液(图2)。手术所见:胆总管中段见约10.0 cm×5.0 cm大小囊肿,其左前壁见0.5 cm大小穿孔,其周围见含胆汁的囊腔,腹腔内见约200 m l的脓性液体。术中在穿孔处留置…  相似文献   

15.
纵隔假性囊肿是由胰腺和小网膜囊假性囊肿通过食管或主动脉裂孔向上扩展至后下纵隔而产生的。作者报道2例CT导向成功地进行经皮穿刺引流的病例。病例1,女,44岁,因上腹和胸部疼痛入院。胸片显示左侧胸腔积液并疑有心后肿块。超声显示积液起自胰腺和小网膜囊,通过膈肌的主动脉裂孔向上扩展至纵隔。CT更清楚地显示了积液的范围。在CT导向下选择肝胃韧带的进路对腹腔部分的囊肿成功地进行了穿刺引流。病例2,男,57岁,有酗酒所致的慢性胰腺炎病史。CT扫描显示纵隔内有一3cm的囊肿。5周后随访囊肿自行消失。首次CT扫描后11个月,病人诉上腹和胸腔疼痛加重,CT扫描显示纵隔内有一直径约7cm的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SA与B超结合监控下治疗肝脏囊肿的优点。方法:本组总结了近两年来我科20例病例,在B超引导下将穿刺针穿入囊肿,抽吸囊腔内的液体后注入造影剂,在DSA机器监测下可进一步了解探针的深度将探针插入适宜的深度后抽吸囊腔内的液体及向其内注入造影剂,使囊腔内的液体达到我们理想的量后再向囊腔内注入硬化剂,反复几次后再通过体位的改变达到充分破坏囊肿壁使囊肿消失的目的。结果:20例病例中,囊肿全部消失,2年内无复发为16例,占80%,术后复发仍可再次进行介入治疗,患者及其家属均对其可以接受。这20例患者均有较重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消化道症状,巨大者产生黄疸(压迫所致)。有部分患者为肝脏被膜下囊肿其临床表现为肝区胀痛,短期内囊肿迅速增大有破裂造成腹水并发弥漫性腹膜炎的危险。结论:通过对本组20例病例的分析,证明此方法为治疗肝囊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CT 和超声检查易发现肝囊肿。有临床症状的巨大肝囊肿要行手术或反复穿刺引流保守治疗,但病人痛苦大且不能根治。作者报告5例有临床症状巨大肝囊肿病人行酒精囊内注入治疗后,囊肿明显缩小且症状消失。5例中,男1,女4例。年龄40~84岁。4例单发,1例有两个肝囊肿。CT 上囊肿为8~21.5cm。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并放置引流管使囊液尽可能多的排出。注入99.5%酒精,注入量为排出量的5  相似文献   

18.
程智涛  邹季 《创伤外科杂志》2014,16(2):165+184-165,184
对17例膝关节半月板囊肿的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或修复术,对囊肿根据大小行切除术或内引流术。术前、后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3例获得长期随访,均未发现囊肿复发。关节镜手术治疗半月板囊肿,能够明确关节内病损,明显缓解术前关节疼痛症状,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腕骨内腱鞘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内腱鞘囊肿分为两个基本型:一型为由骨旁的腱鞘囊肿穿透下面的骨形成的,另一型则起白骨内。骨内腱鞘囊肿的定义为“一种位于邻关节软骨下骨的良性、囊性、由纤维组织形成的多房状、粘液性病变”。在常规X线片上表现为边缘清析、周围硬化的溶骨区。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①明确指出骨内腱鞘囊肿是无法解释腕痛的一种常见原因。②评价有助于解决此闲难诊断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收集了400例具有无法解释的腕痛患者(男268例,女132例,年龄18~52岁)。所有患者均  相似文献   

20.
鼻前庭囊肿指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骨质浅面软组织内的囊性肿块,耳廓假性囊肿又称为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是发生于耳廓腹侧面的局限性囊肿,两者同属于耳鼻喉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均具有手术切除不易彻底,术后囊肿易复发的特点。我科将2008~2011年间收治的鼻前庭囊肿与耳廓假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法后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