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脑卒中后尿失禁是脑卒中恢复期常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电针疗法将传统治疗方法与现代治疗技术结合,已被广泛地应用于脑卒中后各种并发症,尤其是尿失禁的预防、治疗。但脑卒中后尿失禁适宜人群及治疗方法尚存争议。本文通过总结现行的研究成果,发现大脑额叶梗死或大面积脑梗死高龄患者为发生脑卒中后尿失禁高危人群,电针可通过多种途径增强脑组织血液循环,还可扶正驱邪,标本同治,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为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尿失禁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病以肾虚为本,因阴阳失调、感受外邪而发,病位在脑、肾与膀胱。该文基于“五脏之真,唯肾为根”的治疗原则,主张使用秩边透水道针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并从“五脏之真,唯肾为根”的内涵、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中医病因病机、秩边透水道针法对尿失禁的治疗作用等方面,探析秩边透水道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尿失禁属于脑卒中后常见后遗症,发病率高,除脑卒中临床症状外主要表现为尿失禁、尿频、尿急、夜尿增多。笔者采用针灸配合八髂穴局部中药离子导人的方法对中风后尿失禁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有关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电针治疗)和对照组(口服金匮肾气丸)各30例,比较治疗前后病人尿失禁改善程度。结果:经2周治疗后,治疗组愈显率86.71%,对照组13.3%(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方法简便、用穴精少。  相似文献   

5.
尿失禁是脑卒中患者死亡和顶后不良的重要预测指标,本文根据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进展,发现目前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研究基本与临床研究相关,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机制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1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病人均采用西医常规药物及改善肢体功能的针刺治疗,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肾俞、会阳穴。对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各组尿失禁治疗分级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低于疗前(P<0.01),电针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用电针能更有效地降低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减少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改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加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针灸及中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加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灸气海、关元、三阴交治疗,对照组采用灸盒艾灸治疗。治疗4星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和AD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失禁治疗分级和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敏灸能降低脑卒中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电针刺激八髎穴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住院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电针刺激八髎穴,对照组口服缩泉丸,以治疗前后尿失禁程度、临床症状评分及尿动力学检测指标,进行组间与组内疗效的对比观察.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尿失禁程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同时接受心理干预、情感护理、膀胱功能训练等措施。结果经过12周的综合护理干预,干预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促进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改善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泉鱼  孙建峰 《中医杂志》2007,48(6):532-533
尿失禁为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膀胱尿道功能障碍,临床上常表现为尿液非自主逸出,此类尿失禁为神经原性尿失禁。脑血管疾病早期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83%。随着时间的推移,尿失禁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脑卒中后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尿失禁持续存在者占15%。笔者2001~2005年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在脑卒中后尿失禁治疗上的疗效.方法:对25例脑卒中后有尿失禁的患者运用针灸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的方法,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愈者15例,占60%,好转者7例,占28%,无效者3例,占12%,总有效率88%.结论:针灸结合中频脉冲电治疗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男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电针,排尿功能训练,及保鲜膜袋法治疗、护理30例男性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结果:治疗后膀胱最大容量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泌尿系感染、尿道疼痛、污染被褥、阴茎糜烂、体位舒适度等方面有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治疗与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尿失禁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调神固约"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调神固约"针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对照组有效率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最大排尿量、残余尿液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固约"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百会穴为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杨泉鱼  孙建峰 《中国针灸》2007,27(5):394-394
尿失禁为尿液非自主溢出,大约有90%的病人脑血管疾病发生后出现包括尿失禁在内的后遗症。笔者2001—2005年采用以百会穴为主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尿失禁是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后遗症,其发生率在37%~58%之间,其与脑卒中的严重程度相关,并严重影响脑卒中后功能的恢复和远期生活质量。笔者临床观察发现,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中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属于气虚不固,采用自拟金芪饮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醒脑开窍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疾病,大约有90%的患者在脑卒中发生后出现包括尿失禁在内的后遗症。脑卒中早期恢复期尿失禁的发生率大约为51%~83%;随着时间的推移,尿失禁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脑卒中后长期随访资料显示,尿失禁持续存在者占15%。2001—2005年,笔者采用醒脑开窍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新中医》2017,(10)
目的:观察壮医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温灸盒灸小腹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壮医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实验组的ADL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组尿失禁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实验组尿失禁程度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夜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等6项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实验组各项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壮医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尿失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甘立峰  李国洪  沈永进 《新中医》2017,49(10):130-132
目的:观察壮医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温灸盒灸小腹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壮医针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尿失禁程度及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实验组的ADL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经秩和检验,治疗后2组尿失禁程度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实验组尿失禁程度的好转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夜尿间隔时间、夜尿次数等6项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实验组各项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壮医针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尿失禁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治疗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及尿失禁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患者深刺八髎穴配合艾灸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