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肝移植作为暴发型肝炎的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一般说来,暴发型肝炎内科治疗效果不佳,生存率仪20%左右。最近由于开展了肝移植,其生存率已达到54~74%。目前认为,呈亚急性经过的重症肝炎是肝移植的良好适应症,但适应标准尚无一致意见。一般认为,应在出现进行性肝昏迷、脑水肿、肾功能不全以及低血压等直接影响生命预后的合并症之前,确定肝移植的适应症。英国(伦敦)皇家大学医院(KCH)对多例暴发型  相似文献   

2.
重症肝炎就是在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或高度肝功低下基础上,出现以肝性昏迷为主要表现等肝功不全症状的肝炎。日本的重症肝炎有90%以上为病毒性的。本病的生存率依然很低,1986年全国统计仅为25.5%。本文概述目前重症肝炎的治疗方法及今后展望。一、重症肝炎的原因病毒近年来,通过IgM型HA及HBc抗体的测定,已经确立了甲型、乙型重症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据高桥的全国统计资料,在日本占90%以上的病毒性重症肝炎原因病毒的发生频率为:在除外14例药物性的196例中,甲型11例,gM型HBc抗体阳性(确定为乙型)49例,HBs抗原阳性的IgM型HBc抗体不明者40例,乙不属于上述各型者96例,其中认为属于非甲非  相似文献   

3.
重症肝炎,是由于广泛的肝细胞坏死引起的。是一种伴有肝性脑病和急性肝功能不全的一组症候群。预后极差,死亡率高达80%。其原因是一直缺乏防止肝细胞继续坏死和促使坏死肝细胞再生的适当治疗方法,而且该病还往往伴有许多致死的合并症。对重症肝炎的治疗,迄今已采用了许多疗法,生存率正逐步上升。本教研室1967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探讨对重症肝炎的治疗,并作为厚生省难治性肝炎研究班的一员,从事了这项研究。根据我们教研室至今为止所作出的成绩及  相似文献   

4.
难治性肝炎     
难治性肝炎并不是病名,是指病毒性肝炎中的难治性病例,其中包括重症肝炎和慢性肝炎。最近人们把属于自身免疫性变化引起的免疫性肝炎(包括狼疮型肝炎)及原发性肝硬变也列入难治性肝炎中进行研究。下面重点介绍重症肝炎和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及病程病毒性肝炎中,除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乙型肝炎之外,还有非甲非乙型肝炎。遗憾的是,引起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毒,至今尚未发现,但有的同甲型肝炎一样足经口感染,也有的同乙型肝炎一样通过血液传染。前者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家已有流行的报道,所幸日本尚无发病的报道。日本的非甲非乙型肝炎属后者,占散发性急性肝炎的约半数,占输血后肝炎的95%。由于在日本并没有施行病毒性肝炎申报制,所以  相似文献   

5.
最近,全世界的施行肝移植医疗单位数及肝移植病例数不断增加,目前每年已达到1000例以上。迄今为止,肝移植数已突破4000例大关。素有肝移植发祥地之称的匹兹堡大学,仅1988年度就超过了500例。手术疗效逐年提高,根据医疗单位的不同,1年生存率可达70~80%。目前,肝移植已公认是治疗肝脏疾病的方法之一。近年肝移植疗效提高的原因、除了有手术技术的提高,麻醉管理的进步以及环胞菌素A(CYA)的应用等因素外,也与供体数增加,肝移植病例数增加,受体选择面扩大以及新脏器保存液的出现等有关。作者出席了1988年8月在悉尼召开的国际移植学  相似文献   

6.
连续性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由Kramer等开创,是利用动静脉压差所进行的24小时连续血液滤过(HF),而对循环系统无多大影响的血液净化疗法。近年Daveoport等报告对重症肝炎有效。据报告,日本的重症肝炎约40%合并肾功不全,这类患者可施行血液透析(HD)和HF等血液净化疗法。此外,脑水肿的合并率也高达约70%,有报告合并肾功不全和脑压显著升高者,甘露醇无效。HD和HF能迅速除去血液中的可透析性物质,致使身体各部位出现溶质浓度差即失衡综合征,并有导致脑水肿  相似文献   

7.
Bismuth 等认为,重症肝炎患者行肝移植的适应证应为脑病急剧进展、昏迷达Ⅲ度、神经学方面见恶化、凝血因子明显减少者。Emond 等认为,应是入院后24~48小时虽行强力内科治疗脑病仍然恶化且出现脑水肿体征、凝血酶原时(PT)延长的病例。该适应证应通过详细分析各项指标,尽早预测血浆交换、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疗法等是否有效来判断,但实际上仍极为困难。特别是决定肝移植时间很重要,在判断其他疗法无效后,病情已恶化,往往因败血症引起重症感染已不可能进行移植。因此必须制定能在极早期准确预测不可逆性肝功能不全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4)小结以小柴胡汤,桂枝获苓丸为主的中药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临床上是有效的,有明显降低GOT、GPT作用。HBe抗原阳性14例在长期投药(平均3年)经过中有71.4%阴转或血清转换,尤其对年轻的e抗原阳性病例小柴胡汤有效。e抗原持续阳性病例很多是瘀血证,与中医学的病期进展有关。对e抗原不起作用的无效组用中药治疗有一定限度,有时并用干扰素疗法可获显效。中药能改善自觉症状,副作用也少,适手长期用药。2.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1)对象及方法对象是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58例,男34,女24。平均年龄52.2±11.8(22~76)岁。50岁以上者40例(69%)。包括输血后肝炎18例,28例施行了肝活检,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CAH)23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5例。  相似文献   

9.
1.肝移植对小儿肝疾病每年美国约 60 0例 ,欧洲每年约 350例施行肝移植。据统计 ,小儿肝移植比例为 2~ 3/ 10 0万人口。日本按人口比例计算每年有 2 0 0~ 30 0人成为肝移植对象。且都是活体肝移植 ,每年小儿肝移植约为10 0例。( 1)病因、病理 肝移植的病因大致分为五类 :1胆汁瘀积性肝病晚期状态 ;2病毒性肝硬变 ;3重症肝功能衰竭 ;4代谢性肝病 ;5外科切除困难的肝恶性肿瘤。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对胆道闭塞症施行葛西手术后的肝硬变。肝硬变晚期状态的特征是代谢障碍和门脉高压症。因此 ,患儿由于显著的营养障碍、维生素 D和钙代谢障碍而…  相似文献   

10.
血液病     
一、厚生省造血障碍研究班的治疗方针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的诊断标准于1973年确定,并进行了重度分类。骨髓生成低下,白细胞总数500/mm~3以下,血小板数20000/mm~3以下,网织红细胞总数2000/mm~3以下3项中,有2项者为重症。白细胞总数500~1000,血小板数20000~50 000,网织红细胞总数20000~60000中,有2项者为中度。以外的为轻症。对轻症以支持疗法为主,配合雄激素疗法。对重症72例、中度症34例施行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疗法,对107例重症施行抗胸腺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疗法。按性别、年龄、重症度分组,与历史对照组比较,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免疫抑制疗  相似文献   

11.
Liehr曾报告用半乳糖氨(GalN)和脂多糖(LPS)制作肝坏死鼠的实验模型,认为这种肝坏死机制是经GalN处理后的鼠对LPS的感受性亢进。LPS有多种生物活性,其中之一是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诱导作用。TNF近年来被认为是脂类代谢的异化促进因子,并明确了肿瘤坏死以外的其他生物作用。最近∑uto用重症肝炎患者的末梢血单核细胞研究,发现TNF值明显高于急性肝炎患者。作者做了投予GalN和TNF的动物实验,以探讨TNF与重症肝炎的关系,结果报告如下。方法:用雄性Donryu鼠(体重180~200g),腹腔。内注射GaN800mg/kg,继之从尾静脉给予LPS10μg或人的多种器官TNF-a(2.3×10~6u/mg蛋白)1×10~4u经一定时间观察,死亡例在临死前采血,存活例抽血致死,进行肝功、血浆蛋氨酸值及TNF浓度测定,并作肝组织学检查。TNF用LM细胞生物测定,以LM细胞的吸光度为100%,以50%的吸光稀释倍数为稀释因素(DF);在试管内用胶原酶灌流法分离得到的肝细胞来研究TNF对肝细胞的影响。结果:GalN+LPS组10例在投药后36小时内死  相似文献   

12.
5月5日朝日新闻报道,非甲非乙型肝炎的发生方式大致有三种:某地区病例集中出现的流行型;输血后肝炎;孤立发生的散在型等。松下宽氏报告的流行病例247例急性肝炎中237(90%)例是非甲非乙型。有26个家族内集聚(2人以上发病)发病,90%的病例分布在30岁以上的各年龄组,几乎没有不满10岁的患儿。在家族内有与患者接触机会的人肝损伤者多。提示有人与人的接触感染。国立病院共同研究班认为最近发生的输血后肝炎几乎全是非甲非乙型。矢野氏认为输血后肝炎重症少,无黄疸型多,慢性化高达79%。其特征是:轻型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非甲非乙型肝炎十分容易转为慢性,可目前还没有有效的防止方法。日本千叶大学第一内科田辺雄一先生等,在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的急性期,应用胰高糖素,胰岛素疗法(G-I 疗法),取得可喜的效果。对象是60例非甲非乙型输血后肝炎患者,潜伏期均在2周以上,谷丙转氨酶(GPT)峰值显示200mU/ml 以上,发病前后均未给予过抗菌药和抗癌药。这些病例分为2组:G-I 疗法组共17例,把胰高糖素1mg 和胰岛素10个单位加到10%葡萄糖液500ml 里,1天三次,每次3小时内静点完,连续治疗3周。另外43例  相似文献   

14.
把65例晚期消化系癌患者分两组进行对比,告知组27例,均得知病名及不能手术的病情。未知组38例,系家属反对或病人未表示想知道病名的强烈愿望,而告知病人患“肝硬化”等良性疾病者。两组间疾病分布和病情轻重没有差别。结果精神神经症状和疼痛的出现率,告知组与未知组分別为22%(6/27)、37%(10/27)与32%(12/38)、47%(18/38),两组间虽无统计学差异,但告知组略低。65例中疼痛者28例,无痛者37例,其精神神经症状的出现率分别为46%(13/28)和14%(5/37)(P<0.05)。再把疼痛组分为告知组(10)和未知组(18),其精神神经症状出现率分别为30%(3/10)  相似文献   

15.
近年骨髓移植与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显著进展。作者比较骨髓移植与化疗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和急性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LL)的疗效。Champlin 等报道,晚期 AML 的骨髓移植组无复发的3年生存率为15%(平均10~30%),化疗组为0%;第2次缓解骨髓移植组为30%(10~50),化疗组<5%;小于20岁者首次缓解骨髓移植组为50%(40~70%),化疗组为35%(20~60);20~50岁者骨髓移植组为35%(30~47%),化疗组为25%(10~45%)。晚期 ALL 的骨髓移植组无复发的3年生存率为15%(平均10~20%),化疗组0%;第2次缓解骨髓移植组为35%(25~45%),化疗组5%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肝炎病人血清肝细胞增殖因子(hHGF)水平同病情轻重相关,即同其他肝病比较,在患病初期就明显升高,死亡病例更甚,疾病康复时可迅速地恢复至正常。急性肝炎病人的急性期也一过性增高。而且有肝功障碍病例肝内HGF 活性增加,HGF 的mRNA 转录也增强。这些事实说明HGF 可能是生理性肝再生因子。HGF 临床应用的适应证一般认为有,肝移植时供体、受体的肝再生,慢性肝炎以及血中hHGF 在1~2ng/ml 的重症肝炎。但是,HGF 血中水平高于  相似文献   

17.
血浆内毒素的测定,通常是在显色合成基质中加入高氯酸(PCA),用除去沉淀物的上清液进行的。作用采用测定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新型 PCA 法来研究急性肝炎(AH)、急性重型肝炎(AHS)和重型肝炎(FH)的内毒素。研究对象是 AH23例(其中甲型9例,乙型1例,非甲非乙型12例,药物性1例),AHS4例(甲型1例,非甲非乙型3例),FH7例(乙型2例,非甲非乙型4例,药物性1例)。结果表明,各种肝炎内毒素阳性率分别是,AH4/23(17.4%),AHS0/4(0%)FH2/7(28.6%);其病原的区别是,甲型2/10(20%),  相似文献   

18.
五十年代初发现肾上腺皮质激素(以下称CS)疗法对暴发性肝炎等重症肝炎治疗有效。嗣后,陆续确认其对迁延型肝内胆汁淤滞、自身免疫性肝炎,特别是对狼疮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的疗效。六十年代以后,有报道除自身免疫性肝炎外,又扩大应用于病毒性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据肝功化验和肝活检病理学研究结果认为有效。但是,评论CS对CAH的真正功过却是进入七十年代,即确立乙型肝炎病毒(HBV)和甲型肝炎病毒(HAV)血清学诊断技术之后。以肝炎病毒为病原的CAH,有乙型与非甲非乙型之分。在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  相似文献   

19.
CAVH是根据动静脉压差,进行24小时连续的对循环系统没有影响的血液滤过(HF)的血液净化法。最近DaVenport等报道了用本法治疗重症肝炎疗效。有一例合并肾衰昏迷Ⅳ度的重症肝炎用泵施行机械HF,1小时后脑压升高,5天后肾衰改善,停用CAVH病人成活。在日本重症肝炎合并肾衰的约占40%,这些病例都用血液透析(HD)和HF。重症肝炎合并水肿的高达70%,主要用甘露醇治疗,但是对合并肾衰和脑压明显升高的病例,用甘露醇治疗有时无效。通常使用的HD和HF,可快速清除血液的透析性物质,产生身体各部位的溶质的浓度差,可能出现不均  相似文献   

20.
本病的病因及严重程度是多种多样的,其中虽有自然缓解者,但一般预后很差。1950年以前曾用输血、维生素类、止血剂、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中山等报道过再生障碍性贫血(以下简称再障)患者13名中8名死亡,据赤塜等的观察,生存率最高不到10%。此后随着雄激素疗法的应用,与辅助疗法的进步,治疗效果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