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1月-8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12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抗菌药物选用情况、术前预防用药方法、术后用药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我院Ⅰ类切口手术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O%。抗菌药物选用不合理的64例,占53.3%,不合理选用药物以氨曲南、头孢米诺、头孢派酮舒巴坦为主。术前预防用药时间不舍理的41例,占34.2%,表现为手术结束时给予抗菌药物。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的109例,占89%,最长达10天。结论:我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存在选药混乱、高档,术前用药时间不规范,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医院应加大对Ⅰ类清洁切口手术抗茵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确保卫生部文件的落实执行,确保抗茵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从2011年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以来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近两年内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改进情况。方法:对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出院的446例I类切口手术病例,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有了明显的改进,446份病例中共有73份使用了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16.37%,其中用药合理的为49例,占67.12%;有用药指征的为60例,无联合用药病例,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在术前0.5~2h或在麻醉诱导开始时的为55例。结论: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整治效果明显,手术科室预防用药逐渐趋于合理,但依然存在指征把握不严、种类选择欠妥、用药时机选择不当等问题,应继续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形成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不同监测方法下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比较某院2010年7月~2010年9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前,对照组)及2011年7月~2011年9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后,监测组)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甲状腺疾病手术、乳腺疾病手术切口感染率、平均住院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等情况。结果 对照组感染率0.78%,平均住院日7.77 d,抗菌药物使用率65.7%,不合理使用率86.7%,监测组感染率0.53%,平均住院日7.61 d,抗菌药物使用率29.5%,不合理使用率13.5%。结论 实施目标性监测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不合理用药使用率,而且使用抗菌药物预防Ⅰ类切口手术感染与不用抗菌药物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险峰 《环球中医药》2013,(Z2):170-170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我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13年1~6月份归档病历895份,对病历记录单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9.9%,病原学送检率为27.8%,一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使用率为58.1%,抗菌药物以单用为主,处方合格率81.8%。结论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5.
杨靖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1):1876-1878
目的:探讨普外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浙江省平阳县萧江医院普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55份病历,调查分析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种类、用药时间、使用频率、联合用药,分析不合理用药原因。结果:术前〉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为25.16%,术前≤2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为70.32%,术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为4.52%。术后3~7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为27.09%,术后〉7小时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数为72.91%;抗菌药物种类依次为头孢呋辛、头孢尼西钠、头孢他啶、甲硝唑等,其中头孢菌素用药最多;Ⅰ类切口单一用药为66.19%,二联用药为29.58G,Ⅱ类切口单一用药为41.67%,二联用药为50%;Ⅰ类切口合理用药为36.62%,不合理用药为16.91%,Ⅱ类切口合理用药比例为26.19%,不合理用药为19.05%。其中合理48例,基本合理79例,不合理28例。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主要包括用药时间不当,占53.57%;治疗时间长,占21.43%;用药种类不当,占17.86%。结论:针对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于提高治疗效果、预防围术期感染、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基层住院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使用情况,为基层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抗菌药使用率、种类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76例呼吸内科患者中有161例使用过抗菌药物,占91.48%;使用抗菌药物共涉及9类27种,其中67.70%(109/161)为预防感染,74.53%(120/161)为联合用药;不合理用药占44.72%。结论:基层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在预防用药、药物种类及联合用药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管理,规范抗菌药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基层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评价用药合理性,进一步提高骨科抗菌药物的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调查医院2017年1~9月所有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956例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其中426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44.56%;术前0.5~1h及麻醉开始时给药337例,占79.11%;术后预防用药时间0~6d,术后单次用药28例,占6.57%;≤24h(不含单次)271例,占63.62%;24~48h101例,占23.71%;大于48h26例,占6.10%;围术期使用频次最多的药物是头孢呋辛钠,407例次,占95.54%,均为单联预防用药;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例数407例,占95.5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24h者占比逐月升高。结论:医院骨科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偏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问题,需进一步针对性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评价我院Ⅰ,Ⅱ类切口手术病人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调查2010年3-6月本院的303例Ⅰ,Ⅱ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病历,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3例手术病人中,抗菌药预防用药率达96.69%,无指征使用抗菌素占39.80%;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多在术后1-2h;术后平均用药6.3d。结论:本院Ⅰ,Ⅱ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加强规范化用药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和分析用药的合理性,并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调取我院2013年4月~2013年9月上传的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的住院病历数据和我院数据系统中抗菌药物数据,对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28.28%;非限制使用抗菌药使用率67.5%;联合用药占3.9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为98%;抗菌药物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9.86%,结论:我院在抗菌药物的选用、联合用药及手术预防用药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行政督导对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率。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和2013年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127例和113例,均为Ⅰ类切口,2012年实施行政督导,比较干预前后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不合理率、不合理内容和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情况。结果:不合理率干预前为96.85%,干预后为3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无用药指征、药物选择不适宜、剂量错误、频次错误、溶剂选择不当、给药途径不当、用药时机不当、用药疗程不当、联合用药不当和更换药物无依据的比重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住院时间、总治疗费用、总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占总治疗费用比例和抗菌药物占总药物费用比例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政督导能明显提高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降低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利用提供建议。方法:从2014年4月~2015年7月,选取浙江省青春医院普外科手术患者的159份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普外科手术治疗的159例患者中Ⅰ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8.24%、Ⅱ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80.50%、Ⅲ类切口应用抗菌药物占比1.26%,还包括各类切口患者的住院时间、用药时间与用药方法等;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其中以奥硝唑氯化钠、依替米星、他挫巴坦等药物为主;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时间的发生率为21.38%,其中用药选择不当占比8.82%、时间不合理占比52.94%、药物剂量与方法不正确占比14.71%、术后用药治疗时间长占比20.59%。结论: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易引发患者的不良反应,制订安全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法则,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在普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我院2011~2015年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与干预效果,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5年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医嘱专项点评情况及干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自2011年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综合干预以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从100%逐年下降至16.4%,干预效果明显,不合理用药现象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值得推广。但预防用抗菌药物在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及品种选择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普通外科2008年全年阑尾炎住院手术患者病历216例,统计分析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用药频率、联合用药、使用方法、相关费用等情况.结果:216例阑尾炎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主要种类为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喹诺酮类;其中单用、二联、三联和四联以上用药分别为6.94%、60.65%、24.53%、7.87%.术后使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者占60.64%,给药频率不当者占36.57%,无联合用药指征给药者占19.44%.结论: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时间过长、联用不当和用法不妥等问题,应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在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价值,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医院外科I类切口手术患者209例为对照组,医院于2016年4~7月在医务科的带领下实施品管圈活动,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外科I类切口手术216例为观察组。统计分析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时存在的不合理情况,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可行性。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实施,能够显著降低手术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外科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合理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选择品种合格率及术后应用疗程合理率也有明显提高。结论:在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中实施品管圈活动,会在预防用药过程中发现问题,提高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格率,有利于促进品管圈成员进步及团队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失误(medication errors)和医疗风险、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方法:对医院2008年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结果:共抽查住院病历600份,使用了抗菌药物的有494份,使用率高达82.33%.100份病历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有16份,仅占16%;疑为细菌感染作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的有14份病历,占14%;未做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的占86%.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84份,占84%.结论:我垸存在严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滥用抗菌药物现象: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分配不合理;不合理联合用药;1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不规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为指南,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骨科I类切口手术757例,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率为43.3%,无高危因素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2.1%,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为88%,抗菌药物用药时机合理率为88.2%,抗菌药物用药疗程合理率为83.7%。结论:该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较合理,但是仍存在一些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时间过长以及极少数无高危因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外科手术病历共360份,统计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评价其合理性。结果:360例手术病历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100%。其中,I类切口手术204例,合理的有2例(0.98%);II类切口手术146例,合理9例(6.16%);Ⅲ类切口手术10例,合理1例(10.00%),总合格率为3.61%。用药时机正确16例(4.44%);选用的药物超标准的320例(88.89%),术后用药时间正确的13例(3.6l%)及联合用药不合理(包括无指征)的191例(53.06%)。结论:我院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中存在着较突出的不合理现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对我院120例此类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120例患者全部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率100%,术前0.5-2小时用药者0例,术前≥24用药者19例(占18%),手术后用药者101例(占84%),手术后预防用药时间为1-20天,其中用药时间≤3天者11例(占9%),用药时间≥4天者109例(占91%),手术后单一和二联用抗菌药物率分别为65%和35%,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明显不合理现象,必须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一汽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4年一汽总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抗菌药物科室分布、联用情况、抗菌药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和预防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22.0%,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主要分布于眼科和骨科,构成比分别为36.9%、34.8%;给药时机主要集中于术前0.5~2 h,有316例,占94.9%;24 h内停药的有203例,占61%;品种选择以头孢替唑和头孢唑啉为主。结论一汽总医院Ⅰ类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医改政策对医院神经外科安全、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新医改政策前数据作为实施前研究对象,另选取新医改政策实施后2017年实施前数据作为实施后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药品收入和业务总收入及药占比情况;统计实施前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抗菌药物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记录实施前后处方合格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施后药品收入和业务总收入及药占比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抗菌药物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处方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神经外科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新医改政策的实施有利于提高神经外科管理水平,从而可促进神经外科合理、安全用药,避免不合格处方的存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