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冠心病(CHD)患者静息心率(RHR)达标情况。方法:选择717例已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CHD患者的早、中、晚RHR进行现况调查,计算其达标率。将早、中、晚RHR分别分为8组(≤50次/min,51~60次/min,61~70次/min,71~80次/min,81~90次/min,91~100次/min,101~110次/min,>110次/min),了解RHR的集中趋势。结果:冠心病患者早、中、晚RHR达标率分别为:10.2%、8.6%、12.7%,均不足15.0%;RHR均数分别为:(75.21±13.12)次/min(早)、(75.29±13.02)次/min(中)、(75.03±13.03)次/min(晚),RHR中位数分别为:73.26次/min(早)、74.34次/min(中)、71.83次/min(晚);早、中、晚RHR≤70次/min的CHD患者比例分别为:42.7%、38.1%、47.4%,均不足50.0%;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偏低,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达81.8%。结论:目前CHD患者RHR达标率低,心率控制不理想,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剂量偏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社区人群中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情况。方法在我国华北、华南、华东、东北、西北、西南不同地区(4个城市、8个农村)抽取12组年龄35~64岁人群,每组要求1000人,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患病及高血压用药情况等。降压药物根据活性成分分为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中枢作用药物、血管扩张药和其他(中草药等)。结果调查对象11 623人,共检出高血压患者3983例,服用降压药患者为1239例(31.1%)。除329例使用其他类(中草药等),69例具体药物不详外,单药治疗患者367例(43.6%),联合治疗患者474例(56.4%)。单药治疗中应用比例最高的药物为钙拮抗剂(53.4%),联合治疗中比例最高的二联用药为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7.4%)。不常规推荐用药方案有β受体阻滞剂+ARB和ACEI+β受体阻滞剂联用(占1.5%、1.3%)。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病患者381例中,有160例服用降压药,单药治疗患者82例(51.2%),联合治疗患者78例(48.8%)。结论我国社区人群中高血压用药方案基本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要求,但仍存在不常规推荐的用药方案,单药治疗中钙拮抗剂应用比例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高龄患者中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318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应对措施。结果患者中共32例发生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6%。其中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停药,30例患者经调整用药后不良反应消失。不良反应均发生在服药后1年内,其中发生在3个月内有26例,3~6个月有5例,半年后有1例。结论β-受体阻滞剂在高龄患者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比较轻微,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应用β-受体阻滞剂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及使用达标率.方法 收集2003年-2007年我院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17例,剔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禁忌患者29例,并统计使用β-受体阻滞剂3 d后心率情况.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达51.74%,静息状态下3 d心室率控制在77/min.结论 基层医院对β-受体阻滞剂使用认识不足和副反应的顾虑,阻碍了循证医学证实的结论性证据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观察303例门诊及住院HOCM患者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利尿剂、洋地黄类、硝酸酯类等药物的使用分布情况,并分析其不合理用药。结果:①β受体阻滞剂与钙通道阻滞剂使用状况:单用β受体阻滞剂者91例(30.0%),单用钙通道阻滞剂者33例(10.9%),β受体阻滞剂合用钙通道阻滞剂者166例(54.8%),β受体阻滞剂或钙通道阻滞剂均未使用者13例(4.3%)。在199例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的患者中,苯烷胺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占54例(27.1%),地尔硫类钙通道阻滞剂(硫氮酮)占106例(53.3%),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占39例(19.6%)。②其他药物使用状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125例(41.3%),利尿剂70例(23.1%),洋地黄类17例(5.6%),硝酸酯类64例(21.1%),乙胺碘肤酮15例(5.0%)。不合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类或硝酸酯类药物合计102例(33.7%)。结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药物治疗以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为主,但仍存在不规范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运重建1年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静息心率控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标准筛选我院2016年9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行血运重建的冠心病患者。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临床指标、冠心病用药及血运重建治疗情况。根据术后1年静息心率分为三组,即心率≤60次/min组(278例)、61~69次/min组(425例)及≥70次/min组(357例);根据患者是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将患者分为两组,即用药组(804例)和未用药组(256例)。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心率控制不良(心率≥70次/min)的因素和影响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结果:入选了1 060例血运重建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26. 2%患者静息心率≤60次/min,40. 1%患者静息心率在61~69次/min,33. 7%患者静息心率≥70次/min,75. 9%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率在61~69次/min组中β受体使用比例最高。在心率≥70次/min组中美托洛尔使用的平均剂量最高。心率控制不佳(≥70次/min)的危险因素包括:正在吸烟(OR=2. 72,95%CI:1. 84~4. 00,P<0. 01)、糖尿病(OR=1. 63,95%CI:1. 14~2. 32,P<0. 01);而对目标心率的知晓则与心率控制成正相关(OR=0. 02,95%CI:0. 01~0. 04,P<0. 01)。影响β受体阻滞剂的因素包括:对心率控制知晓(OR=3. 63,95%CI:2. 18~6. 06,P=0. 000),心肌梗死(OR=1. 71,95%CI:1. 17~2. 49,P=0. 005)和基础静息心率高(OR=1. 08,95%CI:1. 05~1. 11,P=0. 000)。结论:尽管β受体阻滞剂的广泛应用,但仍有1/3的患者静息心率控制不佳。在心率≥70次/min患者中,β阻滞剂使用剂量同时也高,考虑患者基础心率高,医师加强心率控制,但仍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告知患者心率控制目标可加强门诊随访,调整药物。  相似文献   

7.
专家答疑     
<正> 问:β受体阻滞剂作为高血压治疗首选药物的争议?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机制及特点? 答:目前临床用药上,不少医师存在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误区:一方面担心β受体阻滞剂有代谢方面的不良反应,即使有β受体阻滞剂明确适应证的患者也不敢应用;另一方面对高血压患者,甚至肥胖、高三酰甘油血症、糖尿病的患者,只要心率较快,就诊时即选β受体阻滞剂降低血压。因  相似文献   

8.
2009年10月10日,在第二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的规范使用》一书赢得广大基层医生的瞩目。作为国内首部系统介绍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的专著,该书将为各层次临床医生在使用β阻滞剂治疗相关疾病时提供了切实的临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在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的检出率,探查β受体阻滞剂在该类患者中的使用状况,为今后改进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出院诊断为CHF患者的一般住院资料及用药资料,探查COPD共存的检出率,分析β受体阻滞剂使用比率、种类、剂量以及未应用的原因。结果总共入选CHF患者491例,其中检出合并COPD的患者为61例(12.4%),β受体阻滞剂药物使用率仅9例(14.8%),以美托洛尔最为常用,平均剂量为(29.2±10.2)mg/d,所有使用剂量均未达到靶剂量。有β受体阻滞剂使用禁忌证的患者有21例(34.4%),无明确原因未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有31例(50.8%)。结论 CHF患者中合并COPD的患者并不少见,β受体阻滞剂在该组患者中使用率、使用剂量明显不足,在今后诊治过程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2001年至2011年间中国东部城市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在适宜人群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一阶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确定东部城市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采用加权计算方法,评价中国东部城市AMI患者早期β受体阻滞剂使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抽取35家医院,最终32家参加,从抽样获取的AMI病历中排除不适宜评价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最终获得1399例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绝对适宜人群。在入组患者中,2001年、2006年和2011年早期β受体阻滞剂加权使用率分别为64.7%、69.7%和60.9%(P=0.0447)。入院时有胸部不适症状[比值比(OR)=2.22,95%可信区间(CI):1.19~4.13],收缩压偏高(OR=1.40,95%CI:1.11~1.77)或心率偏快(OR=2.01,95%CI:1.58~2.55)的患者更倾向于早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反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比非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更少接受此早期治疗(OR=0.55,95%CI:0.37~0.81)。结论:中国东部城市地区,AMI早期适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患者中,2001年至2011年整体使用率不足,且无改善趋势,这可能与医生对于循证医学证据及指南推荐的理解不到位、过度担心药物副作用有关。若能充分利用β受体阻滞剂这类相对便宜且疗效明确的治疗措施,将有利于资源最大化利用,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自1964年Prichard BNC首次描述了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以来,β受体阻滞剂用于高血压治疗已逾半个多世纪,1984年JNC首次将β受体阻滞剂推荐为高血压治疗的一线药物,并延续到今.近10年,有些研究对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效果提出质疑,医生/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还存在疑虑,临床使用率偏低,剂量偏小.随着新型β受体阻滞剂的问世,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化对其的认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0月10日,在第二十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的规范使用》一书,不仅赢得广大基层医生的瞩目,同时也受到诸多媒体的关注。作为国内首部系统介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的专著,该书将为各层次临床医生在使用β阻滞剂治疗相关疾病时提供一本案头的工具书和切实的临床用药指导。  相似文献   

13.
刘淑萍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95-2998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中改善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已被确立,目前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应用仍很不够,并且使用剂量也太小。1999年在我国近2 000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1〕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随后二级预防的使用率分别仅为43%和35%,且平均剂量仅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4左右。这大多源于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的顾虑。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β受体阻滞剂在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疾病中改善预后的重要临床价值已被确立,目前已成为心血管领域最常用的药物之一。然而,临床实践中,β受体阻滞剂应用仍很不够,并且使用剂量也太小。1999年在我国近2 000家医院进行的一项调查〔1〕显示,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随后二级预防的使用率分别仅为43%和35%,且平均剂量仅相当于有效剂量的1/4左右。这大多源于医生对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的顾虑。本文就β受体阻滞剂在AMI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2001—2011年中国东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 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方法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选2001、2006和2011三个特定年份,抽取AMI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评价东部农村AMI患者β受体阻滞剂在入院24 h内的使用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抽样获取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AMI病历1227份,其中584例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高休克风险,其余643例绝对适宜。2001、2006和2011年β受体阻滞剂早期使用绝对适宜人群的使用率分别为43.5%、62.3%和57.6%(趋势P=0.0944),而高休克风险的人群所占比例为35.3%、50.2%和51.9%(趋势P=0.0206)。年龄偏高、有慢性肺病史的患者较少接受早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反之,就诊于教学医院的患者更易接受此治疗。结论 2001年至2011年我国东部农村地区AMI患者,适宜早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理想人群中,使用率明显不足,而具有高休克风险的患者仍在普遍使用。提示可作为AMI诊疗质量改善的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控制的现状及与血压控制的关系。方法: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北京安贞医院高血压门诊和全科门诊连续纳入采取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3 834例,收集患者基本特征、行为习惯、病史、服用降压药物种类等信息并测量诊室血压和心率。结果:服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平均静息心率为75次/min,约1/3静息心率≥80次/min。无冠心病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不超过80次/min的比例为75.3%;随着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的增加,静息心率控制率显著降低(P0.001);和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相比,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静息心率控制率显著升高(70.0%, 80.3%,χ~2=50.624,P0.001);静息心率60~69次/min者收缩压平均水平最低(131.6±20.3)mmHg(1 mmHg=0.133 kPa)且血压控制率最高(趋势χ~2=77.874,P0.001)。单独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分别为3.1%和16.0%;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心率达标的比例为79.9%(585/732),心率超过80次/min者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比例为15.5%(147/951);血压控制达标的患者,单独及联合应用β受体阻滞剂静息心率≤80次/min的比例显著高于应用其他药物者(χ~2=18.365,P=0.003),而在血压控制不达标的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方案的患者心率控制没有显著的差别(χ~2=3.026,P=0.696)。结论:血压控制达标有助于静息心率控制,服用β受体阻滞者静息心率达标率高于采用其他药物治疗者,但仍需要调整用药方案提升静息心率及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住院期间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洋地黄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223例CHF患者,将其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SHF)、舒张性心力衰竭(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三类,并对三类患者住院期间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以接受利尿剂治疗居多,静脉制剂以呋塞米及托拉塞米为主,约占70%,螺内酯为主要的口服制剂。SHF、DHF及混合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药物使用情况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占70.6%、71.0%、71.2%;β受体阻滞剂占56.3%、58.1%、49.3%;洋地黄占68.9%、19.4%、61.6%;β受体阻滞剂以美托洛尔为主,占74%,平均剂量平片(10.9±5.4)mg,缓释片(18.1±6.8)mg。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ACEI、ARB、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四类药物使用广泛,总有效率达92.4%,需进一步加强β受体阻滞剂及ACEI/ARB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2001年~2011年间中国西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两阶段随机抽样设计。第一阶段,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确定西部农村协作医院;第二阶段,选取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特定年份,在协作医院中采用系统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研究病历,进行中心性病历信息提取。比较西部农村AMI患者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变化趋势,采用多因素模型分析其使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抽取35家医院(其中32家最终参加),从抽样获取的AMI病历中排除不适宜评价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人群,最终获得无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的AMI病历486例,其中247例适宜早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239例存在高休克风险。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于2001年、2006年和2011年在适宜人群中分别为19.06%、54.30%和56.20%(趋势P=0.0020),在休克高风险人群中分别为31.53%、59.49%和69.62%(趋势P=0.0001)。适宜人群中,高血压病史[比值比(OR)=1.87,95%可信区间(CI):1.06~3.29],吸烟(OR=1.97,95%CI:1.11~3.48),或在2006年(OR=2.93,95%CI:1.22~7.03)、2011年(OR=4.67,95%CI:2.06~10.59)入院与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高相关。结论:我国西部农村地区AMI患者中,入院24h内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自2001年至2011年呈上升趋势,但仍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异,提高其使用规范性有助于改善AMI诊疗质量及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人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实践提供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病史分析方法,分析老年人与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使用剂量以及影响老年人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因素。结果①β-受体阻滞剂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56.83%,使用禁忌率为20.10%,排除使用禁忌后4年的平均使用率为71.17%。老年及非老年病人平均使用率分别为66.41%、75.10%(P<0.01)。②4年的美托洛尔(倍他乐克)日用量为(30.12±20.36)mg,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分别为(25.89±19.31)mg、(31.61±20.18)mg(P>0.05);应用β-受体阻滞剂达最大耐受量者占33.52%,老年人和非老年人分别为34.38%、32.71%(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影响β-受体阻滞剂使用的因素有心肌梗死部位、心功能状态及医院级别(OR值分别为0.568、0.256、2.267),非前壁心肌梗死、心功能Ⅱ级(Killip分级)、非三级甲等医院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应用β-受体阻滞剂较少。结论近年来β-受体阻滞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中的应用呈普遍趋势,但仍有一些因素限制了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尤其在老年病人。  相似文献   

20.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6 3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褪黑素(melatonin ,MLT)水平,以探讨MLT与CHD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不稳定性心绞痛(UA) 30例:男2 4例、女6例,年龄4 5~78(6 0 0±8 6 )岁,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至少1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75 % ,其中14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急性心肌梗死(AMI) 33例:男2 6例,女7例,年龄4 2~79(6 0 1±2 0 )岁,其中16例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照组2 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4 3~73(5 9 1±8 3)岁。2 试验方法:患者入院后次晨空服抽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测定血清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