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燕  刘涛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3):474-476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激素、脂代谢指标与骨密度(BMD)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88例绝经后伴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组)的临床资料;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的88例绝经后女性志愿者(健康组)。收集并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骨密度(BMD)。通过ROC曲线分析FSH、LDL-C、E2、HDL-C、BMD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Logistic模型分析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受试者文化程度、居住地、有无妇科手术史及血清TC、T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质疏松组年龄≥65岁、BMI<18.5kg/m2、无体育锻炼、吸烟、饮酒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健康组,FSH、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E2、HDLC、BM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FSH、LDL-C、E2、HDL-C、BMD均可用于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的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0.756、0.962、0.882、0.7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BMI<18.5kg/m2、无体育锻炼、吸烟、饮酒、FSH≥52u/L、E2≤72.345 pmol/L、HDL-C≤1.005mmol/L、LDL-C≥2.375mmol/L、BMD≤0.685均为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经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各项危险因素联合预测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灵敏度为0.966,特异度为0.466,准确率为0.716,Kappa=0.432。【结论】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较多,经ROC曲线分析证实激素、脂代谢指标及BMD均可用于此类女性骨质疏松的预测,同时各项危险因素联合对绝经后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预测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7):1133-1135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30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呼吸衰竭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63例,观察组发生呼吸衰竭,对照组未发生呼吸衰竭,分析导致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年龄、性别、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夜间憋醒及机械通气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围≥40cm、呼吸困难/发绀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45s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围≥40cm、呼吸困难/发绀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45s是导致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颈围等多种因素是COPD-OSAS重叠综合征患者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可通过上述特征及时划分具有呼吸衰竭高危因素的患者,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以预防呼吸衰竭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CH)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PI)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间柘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HCH患者13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合并PI分为PI组(n=72)和非PI组(n=61)。收集2组患者包括年龄,性别,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是否发生呕吐,吸烟史,是否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时间,使用机械通气时间,是否合并糖尿病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在内的临床信息,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ctic回归模型分析PI发生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史、发生呕吐、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时间、使用机械通气时间、GCS评分与HCH患者术后发生PI的风险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年龄≥65岁、合并糖尿病、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有吸烟史、发生呕吐、气管切开、留置胃管时间≥7 d、使用机械通气时间≥5 d、GCS评分<8分均是HCH患者术后发生PI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 HCH患者术后发生PI的影响因素较多,合并糖尿病、有吸烟史、气管切开、年龄≥65岁等因素均可导致PI的发生,临床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代谢综合征(M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T2DM患者3 251例,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合并MS、未合并MS的基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不同性别T2DM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果 (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男性T2DM患者发生MS的保护因素;年龄、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脂(TG)、血尿酸(SUA)、合并肾病均是男性T2DM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2)HDL-C是女性T2DM患者发生MS的保护因素;年龄、BMI、SBP、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是女性T2DM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不同性别的患者,在筛查T2DM患者合并MS时,应侧重其高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IH)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住院的58例PIH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在我院进行产检的健康孕妇60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孕妇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PIH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文化程度、流产史、被动吸烟、孕次、产次、胎数、糖尿病家族史、吸烟史、每日平均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年龄≥35岁、孕前体质量指数(BMI)≥27 kg/m^(2)、孕早期增重过多、月经不规律、高血压家族史、孕期不良情绪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5岁、孕前BMI≥27 kg/m^(2)、孕早期增重过多、月经不规律、高血压家族史、孕期不良情绪均是PI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年龄≥35岁、孕前BMI≥27kg/m^(2)、孕早期增重过多、月经不规律、高血压家族史、孕期不良情绪均是导致PIH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应预防措施,以控制PIH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林军  梁创  叶岩军  陈先养 《新医学》2011,42(2):88-90,13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依据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关于MS的定义进行MS筛查,并对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程、腹围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Ms的发生进行回归分析,统计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肾功能异常等高血压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高血压患者MS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在非MS高血压患者中,女性合并血脂紊乱以及合并高BMI的比率明显高于男性(P〈0.01),男性单纯高血压及合并高血糖的比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是高血压患者发生MS的危险因素,而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腰臀比、BMI与MS的发生无关;MS组与非MS组相比,心血管事件及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比例均较高(P〈0.05)。结论:MS在男性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年龄、腹围、空腹血糖、HOMA—IR等因素有关,高血压合并MS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背景: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修改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时,把腰围作为诊断代谢综合征的必备条件,这一改变对中国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是否有影响还需进一步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非中心性肥胖患者体质量和腰围与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的关系。 设计、时间及地点:横断面调查及描述性研究,于2002—04/2005—09在乌鲁木齐及哈什地区完成调查。 对象:共计5340人,其中维吾尔族2623人,汉族2716人。①整群抽样调查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农机厂工人及社区汉族居民共3000人,其中资料完整的2716人,男1664人,女1052人,年龄26~86岁。②多级整群抽样调查喀什市及周边县与乡的维吾尔族居民2876人,其中资料完整者共计2623人,男990人,女1633人,年龄25-90岁,包括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公安干警、教师、农民、自由职业者及从事家务劳动者。 方法:问卷调查包括年龄、性别、族别、婚姻、职业、劳动性质、劳动强度、人均收入、文化水平、饮酒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及家族史、高血压史及家族史等。同时进行2型糖尿病相关因素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 主要观察指标:受试者测定血压、体质量指数、臀围,取血化验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结果:①维吾尔族男性除舒张期血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外,其他所有指标都随着腰围的增加与加重;除空腹血糖≥7.0mmol/L的切点外,体质量指数与其他所有变量的切点间不相关。②维吾尔族女性除三酰甘油与体质量指数的切点相关外,其他所有指标的切点无论与体质量指数还是腰围之间均没有关系。③汉族男性无论什么指标切点都与腰围有明显的关系;除空腹血糖≥6.1mmol/L的切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切点与体质量指数间没有关系外,其他指标的切点也都与体质量指数有显著的关系。④汉族女性除空腹血糖≥6.1mmol/L的切点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切点与腰围没有关系外,其他所有指标的切点均与腰围有非常显著的关系;汉族女性的血压指标及三酰甘油指标还与体质量指数相关。⑤维吾尔族男性和女性的舒张期血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腰围和体质量指数都没有关系;而汉族男性和女性的舒张期血压与体质量指数和腰围都有关。 结论:腰围对维吾尔族男性、汉族男性及汉族女性的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都有重要的影响,但对维吾尔族女性没有显著影响。体质量指数与维吾尔族的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无关。但汉族的大多数代谢综合征危险因素受体质量指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患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患病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17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绝经前女性患者,按1:1比例收集117例同期体检正常女性,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痛和高血压病史、生育史、初潮年龄、初产年龄、流产史、HRT、口服避孕药史、肿瘤病史、肿瘤家族史等对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的相对危险度。【结果】单因素分析体重指数,糖尿病和高血压、饮酒史、家族史、HRT、生育史、口服避孕药和流产史、初产年龄在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5);logistic回归显示家族肿瘤史、HRT为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主要危险因子;而生育史、应用口服避孕药、初产年龄高、流产史为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保护因素。【结论】家族肿瘤史、HRT为绝经前女性患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进行干预可能有助于早期防治子宫内膜癌。而生育史、应用口服避孕药、初产年龄高、流产史为绝经前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
绝经妇女体成分与代谢综合征组分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异常的发生现状,以期得到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异常的体成分敏感指标.方法:选取2006-07/2007-08在北京妇产医院体检并被确诊为自然绝经的妇女181名.年龄41~60岁,绝经年限1~9年.测量181名绝经妇女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及腹部矢状径,测定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雌二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及体脂含量.观察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异常的发生情况.消除年龄、绝经年限及雌二醇水平的影响,对绝经妇女体成分指标与代谢综合征各组分进行偏相关分析.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体成分敏感指标的选取.结果:①绝经妇女中心型肥胖(腰围≥80 cm)、高三酰甘油(三酰甘油≥1.7mmol/L)、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29 mmol/L)、高血压(收缩压≥130 mm Hg(1 mm Hg=0.133 kPa)或舒张压≥85 mm Hg)、高血糖(空腹血糖≥5.6 mmol/L)的患病率分别为48.1%,31.5%,16.6%,38.7%,50.3%.②消除年龄、绝经年限及雌二醇水平的影响,体成分指标(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腹部矢状径、体脂含量)与三酰甘油、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③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分别为:高三酰甘油:体质指数≥24.845 kg/m~2;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腹部矢状径≥18.85 cm;高血压:体质指数≥23.33 kg/m~2;高血糖:腹部矢状径≥18.10 cm或体脂含量≥36.515%.结论:中心型肥胖及高血糖是绝经妇女最常见的代谢紊乱.肥胖是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初步发现预测绝经妇女代谢综合征各组分发生异常的体成分敏感指标及其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
张茹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776-1779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为改善患者预后积累经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29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收的174例治疗后未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病程≥4年、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饮酒史≥5年、手术时间≥8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管腔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P<0.05),而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5年不是其危险因素( P>0.05)。结论对于年龄≥50岁、病程≥4年,饮酒史≥5年,合并基础疾病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应该加强围术期护理,同时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9月糖尿病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N)分为非DN组(n=103)和DN组(n=97),每组又依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为MS组与非MS组两个亚组,非DN组中MS组=41例,非MS组62例;DN组中MS组60例,非MS组37例,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N组患者年龄大于非DN组,糖尿病病程长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收缩压(SBP)、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尿微量蛋白(UMA)水平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中MS组患者病程、腰围长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中MS组患者体质指数、TG、UA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S、糖尿病病程、SBP、TC、TG、LDL-C、HDL-C、UM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基本组分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全程规范化内分泌治疗中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全程规范化内分泌治疗的120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其血脂异常发生情况,分析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脂异常组与血脂正常组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降脂药物、AI类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脑出血破裂术后长期卧床患者继发真菌性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诊治的100例急性脑出血破裂术后长期卧床患者,按照是否继发真菌性肺炎分为肺炎组(25例)、非肺炎组(75例),通过单因素方差对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合并症类型、神经功能评分、健康状况评分、昏迷评分、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生素等]展开分析,然后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探讨继发真菌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结果:肺炎组年龄≥70岁、有肺部疾病、吞咽困难、到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0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20分、预防性使用抑酸剂、鼻饲及有侵入性气道操作者占比较非肺炎组更高(P<0.05);而两组在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出血部位数量、血肿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SC)评分及使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方面比较相当(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有肺部疾病、有吞咽困难、到院时N...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为制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和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选择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的96例患者,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41例作为观察组,无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5例作为对照组.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找出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41例,发生率为4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脏肿大(P =0.007)、病程≥15年(P=0.042)、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x2=3.937,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P=0.003)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是:病程≥15年(OR=2.825,95% CI为1.015~7.861,P=0.047)、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OR =7.306,95%CI为2.050~ 26.035,P=0.002).结论 病程≥15年和术前心功能不全≥Ⅲ级是心脏瓣膜病换瓣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分与慢性肾脏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组分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相关性。方法:对914例T2D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研究,分析MS各组分及其它危险因素与CKD的关系。结果:(1)358例患者诊断为CKD,患病率为39.17%。(2)CKD组的年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酸、糖尿病病程均显著高于非CKD组(P〈0.01)。(3)有高血压、冠心病、吸烟病史的患者CK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P〈0.01)。(4)伴有MS组分的T2DM患者CK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不伴有MS组分的患者(40.90%比17.65%,P〈0.01)。(5)T2DM患者中,合并MS组分越多,发生CKD的危险性越高(P〈0.01)。(6)收缩压(SBP)、TG、LDL、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是T2DM患者中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S及其组分与CKD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SBP、TG、LDL、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是T2DM患者中CK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马季  智晓东  王浩  王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3,(8):1057-1062+1067
目的 探讨绝经后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相关危险因素,开发并验证骨折风险预测模型和Nomogram图(诺模图)。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331例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椎体压缩性骨折分为骨折组(169例)和非骨折组(162例)。收集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跌倒史、骨折史、吸烟史、饮酒史、日常活动<30 min、腰椎骨密度(BMD)、股骨BMD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骨转换标志物:Ⅰ型胶原氨基端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N端片段;骨代谢相关指标:钙、磷和甲状旁腺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和诺模图。计算C指数(C-index值)、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绘制校准图和决策曲线判断模型区分度、校准度和临床实用性。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110)、跌倒史(OR=1.828)、日常活...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的吞咽障碍患者149例,根据是否存在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统计分析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史、临床并发症、疾病损伤特点、入院血液学指标、康复评定数据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对SAP的预测价值。 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简况Ⅴ、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高是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Barthel指数≥40分是SAP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提示,NLR联合洼田饮水试验预测SAP能力的曲线下面积为0.767(P<0.001,95% CI 0.691—0.843),临界值、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612、0.701、0.774。 结论: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留置胃管、洼田饮水试验简况Ⅴ、高NLR值是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发生SAP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良Barthel指数≥40分是SAP的保护因素,且NLR联合洼田饮水试验对是否发生SAP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症病毒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河南省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重症病毒性肺炎患者纳入本研究,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重症病毒性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00例重症病毒性肺炎均接受治疗后1年的随访,其中因死亡或可预见死亡转自动出院的患者28例(28.00%)纳入预后不良组,其余72例(72.00%)纳入预后良好组。两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白蛋白(ALB)及白细胞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累及器官损害数量、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得出,年龄≥65岁、累及器官损害数量≥3个、APACHEⅡ评分≥30分、呼吸机使用时间≥72 h是影响重症病毒性肺炎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重症病毒性肺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年龄≥65岁、累及器官损害数量≥3个、APACHEⅡ评分≥30分、呼吸机使用时间≥72 h等,临床应根据上述因素制定有效防治措施,以促进患者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以提高人群肱骨近端骨折的预防效果。方法以2010-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42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骨折组,1∶1纳入同期同性别同年龄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患者一般情况、受伤原因、骨折类型等因素,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成人肱骨近端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16%,69.01%的患者超过50岁。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组中独居,有吸烟史、饮酒史和既往有四肢骨折史,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神经系统疾病史,或体质量指数25kg/m2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为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组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患者的文化程度(高等教育)为保护因素,女性患者的绝经时间较早为危险因素。结论肱骨近端骨折主要危险因素是独居、吸烟、糖尿病、高血压,男性患者高等教育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女性患者绝经时间早为女性肱骨近端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代谢与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的关系。方法27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性别和女性绝经与否分组,组内分为MS亚组和非MS亚组,对血尿酸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①MS组血尿酸高于非MS组;②血尿酸与腰围、甘油三酯(TG)、收缩压、舒张压正相关,与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负相关;③腰围和TG是血尿酸独立相关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与MS有关,腰围和TG是血尿酸升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