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然三联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9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补充钙盐和降钙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取营养、运动、日光浴自然三联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测量患者骨密度.结果 干预后12个月时干预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 自然三联疗法对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改善骨代谢状况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自然三联疗法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三联疗法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96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补充钙盐和降钙素治疗,在此基础上千预组采取营养、运动、日光浴自然三联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12个月测量患者骨密度。结果干预后12个月时干预组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均P〈0.05)。结论自然三联疗法对提高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改善骨代谢状况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骨质疏松症是骨代谢异常导致的骨量减少及骨微结构改变,骨脆性增加后继发骨折的一类全身性骨病,近年来已成为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其治疗药物在疗效及长期应用上存在问题,而珍珠层含有成骨活性物质,具有应用于骨质疏松症及其他骨病的潜力。该文就珍珠层活性成分的特点、提取方法及成骨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的发生率由于多种原因在逐年增长,偏瘫患者也随之增多。脑卒中偏瘫患者由于病情复杂性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引起广泛热议,其中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注度尤高,成为研究热点和难点。早期干预由于其对疾病的防治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优点,已成为防治疾病的主要策略之一。目前对于早期干预偏瘫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研究较少,人们普遍对于早期干预偏瘫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危害认识不足,该领域的医生大多数也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因此,笔者围绕早期干预对偏瘫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这一主题,强调早期干预对偏瘫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重要性,详细介绍早期干预健康教育、早期干预骨质疏松药物及早期干预运动疗法等相关措施,总结得出早期干预对于防治偏瘫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症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62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采用中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患者分为肝肾不足、脾肾两虚、脾肾两虚兼血瘀3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药膳疗法、穴位贴敷疗法、运动疗法综合干预。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中医症候量表积分、单项中医主要症状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辨证施护能有效改善患者骨痛、腰背酸痛、腿抽筋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联合疗法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总结了近7年来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进行治疗的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概况。3种联合疗法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且联合疗法均优于单一疗法,但目前中西医联合、运动联合西药以及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入,与临床研究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中西医联合疗法及运动联合西药疗法都不可能完全去除西药的毒副作用,而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仅有较好的疗效,而且安全无副作用,存在着疗效好、价格低、可长期坚持等优势。因而进一步深入探讨运动联合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理,观察以运动锻炼来巩固加强中药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应会成为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症(OP)及OP性骨折发病率不断增高,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OP治疗主要采取药物疗法(双磷酸盐、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激素等),但存在不少不良反应及安全问题。非药物治疗相对安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有运动疗法、振动疗法和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振动疗法的主要机制是依靠机械应力刺激骨形成,改善骨结构,从而提高骨强度和骨质量;物理治疗包括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脉冲超声等,研究显示能有效改善骨代谢,减少骨丢失,提高骨密度;但目前仍以动物实验研究报道居多,今后重点将是从动物实验研究转向临床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现已成为世界十大慢性疾病之一,50岁以上的人群中,30%的女性和10%的男性都患有OP。国际上将OP从病因学上简单地分为原发性、继发性、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三大类;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发病人群主要为老年人,可分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妇女绝经后雌激素迅速减少,骨吸收大于形成,骨量丢失加快;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指随着年龄增加,人体单位体积骨量低于正常,骨小梁间隙增大、骨基质减少、骨强度降低。OP会使老年人骨结构遭到破坏,骨折风险增加,肌肉力量下降,造成身体不同部位的疼痛和麻木,降低生活质量。目前针对OP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其中运动作为OP的一种康复干预手段,因其能改善骨生物力学及有效减少骨量继续流失的特性,准确适度的运动处方已作为一种相对经济、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在OP的临床治疗用中备受医务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关注。在此我们将不同运动疗法对老年人及绝经 后老年妇女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做一综述,希望对今后老年人群OP的预防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是一类全身性、代谢性骨病,表现为持续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退变,骨的强度降低,继发骨脆性增加,引起疼痛和驼背等症状,并能极易出现病理性骨折的疾病。合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改善骨质流失而防治骨质疏松症。为更加清晰地认知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理论基础,以帮助指导临床制定更为合理的运动治疗处方,更好发挥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优势,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西运动疗法在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例如西医注重运动机械应力对骨骼的效应作用、运动对钙的调节效应作用、运动诱导细胞调节因子、激素的变化对骨代谢的作用、运动对骨代谢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以及其他新陈代谢作用;中医则认为其病因病机主要是与肾、脾、肝三脏的关系,传统中医导引运动疗法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正是通过功法由外到内的调理三脏。中医运动疗法-导引功法与西医运动疗法比较更适合在我国的推广,临床应用中更具有独特的优势,以发挥其“简、便、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面临的常见退行性疾病,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是发病率最高的类型之一。药物治疗是延缓骨密度快速降低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对于疾病的预防,运动疗法和生活方式管理已经受到广泛的接受。但是,临床运动处方的制定还存在一些争议。运动方式、强度、时间、频率需要根据患者个体化制定,并规避不同的运动风险。此外,生活方式管理(营养、睡眠、饮酒、吸烟等)对疾病进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总结近年来运动及生活方式管理干预绝经后骨质疏松临床研究,探究个体化运动处方以及生活方式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对于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减少的干预效果,探讨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预防措施。方法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女性给予生活方式改变、饮食结构调整、运动训练指导及骨健康基本补充剂治疗的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骨密度、骨转化标志物、四肢肌肉含量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腰椎骨密度、全身肌肉含量、25-OHD3水平均有改善。结论对围绝经期骨量减少女性进行多方位的早期干预可以延缓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骨的生物力学效应主要由松质骨和骨转化决定.骨的微结构及转化率是一个终生渐变的过程,骨生物力学也受其影响不断变换.现代生活方式导致人们体育活动强度极低,对骨骼健康和生物力学有负面影响.有规律的科学运动对骨骼健康有很好的作用,且年轻时的体育活动与老年后的骨密度及力学性能有很好的相关性.运动的力学刺激激活了骨重建机制,使骨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2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两组,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从中选取108例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组(B组)、有氧运动组(C组)及抗阻运动组(D组),每组各27例,研究观察2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24周末比较4组的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女性比例、年龄、透析月龄、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血红蛋白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A组、B组、C组、D组在运动干预前骨密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24周后,与A组相比较,B组、C组、D组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D组骨密度在运动24周末较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改善骨密度方面效果更理想,而抗阻运动优于有氧运动;坚持长久持续的康复运动更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导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自建库至2019年4月)中收录的导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随机对照文献,依据JADAD评估质量,并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文献共289篇,纳入9篇,总样本量808例。Meta分析得出:导引+常规VS常规干预改善VAS评分[MD=-1.06,95%CI(-1.31,-0.82),P0.00001]、腰椎骨密度[MD=0.09,95%CI(0.01,0.16),P=0.02]、股骨颈骨密度[MD=0.13,95%CI(0.00,0.25),P=0.05]、血清磷[MD=0.02,95CI(0.00,0.04),P=0.05]均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血清钙[MD=-0.53,95%CI(-1.48,0.41),P=0.27]、血清碱性磷酸酶[MD=-0.18,95%CI(-11.90,11.53),P=0.98]的改善未见明显差异。导引VS传统锻炼改善VAS评分[MD=-1.66,95%CI(-2.57,-0.74),P=0.0004]、腰椎骨密度[MD=0.11,95%CI(0.02,0.20),P=0.01]、股骨颈骨密度[MD=0.08,95CI(0.01,0.14),P=0.02]疗效均优于传统锻炼。结论导引治疗骨质疏松症在改善VAS评分、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均优于常规干预,且与西药联用具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运动锻炼参与程度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差异及在12个月间的变化。方法对82名符合条件的社区绝经后女性骨密度进行12个月追踪。研究对象分为锻炼量达标组(n=42)和不达标组(n=40),不达标组进一步分为不锻炼和偶尔锻炼亚组。采用定量超声(QUS)法采集跟骨骨密度T值、Z值、超声传导声速(SOS)、超声宽带衰减(BUA),统计各组骨质疏松不同发生风险等级的人数比,测量时间点为基线、6个月和12个月。结果达标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和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16.7%)在12个月间基本维持稳定(P0.05);不达标组T值(F=11.877,P=0.000)、Z值(F=7.459,P=0.002)、BUA值(F=4.207,P=0.026)在12个月间均出现显著下降,骨质疏松高度风险人数比由20.0%上升至30.0%。达标组与不达标组T值变化具有明显的组间效应(F=4.268,P=0.042)和时间效应(F=6.378,P=0.004)。偶尔锻炼亚组骨密度各指标水平在12个月间下降幅度低于不锻炼亚组。结论不同运动锻炼参与水平可不同程度地维持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或延缓其增龄性流失。持续规律的运动锻炼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水平具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及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两种常见的老年性疾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它们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两大主要骨与关节疾患。为了进一步阐述两者的相互关系,笔者以国内外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的最新研究为基础,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可能联系。笔者发现,骨质疏松症与骨关节炎之间存在以下的可能关系:①正相关性:较高的骨密度水平不仅对于OP的发生有延缓和阻碍作用,对于延缓OA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骨质疏松症可能是骨关节炎的病因之一,发病机制上也有共同点;②负相关性:高骨密度可以降低OP患者的骨折风险,但患OA的风险增加;③无相关性。同时,在治疗上,已有许多研究尝试将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双膦酸盐、降钙素、维生素D3、雌激素等)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物理治疗方面,运动疗法、超声、振动疗法等均表现出对于这两种疾病的双重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non-weight-bearing exercise on bone metabolism by measuring serum levels of biochemical markers, N-terminal osteocalcin (OC), and intact OC. N-terminal assay using the radioimmunoassay (RIA) method is considered to be a marker of bone turnover. Intact OC was measured as a marker of bone formation by the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thod. As is commonly known, the cycle ergometer is a very popular and useful tool for aerobic exercise used world wide to improve health.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such common exercise on N-terminal OC and intact OC using a cycle ergometer. N-terminal OC was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after 30min of aerobic training with a cycle ergometer three times a week for 3 months, whereas intact OC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No changes in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weight-bearing or non-weight-bearing bones were found.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type and duration of exercise using the current training method were insufficient to produce a favorable effect on bone. The current training method consisted of aerobic, non-weight-bearing exercise alone using a cycle ergometer. It is unknown whether the non-weight-bearing form of exercise was responsible for our results, or whether the aerobic exercise itself was insufficient. The 3-month period may have been insufficient to stimulate osteogenesis, and it is possible that an exercise period of this duration may instead result in a tendency to suppress bone formation. At any rate, we believe it is significant that we were able to demonstrate, on the basis of changes in bone metabolism markers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that the nature of this exercise was insufficient to stimulate osteogenesis.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综合性干预措施对居民骨密度值 (BMD)及骨质疏松 (OP)患病率的影响 ,为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上海市卢湾区 30~ 86岁健康人群中抽取5 98例为研究对象 ,将他们随机分为干预组和未干预组。要求干预组居民平时适当运动、合理营养 ,多食含钙、含VitD较高的食物等 ,干预时间为 3年 (2 0 0 0年 3月~ 2 0 0 3年 3月 )。两组居民均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试L2 4和髋部的BMD ,然后进行统计、比较与分析。 结果干预组和未干预组骨量峰值 (PBM)均出现在 30~ 39岁 ,前者PBM值显著高于后者 (P <0 0 5 ) ;干预组所有部位BMD值均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5 ) ,原发性OP患病率干预组显著低于未干预组 (P <0 0 5 )。结论 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和加强健康教育、合理营养和运动 ,可提高青春期居民的骨峰值 ,对4 0岁以上中老年人可以减少其骨量丢失和减缓原发性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