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及其诊治福建中医学院骨伤系(福州350003)齐振熙由于运动能力受限或功能障碍而引起骨矿含量的减少,称为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的范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各种器官疾病、衰老、骨折卧床、失重等因素引起一段时间内运动减少所...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兵 《中华医护杂志》2006,3(4):365-366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骼脆性增加,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为特征的一种疾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一般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型:Ⅰ型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Ⅱ型即老年性的骨质疏松症,都属于退行性的骨质疏松症。由于年龄增大或妇女绝经后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所致的骨代谢变化,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临床上见于各类疾病如柯兴综合症(皮质醇增多症)营养缺乏性骨质疏松,糖尿病性骨质疏松、肢端肥大症性骨质疏松,药物所致骨质疏松、废用性骨质疏松,其他原因引起的骨质疏松等。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疾病不仅威胁老年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的健康,而且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与骨质疏松相关的典型骨折包括脊柱压缩性骨折,前臂远端骨折和髋部骨折等,预计到2025年,全球髋部骨折将增至200万。因骨质疏松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减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呈指数形式上升,男女性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率呈指数上升,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终生危险性女性比男性高3倍。  相似文献   

3.
老年骨质疏松症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人口已进入老龄化时期,大多数老年人患有骨质疏松症,分析其病因和危险因素,主要有内分泌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废用因素及其他不良习惯等。通过各方面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改善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已被社会所关注。  相似文献   

4.
李明  陈忠民 《上海医学》1993,16(3):133-135
本文报道耦合电容电场治疗切除大鼠右后肢坐骨神经所致的胫骨废用性骨质疏松的研究结果。同对照组大鼠右侧胫骨相比,治疗组大鼠接受电刺激治疗的右侧胫骨的骨皮质面积显著增大,而骨皮质孔隙率则显著减小。提示频率为60kHz、电压为10V 的耦合电容电场可以治疗大鼠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是指人的骨量发生减少、骨的微观结构发生退化性改变,导致骨的脆性增加、易于折损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此病属于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故此病患者多为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患者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显微结构退化为特征,骨脆性随之增加,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导致骨骼受力不均或骨质脆弱,可引起患者骨痛、睡眠差、易骨折及致残等后果,往往严重影响和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科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140例,经过规范的康复护理,并评价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强筋健骨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严重威胁老年人健康的疾病,是全身性骨量减少、骨结构改变,并伴有骨脆性增加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60岁以上老年人有30%患有骨质疏松症和骨痛病。2000年5月~2002年5月,笔者应用强筋健骨胶囊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的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改变 ,因而骨的脆性增加 ,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疾病。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及增龄性骨质疏松两种 ,其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多 ,因骨质疏松而发生的骨折 ,以及由骨折引起的残疾及死亡 ,已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早期发现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并进行干预处理、防止骨质疏松症发生 ,从而预防骨折 ,是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降低老年人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许多流行病学调查提示 ,有骨质疏松家族史、体格瘦小、不活动、大量吸烟、酗酒、摄入钙量不足等 ,都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老年人骨质疏松症概述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骨骼系统疾病,以骨量减少和正常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骨脆性增加,易导致骨折。随着全球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逐渐增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正目趋显著。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清武 《中外医疗》2009,28(23):80-81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卒呈逐渐上升趋势,已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丹参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变化的影响,研究丹参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防治机理,为临床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4月龄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自然对照组、废用性骨质疏松组、废用性骨质疏松丹参组,其中废用性骨质疏松组、废用性骨质疏松丹参组切断坐骨神经和股神经建立大鼠胫骨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废用性骨质疏松丹参组,自手术切除神经第2d,给予丹参注射液干预,按照15g/kg·d予以灌胃,持续30d,观察各组大鼠手术侧胫骨骨密度及血清钙磷的代谢变化.结果 废用性骨质疏松丹参组大鼠的胫骨骨密度显著高于废用性骨质疏松组(P<0.05),而皮质骨骨密度虽有升高,但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各组实验后血清钙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血清磷比较,废用性骨质疏松组血清磷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丹参对废用性骨质疏松有预防作用,且以预防松质骨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措施干预后骨小梁连接性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自制幼年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模型,用电针、补钙等不同干预措施干预4周后进行股骨下段干骺端(松质骨)标本节点数和游离末端数测量。结果:废用性骨质疏松骨小梁节点数明显减少。游离末端数相对增多。电针组与废用性骨质疏松对照组比较节点数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小梁节点数的下降是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主要病理特征,该参数测定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诊断、风险预测、治疗及预防措施的比较有较大参考价值。电针刺激可有效预防废用性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3.
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密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进程与骨密度的关系以及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185名糖尿病病人(正常白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0例,临床蛋白尿组45例,肾功能异常组40例)及55名正常人的腰椎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收集临床和生化指标并进行分析。结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组骨质疏松症(OP)患病率增加1.6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相比,微量白蛋白尿组的骨密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蛋白尿组和肾功能不全组的骨密度则显著降低,OP患病率增加1.7.5.3倍(P〈0.05)。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碱性磷酸酶(AKP)呈负相关,与体质指数(BMI)、血钙(Ca)呈正相关。结论:糖尿病肾病进展是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OP的重要原因。骨质丢失量与糖尿病肾病程度及危险因素是否得到有效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14.
No significant biochemical or radiological features of vitamin D deficiency were found in groups of juvenile and adult epileptics and control groups of non-epileptic patients in hospitals for the mentally retarded. There was evidence of hepatic enzyme induction in patients on anticonvulsants, in that urinary D-glucaric acid concentration and excretion were raised. No effect was found of prolonged anticonvulsant therapy on bone densitometry, but in children immobility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decreased bone density. Th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disuse osteoporosis is the major bone disease in these mentally retarded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引起骨折的发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逐渐增高,全世界绝经后的妇女有近30%的人患有骨质疏松,其中有骨折危险的高达40%。预测到2050年,71%的骨折将发生在亚、非、南美及中东地区,我国为亚洲大国,因此防治骨质疏松应加重视。现在以无创伤方法检查骨骼质量来早期诊断骨质疏松有很大进展,本文介绍测定骨密度的有关仪器及方法,例如X光吸收法(RA),双能X光吸收法(SPA),单能X光吸收法、(SXA),双光子吸收法(DPA),双能X光吸收法(DEXA,DXA),定量CT(QCT/pQCT)以及超声诊断法,并分别对各种检查的特点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废用性骨质疏松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制动对幼龄大鼠骨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表达的影响,探讨废用性骨质疏松(disuse osteoporosis,DOP)与VDR表达的关系.方法 通过腿-尾固定法对4周龄幼鼠分别进行右后肢2周和4周制动,采用股骨湿重、灰重、骨密度测量,骨组织病理学和骨组织形态学参数测定等方法 对比评价制动对幼鼠制动侧股骨和胫骨的骨量、骨结构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 检测制动对幼鼠骨VDR表达的影响.结果 幼鼠在制动2周和4周后制动侧股骨湿重、灰重、股骨和胫骨骨密度均低于同龄对照组(P<0.05),骨组织切片可见制动侧胫骨近侧干骺端骨小梁稀疏、纤细和断裂,和相应同龄对照相比骨小梁面积和骨小梁周长降低(P<0.05);免疫组织化学和图象分析方法 显示幼鼠右后肢胫骨近侧干骺端骨组织成骨细胞胞浆和核膜有VDR表达,制动后表达增强.结论 腿-尾固定法可成功建立幼鼠DOP动物模型;制动可增强幼鼠制动侧肢体骨VDR的表达,提示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紊乱可能与DOP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碳酸钙和生物钙对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碳酸钙和生物钙对废用性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的影响,指导人们正确合理的补钙,为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mo 龄健康SD 大鼠50 只,随机分为5 组,雌雄各半。2 ~5 组复制骨质疏松动物模型,1~2 组喂普通饲料,3 ~5 组喂加钙饲料。饲养2mo 后测各组动物的骨密度及血钙、血锌等指标。结果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复制成功,各补钙组间大鼠骨密度及血钙、血锌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补各种类型的钙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均有一定的作用,而补碳酸钙更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18.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bone after immobilization was studied by means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30 rabbits with their left hind limbs encased in casts were respectively sacrificed at 20, 40, 60, 80, 100 and 120 days after immobilization. Specimens of cortical bone were taken from the lateral aspect of tuberosity of tibia and the cancellous bone from the lateral condyle. The osteoporosis following immobilization was an accumulative, but not proportionate process. Bone resorption took place not only on the bone surface but in the osteocytic perilacunar region as well. In the early stage of immobilization, the osteocytes rapidly responded to the immobilization by changing their phases of osteccytic life cycle. A great deal of bone mass in perilacunar region was removed by generalized osteolysis. The osteolysis reached the peak around 60 days after immobilization, and then declined, its dominant role in the bone resorption was gradually replaced by the osteoclastic resorption. The expanding haversian canals coalesced and fused with the nearby osteocytic lacunae to form the intracortical resorption cavities. The further enlargement of these cavities led to the final porous profile of disuse osteoporosis. Active bone formation was open found in company with the bone resorption.  相似文献   

19.
刘印  田京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31-32,35
骨质疏松症是与年龄相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也是有关骨骼的一个世界性健康问题,其特征性表现为骨量减少及骨质的微观结构发生退化,常见并发症为各种脆性骨折。如何防治骨质疏松症尤其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概念、发病机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骨代谢性疾病,其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同因素最终引起成骨细胞过度凋亡的结果。当骨细胞凋亡率增加,可致骨小梁间空隙加大和骨量减少。在诸多因素中,运动是影响骨量的积极因素。运动对骨代谢的效应,主要是增加运动时应力作用增强的一些骨骼的骨密度。利用等速运动技术对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腰背肌进行运动练习,能较有效、安全地使腰部肌肉产生足够的应力负荷,增加运动部位骨的密度,减少骨质的丢失,预防和治疗腰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