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双下肢同步延长术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双下肢延长术治疗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患者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的手术方法.从1984年6月~1992年12月,我们采用自行设制的框式外固定架为38例患者施行了双下肢延长术.其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9~21岁,平均16岁.术前身高106~140cm,平均124cm.采用三种术式:下肢骨骺牵开14例(28个节段),胫骨干骺端截骨延长20例(40个节段),股骨转子下截骨延长4例(8个节段).术后胫骨延长长度为4.5~22cm,平均14.5cm,延长率为原骨长度的25%~147%,平均75%.骨愈合时间150~421天,其中32例平均153天获骨愈合.股骨延长9~16cm,平均12cm,延长率32%~120%.骨愈合时间140~391天,平均220天.平均治疗时间391天(180~571天).愈合指数:胫骨32d/cm,股骨38d/cm.并发症包括足下垂畸形8例(16足),骨迟缓愈合1例.  相似文献   

2.
游离第2足趾或关节移植术是最主要的拇、手指再造方法之一。但至今尚未见有关供足X线方面研究的报告。笔者采用双足标准正位及负重侧位X线摄片,对27例术后病人平均随访5.66年。按手术截趾平面及随访时间不同行自身对照分层分析。结果:(1)第1跖骨和其近节趾骨长轴夹角比非手术侧平均增大3.75°,原有用外翻畸形的病人,术后供足畸形加重;(2)跖骨截骨组的远期随访病人供足外侧纵弓平均增大3°;(3)术后供足1~3趾间距平均比非手术侧小9.13mmi(4)术后供足最大宽度变小:(5)跖骨截骨组41.67%的病人出现残留跖骨密度降低。本组只有少数病人稍感供足不适,但均不需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性拇外翻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期间用截骨矫形术共治疗蹲外翻患者28例(31足),男2例,女26例,患者年龄65—83岁,平均72.6岁。术前患者拇外翻角度平均55.36°±4.8°,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平均17.8°±4.3°,根据畸形程度及类型选用不同的截骨,同时行拇收肌腱松解挛缩及切除跖骨头内侧骨赘及滑囊炎,结合术后康复训练。结果:术后蹲外翻角度平均9.8°±4.6°,术后评价,优25足,良6足,术后无切口感染、畸形复发、跖骨头无菌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截骨矫形术治疗老年性拇外翻的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改良Ludloff截骨术治疗严重外翻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3月~2000年12月,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结合其它手术治疗严重外翻患者56例(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选择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严重外翻患者行改良Ludloff截骨术,4足加行Reverdin截骨,3足加行Akin截骨。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拍摄患足负重位X线片并测量,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与目前临床常用截骨方法进行比较,对改良Ludloff截骨术优缺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无不愈合或迟缓愈合,无感染。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90~100分者41足(65%),80~89分者17足(27%),70~79分者5足(8%),优良率为92%。结论改良Ludloff截骨术具有跖骨短缩少、愈合快、纠正畸形能力强、坚固内固定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等优点,是治疗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大于16°且无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严重外翻的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15例经股骨大粗隆截骨的粗隆间截骨术,术中应用Dall-Miles绳爪系统固定股骨大粗隆并辅助固定粗隆间截骨的结果。男性:2例,女性:13例,平均随访:7.5个月。其中,按照设计得方法施行手术6例,股骨大粗隆截骨部平均骨愈合时间为1.2个月,粗隆间截骨部为2个月,并发症中,1例大粗隆上移(〈2cm),2例过牵,导致骨关节病期进展,应用改良方法9例,平均骨愈合时间分别为1.1个月和2.2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距足母囊近端2.0 cm处Z型截骨并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1月至2013年6月,对50例(81足)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Z型截骨后T型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3~36个月,患者足母外翻角(halluxv algus angle,HVA)减少了11°~23°,平均13.1°,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减少了5°~10°,平均6.6°。采用美国足踝矫形学会Maryland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90~100分,79足,80~89分2足,优良率100%,未见感染,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畸形无复发。结论距足母囊近端截骨并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高武长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138-1140
目的探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骨赘撑开、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重度足母外翻的疗效。方法 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共收治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5例(56足),均采用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联合外侧关节囊松解、内侧关节囊紧缩、足母收肌松解手术治疗。测量患足负重正位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35例(56足),术后随访3~24个月,无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感染发生。跖骨间夹角由术前的23.6°改善至术后的1 1.4°。AOFAS术前评分47.6分,术后评分84.0分。结论第1跖骨基底开放性截骨接骨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重度足母外翻一种较理想的术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96~2000年采取第1跖骨截骨术[1]治疗(足母)外翻23例42足,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42足,双侧19例,共38足,单例4例4足;其中女性21例(双侧17例,单侧4例),男性2例均为双侧;年龄25~58岁,平均41.2岁。术前X线片示:(足母)外翻角(HVA)31°~45°,平均38.8°,跖间角(IMA)12°~16.5°,平均14.4°,术前主要症状均为(足母)外翻畸形,(足母)囊炎,穿鞋疼痛,行走困难,但均无骨关节炎。2 治疗方法2.1 截骨方法选择 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长者25足,行跖骨颈斜行截骨嵌插术。第1跖骨较其他4根跖骨短或相仿者17足,行路骨基底楔型截骨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远端软组织松解、Akin截骨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植骨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16例(24足)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软组织松解、近节趾骨Akin截骨、第一跖骨基底内侧开放截骨后将Akin截骨楔形骨块植入并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第一、二跖间角由术前16°~20°矫正至术后8°~11°(平均矫正7.6°),足拇外翻角由术前37°~43°矫正至术后9°~15°(平均矫正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18足,良5足,可1足,优良率为95.8%.结论 远端软组织松解、Akin截骨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植骨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本院自1996年1月至2001年9月对收治的特重型颅脑损伤伴瞳孔散大患者58例,随机抽样采用双侧去骨瓣开颅术(共30例)和单侧去骨瓣开颅术(共28例)。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8例,随机分两组:A组行双侧去骨瓣开颅术,共30例;B组行单侧去骨瓣开颅术,共28例。A组男女比例2.3∶1,年龄18~70岁,平均40岁,其中>65岁2例。B组男女比例2.1∶1,年龄16~69岁,平均39.5岁,其中>65岁1例。受伤至入院时间:A组0.5~4小时,平均约2.5小时;B组…  相似文献   

11.
背景:[足母]外翻的手术治疗方式众多,传统Chevron有一定的手术操作局限性。目的:观察采用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足母]外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2月至2012年10月采用Chevron截骨对22例患者(28足)进行[足母]外翻矫正,记录患者术前、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评分(AOFAS),术前、术后测量第1、2跖骨间角(IMA)和躅外翻角(HVA)变化以评估矫正程度,采用AOFAS前足评分和生活功能评分简表(SF.36)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2名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36个月(8~18个月),术前患者平均AOFAS评分(43.59±6.85)分,术后平均85.55±5.66分。术前患者平均SF.36量表评分(45.42±5.54)分,术后平均(83.23±8.81)分,两者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IMA术前13.80°±1.67°,术后6.70°±1.51°(P〈0.01);HVA术前平均29.30°±2.78°,术后7.47°±2.82。(P〈0.01)。结论:第1跖骨远端改良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蹰外翻手术操作技术简便,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1例Freiberg病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5。52岁,平均32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5例,Ⅲ期6例。症状持续时间为7。48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可折断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x线片示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平均10周)坚固愈合。负重位X线片测量跖骨短缩1.1—1.8him,平均1.5mm。术后1d、1个月、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足跖趾跖间关节量表评分及各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邻跖趾关节转移性跖痛,无移位、骨不连及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除1例Ⅲ期患者诉持续关节肿胀至术后10个月改善外,其他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Ⅱ、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足底压力分析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诊治中的价值。方法2005年2月一2006年9月,26例陈旧性单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Stephens-Sanders跟骨骨折畸形愈合分型:I型8例,Ⅱ型12例,Ⅲ型6例;既往采用手法复位及石膏固定治疗12例,未曾规范治疗14例。应用F—scan Mobile足底压力分析系统进行足底峰值压力测量。根据骨折分型分组计算并分析患者健足与患足的足底峰值压力分布差异。结果Stephens—Sanders分型I型组患者健足与患足7个足底解剖区域平均峰值压力除中足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躅趾、跖骨头负重增加,足跟部负重减少;Ⅱ型组除第3、4、5跖骨头外,其他解剖区域压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躅趾、第1—2跖骨头负重增加,足跟部负重减少;在Ⅲ型组内,除第2跖骨头外,其他解剖区域压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足躅趾、第1跖骨头、中足负重增加,第3、4、5跖骨头及足跟部负重减少。结论足底压力分析可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理力学变化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个性化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量化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改良Borden截骨术治疗严重髋内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参照Borden等截骨术,自行设计了一种新的截骨及内固定方法治疗严重髋内翻15例(17髋)。术前颈干角50°~106°,平均82°。15例均得到1~13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4个月。1髋颈干角为115°,余16髋均在125°以上。该方法是用按设计的转子下斜形截骨替代横断截骨,用直钢板贯穿于大转子固定替代140°角度钢板股骨颈固定。通过股骨力线内移和增大颈干角,使原来垂直的骨骺线变为近似水平的骺线。年龄越小,纠正角度应越大。小于9岁者,纠正角度应大于150°,10~17岁者应该为140°~150°,成年人130°左右即可。该术式方法简单,固定可靠,对合严密,愈合迅速,增加了手术的准确性,避免了对股骨头骺软骨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股骨转子间杵臼状外展截骨术治疗儿童髋内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报告采用股骨转子间杵臼状外展截骨术治疗儿童髋内翻10例(14髋)。年龄为6~12岁。截骨处均在8周愈合。8例(12髋)随访3~10年(平均4年2月),均取得满意疗效。作者认为,本术式方法简单,截骨处接触面大,截骨后稳定,愈合快,畸形矫正满意,疗效好。对股骨颈干角小于110°者均可采用本法矫正,较大儿童颈干角应矫正至135°~145°。截骨后应以钢板螺丝钉内固定,并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8周。  相似文献   

16.
外伤性肘关节外翻畸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3~1995年我所共收治外伤性肘关节外翻畸形30例。肘部损伤时年龄2~21岁,平均8.1岁,其中儿童28例,占93.3%。肘部损伤为肱骨外髁骨折19例,肱骨髁上骨折8例,肱骨内髁骨折1例,桡骨头脱位2例。肘关节提携角20°~45°,平均28.7°。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22例,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11例。22例创伤性尺神经炎均做了神经松解前移术,其中20例平均随访6年4个月,优良率为85%。7例做肱骨髁上截骨术,平均随访7年11月,肘关节外观及功能满意。作者认为,肘部损伤(尤其是儿童肘部损伤)的延误诊治、复位固定不良和骨骺损伤是发生肘外翻的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复位和确切固定是减少肘外翻发生的重要措施。严重肘外翻畸形可做肱骨髁上截骨矫正,合并创伤性尺神经炎应早期做尺神经松解前移术。  相似文献   

17.
保留骨内膜的胫骨截骨延长术:附3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Ilizarov截骨,对34例下肢短缩病人进行了胫骨延长,其中30例已完全骨性连接,4例尚在延长或固定中。30例平均年龄为21.7岁,平均延长5.3cm。结束延长后平均骨愈合时间127天。手术的关键是要耐心地截断骨皮质,尽最大可能保留内外骨膜和骨髓。术后延迟1周开始延长,以1mm/d的速度延长,每日延长的频率不少于6次,每次延长0.17mm,是保证延长段骨的自然连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小趾囊炎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小趾囊炎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至2008年6月,小趾囊炎患者90例(160足),男3例(5足),女87例(155足);年龄17~76岁,平均49.2岁;病史1-32年,平均10.1年。采用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和改良Coughlin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术后均获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7个月。根据改良Coughlin疗效标准,优8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7.8%。2例出现延迟愈合,延长固定时间后截骨端愈合。结论:微创截骨手法整复术治疗小趾囊炎方法简便易行,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24位(26例)轻中度足拇外翻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岁,其中右足14例,左足12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测量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并进行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前足评分。术前足拇外翻角20°~40°,跖骨间角小于20°,跖骨远端关节角小于10°。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3个月,足拇外翻角由术前平均31.68°纠正至术后平均14.39°,跖骨间角由术前平均13.77°纠正至术后平均7.98°,AOFAS前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9.26分改善至术后平均88.35分。术后4例出现内侧关节囊折叠缝合引起的刺激症状,4例出现螺钉尾端刺激症状,但无伤口感染、关节僵硬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Chevron截骨术中期随访结果较好,可有效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632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驼背畸形施行二种脊柱截骨矫治术,对其中135例病人进行了6~10年观察,结果表明:71例椎弓椎体联合截骨效果较好,驼背复发平均3.2°。而64例椎板截骨效果略差,驼背平均复发13.5°。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对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作者认为病变未完全静止,截骨术式的选择,术中身体重心前移未彻底纠正,以及外固定时间过短等是影响远期效果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