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68例骨肿瘤致病理性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不同的外科治疗方法对骨肿瘤病理性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自1995年6月~2002年10月共收治68例病理性骨折.引起病理性骨折的肿瘤中,转移癌27例(转移至四肢17例,脊柱8例,锁骨2例).原发恶性肿瘤20例(骨肉瘤13例,尤文氏肉瘤3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良性肿瘤21例(骨巨细胞瘤12例,骨囊肿4例,内生软骨瘤及动脉瘤样骨囊肿各2例,纤维异样增殖症1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初步临床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7.2年,转移癌中7例行局部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未见局部复发,功能良好.8例行病灶刮除,髓内针内固定,其中4例死亡,3例局部复发.13例骨肉瘤患者,9例对化疗敏感,行保肢手术,术后未见局部复发,预后良好,4例对化疗不敏感,行截肢术,术后均有肺转移.12例骨巨细胞瘤,7例行肿瘤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5例行病灶刮除,骨水泥填充,其中3例复发.结论:对于转移癌、骨巨细胞瘤和一些良性肿瘤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肿瘤的彻底切除和假体置换对于控制局部复发是有效的,并可获得良好的功能.对化疗敏感的骨肉瘤患者,即使骨折,经过化疗和适当处理后,也可行肿瘤的彻底切除和假体置换,也可获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和降低肺转移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瘤段切除结合肿瘤型假体置换在四肢邻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四肢邻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患者,采用瘤段广泛切除、肿瘤型假体置换治疗。结果:2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9-65个月,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术后肢体功能,优18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8.0%。25例患者均无复发、远处转移、感染、假体松动和折断。结论:瘤段切除结合肿瘤型假体置换是四肢邻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保肢治疗的有效方法,能减少复发和转移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使用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治疗儿童股骨远端骨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36例14岁以下股骨远端骨肉瘤儿童患者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31例随访数据完整。患者年龄9~14岁,平均12.3±1.6岁。男11例,女20例。所有患者都是未经治疗的IIB期原发骨肉瘤。所有患者都经过标准术前化疗、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及术后化疗。结果手术使用普通单纯铰链式膝关节8例,普通旋转铰链式膝关节11例,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膝关节12例。边缘切除9例,广泛切除22例。31例患者随访12~7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6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期间死亡13例,存活18例,无瘤生存16例,带瘤生存2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2年生存率74.1%,3年生存率44.6%。局部复发2例(6.5%)。转移14例(45.2%),其中肺转移10例(32.3%),软组织或骨转移3例(9.7%),肺转移合并软组织转移或骨转移1例(3.2%)。存活且未截肢患者15例,MSTS功能评分平均21.5±4.7分,肢体功能优良率86.7%。三种假体术后功能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79)。随访期内假体并发症发生率38.7%,其中假体周围感染2例(6.5%),假体松动10例(32.3%)。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关节并发症低于常规使用关节。结论在标准治疗后,肺转移是导致儿童骨肉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外科边界与局部复发关系密切,提高保肢的安全性需恰当地选择外科边界;特制远端非水泥固定铰链式人工假体与常规使用人工假体功能无明显差异,并不增加早期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人工肩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思峰  董扬  张春林  鲍鲲  马小军 《癌症》2010,29(1):121-124
背景与目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辅助化疗技术的进步,保肢手术治疗逐渐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本文主要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上段骨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应用瘤段切除,肱骨头假体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肿瘤18例。其中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5例,侵袭性和复发性骨巨细胞瘤3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转移性平滑肌肉瘤1例,软骨母细胞瘤1例。Enneking分期,7例骨肉瘤、3例软骨肉瘤属Ⅱb期;2例软骨肉瘤、3例骨巨细胞瘤和1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属Ⅰb期;1例软骨母细胞瘤肱骨近端破坏严重;1例单发性转移瘤患者疼痛严重。手术均采用瘤段切除人工肱骨头假体置换术。结果:随访5~61个月,中位随访期3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于肺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1例患者术后深部感染。2例患者出现术后假体位置欠佳和半脱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松动。人工假体置换后肩关节后伸25°~42°,前屈35°~90°,外展8°~35°,旋转18°~25°。根据国际保肢学会术后功能评分,为18~29分,平均24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轴心式肿瘤型假体置换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轴心式肿瘤型假体置换保肢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肉瘤26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7~56岁,平均25.3岁.肿瘤部位股骨远端18例,胫骨近端8例.根据Enneking分期:I A期4例,I B期4例,II A期6例,II B期12例.采用化疗药物多柔比星、顺铂、甲氨蝶呤和异环磷酰胺进行新辅助化疗.术前化疗2~3个疗程,2-3周后进行保肢手术,术后继续化疗6个疗程.术前、术后每个化疗疗程间隔2-3周.所有病例切除标本均行病理检查并进行坏死率评估,以调整术后化疗方案.胫骨近端肿瘤切除后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移位修复软组织缺损并与髌韧带缝合重建伸膝装置.术后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2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8-56个月,平均28个月.经过术前化疗后患者疼痛迅速缓解,通过查体、X线片、CT或磁共振检查发现瘤体不同程度缩小、瘤体硬化、边缘清楚及有部分活动度.肿瘤坏死率测定:>90%共18例,<90%共6例.3例出现肺部转移,并因肺转移合并呼吸循环衰竭死亡,3例局部复发,行股骨下段截肢,20例无复发或远处转移.3年生存率为88.0%,复发率为11.5%,最终保肢率88.5%.26例患者术后根据Enneking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9例,良4例,差3例,优良率88.5%.结论 新辅助化疗结合新轴心式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是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减少复发、远处转移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髋臼周围肿瘤手术切除及重建骨盆稳定性的方法,最大限度保留肢体功能,减少复发。方法2002~2005年15例髋臼周围肿瘤患者,其中软骨肉瘤8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Ewing肉瘤2例,转移瘤2例;6例配合化疗,4例行瘤段灭活再植,1例行瘤段灭活再植+人工全髋置换,10例行人工假体置换(包括全髋)。结果1例术后死亡,1例感染,清创后股骨头旷置;14例术后随访9~33个月,4例软骨肉瘤复发,其他病例均能保留患肢部分功能和骨盆稳定性。结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Ewing肉瘤化疗有效者保肢率高,局部复发率低;软骨肉瘤复发率高;瘤段灭活再植因骨愈合时间长,影响功能;股骨头旷置肢体短缩,跛行明显;人工假体置换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肢体功能;单纯转移瘤为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痛苦,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年龄大,全身脏器应急能力差者,手术应慎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的治疗方法在肘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比较16例肘关节周围骨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各种保肢手术后的效果、生存质量、并发症及处理。本组骨肉瘤患者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手术 术后化疗。在肿瘤切除后,采用人工关节置换6例,大段异体骨移植3例,骨水泥填充3例,单纯切除无重建者3例,短缩融合1例。结果16例骨肿瘤患者术后出现远处转移的共3例,为肺转移,2例骨巨细胞瘤行刮除骨水泥填塞局部复发而行瘤段切除假体置换术,1例复发恶变行瘤段切除短缩融合术。2例骨肉瘤软组织复发而截肢。3例行瘤段切除无重建者均为尺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在肘关节周围骨肿瘤保肢手术中,肿瘤广泛切除后、骨重建技术的进步是增加保肢手术范围、改善功能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关键。尺骨近端的恶性骨肿瘤采用瘤段切除局部旷置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保肢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骨系统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方法:对1999年3月~2007年9月102例骨及软组织恶性肿瘤几种保肢治疗措施及愈后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2例病例中有76例进行了4~6轮较完整新辅助化疗,有26例未做化疗或只做了简单的术后化疗;其中76例新辅助化疗患者有12例在4年内无复发及转移,有10例5年内无复发及转移,41例6年无复发及转移;102例病例中有40例行广泛切除术,19例行间室切除术,4例行扩大广泛切除术.39例行边缘切除,其中40例行广泛切除术的患者有13例5年内无复发,9例6年内无复发,3例8年内无复发.功能良好;19例行间室切除术的患者有11例术后随访2~8年未见复发及转移;4例行扩大广泛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患者中有3例随访1~5年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肌骨系统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应按分期,生物学特性,对化疗的敏感性等采取新辅助化疗、广泛切除术、间室切除术、扩大广泛切除术(根治性切除)、体外循环热药灌注术、瘤段骨煮沸灭活再植术、人工假体置换术等综合治疗。首次手术是关键,化疗是基石。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化疗诱导闭经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淼  杨德启  刘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66-136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诱导闭经(chemotherapy-induced amenorrhea,CIA)的出现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有88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全部接受术前4 个周期和术后4 个周期紫杉醇蒽环联合方案化疗,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方法即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标准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估,统计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complete response,pCR )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患者的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情况。分析患者CIA 的出现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DFS 的关系。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与CIA 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IA 出现与患者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yer 生存曲线。结果:88例患者经过化疗后共有64例患者出现CIA。新辅助化疗后,22例(25.0%)患者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51例(58.0%)患者获得临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13.6%)患者获得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3 例(3.4%)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 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与CIA 是否出现并无相关性(P=0.104)。新辅助化疗后14例(15.9%)患者获得pCR ,CIA 组患者获得pCR 率(21.9%)要高于非CIA 组(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9)。 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出现CIA 的患者中有4 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另外24例未出现CIA 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两组患者的DFS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化疗诱导闭经的出现可能提示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肽合人工假体,对37例患者手术行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入,术后依据Enneking提出的保肢术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来分析术后功能.结果功能达Ⅰ级的14例(37.8%)、Ⅱ级19例(51.3%)、Ⅲ级3例(8.1%)、Ⅳ级1例(2.8%).结论人工假体置换在骨肿瘤保肢治疗中是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术前严格掌握适应证,尽可能行术前、术后化疗,可减少局部复发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手术在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62例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试验组患者采用铰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手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Neer评分情况、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Ne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出现如脱位、头坏死、关节感染、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下端恶性骨肿瘤虽存在一些并发症,但其较常规非绞链式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好,患者Neer评分情况好,具有一定临床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骨骨梗死的诊断、手术治疗效果及对该病的认识体会。方法自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手术治疗长骨骨梗死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6(23~58)岁。病灶部位:肱骨近端1例,股骨近端2例,股骨远端7例(双侧4例),胫骨近端4例(双侧2例),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同时受累1例。致病因素:特发或不明原因5例,使用激素3例,有外伤史3例,酗酒2例,潜水病2例。所有患者经术前临床、影像学检查及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检查证实诊断。手术治疗方式为于病变骨段局部开窗,将病灶及硬化带完全清除、打通髓腔,骨缺损区用自体骨加异体骨填塞夯实,然后上锁定钛板跨越病灶区固定,以增加力学强度。患者术后每4周回院进行1次临床和X线检查,自患肢可以完全负重起每2~3个月复查1次。术后随访患者缓解情况,X线观察植骨区骨质愈合情况及随访观察有无骨梗死复发。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14~37)个月。其中14例术后疼痛、不适症状均缓解,肢体功能良好。1例术后内固定物处偶发疼痛,内固定物去除后疼痛消失。术后5~9(平均7)个月植骨区骨质愈合,髓腔再通。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无骨梗死复发。结论骨梗死症状常不典型,早期X线检查基本无特异征象,不易明确诊断。MRI 检查则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对疼痛明显,存在骨折或关节面塌陷风险的骨梗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制型人工关节在下肢近关节处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2007年接受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进行保肢治疗的下肢近关节处肿瘤患者46例,其中髋臼处肿瘤8例,股骨上段7例,股骨下段14例,胫腓骨上段17例。其中骨巨细胞瘤7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5例,骨折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37例,分别是成骨性骨肉瘤18例,转移性肿瘤6例(骨折2例),软骨肉瘤9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骨折1例),纤维肉瘤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国产定制型假体。术前化疗1~2个疗程。结果术后46例中41例获12~65个月随访。术后3例皮下积液,2例局部皮肤坏死行皮瓣转位后治愈;1例外伤后股骨上段假体折断,行翻修术后可行走。2例术后分别于17、24个月局部复发行截肢术。术后肺转移6例,脑转移4例,恶性肿瘤最终保肢率91.6%。参照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肢体功能评定标准,优15例,良19例,可4例,差3例。术后2年生存率85.3%(35/41),3年生存率73.1%(30/411,5年生存率58.6%(24/41)。2年局部无复发87%,3年为73.5%,5年为64.7%。结论辅以围手术期综合治疗,人工假体置换术是下肢近关节恶性骨肿瘤解除疼痛、保肢、重建功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骶骨原发尤文肉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1998年6月至2011年6月,对收治的15例骶骨原发尤文肉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6例,其年龄11~45岁,平均18岁。所有患者术前均有骶尾部疼痛症状,11例伴有会阴区麻木、下肢疼痛等神经症状,3例可触及局部肿块。侵及单个节段者2例,累及2个节段及以上者13例。术前X线片及CT提示骶椎多呈不规则溶骨性破坏,CT和MRI 检查经常可见巨大的软组织肿块。所有患者均行系统化疗及手术治疗,10例于术后接受放疗。9例行骶骨肿瘤分块切除、重建术,6例行整块切除术,其中4例行一期前后路联合全骶骨切除重建术。结果术后随访2~10年。平均5.2年。所有患者局部疼痛均得到缓解。围手术期并发症5例,其中伤口并发症4例。11例均存在不同程度大小便功能障碍。在随访期内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及转移10例,局部复发9例(9/15,60%),肺转移5例(5/15,33.3%),其中包括局部复发伴肺转移4例。其中行肿瘤整块切除6例中骶骨局部复发1例,局部复发伴肺转移1例。转移及局部复发时间7个月至5年,局部复发及转移者中全部10例均接受二线治疗。至末次随访已死亡9例,2例带瘤生存。2年无瘤生存率60%,5年无瘤生存率33.3%,5年总生存率为47%。结论骶骨原发尤文肉瘤是一类高度恶性的肿瘤,必须采取手术、放疗和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模式。骶骨肿瘤术后并发症较多。骶骨肿瘤整块切除术是对于骶骨原发高度恶性肿瘤的重要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侵犯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肢体软组织肉瘤的外科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和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中心所收治的30例局部侵犯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岁(17~75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脂肪肉瘤8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4例,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2例。其中10例发病位于股骨近端,9例股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1例累及整个股骨。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肿瘤连同受累骨组织一起广泛切除、以肿瘤型假体重建骨缺损的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患肢功能、x线片、肺CT等,并且密切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学与生存状况等。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3—84个月),1例暂时性腓总神经麻痹;3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手术,其中1例因深部感染不愈而截肢;2例假体断裂行翻修手术;4例肿瘤复发,局部复发率13.3%,其中1例接受截肢手术。总的肺转移为15例,且11例死亡患者中均为肺转移,其中3例合并骨转移。至最后一次随访时14例无瘤生存,5例带瘤生存,平均MSTS评分股骨近端90%,股骨远端82%,胫骨近端73%,肱骨近端71%,全股骨为60%。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6%和30.8%。结论将受累骨组织和肿瘤一起广泛切除可获得无瘤边界,降低复发率,骨缺损采用肿瘤型假体重建可恢复良好的肢体功能。巨大肢体软组织肉瘤侵犯骨组织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瘤段骨灭活回植术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的实用性和疗效。方法自2007年9月至2010年11月,采用瘤段骨灭活回植的方法共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57岁,平均27.3岁。部位:肱骨2例,尺骨1例,桡骨1例,股骨4例,胫骨4例。病理类型:骨肉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2例,骨纤维肉瘤2例。所有患者术前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并接收2个周期的规范化化疗。手术距骨肿瘤边缘上下5cm处截骨,将瘤段骨完整切除,剔除瘤段骨上的肿瘤组织及软组织并打通髓腔,然后用95%乙醇灭活30min,植骨或骨水泥填塞瘤段骨的骨缺损区,原位回植后用内固定物予以固定。术后2周开始进行4个周期的化疗。术后采用ISOLS系统对患者肢体功能进行评价。按时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愈合情况及有无肿瘤局部复发。结果本组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3个月,平均32.6个月。其中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患者于术后31个月因肺转移死亡,其余11例ISOLS评分为25~29分,平均26.5分。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1个月,平均愈合时间7.8个月。至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无局部复发。结论瘤段骨灭活回植术具有费用低廉、操作易掌握等特点,结合新辅助化疗治疗骨干部恶性骨肿瘤疗效满意,目前仍然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with subcutaneously implanted pump for soft tissue sarcoma in extremities and cancerous ulcer. 31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r sarcoma in extremitie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during the period from July 2003 to November 2011 at our hospital were recruited, including 15 male and 16 female patients, aging between 14 and 83 with average age of 49 years old. 10 patients had tumor in upper extremities and 21 patients in lower extremities. The pathological types of studied cases include 9 cases with sk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6 cases with synovial sarcoma, 5 cases with malignant fibrous histiocytoma, 3 cases with liposarcoma, 3 cases with osteosarcoma, 2 cases with malignant melanoma, 2 cases with epidermoid sarcoma, and 1 case with protuberans. The main symptoms of cancerous ulcer were pain, infection and hemorrhage; All the studied patients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cisplatin and doxorubicin by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pump, and the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were additionally applied with bleomycin and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melanoma were additionally applied with dacarbazine. The chemotherapy efficiency was observed after at 3 cycles of intra-arterial chemotherapy. The total remission rate of pain (RR) was 87 %, and total remission rate of ulcer cicatrization (RR) was 71 %, with ulcer cicatrizing spontaneously in 9 cases and obvious homeostasis in 5 cases with bleeding ulcers. 19 patients underwent surgery after chemotherapy, in which 16 cases had limb-salvage surgery and 3 cases underwent lower leg amputation after chemotherapy, and 3 patients out of 16 cases had local recurrence (19 %). The subcutaneous intra-arterial targeting chemotherapy could be applied to treat refractory sarcoma and cancerous ulcer in extremities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chemotherapeutic concentration at tumor area so as to effectively constrain the tumor rupture induced main symptoms including pain, infection and bleeding, which would help to make a decreased blood supplied and well defined tumor boundary to finally decrease the recurrence rate.  相似文献   

18.
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原位微波灭活术后下肢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膝关节周围骨肿瘤原位微波灭活治疗后下肢功能。方法2006年7月~2007年11月采用微波原位灭活方法治疗膝关节周围骨肿瘤18例,其中骨肉瘤12例,骨巨细胞瘤6例;男10例,女8例;位于股骨远端12例,胫骨近端4例,腓骨近端2例;Enneking肿瘤分级ⅠB期8例,ⅡB期10例;平均随访10.7个月。结果18例均存活,无术后感染、皮肤坏死病例,术后未发生灭活骨段骨折、肿瘤广泛转移,肿瘤局部复发1例(术后4个月),根据Enneking骨骼肌肉肿瘤术后下肢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下肢功能:优14例,良2例,中1例,差1例。结论原位微波灭活治疗膝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可获得优良的肢体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骨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的临床疗效,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治疗策略。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保留关节的瘤段切除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骨肉瘤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15~24岁,平均20.1岁,中位年龄21岁;左股骨下段6例,右股骨下段4例;Enneking分期II B期9例,III期1例;术后疗效评价采用MSTS功能评分和ISOLS复合移植物影像评分。结果10例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随访12~110个月,平均随访34个月,1例13个月局部复发并全身多发转移而死亡。3例分别于术后9、12、24个月因全身多处转移而死亡。3例患者(30%)于术后2~9个月因灭活骨骨折而行切开复位、植骨、环抱器内固定术,1例于术后半年死亡;1例术后4个月骨折处愈合,再次术后48个月无异常。另1例再次术后13个月再次出现骨折而行切开复位、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半年骨愈合良好,随访12个月出现关节不稳及膝关节屈曲受限。ISOLS影像评分28~34分,平均31分(87%);MSTS肢体功能评分19~28分,平均23分(77%)。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保留关节的酒精灭活再植术治疗股骨远端干骺端骨肉瘤是一种可行的手术方式,具有保留关节的重要结构、瘤段骨与宿主骨匹配良好、无排异反应等优点。灭活骨骨折是该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灭活骨自身骨质改变和内固定方式选择不当是导致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应用钢板内固定及延长外固定时间是降低灭活骨骨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手术疗效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有效地提高股骨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探讨手术治疗股骨转移性肿瘤的意义.方法 回顾1993年10月至2008年10月有完整临床资料并得到随访的股骨转移性肿瘤30例,其中男18例,女12 例.年龄48~76岁,平均年龄62.6岁,转移部位:股骨颈及粗隆部11例,股骨粗隆下8例,股骨干6例,股骨远端5例,其中伴发病理性骨折21例.手术采取瘤段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术8例,肿瘤切刮除骨水泥填充加股骨交锁髓钉或梅花型髓内钉内固定14例,肿瘤切刮除骨水泥填充加钢板内固定6例,不处理肿瘤仅做单纯做外固定支架固定2例.结果 术后存活时间1.5-76个月,平均15.86个月,存活6个月以上的患者23例(76.7%),存活1年以上的患者13例(43.3%),术后6周内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者29例(96.7%),所有患者术后Enneking功能评估为优者占76.7%,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对于股骨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采用人上假体置换或内同定于术可以缓解疼痛,部分患者可恢复下肢功能,可减少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全身多器官转移合并股骨病理性骨折,预计生存期短者,能够耐受手术者.可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创伤小,疼痛减轻明显,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