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咽科学     
961800人咽鼓管粘膜的超徽结构观察/汪 磊…//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l”6,31(l)一69一71 为观察人咽鼓管粘膜上皮的超微结构及其不同细胞的分布情况,取不同年龄组的人咽鼓管标本,分为鼓室段、峡部及咽段,经扫描电镜程序制作标本后观察。结果发现:咽鼓管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纤  相似文献   

2.
咽鼓管粘膜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观察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为深入研究咽鼓管的超微结构与生理功能,应用微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正常豚鼠咽鼓管粘膜分泌细胞与表现活性物质样层体的分布特点。分泌细胞可以分为亮颗粒细胞,暗颗粒细胞与混颗粒细胞三种。亮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咽口部,混便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峡部,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鼓室口部和鼓室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可见于咽鼓管粘膜的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和各种分泌细胞,可能是表面活性生物的前体,对维持咽鼓管的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18例不同胎龄胎儿的中耳粘膜上皮.结果: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扁平细胞组成.前3种成分主要分布于咽鼓管,扁平细胞主要分布于鼓室;随着胎龄的增加,其比例有所变化.结论:胎儿期咽鼓管粘膜的纤毛系统出生时已基本形成,而鼓室内的纤毛系统则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咽鼓管的超微结构与生理功能,应用超微细胞化学方法观察正常豚鼠咽鼓管粘膜分泌细胞与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分布特点。分泌细胞可以分为亮颗粒细胞,暗颗粒细胞与混合颗粒细胞三种。亮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咽口部,混合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峡部,暗颗粒细胞主要分布在咽鼓管鼓室口部和鼓室粘膜。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可见于咽鼓管粘膜的纤毛细胞、无纤毛细胞和各种分泌细胞,可能是表面活性物质的前体,对维持咽鼓管的正常生理功能有一定关系。通过超微细胞化学方法证实了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的存在,为今后深入开展咽鼓管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慢性鼻窦炎对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对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超微结构的影响,进一步反映对中耳、咽鼓管功能的影响。方法取6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和4例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对比观察两类组织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①健康人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②慢性鼻窦炎咽鼓管咽口可出现部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脱落,细胞的纤毛、微绒毛倒伏、脱落,胞质泡状系统融合、扩张、溶解,分泌颗粒、杯状细胞增多。细胞间隙增大,有瘢痕,有炎症细胞浸润。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减少、消失。结论正常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慢性鼻窦炎可引起咽鼓管咽口上皮、上皮各类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改变,表面活性物质样板层体减少、消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方法取4例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黏膜上皮的超微结构。结果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纤毛柱状细胞、无纤毛柱状细胞、分泌细胞、中间细胞和基底细胞等组成,这些细胞的基部均贴附在基底膜上。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黏膜下见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构成弹性纤维带。结论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板层体存在,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弹性纤维带维持和形成咽鼓管咽口。  相似文献   

7.
耳科学     
20011175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观察/万光青…//山东医大基础医学院学报一2000,14(6)一336~338 目的:观察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的超微结构。方法:应用扫描电镜观察18例不同胎龄胎儿的中耳粘膜上皮。结果:胎儿中耳粘膜上皮由纤毛细胞、无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有分泌颗粒无纤毛细胞和扁平细胞组成。前3种成分主要分布于咽鼓管,扁平细胞主要分布于鼓室;随着胎龄的增加,其比例有所变化。结论:胎儿期咽鼓管粘膜的纤毛系统出生时已基本形成,而鼓室内的纤毛系统则是在出生后逐渐形成的。图6参9(原提要)200n176湿润烧伤膏治疗耳廓冻疮49例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咽鼓管咽口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咽鼓管咽口黏膜上皮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方法 取4例知情同意受检的健康人咽鼓管咽口的组织做透射电镜标本,观察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咽鼓管咽口下壁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可见亮颗粒分泌细胞,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圆或椭圆形,层状或线圈状小体,致密电子密度,散在.结论 咽鼓管咽口下壁黏膜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内有亮颗粒分泌细胞,上皮各类细胞可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参与咽鼓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用扫描电镜观察幼儿咽鼓管粘膜纤毛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指出:纤毛细胞的密度从咽鼓管口到鼓室口逐渐减小,纤毛的长度与数量随向鼓室口移行而逐渐减少;大多数纤毛细胞具有100~200纤毛,纤毛长度为8μm,纤毛细胞与杯状细胞之比是5:1。  相似文献   

10.
耳科学     
900170 幼儿咽鼓管粘膜的扫描电镜观察/王保华…∥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89,3(3)。-160~161 用扫描电镜观察幼儿咽鼓管粘膜纤毛细胞与杯状细胞的分布,指出:纤毛细胞的密度从咽鼓管口到鼓室口逐渐减小,纤毛的长度与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