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种异体LAK细胞的制备及其生物性质分析河南省肿瘤研究所祁岩超,王艳,焦宏,赵玉芬LAK细胞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而LAK细胞的输往已成为当前令人鼓舞的肿瘤免疫疗法。国内有学者指出:如果能设法解决同种异体LAK细胞用于临床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不脱钙同种异体骨与脱钙骨基质(DBM)移植后的生长特点,为临床选择填充材料及术后处理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耳兔右侧尺骨制作骨缺损模型,分别将不脱钙同种异体骨与DBM植入骨缺损处,另作不植入任何物质的骨缺损作空白对照.于2、4、8、12周时摄X线片观察,于4、8、12周时行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荧光双标观测.结果 在实验的各个时间段,不脱钙同种异体骨组的成骨均不如DBM组活跃.不脱钙同种异体骨组总的骨质逐渐减少,8-12周时骨质才重新增多;DBM组骨质持续增多,12周时骨修复基本完成.结论 不脱钙同种异体骨与DBM移植后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可以利用这些特点选择骨缺损填充材料以及术后的进一步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同种异体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四肢骨肿瘤瘤段切除后大段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对35例四肢骨肿瘤,按Enneking分期原则确定切除范围,进行瘤段广泛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并辅以坚强内固定,高恶性骨肿瘤则进行术前、后化疗。结果随访7~65个月,治疗满意率为75%,主要并发症是感染、不愈合、骨折、局部复发、肺转移死亡,其发生率为30%,保肢率为77%。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是治疗四肢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的方式治疗良性骨肿瘤患者32例,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全组患者患肢功能良好恢复,未发生肿瘤复发、骨缺损及骨不连接等并发症,优良率达到了87.5%.结论 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混合移植治疗良性骨肿瘤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中的疗效。方法:对30例四肢骨肿瘤.按Enneking分期原则确定切除范围,进行瘤段广泛切除,大段异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平均移植骨段13.6cm,并辅以坚强内固定,对高恶性骨肿瘤进行术前、后化疗。结果:随访4~53个月,治疗满意率为85%,主要并发症是感染、局部复发、肺转移死亡,其发生率为20%,保肢率为80%。结论: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在治疗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方面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过去十年来积累的证据表明,人体和实验动物的肿瘤能刺激产生复杂的免疫反应,包括抗体的形成,T-淋巴细胞介导的对肿瘤细胞的毒性作用,依赖抗体的非特异效应细胞(K 细胞)的杀伤作用以及激活的巨噬细胞的作用.欲在临床肿瘤学中应用免疫治疗,必须搞清楚免疫反应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机理和怎样能增强这种作用.Brunner 等所进行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免疫动物的来源于胸腺的 T-淋巴细胞能杀伤同种异体肿瘤细胞。氏等还弄清了该过程的一些特点。晚近由于获得了具有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采用大段异体骨移植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修复骨缺损的疗效。方法:1998年—2003年对18例例患者进行了病灶清除、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加同种异体骨移植术。结果:术后随访1~50月,2例死亡,其余16例接合区骨质生长良好,无1例骨发生不连接。肩、膝、踝关节活动及肢体负重良好。结论:本手术方法使固定节段具有高度的内在稳定性,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影响肩、膝、踝关节的负重功能或防止创伤关节炎,适合于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动物模型,并对其术后免疫反应进行评价。方法取近交系Lewis大鼠和Fisher344大鼠各15只,切取双侧股骨下端干骺端(松质骨)作为移植骨块。另取Fisher344大鼠30只作为受体,随机分为A组(同基因移植组)、B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每组15只。移植手术为在受者双侧股后肌袋内植入移植骨块,术后2、4、8周分批取材检测,观察术后受者的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效应、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比值变化以及移植块的组织学改变。结果B组的淋巴细胞刺激增殖指数及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比值在术后的各个时期均比A组要高(P〈0.05),在术后第4周达到高峰;组织学检查表明B组移植骨块的炎性细胞浸润较多,成骨较少。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同种异体松质骨移植实验动物模型术后发生了免疫反应并可以检测,可以作为下一步研究降低同种异体松质骨免疫原性方法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同种异体骨与自体骨移植在骨巨细胞瘤刮除植骨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2年12月,30例用同种异体辐照骨与自体骨(3例加骨水泥)充填修复骨巨细胞瘤刮除后遗留的局限性缺损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随访时间2.5~9年,植骨全部愈合,功能恢复正常,复发3例。结论术前准确评估,术中彻底清除对降低肿瘤复发率有重要作用;同种异体骨移植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和成骨活性,与自体骨移植疗效相当,是骨巨细胞瘤刮除术后骨缺损的较理想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患者γδ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从卵巢上皮性癌(OE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扩增的γδT细胞对同种异体和自体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作用,同时对αβΤ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也作了比较。方法:用抗体固相法扩增γδ/αβTIL,γδ/αβTAL及外周血γδ/αβT细胞;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或组织块培养法扩增原代OEC细胞,并进行鉴定;用MTT法测定γδ/αβT及外周血γδ/αβT细胞对同种异体/自体OEC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体外扩增出的γδ/αβTIL,γδ/αβTAL及外周血γδ/αβT细胞对同种异体/自体OEC细胞均具有较强且水平相近的细胞毒活性;扩增到70%细胞纯度所需时间为:外用血γδΤ细胞(14d),γδTAL(21d)和γδTIL(28d)。结论:γδTAL有望成为OEC过继细胞治疗的简便获得而有效的候选细胞。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输血对恶性肿瘤患者SF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 676例恶性肿瘤分别输全血和浓缩红细胞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40 6例输异体全血 ,2 70例输异体浓缩红细胞 ,对两组输血后SF值进行比较。结果 输异体全血均使SF升高 ,输异体浓缩红细胞SF升高不明显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输异体全血较输异体浓缩红细胞者SF明显升高 ,其升高水平与输血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同种异体骨填充和修复儿童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方法作者自1997—2004年采用经γ射线照射深低温储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34例。结果经临床随访,疗效满意。术后3周异体骨开始吸收,5周腔壁处有新骨生长影像,平均13个月愈合;2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3~4周治愈;6例术后体温升高至38℃,平均5天恢复正常;5例复发系因瘤体刮除不彻底所致,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同种异体骨来源相对丰富,虽经r射线照射深低温储存抗原性减弱,但仍保持较强的骨传导和爬行替代能力,且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13.
美国几家医院对输血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作了详细研究后发现,手术前后各1个月内输入≥1单位的全血或≥4单位的红细胞,可使结肠、直肠、子宫颈及前列腺癌病人术后肿瘤复发的时间明显提前,而在其它时间内输血  相似文献   

14.
自1994年10月至1997年4月对1例男性(44岁)与2例女性(49、34岁)原发性胸骨恶性肿瘤患者行手术广泛切除(范围包括肿瘤及距瘤缘至少2cm范围内的所有组织并清扫周围淋巴结),并采用同种异体髂骨移植修补胸廓缺损,术后辅以化疗及免疫治疗。同种异体髂骨在骨库于深低温下(-80℃~-40℃)保存半年以上,术中置40℃生理盐水中复温,剪裁成胸前缺损大小,予以修补。  相似文献   

15.
于立坚  于廷曦 《癌症》1994,13(1):7-10
我们研究了巨噬细胞在防御小鼠二阶段皮肿瘤发生中的作用。硅阻断巨噬细胞导致皮肤肿瘤发生的增加;同种异体巨噬细胞的局部引入则使皮肤肿瘤的发生减少。这些结果提示巨噬细胞在抑制肿瘤发生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肿瘤MHC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HCⅠ类抗原在免疫识别及肿瘤特异性杀伤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同种MHCⅠ类基因转移至肿瘤细胞后,可以明显降低肿瘤细胞的致瘤性,增强其免疫原性,有效地激活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将此种基因转染的肿瘤细胞作为瘤苗可有效地激活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生长。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表明肿瘤的MHC基因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237例骨肿瘤及瘤样病变采用肿瘤切除或刮除术后同种异体骨柴或大块植入和半关节置换,经1~6年的随访,成功率在96%以上。本方法保存异体骨制作简单,使用方便,骨源丰富。  相似文献   

18.
有作者将异体和自体移植重建交叉韧带从组织活力、胶原形态学、抗拉力、稳定等方面进行研究,显示自体移植优点较多且无继发性损伤。Jackson等曾作了可行性同种异体韧带移植修复前交叉韧带的动物试验。本文作者将同种异体交叉韧带及半腱半膜肌修复交叉韧带进行了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19.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骨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肢体骨肿瘤保肢手术治疗不仅要彻底切除病灶,而且要保留肢体功能,临床上已有用于修复大段骨缺损的异体骨保存方法。有:新解冷冻骨、冷冻干燥骨和脱钙骨等。深低温及深低温脱水后保存的异体骨有抗原性弱,易与宿主骨结合,新骨形成等优点现对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半关节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的保肢手术及其愈后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大段同种异体骨修复股骨远端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6例,术后用X线片与核素^99Tc^m-MDP(亚甲基二磷酸)骨骼显像比较评定骨愈合,并评估其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3~6个月在X线片显示牢固的生物固定(坚强的外骨痂或已骨性连接),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在骨移植后1个月就显示骨结合部代谢活跃,术后4月局部骨代谢趋于稳定,2年后逐渐恢复正常一本组优2例,良2例,中1例,差1例。结论:深低温保存同种异体骨的半关节移植治疗股骨远端肿瘤,术后移植骨与自体骨愈合良好,核素^99Tc^m-MDP骨骼显像显示移植骨早期骨存活较X线片敏感,关节功能重建方面到达良好表现。  相似文献   

20.
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良性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同种异体骨填充和修复儿童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刮除或切除后遗留的骨缺损。方法作者自1997-2004年采用经γ射线照射深低温储存的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儿童良性骨肿瘤及瘤样病变34例。结果经临床随访,疗效满意。术后3周异体骨开始吸收,5周腔壁处有新骨生长影像,平均13个月愈合;2例出现排异反应,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3~4周治愈;6例术后体温升高至38℃,平均5天恢复正常;5例复发系因瘤体刮除不彻底所致,二次手术后痊愈。结论同种异体骨来源相对丰富,虽经r射线照射深低温储存抗原性减弱,但仍保持较强的骨传导和爬行替代能力,且有一定的骨诱导作用,是一种良好的植骨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