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临床应用电子束放疗时常常会遇到不对称野,如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照射、鼻咽癌后上颈电子线补量照射等.不对称野通常是指限光筒上铅挡野中心偏离标准限光筒射束中心,临床上在进行射野设计、能量选择和剂量计算时需了解不同大小、不同偏轴位置的不对称野的电子束特性.  相似文献   

2.
不对称野在共面相邻照射中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两个照射野相邻照射时,两野的相接常取在中平面或危险器官部位,这种方法的剂量分布常常在相接点的下方或上方存在热点或冷点。直线加速器独立准直器的应用,使用不对称照射野行相邻野照射,则使冷点或热点降至最小,这是独立准直器的一项功能。尤其对于已行单野照射,又行相临野照射的情况更适合。本院使用美国PT公司的Render-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验证比较了传统照射方法和不对称野照射方法在照射衔接处的剂量分布情况。1 方法假设第一个射野15cm×7cm(L×W),第二个射野10cm×7cm,SSD=1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子束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电离室法对不同大小限光筒不同能量下3个特定照射野按照偏离中心轴不同距离实测其输出因子,计算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与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偏差.结果 不对称照射野的输出因子随着偏轴距离的变化规律与所对应限光筒标准方野离轴比的变化基本上是一致的,提示不对称照射野的输出因子与标准方野的离轴比相关.限光筒和铅挡野大小对输出因子偏差值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电子束不对称照射野输出因子的变化主要与标准方野的离轴比有关,是否修正可根据标准方野离轴比的变化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4.
鼻咽癌颈部垂直野的剂量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杰  钱剑扬 《癌症》1996,15(1):20-20
鼻咽癌颈部垂直野的剂量处理卢杰,钱剑扬由于鼻咽癌颈侧垂直野多是对称的双侧颈布野[1],且两野间距较短(如附图示)。另外,所照射的颈部组织以软组织相对较多,故在剂量处理时必须考虑对野剂量贡献。本文中,我们设所照射的颈部组织是规则形状的水模体(精确计算时...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放射性脑病与放射治疗照射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文杰  翟振宇 《中国肿瘤》2006,15(2):110-112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病(REP)与放射治疗照射野设计的关系,寻求降低REP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2003年收治的NPC放疗后REP患者28例,采用Varian cadplan三维治疗计划系统重新核算脑部病变部位剂量。[结果]全组病例最先出现脑部病变的部位均位于剂量热区,其剂量经核算均超过70Gy。[结论]颞侧对穿野的高剂量照射导致的颞叶剂量过高是REP发生的主因,可通过合理配比颞侧照射野与辅野如鼻前品字野的剂量比以减少RE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基于半野剂量分布特性结合IMRT技术,实现食管癌放疗降低肺剂量的新技术。方法采用三维水箱测量对称野及半野的射野边缘剂量分布并比较分析。选取20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放疗患者(处方剂量50.4~60.0 Gy),基于瓦里安Vital beam加速器和Eclipse计划系统、采用均整器(FF)和非均整器(FFF)技术对称野、半野设计(射野设置皆为前1后4方式),比较和分析靶区和危及器官各种剂量数据以及机器跳数。结果与对称野计划相比,半野计划能显著改善肺受量(P<0.05),其中半野FFF又稍优于半野FF模式。全肺V5Gy、V20Gy、V30Gy、Dmean在FF对称野与FFF半野分别为(49.64±5.39)%与(42.70±5.5)%、(15.99±3.93)%与(13.32±3.06)%、(9.24±2.77)%与(8.50±2.62)%、(10.45±1.76)%与(9.50±1.53)%(均P<0.05)。心脏受量对称野优于半野(P<0.05),靶区CI和HI、机器跳数、脊髓均相近(均P>0.05)。结论基于半野形式IMRT可以显著改善肺受量,可给临床增加一个选择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肖锋  张学成  陆军  石梅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9):1261-1263
目的:利用滑窗式调强技术设计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前八字野),以改善上段食管癌放射治疗剂量分布不均匀状况。方法:对10例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用多叶光栅(MLC)适形前八字野和用滑窗式调强技术的调强前八字野。为了避开脊髓,两个照射野的机架角度分别设为60°~65°和300°~295°,机头和治疗床的角度均为0°。GTV、CTV、PTV等的处方剂量均为64.4Gy/28F,设计计划时使得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不小于处方剂量的95%(61.4Gy)。脊髓最大剂量限制为<40Gy。结果:在每个计划PTV最小剂量均等于95%的处方剂量时,调强八字野计划的GTV、CTV、PTV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等均明显小于适形八字野(P<0.001),GTV的最大剂量由109.67%降至103.58%,CTV的最大剂量由110.27%降至104.07%,PTV的最大剂量由110.63%降至105%以下。调强八字野PTV的靶区适形度(CI)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0.67:0.54,P<0.001);靶区不均匀度(HI)也明显高于适形八字野(1.06:1.13,P<0.001)。调强八字野脊髓受量均小于40Gy。结论:滑窗式调强技术的前八字野照射,有效地提高了靶区内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和靶区剂量适形度,同时大大降低了脊髓受量。相比较多野调强,两个照射野又大大降低了治疗费用。因此此项技术是解决上段食管癌两前斜野剂量分布不理想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适形与调强基础上合成叠加调强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根治性放疗直肠癌靶区,第一程计划分别用3野适形、4野适形和5野调强对PTV给予50Gy,在第一程计划基础上合成调强计划(IMRT)给予PGTV到66Gy根治剂量.危及器官都不超量的情况下比较靶区等效生物剂量.[结果]3个叠加后计划无明显差异.不考虑第一程计划,第二程计划差异明显,PGTV 95%剂量:5野剂量为15Gy,4野剂量为13.18Gy,3野剂量为8.82Gy.[结论]直肠癌根治性放疗局部加量调强基础上的合成计划等效生物剂量更接近预期值.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野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评价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照射野的剂量分布。方法  38例食管癌切除后均行放射治疗前CT扫描、三维重建 ,模拟设计前后垂直照射野及两侧水平野 ,每例均设两种照射方式即 3个野 (前、左、右 )和 4个野 (前、后、左、右 ) ,照射野长度分别为 2 2、18cm ,宽度分别为 7、6cm。在两种照射方式中根据每个野剂量权重不同再分组 ,比较不同组间食管床靶区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的平均值以及脊髓接受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及其剂量体积的平均值 ,同时观察两肺V2 0 、V15大小。结果 当照射野长度增大时 ,靶区剂量的不均匀性增加 ,脊髓剂量也增加。照射野长度相同时 ,食管床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 4个野照射优于 3个野照射 ,而脊髓剂量的增加并不明显 ,两肺V2 0 、V15在 4个野或 3个野照射时无明显差别。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以 4个野照射方式较好。当处方剂量 5 0Gy时 ,以前后两野对穿剂量权重为 18和 16Gy或 18和 18Gy、两侧水平野剂量权重为 8和 8Gy或 7和 7Gy的剂量分布最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扩充型动态楔形板(EDW)模型比较Pinnacle3 9.0治疗计划系统(TPS)的ACA算法和Eclipse7.3 TPS的AAA、PBC算法的准确性。方法 对瓦里安21EX 6 MV X线不同射野的EDW楔形因子(WF)进行实际测量和绘制二维剂量分布曲线,与2种TPS3种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相对误差和最大偏差比较。γ通过率分析平面剂量强度分布。结果 对称野WF 的ACA 算法相对误差<2.8%,AAA算法的<1.0%,PBC算法的<1.2%;非对称野WF 的ACA 算法相对误差高达19.4%,AAA算法的<2.0%,PBC算法的<3.0%。楔形方向所有射野ACA算法最大偏差为3.0%,AAA算法的为2.7%,PBC算法的为4.0%。对称野3种算法的通过率>87%,在去除半影区后>96%;非对称野的>85%,在去除半影区后达95%。结论 AAA、PBC算法对于对称和非对称野准确度均能满足临床需要,而ACA 算法在非对称野条件下WF误差偏大,在实际临床中应尽量避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