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吕游  王笑月  史超凡  姜威 《武警医学》2017,28(6):605-608
 目的 探讨贝伐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紫杉醇(TH)方案化疗对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 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贝伐单抗联合TH方案化疗,对照组仅采用TH方案化疗。随访终点为2年,主要观察指标为CD4+T细胞、CD8+T细胞、实体瘤疗效评价等级、无进展生存期和2年病死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CD8+T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CD4+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2)。治疗后,研究组CD4+T细胞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研究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稳定和病情进展发生率分别为0.0%、36.0%、42.0%和22.0%,对照组为0.0%、18.0%、44.0%和38.0%。2年后,研究组9例死亡,病死率为18.0%,对照组20例死亡,病死率为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Wilcoxon检验显示研究组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TH方案化疗有助于改善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
付小康  田耕 《武警医学》2019,30(12):1032-1036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of renal syndrome,HFRS)病程中PCT、CRP变化规律及其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搜集2011-01至2014-12北京地坛医院及合作医院丹东传染病医院收治的HFRS病例,对流行病学史、PCT、CRP及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1例HFRS患者入组,早期PCT、CRP即显著升高,多尿期、恢复期逐渐下降,病情越重,PCT、CRP越高。发病早期、中期、晚期P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型-重型、轻型-危重型、中型-危重型患者PCT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早期、中期、晚期CR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除重型-危重型外,余组间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RS发病早期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下降,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值下降。结论 早期监测PCT、CRP可能有助于判断HFRS病情严重程度,HFRS患者存在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可能对病情判断及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补充蒺藜提取物对过度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过度训练组和蒺藜+过度训练组。后两组进行6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每周训练6天,从第1周的15 m/min×30 min,坡度5%逐渐增至第6周的35 m/min×120 min,坡度15%)。蒺藜+过度训练组每日运动前灌胃蒺藜提取物(120 mg/kg体重)1次,每周6次,其余两组补充等体积生理盐水。于第7周周一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辅助性T细胞(Th)1、Th2细胞因子IFN-、IL-4,自然杀伤细胞(NK)、自然杀伤T细胞(NKT)及皮质酮(C)、睾酮(T)等免疫和内分泌指标。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过度训练组大鼠体重、T/C比值均显著下降,在运动后期反应迟钝,精神萎靡,眼神暗淡,毛发脱落等,CD3+T细胞和NK细胞数量显著降低。②与过度训练组相比,蒺藜+过度训练组大鼠外周血T水平、T/C比值、CD4+/CD8+比值均显著升高,但CD3+T细胞数量无明显;NK和NKT细胞显著增加,超过安静对照组水平。③与安静对照组相比,过度训练组大鼠IFN-(Th1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因子)/IL-4(Th2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因子)比值显著下降,其Th1/Th2失衡,向Th2偏移。与过度训练组相比,蒺藜+过度训练组大鼠IFN-/IL-4比值显著增加,其Th1/Th2失衡情况改善,平衡恢复。④蒺藜+过度训练组大鼠血浆C水平显著降低,约是过度训练组的50%。结论:补充蒺藜提取物能增强过度训练大鼠免疫功能,防止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发生,包括增加CD4+/CD8+比值、促进Th1/Th2平衡的恢复、增加NK和NKT细胞数量。蒺藜提取物增强过度训练大鼠免疫功能的作用很可能与其降低血浆皮质酮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抗原负载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IK)共培养 (Ag-DC-CIK)细胞对晚期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 RB)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武警总医院2011-01至2014-01确诊为晚期RB的26例患儿资料,其中13例采用Ag-DC-CIK细胞回输联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其余13例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常规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资料,观察Ag-DC-CIK细胞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组患儿共接受67疗程134次Ag-DC-CIK细胞治疗。联合组2例D期患儿均获保眼机会,初诊时无手术机会的4例眼外期、远处转移期患儿2例获手术机会;常规组2例D期患儿均未获保眼机会,初诊时无手术机会的4例眼外期、远处转移期患儿仅1例获手术机会。联合组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 、CD4+ /CD8+ 、CD3+ CD56+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CD8+T淋巴细胞比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常规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上述细胞比例均无明显变化。在细胞回输过程中,仅1例次出现发热,体温37.8 ℃,未经处理恢复正常。所有患儿的血生化、肝肾功能及心电图在细胞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g-DC-CIK细胞治疗晚期RB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采用负载抗原的DC疫苗联合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γδ受体的T细胞(γδT)和自然杀伤细胞(NK)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经机采后分离出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体外经相应的细胞因子诱导产生DC、γδT、CIK和NK细胞。所有患者接受一疗程治疗,即静脉输注或皮内注射4次DC疫苗,静脉输注γδT、CIK各3次,静脉输注NK细胞2次,共12次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评估疗效和免疫学反应。结果 22例有可评价病灶的患者中9例部分缓解(PR),11例疾病稳定(SD),2例进展(PD);2例没有可评价病灶中1例PD,1例未见疾病进展。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个月后CD3+、CD4+、CD56+有较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负载抗原的DC疫苗联合多种T细胞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的近期临床疗效,能诱导出特异的抗非小细胞肺癌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ACE术后肿瘤微环境的T细胞表型、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及其配体PD-L1和免疫抑制相关蛋白CD73表达变化及其在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收集了20例2019年5月到2020年12月间经TACE治疗后转化切除的肝癌组织样本(TACE组,简称T+组),同时收集20例同期未接受过TACE治疗的肝癌组织样本作为对照组(无TACE组,简称T-组)。通过对肿瘤组织切片进行多重荧光免疫组化,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内(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免疫耗竭的(CD8+/PD-1+)T细胞数量及PD-L1和CD73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不同的T细胞表型及CD73表达水平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并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结果T+组中的肿瘤组织中的CD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组(11.86 vs 7.7,P = 0.047)。T+组的Treg、CD8+和CD8+ PD-1+ T细胞数量分别为35.93、86.09、13.91,明显低于T-组的60.02 (P = 0.013) 、120.27(P = 0.043)和28.36(P = 0.015),而PD-L1表达水平在T+与T-中无明显差异(23.68 vs 21.04,P = 0.380)。CD73高表达组显示更少的CD8+ (84.83 vs 121.53,P = 0.029)和CD8+ PD-1+ (15.00 vs 27.27,P = 0.041)T细胞数量,FOXP3+数量两组无差异(45.50 vs 50.45,P = 0.623)。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D73高表达以及CD8+ PD-1+高表达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更差(P值分别为0.009和0.019)。 结论TACE术后肿瘤免疫微环境CD73表达升高,而FOXP3+和CD8+/PD-1+ T细胞数量降低,而CD73高表达以及CD8+ PD-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提示靶向CD73可能会成为TACE联合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7.
杨华林  杨月丽 《武警医学》2018,29(11):1072-1074
 目的 观察脑外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不同程度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水平。方法 连续选择2013-01至2015-06神经外科住院的合并HAP患者31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确诊TBI但无HAP患者19例(TBI组),另有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结论健康者为对照组(23例)。3组对象接受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指标检测。结果 TBI合并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52.71±5.24)%和(29.30±3.15)%]及CD4+/CD8+(0.89±0.17)比值明显低于TBI组及对照组(P均<0.05)。同时,TBI合并重度HAP患者外周血CD3+、CD4+表达水平[(49.64±4.81)%和(28.76±3.04)%]以及CD4+/CD8+(0.85±0.13)比值明显低于TBI合并轻度HAP患者(P均<0.05)。结论 TBI合并HAP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异常,且随病情加重趋于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无隐球菌脑膜炎(CM)的隐球菌肺炎(PC)患者的临床及CT特征差异,旨在为CM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预警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2年6月于本院经肺部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87例PC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其中38例合并CM(脑膜炎组),49例不合并CM(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及CT特征的差异。结果:脑膜炎组免疫功能受损病史、CD4+T细胞比例降低及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史、CD3+及CD8+T细胞比例降低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膜炎组空洞、胸内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晕征、充气支气管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病灶分布、CT分型、病灶数目、毛刺征、分叶征、胸膜牵拉征及胸腔积液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有无合并CM的P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胸腺五肽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免疫调节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化疗期内配合应用胸腺五肽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化疗治疗。结果观察组同期CD3 细胞(T淋巴细胞)、CD4 细胞(辅助性T细胞或Th)细胞水平及CD4 /CD8 比值(Th/Ts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化疗期间并发感染的程度减轻,抗生素应用天数减少,感染容易得到控制。结论胸腺五肽能明显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达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产后甲状腺炎(PPT)妇女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水平。方法连续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新确诊的PPT妇女(PPT组)31例,另有29例同期分娩未发生PPT的妇女为对照组。入选对象同期接受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结果 PPT妇女外周血CD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PT妇女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Foxp3+Tre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PPT妇女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过敏性哮喘、肺炎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了解两种疾病患儿的免疫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过敏性哮喘及肺炎患儿各15例,同期选择1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应用多色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患儿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T细胞(CD3+)、T辅助/诱导细胞(CD4+)、T抑制/毒性细胞(CD8+)、自然杀伤细胞( CD16+ 56+)及B细胞(CD19+);应用细胞内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CD4+ IFN -y +Th1(简称Th1)、CD4+ IL -4+Th2(简称Th2)、CD4+IL- 17 +Th17(简称Th17).结果 过敏性哮喘患儿Th2、Th17与对照组比较均升高,CD3+、CD4+、CD8+、CD16+ 56+百分率明显则低于对照组及肺炎组,而CD19+及CD4+/CD8+均较对照组偏高(P<0.05).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仅CD4+有明显降低.结论 过敏性哮喘与肺炎患儿存在着不同的免疫学改变,过敏性哮喘改变较肺炎更明显;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和Th17,对小儿过敏性哮喘与肺炎的诊断及治疗均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CD4+T辅助细胞(Th)受到外来抗原刺激可分化为具有不同表型、细胞因子分泌特征及功能的T细胞亚群Th1、Th2、Th17及调节性T细胞(Treg).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一群与上述已知的T细胞亚群不同的CD4+ Th细胞被发现,这群T细胞的分化过程需要白细胞介素4(IL-4)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协同刺激,并且主要分泌IL-9和IL-10,因此被命名为Th9.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h9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来Th9的发现、诱导及培养特性,以及在移植免疫等相关疾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IL 12与IL 2作用下外周血淋巴细胞 (PBL)生长的细胞表型的特点 ,采用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 (FCM)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在IL 2和IL 12作用下 ,CD2、CD3、CD8、CD2 8、CD19和NK等细胞表型。结果显示 ,IL 2与IL 12培养 72h细胞表型发生了明显变化 ,IL 12作用显著变化为CD2增加 (P <0 .0 5 )和NK细胞增加 (P <0 .0 1) ,CD19阳性B细胞也见增加 (P <0 .0 5 ) ,CD3减少 (P <0 .0 1)。IL 2作用下CD2、CD3均显著增加 (P <0 .0 1) ,CD19明显减少 (P <0 .0 5 ) ,NK细胞也增加 ,CD8和CD2 8以及CD8+ /CD2 8+ 细胞增加最多 (P <0 .0 1)。由此表明 ,IL 2与IL 12诱导淋巴细胞生长的表型显著差异在于IL 12主要促进NK细胞表达 ,对B细胞的生长亦有维持作用 ;而IL 2主要作用为促进T细胞生长 ,特别是对CD8和CD8/CD2 8双阳性细胞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女性Th1/Th2平衡影响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细胞因子角度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太极拳运动前后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对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亚群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自愿参加本实验的34名中老年女性随机分为太极拳组和对照组。太极拳组参加为期32周、每周3次、每次1小时的24式和42式太极拳锻炼;对照组不锻炼,保持原有生活状态。实验前后采集受试者外周血,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数量;使用Real-time PCR定量分析Th1型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和Th2型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Treg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以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mRNA表达。结果:实验后,太极拳组IFN-γ、TGF-β、CTLA-4和IL-10 mRNA表达量较实验前显著上升(P<0.01),IFN-γ与IL-4 mRNA表达量比值显著上升(P<0.0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1)。实验后,对照组除TGF-βmRNA表达下降(P<0.05)外,其他指标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太极拳运动影响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提高中老年女性Th1/Th2型细胞因子mRNA表达量比值,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改善老年女性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原发性肝癌80例被分为治疗组(中药联合TACE组,40例)和对照组(TACE组,40例)。两组均于TACE术前24 h、术后1周和4周,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以及AFP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KPS)比较。结果 治疗1周后,对照组CD3+[(45.26±2.83) vs (50.16±6.31)]、CD4+[(22.65±2.35) vs (27.12±3.36)]、CD4+/CD8+[ (0.85±0.16) VS (1.16±0.27)]较术前降低,CD8+[(32.48±6.21) vs (27.36±5.64)]及CD4+CD25+[(12.65±5.12) vs (9.15±3.63)]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呈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D3+[(46.55±3.94) vs (49.33±3.12)]、CD4+[(23.13±2.72) vs (25.53±2.52)]、CD8+[(25.26±3.52) vs (27.69±5.13)]、CD4+/CD8+[(1.13±0.39) vs (1.22±0.16)]及Treg细胞[(10.36±5.62) vs (8.20±2.25)]较治疗前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T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eg细胞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96±1.32) vs (6.21±3.42)],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测定及KP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联合TACE可以更好的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antigen of melanoma, PRAME)是肿瘤睾丸抗原家族的一员,最初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被发现,是一种能够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并引起肿瘤溶解的表面抗原[1],其表达可受调控区域的甲基化调节[2]。肿瘤睾丸抗原(cancer-testis antigens, CTAs)家族在男性性细胞及胚胎组织中保守表达,并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广泛存在于多种肿瘤组织中[3]。目前,已有大量关于CTAs的相关研究,尤其是PRAME的,认为其与肿瘤预后相关,可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监测及评估肿瘤发生及发展,并可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因此,笔者对PRAME在常见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鉴定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V特异性CD8 T淋巴细胞识别的优势表位并建立对其进行快速诱导扩增的方法,为研究HBV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1例HLA-A2阳性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用针对HLA-A2限制性HBsAg表位(S181-181、S335-343)和HBcAg表位(C18-27)的3种HLA-A2/抗原肽荧光标记五聚体试剂(Pentamers)检测HBV特异性CD8 T细胞频率,筛选可能的优势表位。用细胞因子和相应的抗原多肽对PBMC进行1-2周刺激培养,用Pentamers检测特异CD8 T细胞,动态分析特异性CD8 T细胞的增高并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分选。结果经过抗原多肽刺激并在合适条件下培养后,HBV特异性T细胞频率显著增高,培养2周时达到高峰,S183-191特异性T细胞从0.21%增高到15.17%,升高了73.8倍;S335-343特异性T细胞占总CD8 T细胞的高分比从0.44%增高到1.79%,升高了3.1倍;但C18-27特异性T细胞的频率很低且刺激培养后无明显升高。结论通过HBV多肽诱导在适当条件下可使抗原特异性CD8 T细胞在短期内获得明显诱导扩增,S-183-191特异性T细胞在控制急性HBV感染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肺癌根治术后自控静脉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患者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肺癌根治术的13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镇痛,对照组患者接受舒芬太尼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CD4+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以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结果 (1)T细胞亚群和NK细胞含量:观察组患者的CD4+T细胞、NK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CD8+T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2)CD4+T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含量:观察组患者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细胞含量以及Th1细胞因子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h2细胞含量以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3)血小板活化指标:观察组患者的血浆GMP-140、TXA2含量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含量高于对照组。结论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术后自控静脉镇痛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调节Th1和Th2细胞功能、抑制血小板过度激活,是肺癌术后理想的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模式镇痛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镇痛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18~65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超前镇痛组:氟比洛芬酯+PCIA;多模式镇痛组:氟比洛芬酯+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PCIA。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舒芬太尼追加量,术后6、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48 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量麻醉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与NK细胞百分比,并计算CD4+/CD8+。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超前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追加量显著减少(P<0.05),超前镇痛组术后6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T1时NK细胞百分比以及CD3+、CD4+、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5);多模式镇痛组术后6 h、24 h VAS评分均较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少(P<0.05),T1、T2时NK细胞百分比、CD3+、CD4+、CD4+/CD8+水平及T3时CD3+、CD4+较高(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P<0.05)。结论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多模式镇痛可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围术期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轻免疫抑制,且不增加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其中,氟比洛芬酯联合椎旁神经阻滞围术期镇痛更完善,对免疫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榄香烯联合洛铂治疗晚期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07至2022-07河北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和胸外科收治的60例晚期肺癌合并MPE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洛铂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榄香烯,两组治疗时间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症状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3.3%vs. 56.7%),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0.0%vs. 6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KPS评分、CD3+、CD4+水平及CD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