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建华 《海南医学》2001,12(5):38-38
日光性角化病是渔民常见的表皮肿瘤性疾病之一 ,我院从 1996年 10月至1999年 10月共收治渔民日光性角化病5 1例 ,现分析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1.1 年龄 :患者 5 1例均为渔民 ,男性 ,年龄最大为 71岁 ,最小 36岁 ,平均43.7岁 ,其中 36— 45岁 40例 (占 78.43% ) ,45— 71岁 11例 (占 2 1.5 7% )。1.2 病理类型 :5 1例均做病理活检证实为日光性角化病 ,其中肥厚型 30例 (占 5 9% ) ,萎缩型 15例 (占 2 9% ) ,扁平苔癣样型 4例 (占 8% ) ,鲍温氏病型 2例 (占 4% )。1.3 发生部位 :头面部 18例 ,上肢部 17例 ,肩背部 10例 ,前胸部 5例 ,下肢…  相似文献   

2.
胡白  高银花 《安徽医学》1997,18(5):19-20
<正>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脂溢性疣,老年疣,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多见男性。1987年至1995年间,我们应用无痛酚溶液治疗本病300余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将其中系统观察的88例小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1例,女37例;年龄最小的28岁,最大的82岁,病期最短的一年余,最长的40余年。损害分布于面部、头部、手背及前臂伸侧,数个至数百个不等,其中一例数百个散布于头皮。一般直径为lmm到lcm左右,最大的有2cmX3cmX0.5cm大小,散在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日光性角化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的70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相关数据结果.结果 (1)在70例日光性角化病患者中,老年男性占据较大比例;(2)70例患者发病部位多在面部、颈部等经常暴露在日光下的部位;(3)临床诊断符合组织病理诊断的有34例,占48.67%,临床上的误诊疾病主要是基底细胞癌和脂溢性角化病.结论 总体来说,日光性角化病老年人好发,患病部位主要在一些长时间暴露在外的位置,疾病易误诊,要和脂溢性角化病相互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日光性角化病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日光性角化病病人的临床和组织病理资料.结果 ①临床特点:55例患者中年龄<50岁9例,51~60岁3例,61~70岁12例,71~80岁21例,80~90岁10例,其中60岁以上病人占总病例数78.2%.发病部位在头面部44例,四肢、躯干部9例,手背部2例.皮损大多表现为红色或灰褐色丘疹或斑片,其上覆有鳞屑,呈干燥黏着状.②病理分析:日光性角化病的组织学特征为角质形成细胞不典型增生,排列紊乱.根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肥厚型25例、萎缩型16例、Bowen样型6例、苔藓样型4例、色素沉着型2例、棘层松解型2例.③临床诊断符合率:55例病人中,与临床诊断符合的28例,误诊27例,误诊率为49.1%.结论 日光性角化病好发于老年人,病理类型以肥厚型、萎缩型和Bowen样型为主.本病容易误诊,对可疑皮损应及时做病理活检,以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5.
脂溢性角化病20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正邦  张美华 《现代医学》2009,37(6):475-477
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及两者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204例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脂溢性角化病患者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多在40~70岁之间,皮损好发于躯干及面颈部;其中88例患者有自觉症状,瘙痒最常见。本组病理诊断棘层肥厚型98例,占48.04%;脂溢性角化病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6.83%。结论脂溢性角化病常见于老年人,但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病理类型以棘层肥厚型为最常见。该病大多根据皮损的特点即可诊断,部分疑难病例需要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日光性角化病的皮肤镜表现及组织病理变化.方法:对入院患者皮损部位进行组织病理检测,并通过单反相机及皮肤镜对患者皮损部位进行取像观察.结果:56例临床诊断疑似日光性角化病患者,其中46例皮肤镜与病理结果一致均为日光性角化,10例皮肤镜诊断日光性角化,而组织病理结果为:2例基底细胞癌,7例脂溢性角化症,1例湿疹,皮肤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2.14%.其中,女性患者22例(47.83%),男性患者24例(52.17%).患者发病年龄在40~82岁,其中40~50岁发病患者5例(10.87%),51~60岁发病患者6例(13.04%),61~70岁发病患者24例(52.17%),71~82岁发病患者11例(23.92%).患者多为老年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60~80岁,占本次研究人数的74.23%.病程最长患者为20余年.患者在职业上有明显差异,农民患者最多,有38例(82.61%).日光性角化病大多发病于暴露部位,颈部发病患者6例(13.04%),手背部发病患者3例(6.53%).主诉患病部位有疼痛感患者6例(13.04%),有瘙痒感患者32例(69.57%),无明显不适感患者8例(17.39%).患者皮损大小0.4~3.3cm,表现为红色或黄棕色斑片或丘疹,皮损部位较干燥,损害呈鳞屑性,且常出现过度角化及疣状特征.部分患者皮损部位出现溃烂结痂症状.同时,皮损部位周围皮肤出现日光损伤特点,如皮肤萎缩、色素改变及血管明显扩张等.病理诊断结果统计发现,肥厚型患者8例(17.39%),萎缩型患者13例(28.26%),色素型患者4例(8.70%),指样型患者5例(10.87%),鲍温样型患者13例(28.26%),棘刺松解型患者3例(6.52%).皮肤镜表现中,红斑背景下假网格结构33例(71.74%),毛囊口角质栓围绕白圈28例(60.87%),毛囊口周围点状结构25例(54.35%),表现有鳞屑者39例(84.78%),表现有红斑者34例(73.91%),草莓样结构者36例(78.26%),有卷曲的血管者37例(80.43%).结论:皮肤镜检查对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断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存在较好的一致性.日光性角化病皮肤镜表现及组织病理变化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可通过相关检查确诊疾病,及早进行治疗,降低患者病情恶化、癌变的风险,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我校门诊部从1996年1月开始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面部皮肤病10多种,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2例患者中,男31例,女81例,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大的64岁。其中14~36岁的女性及17~27岁的男性发病率高,病种包括痤疮、化妆品过敏性皮炎、黄褐斑、扁平疣、传染性软疣、脂溢性皮炎、日光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2方法在卫生间放1只500瓦电炉,上面放1瓷盆或砂锅等(忌用铁器)。将中药放入其中,用凉开水浸泡,每次熏蒸治疗20分钟左右,条件好的可用离子喷雾器洗面,控制水温40℃(1天2次)。2.1变态反应类包括化妆品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治…  相似文献   

8.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但临床上误诊、误治时有发生。现将2007年—2011年间本院皮肤科经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脂溢性角化病的22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28例均为本院皮肤科就诊患者,并经组织病理切片确诊。其中男133例,女95例,男:女为1.4:1;发  相似文献   

9.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良性表皮性肿瘤,临床较常见,但部分病损较严重者,易误诊为恶性肿瘤。现将我院30例该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一、临床资料本组男18例,女12例。发病年龄:29~49岁9例;50~60岁15例;60~73岁6例。发病部位:头部16例,躯干8例,颈部2例,四肢4例。病损大小:30例均为单发,直径小于0.5cm者10例;0.6~1cm者13例;1~2cm者6例;大于2cm者1例。  相似文献   

10.
谢文  胡建兵  张平  韩敏杰  张进 《当代医学》2010,16(10):87-87
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基底细胞乳头状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表皮内良陛肿瘤。该病貌似简单,但由于其临床及病理类型较多,可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日光角化病、色素性基底细胞癌等相混淆,诊断中不时遇到困难,现报道1例病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日光性角化病的认识。方法分析近5年收治的日光性角化病并发皮肤鳞状细胞癌11例的临床资料,复习文献资料。结果有10个以上日光性角化病损害的患者中,5年内发生鳞状细胞癌为14%,皮肤鳞状细胞癌发生日光性角化病损害为44%。日光性角化病发生于日光暴露部位,多发生于易晒伤不易晒黑的人群。结论日光性角化病易发展为皮肤鳞状细胞癌,与皮肤对日光的易感性,长期的日光照射有关。  相似文献   

12.
笔者运用经验方“轻滑膏”外擦治疗面颊部黄褐斑25例,获得较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5例病人均系门诊病人,其中女20例、男5例,年龄最大35岁,最小8岁,平均17.2岁。病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色素障碍性皮肤病 ,近年来患病率有上升趋势 ,而且西药又无特效药物治疗 ,特别对一些未婚青年患者 ,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痛苦。笔者多年来经过临床实践 ,采用自拟五白疏郁消斑汤治疗 40例黄褐斑患者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 40例中 ,女 34例 ,男 6例 ;年龄 16~ 5 0岁 ;病程 2个月~ 10年 ,以 1~ 2年者为多。黄褐斑的部位以两颊为多 ,其次为前额鼻背 ,再次为口周、眼周。妊娠和产后黄褐斑 1年以上不退者 10例 ;月经不调或合并有附件炎、慢性盆腔炎者 2 2例 ;患肝病及神经衰弱者 5例 ,长期使用化妆品及日光曝晒者3例。…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软脑膜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约占急性脑血管病的15%左右。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我科1993—01~1998—07收治原发性SAH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在18~78岁之间,中青年<60岁30例,老年≥60岁10例。既往有SAH病史2例,其中,第3次SAH的1例。1.2发病诱因。劳动或用力时,发病30例(占75%);情绪激动时,发病5例(占12.5%);睡眠或静态发病5例(占12.5%)。1.3症状及体征。本组40例中.28例(占70、)患者首…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脂溢性角化症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诊断情况.方法 对近5 a来286例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脂溢性角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者以老年患者居多;男性多于女性;头、面、颈等暴光部位发病者占46.2%;病理分型中以角化型和棘层肥厚型最常见,临床和病理诊断符合152例,临床误诊率36.7%.结论 脂溢性角化症与性别、年龄、日光照射有关,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1994年起,作者运用自拟丹参消痤饮治疗痤疮6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4例均为我科门诊患者,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18~48岁,平均年龄30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10年。对照组58例,其中男28例,女30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病程最短者20天,最长者8年。12 临床分类:丘疹性痤疮;脓疱性痤疮;囊肿性痤疮;聚合性痤疮。2 治疗方法丹参消痤饮基本方:丹参15g、公英50g、黄芩15g、赤芍15g、生地15g、桑叶20g、紫草15g、升麻10g、忍冬藤30g、大黄6g。加减:丘疹火欣热疼痛者加枇杷叶15g、双…  相似文献   

17.
脂溢性角化病又名老年疣,临床上多以维生素类药物及冷冻、激光治疗,治疗效果不满意。1997年以来,我科应用薄芝片及冷冻治疗脂溢性角化病48例,均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共72例,年龄30~50岁27例,占37.5%;51~80岁45例,占62.5%;其中40例,女32例。病程3~35年,平均患病年数为15.0年。二、临床表现 皮损多为头皮、面部、上胸部、双手背及上肢,部分下肢亦有皮损。早期损害为扁平、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呈乳头状,淡黄色或茶褐色。随病程增长,皮损渐增大,形成油脂性厚痂,色素沉着显著,部分暗褐色或黑色,甚至有毛刺…  相似文献   

18.
洪健全 《海南医学》2000,11(1):50-51
1994年9月至1998年11月,我们用小刑量消痔灵注射治疗内痔出血200例.止血效果颇为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36例,女64例。20-40岁78例,41-50岁52例,51-60岁56例,60岁以上14例.其中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21岁。病程5年以内56例.6-10年62例,11一20年60例,21-30年12例,30年以上10例.病程最长为40年,最短为1年。1.2治疗方法用注射器抽取消痔灵和利多卡因各Zml.患者排空大便后取膝胸位或左侧卧位直肛门镜,常规消毒,以5号封闭针头刺入痔粘膜下,无回血时,注药使局部呈灰白色隆起即可。如1周左右仍…  相似文献   

19.
<正> 我院1991年以来,共救治右室壁梗塞(RVI)25例。本文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就其诊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5例中男18例,女7例,男:女=2.5:1。年龄40~81岁,平均64.5岁,其中40岁1例,50~59岁6例,60~69岁12例,70~79岁5例,80岁以上1例。既往有高血压病者17例,糖尿病者5例。  相似文献   

20.
田冠军  牟贵  杨俊儒 《实用新医学》2007,8(12):1152-1153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25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最小的40岁.年龄最大的80岁,以50~70岁居多(2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